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加快推進佛山地下水汙染防治工作,近日佛山市生態環境局聯合市自然資源局、市城管執法局、市水利局及市農業農村局正式印發了《佛山市地下水汙染防治工作方案》(以下簡稱《方案》)。
《方案》提出,到2025年,佛山將配合國家和省建立地下水汙染防治管理體係和地下水環境監測體係;典型地下水汙染源得到有效監控,地下水汙染加劇趨勢得到有效遏製。
完善地下水汙染防治管理體係
據悉,地下水汙染源包括工業汙染源、農業汙染源和生活汙染源等。比如礦山、油氣田開采和工業生產過程中產生的各種廢水、廢氣和廢渣的排放和堆積,農業生產施用的肥料和農藥、汙水(或再生水)灌溉,市政汙水管網滲漏、垃圾填埋的滲漏等。
“地下水汙染防治是佛山市打好水汙染防治攻堅戰的一項重要內容。”佛山市生態環境部門介紹,根據《方案》,佛山將建立健全地下水汙染防治管控框架體係,以保護和改善地下水環境質量為核心,堅持“源頭治理,係統治理,綜合治理”原則,細化措施政策,落實主體責任,並根據佛山實際,研究製定與佛山水文地質條件相匹配的指南、規範等。《方案》提出,2025年底前,佛山要建立健全地下水資源開發利用、地下水汙染狀況調查評估、地下水汙染風險防控和修複、地下水環境監測等相關製度,完善跨部門的地下水汙染防治聯動機製,實現地下水汙染防治全麵監管。
建立地下水環境監測體係
《方案》提出,佛山要完善地下水環境監測網,銜接國家、省地下水監測工程,逐步整合佛山建設項目環評要求設置的地下水汙染源跟蹤監測井、土壤汙染狀況詳查監測井、地下水基礎環境狀況調查評估監測井、化學品生產企業以及工業集聚區、礦山開采區、危險廢物處置場、垃圾填埋場等汙染源地下水水質監測井等,評估其合理性及適宜性,確保點位的代表性。在此基礎上逐步形成由生態環境部門統籌協調,自然資源、水利等相關部門在各自職責內建立監測井,開展監測,共享監測數據的工作推進機製。2025年底前,配合省直部門構建全省地下水環境監測網,完善佛山市地下水環境監測網,按照國家和行業相關監測、評價技術規範,開展地下水環境監測。
另外,佛山還要構建地下水環境監測信息平台。2025年底前,按照國家地下水環境監測信息平台建設要求,配合省廳完成廣東省地下水環境監測信息平台建設任務。
加強地下水汙染協同防治
《方案》明確,要重視地表水與地下水汙染協同防治。加快城鎮汙水管網更新改造,完善管網收集係統,減少管網滲漏。降低農業麵源汙染對地下水水質影響,重點推進土地集中連片區域測土配方施肥技術,積極發展生態循環農業。加快推進珠三角水網地區水環境綜合整治,減少重汙染河段側滲和垂直補給汙染地下水,重點控製地表水中氨氮、總磷、耗氧有機物超標對地下水影響。
同時,要強化土壤與地下水汙染協同防治。對汙染物含量超過土壤汙染風險管控標準的建設用地地塊,土壤汙染狀況調查報告應當包括地下水是否受到汙染等內容。此外,還要加強區域與場地地下水汙染協同防治。根據地下水汙染防治及管理需求,開展水文地質、水資源稟賦、汙染源分布、地下水汙染現狀調查,完成地下水汙染防治區劃評估,提出分區防治措施,實施地下水汙染源分類監管。
推進重點汙染汙染源風險管控
根據《方案》,佛山要在全市地下水基礎環境狀況調查評估的基礎上,結合重點行業企業用地土壤汙染狀況調查,持續推進化工企業、加油站、垃圾填埋場、危險廢物處置場等區域周邊地下水基礎環境狀況調查。針對存在人為汙染的地下水區域,開展詳細調查,評估其汙染趨勢和健康風險,若風險不可接受,應開展地下水汙染修複(防控)工作。
《方案》要求,加快推進全市加油站埋地油罐雙層罐更新或防滲池設置自查工作。2021年起,督促指導各區持續對高風險的化學品生產企業以及工業集聚區、礦山開采區、危險廢物處置場、垃圾填埋場等可能造成地下水汙染的場地開展摸排和必要的防滲處理或風險管控。此外,佛山還將適時公布環境風險大、嚴重影響公眾健康的地下水汙染場地清單。根據地下水汙染場地實際情況,有條件的可選擇開展修複試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