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互動交流 > 督查專欄 > 貫徹落實

從供水河到汙水河再到清水河的東莞石馬河:消除劣Ⅴ類 迎得水鳥歸

時間 : 2020-07-20 09:47:48 來源 : 南方日報網絡版
【打印】 【字體:

  剛下車,轟響聲便傳入耳中,循聲而去,眼前立即開闊。寬闊的東莞石馬河向下奔湧,一道攔水壩讓流水轟鳴作響,但這絲毫不影響岸邊白色水鳥棲息,低頭俯望,魚群在急流中遊弋。

  石馬河流域綜合整治現場指揮部指揮陶謹拿出隨身的ipad,打開實時監測軟件,顯示7月13日12時,石馬河旗嶺國考斷麵氨氮為0.318mg/L,總磷為0.199mg/L,分別達到Ⅱ、Ⅲ類水標準。

  而就在去年,石馬河水質還讓人頭疼不已,旗嶺國考斷麵難除劣Ⅴ類水也為廣東打贏汙染防治攻堅戰增加不確定性。但經過綜合治理,今年上半年,石馬河旗嶺斷麵氨氮、總磷大幅下降,水質已從劣Ⅴ類好轉為Ⅳ類。

  “石馬河從供水河到汙水河再到現在改善為清水河,確實花了很大精力。”陶謹感慨道。這一蛻變如何完成?一起來看。

  建立製度

  流域共治機製解決“九龍治水”

  從深圳發源的觀瀾河自南向北入東莞後,形成石馬河,石馬河再穿過東莞最後彙入東江,哺育著沿河7個鎮150多萬人口。

  在上世紀60年代,石馬河還是供水走廊,東江水通過石馬河穩定供應香港。但到2003年,隨著東莞經濟騰飛、人口激增,汙水處理設施不足,水質受到破壞,沿河建起封閉管道疏水,石馬河失去供水功能。

  此後,石馬河日益成為汙水河,水質惡化,多條支流黑臭。直到2012年11月,省人大做出加強石馬河流域汙染整治的決議,再到2016年,東莞全麵打響水汙染治理攻堅戰。

  但此時,擺在人們麵前的是一條已汙染數十年的汙水河,千頭萬緒,治水該從何幹起?

  “複雜的治水更需要係統謀劃。”陶謹介紹,2018年12月,東莞高規格成立石馬河綜合整治建設工程指揮部和現場指揮部,采取“係統、科學、精準”的治水思路,開啟大兵團作戰模式。2019年1月,石馬河流域攻堅戰打響,全麵攻堅旗嶺劣Ⅴ類國考斷麵水質。

  石馬河流程長,且經街鎮多,如何協調上下遊、左右岸,而不淪為“九龍治水”?東莞建立起流域共治機製。陶謹說,全市建立了“市-流域-鎮”多級統籌協調的指揮體係,市主要領導掛帥治水總指揮,分管領導負責治水現場指揮部,與石馬河流域現場指揮部,統籌、協調、督導治水。

  隨後通過調研,確定下管網完善、汙水處理設施擴容、河道綜合治理的等“3+5+1”項工程,並采取總承包大兵團作戰模式,由大型國企作為主力,地方配合,多層次指揮體係配合推進。一項項工程在石馬河流域落地見效。

  查缺補漏

  截汙管網從源頭攔住汙水

  去年4月底,由於管網缺口較大,導致石馬河水質好差反複。而今,補齊的管網正讓源頭治汙成為可能。

  “這是汙水管,這是雨水管,將雨水、汙水嚴格分開處理。”順著清溪水汙染治理現場指揮部辦公室主任黃景威介紹,周邊居民樓的外牆設有兩根管子,其中一根顯得較新,撬開汙水井蓋,裏麵生活汙水流動。

  黃景威介紹,此前隻有一根下水管,雨水、汙水混合排入市政管道。現在原本的管保留,隻排樓頂雨水,同時新建一根管專排生活汙水,再與新建的汙水處理係統對接,最後進入汙水處理廠,“實行雨汙分流後,有效防止汙水直排入河,同時提升進入汙水廠的汙水濃度。”

