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護好東江,事關粵港地區4000萬人的飲水安全,我省全麵建立五級河長體係近兩年來,東江流域麵貌發生了什麼變化?
12月10日,東江流域河長製湖長製工作2019年第二次聯席會議在深圳召開。省東江流域管理局,廣州、深圳、韶關、河源、惠州、東莞市河長辦、水務局,以及深圳市、東莞市相關鎮街負責人共同研討流域推動河長製湖長製及跨界河湖治理問題。
深圳市、東莞市相關鎮街負責人就橋隴河(君子布河)、鵝公嶺河(雁田水庫排洪渠)、水貝河(山廈河)等跨界河湖問題,簽訂會商協議書,共同推進跨界河湖問題的會商與治理。
在當天下午舉行的東江流域治水護河誌願服務交流活動中,六地市護河誌願者代表開展生態徒步及護河分享,自發倡議並宣讀“保護東江水·建設萬裏碧道”《東江共識》。
東江流域基本無成片水浮蓮
省東江流域管理局局長廖征紅介紹,東江流域已全麵實行雙總河長製,設立五級河長4.7萬名,湖長172名。各級河長湖長巡河履職成為常態,大力推動“清四亂”“五清”等專項行動和碧道建設,解決了河湖管理保護中遇到的不少問題。今年1—11月,東江流域五級河長累計巡河約7.4萬次,總計發現問題14364個,已整改13919個,問題整改率達97%。流域內還湧現出一批企業河長、巾幗河長、河小青、跨界河湖“護河誌願者”等“民間河長”,積極參與治水護河。
對9個主要跨市界斷麵視頻監測以及巡查暗訪情況表明,東江主要大江大河水麵都比較幹淨整潔,基本無成片水浮蓮、垃圾等漂浮物,大部分地市清漂進入常態化保潔階段。截至11月30日,東江流域規模以上“四亂”問題1414個,已銷號1386個,銷號率為98%。廣州、深圳、東莞等市規模以上“四亂”問題實現銷號率100%,走在了全省前列。
在2018年度推行河長製工作考核中,全省共有7個地市考核等次為優秀。其中東江流域的廣州、深圳、韶關、河源4市獲得優秀。
廣州增江碧道力爭年底建成
高標準規劃建設萬裏碧道是省委、省政府作出的一項重要決策。東江流域納入省級碧道試點總長度41.67公裏,約占全省總長度的四分之一。
聯席會議上,省東江流域管理局通報了流域內省級碧道試點的最新進展:廣州市增江段按照都市型碧道建設標準和要求,計劃今年底建設完成;深圳市茅洲河寶安區段省級碧道試點已完成立項,大沙河碧道已率先建成並全線開放,其他試點碧道正有序推進;惠州市金山湖段省級碧道試點項目力爭年底前完成,三條入湖河流正在整治;河源市柏埔河段省級碧道試點正在招標,全市碧道規劃編製費用已通過市財政評審;東莞市麻湧華陽湖段省級碧道試點建設計劃明年4月建設完成,市級碧道建設規劃編製工作經費已落實,部分碧道建設相繼完工。
接下來,流域各市將力爭在2020年4月底前全麵完成省級試點建設任務,打造具有東江流域特色的萬裏碧道。
將不定期進行會商座談
省東江流域管理局相關負責人介紹,流域水資源保護壓力較大,水汙染防治形勢依然嚴峻,截至2019年11月28日,東江流域規模以上的“四亂”問題還有28宗未銷號。由於各地市經濟社會發展不平衡,投入資金、治汙工程進度和治理力度不一致,跨界河湖問題解決難度大。
今年以來,省東江流域管理局在調研中發現,深圳、東莞兩市的橋隴河(君子布河)、鵝公嶺河(雁田水庫排洪渠)、水貝河(山廈河)不同程度地存在部分河段底泥淤積、汙水偷排直排等情況,影響交界斷麵水質。
對此,在省東江流域管理局的多次督辦及協調推進下,深莞兩市於8月底統一開展橋隴河(君子布河)交界河段清淤;東莞市啟動鵝公嶺河(雁田水庫排洪渠)片區雨汙分流和截汙管網建設;東莞市已完成水貝河(山廈河)交界河段的第一次清淤,清理淤泥5200立方米。
在聯席會議上,深圳市觀瀾街道辦、東莞市鳳崗鎮和塘廈鎮負責人共同簽訂《橋隴河(君子布河)跨界河湖問題治理會商協議書》。深圳市平湖街道辦、東莞市鳳崗鎮負責人共同簽訂《鵝公嶺河(雁田水庫排洪渠)跨界河湖問題治理會商協議書》和《水貝河(山廈河)跨界河湖問題治理會商協議書》。
根據《協議書》,兩市相關鎮街將不定期召開會商座談會,研究落實相關合作事項。會商內容包括:河道綜合整治工程對接、水汙染整治工作交流,開展聯合環境監管執法,以解決上下遊清淤、治汙工程不同步等問題,並打擊汙水偷排亂排行為。省東江流域管理局將會同深圳市河長辦、東莞市河長辦適時進行協調指導。
據悉,在上述河流交界河段汙水偷排亂排問題治理上,深莞兩市已建立聯合排查治理工作機製,多次開展聯合執法行動,汙水偷排亂排現象逐步得到遏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