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日,省生態環境廳新聞發布會上透露,今年1月至4月,廣東國考斷麵水質優良率和劣V類比例,首次全部階段性達到考核目標;截至5月17日,全省大氣AQI優良率為96.5%,6項常規監測指標均達標。
接下來,廣東將繼續聚焦國考斷麵水質改善和消除劣V類斷麵,東莞、汕頭等5市成治水主戰場,大氣治理則聚焦臭氧汙染,規範VOCs(揮發性有機物)企業和柴油車排放等。
廣東大氣6項常規監測指標均達標
今年以來,廣東空氣質量繼續改善。省生態環境廳總工程師蔣宏奇介紹,以臭氧汙染防控為重點,省生態環境廳組建“硬任務”攻關攻堅中心,並派出若幹城市工作組進駐到重點城市進行定向幫扶。
今年以來,廣東繼續推進源頭減排,對占全省VOCs排放總量76%的5583家重點監管企業實施銷號式綜合整治;並嚴管全省運營柴油車,目前已建成由79個點位組成的機動車遙感監測網,實時監測尾氣。同時,強化應急應對,截至5月17日,發布不利氣象條件空氣汙染防治預警27次,啟動19地市應急應對405城次。
一係列措施下,截至5月17日,今年全省AQI優良率達96.5%,全省6項常規監測指標均達標,5項汙染物濃度同比下降。1月至4月,全國168個重點城市空氣質量排名中,惠州、深圳、珠海、中山、肇慶、江門、東莞7個城市位列前20位。
“臭氧是未來一定階段的重點防控對象。”蔣宏奇表示,接下來省生態環境廳將開展2020年夏秋季節揮發性有機物治理達標排放的百日服務行動,通過多方麵措施治理臭氧汙染。其中包括深入推進對5583家重點監管企業銷號式綜合整治;並加強整治加油站、儲油庫、油罐車的達標排放,6月底前,協調推動6個大型石油企業對旗下所有加油站、儲油庫及油罐車油氣回收治理效果開展檢查;同時推進重點敏感區域和涉化工園區的達標排放等;並加強對汙染天氣的應對等。
據悉,今年3月,廣東率先印發《廣東省直機關有關部門生態環境保護責任清單》(以下簡稱《清單》)。省生態環境廳督察二處處長唐曉明介紹,《清單》突出責任主體,明確42個省直機關職能部門生態環境保護責任,並根據廣東實際另外增加省民政廳、省廣電局、省地方金融監管局、省信訪局、省海洋綜合執法總隊5個單位,基本做到環保有責部門全覆蓋。
東莞、汕頭等5市成今年治水主戰場
水汙染防治方麵,省生態環境廳副廳長何焱介紹,針對2019年仍未消除劣Ⅴ類的5個國考斷麵,省生態環境廳組建專項工作組,深化“一事一策一專班”,下沉地市服務幫扶。同時在重點流域開展聯合執法、交叉執法。並製定加強初雨期水汙染防治技術指南,指導調度各地市應對初雨汙染。
今年1—4月,國家地表水考核斷麵水環境質量狀況排名前30位城市中,河源、雲浮、肇慶上榜。而備受關注的茅洲河和練江,也實現水環境從普遍性黑臭到全麵消除黑臭的重大轉折性變化。今年1—4月,茅洲河共和村國考斷麵總磷、氨氮濃度同比分別下降70.8%、76.9%,水質由2019年的劣Ⅴ類提升至Ⅳ類,階段性消除劣Ⅴ類,其中33條支流,有30條支流消除了黑臭,有22條支流消除了劣Ⅴ類。練江海門灣橋閘國考斷麵階段性消除劣Ⅴ類,與2019年同期相比,練江幹流綜合汙染指數下降22.7%。
何焱也指出,今年治水形勢依然嚴峻,不能放鬆。2019年仍為劣Ⅴ類的5個國考斷麵有3個在東莞市,目前石馬河和茅洲河治理取得較好成效,但東莞運河長期作為納汙通道,而且流域範圍廣、人口多,東莞運河樟村斷麵實現穩定達標仍有壓力。
另外,練江支流治理和基礎設施短板仍存在,管網效能仍待發揮,同時汕尾市黃江河海豐西閘斷麵、湛江市九洲江排裏斷麵、揭陽市榕江龍石和東湖斷麵水質也未穩定達到優良。
“這5個市是廣東完成2020年國家考核目標的主戰場。”何焱表示,接下來,省生態環境廳將加大督促協調指導力度,重點圍繞水質鞏固提升、治水工程查漏補缺、雨季汙染應對、組織開展聯合執法、交叉執法等,全力指導、服務各地更精準推進治汙攻堅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