  當前,清溪鎮197個居民地塊和1521個工廠地塊完成雨汙分流,入河汙水大幅減少。

  陶謹介紹,在石馬河全流域,汙水主管、支次管道正如同一張網張開,兜住各類汙水。2019年以來,持續新建、補齊管道並強力推進雨汙分流工程,截至目前,流域基本完成汙水收集係統,七鎮建成1602公裏主、次管網,雨汙分流埋管1695公裏。

  同時汙水治理更注重精細。“在城市發展中,以前的一些地下暗涵、暗渠被遺忘,卻成為汙水直接入河的通道。”中電建生態環境集團有限公司高級工程師牟洋表示,由於排查、治理難度大,在治水前期往往被忽視,現在東莞正針對性精細治理。

  暗涵、暗渠空間狹小,牟洋表示,目前通過三維激光掃描技術、傾斜攝影+地下管線等方式,構建暗涵、暗渠三維模型,再通過機器人進入溯源排查和修複。目前,石馬河流域已經治理158公裏暗渠和434公裏暗涵,並修複很多原有的僵屍管網。

  “去年11月底已經實現管網收集係統通水,今年要再查缺補漏。”黃景威表示,穩定將汙水從源頭截住後,石馬河多條支流也複清。在支流清溪水,記者看到通過兩岸景觀提升、汙水廠中水補水,曾經的黑臭河變幹淨,周邊已建起棟棟新樓。

  嚴格監管

  啃下工業排放磷超標“硬骨頭”

  生活汙水之外,石馬河一直難治理的另一個原因是流域內企業數量大,此前工業汙水直排入河,多條支流受到汙染,尤其是總磷嚴重超標,成為“硬骨頭”。

  穿過東莞某電器有限公司的生產車間,到達汙水處理處,幾個大罐通過塑料管連接,生產汙水正在裏麵反應處理。

  “通過管道將車間生產汙水全部收集,處理後再循環回車間使用。”公司環保健康安全經理王建寧介紹,生產線上有很多衝壓製品,最後產生含磷廢水,隨著環保力度加大,去年對原有處理設施提標改造,現建的處理設施每天可有效處理30噸汙水,“最大的目標是做到一點工業廢水也不排到河裏。”

  目前,僅清溪鎮就有300多家企業建立處理設施、監控係統。

  排汙企業監管非一日之功,陶謹表示,2019年東莞開始對汙染企業展開底數摸排,同時開展涉磷企業專項督查、違法排汙正在利劍行動等,通過“5+2”、“白+黑”的模式,並利用無人機等技術提升檢查效率。

  另外,東莞在石馬河流域整治中,還試行有獎舉報,舉報企業違法排放含磷工業廢水最高獎勵50萬元,目前已累計核發獎金超1350萬元。

  今年開始,即使受疫情影響,東莞依然堅持監管和服務並重,幫企業規範複產。

  從去年以來,東莞已關停“散亂汙”企業1.5萬家,完成1669家排汙企業規範整治,並重點監管171家涉磷企業。還針對總磷異常片區、分組廠房等開展水質預警,上半年先後解決清溪夏坭、長山頭汙水廠進水總磷超標問題。

  經過持續治理,到今年上半年,石馬河幹流總磷濃度基本實現穩定達標,旗嶺斷麵總磷同比下降66%,各支流監測斷麵平均總磷下降68%。

  ■鏈接

  廣東上半年繼續階段性消除劣Ⅴ類國考斷麵

  2020年1-6月,全省71個地表水國考斷麵水質優良率(Ⅰ類-Ⅲ類)為85.9%,已經達到年度考核目標84.5%。2019年來剩餘的5個劣Ⅴ類地表水國考斷麵繼續消除,劣五類斷麵比例為0,其中淡水河紫溪斷麵達Ⅲ類、茅洲河共和村和石馬河旗嶺斷麵水質達Ⅳ類、練江海門灣橋閘和東莞運河樟村斷麵水質為Ⅴ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