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嶺嚴冬雨雪多,古道田頭風如割,槍林彈雨穿身過,出生入死斬閻羅。寒風卷紅旗,軍帽冰雪裹;家有薯半籮,瑤山土藥多……”近日,在韶關乳源瑤族自治縣,一曲以紅色曆史題材為背景的原創歌曲《紅軍哥》,在推出後引起廣泛反響,收獲百萬流量。
這是韶關立足當地紅色資源稟賦,紮實推動黨史學習教育開好頭、起好步的縮影。連日來,韶關各地各部門紛紛召開黨史學習教育動員大會,創新方式方法,在開展專題學習、組織專題培訓、開展“我為群眾辦實事”實踐活動、召開專題民主生活會、加強宣傳引導五個方麵重點發力,形成具有韶關特色的實施路線圖。
當前,韶關全市上下掀起“學黨史、悟思想、辦實事、開新局”熱潮,進一步凝聚起爭當北部生態發展區高質量發展排頭兵的強大合力。
用好資源優勢 挖掘演繹當地紅色故事
“紅軍哥哥進屋坐,老妹給你熰堆火……”韶關乳源當地村民許汝年介紹,《紅軍哥》部分歌詞選用客家話,既生動又接地氣。
1931年2月,紅七軍轉戰乳源,紅軍戰士血灑疆場,400多傷病員隱蔽該縣的鐵龍頭村養傷,國民黨反動派瘋狂搜捕,乳源人民在共產黨的領導下浴血救護。《紅軍哥》傳頌的正是這段可歌可泣的崢嶸歲月,也唱出了粵北客家人的心聲。
《紅軍哥》由韶關乳源文史專家、作家許化鵬作詞,著名作曲家孫寶全作曲,中國武警總隊政治部青年歌唱家劉若穎首唱。“作為少數民族地區落實好黨史學習教育十分重要,像這樣的優秀作品,非常接地氣,可以更好地把黨史故事講好傳播出去。”乳源縣委書記鍾沛東說,下一步,將繼續結合黨史學習教育,把有乳源地方特色的紅色故事挖掘好、演繹好,通過各種形式傳播出去,告慰為革命犧牲的英烈。
開展黨史學習教育,韶關有著豐富的資源優勢。韶關是紅軍長征途經廣東的主要地區,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曾率紅軍轉戰韶關,留下許多光輝的戰鬥足跡。目前,韶關登記革命遺址數量達798處,其中省級重要革命遺址502處,位列廣東前三,這為韶關更好開展黨史學習教育提供了寶貴的資源和精神財富。
用好資源優勢,韶關通過多種方式開展好黨史學習教育。如韶關市消防救援支隊舉辦“學黨章、黨規、黨紀、黨史”專題知識競賽,共有來自全市消防係統10支隊參賽,助推黨史學習教育走深走實;南雄市各鎮(街道)、各單位迅速行動,陸續開展了“黨史宣講”“黨史朗誦比賽”“‘線上+線下’黨史學習教育小課堂”等一係列特色鮮明、形式多樣的黨史學習教育,在基層營造了濃厚的學習氛圍。
大喇叭“村村響” 打通宣講“最後一米”
“紅軍長征出發比較倉促,這是一次大規模的長時間行軍作戰,在飲食這個基本問題上,是無法考慮更多和長久的……”連日來,韶關仁化縣廣袤農村大地上的“村村響”大喇叭,每天12時、17時30分準時廣播《黨史小故事》。聽黨史逐漸成為村民們生活的“標配”。
“原來黨史就在我們身邊,比如紅軍長征經過恩村,祖輩們開門迎接紅軍進村休整,還捐糧捐錢給紅軍補充給養……”城口鎮恩村村委幹部蒙秀鵬介紹,播放的《黨史小故事》通俗易懂,村民們很樂意聽。
今年3月以來,仁化全縣鄉村1700多個大喇叭同時發聲讓黨的聲音“飛入”千家萬戶,宣傳黨的曆史、黨的知識、黨的理論和路線方針政策等,播放了《草鞋走出的長征》《一份藏在屋簷下的入黨誓詞》等小故事,打通了黨史宣講的“最後一米”。
韶關還利用全媒體傳播手段,讓黨史學習教育的底色更足。自3月1日起,韶關市直媒體全媒體平台策劃推出“韶關百名革命人物”“百年征程 烽火粵北”等宣傳專欄,並安排記者深入一線,講述史實、探訪現狀。同時,推出大型係列融媒體報道,宣傳韶關百名革命人物事跡,係統回顧發生在韶關境內的黨史重大事件,挖掘感人細節,講好韶關紅色故事。
韶關還積極協調組織主流媒體來韶探訪重要紅色遺址,刊發多篇報道,宣傳韶關紅色遺址保護和活化利用情況,為韶關推進黨史學習教育、建設廣東黨史教育基地、紅色文化傳播高地發聲助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