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片片金黃色的稻田散落在惠州大地。放眼鄉間田野,處處可見轟鳴的收割機、忙碌的農人……惠州昔日的撂荒地通過複耕複種,如今正煥發新的生機。
位於惠州石壩鎮的象嶺村今年迎來了水稻豐收。當地結合土地實際,引入優質常規稻品種南晶香占,讓去年還“沉睡”的土地醒了過來。在撂荒地複耕複種項目示範點稻田旁,工作人員正在開展水稻實收測產工作。經測算,該示範點畝產稻穀534.36公斤,達到優質絲苗米高產目標。
石壩鎮象嶺村是惠州有序有效推進撂荒耕地複耕複種的一個縮影。2022年惠州多措並舉增加糧食播種麵積,積極動員村民在2021年和2022年已完成複耕的8萬畝撂荒耕地上盡可能種植糧食作物,讓昔日撂荒地重獲新生。
為了推進撂荒耕地複耕複種、調動農民種糧積極性,惠州落實《惠州市500畝以上水稻種植大戶獎補政策實施方案》和《惠州市撂荒耕地複耕複種行動方案》,對2022至2023年複耕的撂荒耕地,市財政給予每畝300元補貼。兌現耕地地力保護補貼、實際種糧農民一次性補貼和涉農保險政策,對水稻、玉米、馬鈴薯等糧食作物實行農戶不出一分錢100%納入保險範圍。同時各縣(區)結合本地實際,相繼出台政策,極大地提高了農民種糧積極性。
截至11月15日,惠州全市已累計完成糧食播種麵積176.03萬畝,其中:春收糧食麵積22.27萬畝,夏收糧食麵積70.87萬畝,秋收糧食麵積82.89萬畝。
惠州市農業農村局相關負責人表示,接下來重點是冬種生產,尤其是冬種糧食生產,將通過落實遏製耕地撂荒的係列措施,持續推動撂荒耕地複耕複種工作,有效整合土地資源,保護耕地,提高糧食產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