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要聞動態 > 地市動態

江門江海擦亮廣東唯一“國字號”基層立法聯係點招牌

時間 : 2022-12-23 10:14:15 來源 : 南方日報網絡版
【打印】 【字體:

圖.jpg

在江門市江海區外海街道直衝村廣場上,區人大代表與村民一起學習法律文件。圖片來源:南方日報

  “祥叔,您為國家農產品質量安全法提供的意見被采納了!”在江門市江海區外海街道直衝村的廣場上,區人大代表、直衝村黨委副書記陳雨旺告訴村民陳炳祥這個好消息。此前,作為立法聯係單位的直衝村召開征集意見活動,陳炳祥提出加大農產品質量安全違法者的違法成本的意見。

  全過程人民民主是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本質屬性,是最廣泛、最真實、最管用的民主。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支持和保證人民通過人民代表大會行使國家權力”“健全吸納民意、彙集民智工作機製,建設好基層立法聯係點”。江海區緊緊抓住全省唯一的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工委基層立法聯係點建設這一“牛鼻子”,堅持“四個注重”,創新建立“八步流程工作法”,確保基層聲音“原汁原味”反饋到國家立法機關,為新時代基層立法聯係點踐行全過程人民民主提供一份內容豐富、形式多樣的答卷。

  問計於民

  搭建民意“連心橋”

  “我建議優化農村的無障礙設施,方便農村殘疾人出行。”禮樂街道威東村的殘疾人代表吳騰信建議。11月初,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工委向江海區人大常委會下發了《中華人民共和國無障礙環境建設法(草案)》征求意見。江海基層立法聯係點根據法律草案特點,征求了特定領域部門和專家的意見建議。在聯合江海區殘聯共同組織的意見征集座談會上,基層立法聯係點廣泛聽取了殘疾人的意見,了解殘疾人出行的現狀與困境。

  基層立法聯係點不僅要服務立法工作,同時也是法治宣傳、提升群眾法治素養的重要陣地。日前,在江海區江南街道江翠社區“百姓說法廣場”,開展了一場別開生麵的居民論壇,社區群眾在學習了解無障礙環境建設法後,對無障礙環境建設法的內容各抒己見,對城市無障礙建設提出了很多寶貴的意見。

  為更好地體現民意、集中民智,江海不斷擴大民意收集的範圍,將聯係“點”擴大成“麵”。今年,江海區將原有的57個立法聯係單位擴充到59個,並擴充了立法聯係谘詢專家庫,將原有的33名專家擴充至118名不同領域的學者組成的立法聯係谘詢專家庫,重新確立了57名立法聯絡員和350名信息員構成的立法聯係工作隊伍。

  人民有所呼,立法有所應。“在收集記錄好每個群眾的意見後,信息員將意見整理歸納,形成材料上報聯係點。”江海區人大常委會有關負責人介紹。

  為了確保基層立法聯係點工作全過程、各環節都能聽到人民呼聲,體現人民意願,江海基層立法聯係點在工作實踐中總結形成了“八步流程工作法”。從法律法規草案收文、方案製定,到意見征集、意見整理、材料撰寫、報告審定,再到意見上報、資料歸檔,江海基層立法聯係點實現了立法意見征集工作“一條龍”。

  自成立兩年多來,江海區“國字號”基層立法聯係點共完成51部法律法規草案的意見征集,上報946條意見,104條被采納,同時完成6部調研報告和立法建議;完成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工委下發的28部法律草案意見征集,上報729條意見。

  僑鄉特色

  在國家立法中反映“僑鄉聲音”

  今年,為充分發揮“僑鄉特色”,江海區新增僑夢苑和江門市僑商總會兩個涉僑單位為立法聯係單位。目前,江門市僑商總會已參加過《婦女權益保障法(修訂草案)》《民事強製執行法(草案)》《行政複議法(草案)》等10部法律的意見征集。

  “作為港澳人士,我對國家願意傾聽基層的聲音、踐行民主立法感受到驕傲。”江門市僑商總會副會長、秘書長崔淥芹表示,“站在僑商總會的角度,我希望能把更多華人華僑、港澳同胞的聲音傳遞到國家立法機關。”

  江海基層立法聯係點作為廣東省唯一的“國字號”基層立法聯係點,不僅是江門市的聯係點,更是廣東省甚至整個大灣區在民主立法、全過程人民民主的重要實踐。

  今年11月,江海基層立法聯係點針對《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複議法(修訂草案)》,邀請20多個與行政複議相關的機關單位,以及立法聯係谘詢專家、江門市律師協會參與了意見征集活動。其中,德恒(深圳)律師事務所會同深圳市律師協會憲法和行政法專業委員會主任劉南筠,組織業內專家深入研究本次修訂草案並提出了大量意見;暨南大學法學院教授邱新、華南理工大學法學院的立法學教研組以及五邑大學都對本部修訂草案提出了詳細的意見。

  這是江海基層立法聯係點首次在江門市以外正式伸展“觸角”,通過市外專家和省內高校教授,聆聽大灣區及廣東省的“立法聲音”。

  “今後,江海基層立法聯係點將繼續發揮民主立法‘直通車’的作用,不斷發揮特色,擴展網絡,繼續向全國人大反映‘灣區聲音’‘廣東聲音’‘僑鄉聲音’。” 江海區委副書記、區人大常委會黨組副書記李敏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