“這封僑批是用泰文寫的!”7月9日,“三江出海 一紙還鄉”僑批曆史文化展在泰國中華總商會大廈開幕,僑批、“豬仔錢”、僑彙商品供應證等200多件珍貴實物集中展出,引起了泰國學生對華僑曆史和中華文化的無限好奇。
在展覽現場,120幅圖文展板生動展現了廣大海外華僑出洋謀生、心係家國的移民曆程和開拓進取、不忘根脈的深厚情懷;“過番”“寫僑批”等沉浸式重現曆史的場景,讓參觀者了解老一輩海外僑胞的移民創業曆程。
“僑批記載了祖輩艱難的創業史和濃厚的家國情懷,我們不忘傳承愛國愛鄉的華僑文化、中華文化,無論身處何地,都要時刻心係家鄉祖國的發展,同時也盡己所能在家鄉投資興業報效桑梓。”泰國中華總商會主席林楚欽在展覽中發現了他父親寄到家鄉的批信。他認為,一封封平安批,不僅維係著親情,更是充滿著家國的思念。
今年是“僑批檔案”入選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記憶名錄”十周年,也是十年來汕頭首次走出國門舉辦僑批展覽。中國駐泰國大使韓誌強認為,“僑批檔案”是近百年來見證文化交流的印記,而圍繞僑批檔案開展的搜集、梳理、研究、展覽正發揮著橋梁作用,密切中泰兩國的文化交流。
據悉,汕頭市近年來加大對僑批保護活化力度。截至目前,汕頭市檔案館館藏僑批檔案實體已超8.6萬件,是2019年的2.3倍,成為國內實寄僑批原件藏量最多的中國國家綜合檔案館。
本次展覽由廣東省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指導,汕頭市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汕頭市僑務局主辦,為期兩天,隨後將移至泰國潮州會館長期展出。主辦方希望,通過僑批這一中泰兩國人民的共同文化記憶,讓更多人了解僑批文化、認識潮汕文化、感受中華文化,進一步深化兩國交流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