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互動交流 > 督查專欄 > 督查行動

惠州博羅鐵腕治汙 去年沙河水質均值優於Ⅲ類

時間 : 2021-01-28 09:57:00 來源 : 南方都市報
【打印】 【字體:

  鐵腕整治汙染企業倒逼其轉型升級、往昔的汙水塘變身科普生態公園、補齊短板完善汙水處理設施……惠州市生態環境局博羅分局多措並舉堅持打好水汙染防治攻堅戰,在2019年實現沙河水質從劣V類到Ⅲ類連跳三級達標後,2020年1-12月,博羅縣3個地表水國省考斷麵水質均值全部達標,其中沙河水質均值優於Ⅲ類;直排東江、沙河、公莊河三大水係劣V類河湧數量,同比2019年減少10條,水質改善取得明顯效果。

  重拳整治“散亂汙”無證企業

  沙河是東江的一級支流,流經博羅縣羅浮山、橫河、湖鎮、龍華、長寧、福田、園洲、石灣等8個鎮(管委會),集雨麵積1235平方公裏,流域內人口約60萬。其中沙河中下遊的園洲、石灣等鄉鎮,是博羅的工業重鎮、人口集居地區,也是沙河的重要汙染來源。

  麵對水環境整治時間緊、任務重的嚴峻形勢,博羅把打好水汙染防治攻堅戰作為“一號工程”來抓,舉全縣之力,以壯士斷腕的決心和勇氣,強力推進水環境汙染精準治理,通過狠抓工業汙染、生活麵源汙染、農業麵源汙染等整治工作,推動沙河、東江幹流、公莊河等水體水質明顯好轉。

  截至2020年12月31日,全縣共有63家企業主動申請注銷或取消涉水工藝變更排汙許可證,其中沙河流域51家;對擬提升保留的76家企業(其中沙河49家),45家已通過專家現場技術核查(其中沙河流域27家);重拳整治“散亂汙”無證企業,采取強硬的措施,對全縣1752家“散亂汙”企業依法進行鐵腕整治,完成率達100%,拆除“廠中廠”問題車間341個。

  通過水汙染防治,倒逼了經濟轉型升級。沙河沿岸的石灣、園洲等鎮相關負責人均表示,沙河整治效果明顯,不僅體現在生態環境上,更帶動了當地的經濟發展,“以前來談投資的有不少是低效能、高汙染的企業,如今更多的是科技含量高、效益更好、對環境汙染更小的企業。”

  汙水塘變得水清岸綠景美

  博羅縣園洲鎮茶亭排渠屬沙河流域,以前是一個水體汙染嚴重、兩岸雜草叢生的臭水塘,附近群眾對此詬病不少。而如今的茶亭排渠,通過鋪設截汙管網、建設汙水處理設施、生態淨化修複等一係列水環境綜合整治,這裏水體得到了淨化,魚塘內的積淤、雜物等進行了清理,變成了一個水清岸綠景美的科普生態公園。清晨或傍晚,不少附近的居民會到公園裏散步、休閑,享受這裏的美麗湖景與清新空氣。

  據了解,在河湧綜合治理方麵,博羅縣采取控源截汙、河道疏浚、底泥清淤、生態修複等措施,高標準推進河湧整治和入河排汙口工作。目前,沙河流域13條劣V類河湧綜合整治工程已完工,小金河、羅陽排渠綜合整治工程有序推進;東江-沙河水係連通工程已經通水;完成428個排汙口規範化整治。

  在落實河湖長製方麵,嚴格壓實河湖長責任,推動任務落實。今年以來,博羅縣級河湖長巡河湖187人次,鎮級河湖長巡河湖5248人次,村級河湖長巡河湖6712人次,各級河湖長巡河湖累計發現問題537個,整改落實478個;累計清理河流長度480公裏,涉及水域麵積15平方公裏,清理水麵漂浮物2.7萬噸,累計投入資金783萬元。

  此外,加強農業麵源汙染整治,全年整治糞汙塘154.5畝,建設24條生態溝渠(長度為3600米),清理整治85家非法青蛙養殖場,租用1156.77畝農田和魚塘用於建設生態調蓄塘(或生態緩衝區),減少農業廢水直排入河。

  累計建成144.29公裏汙水管網

  生活汙水治理方麵,博羅縣進一步完善城鎮汙水管網建設,已累計建成144.29公裏,其中,縣城建成33.22公裏,沙河流域建成74.65公裏,公莊河流域建成36.42公裏。同時,進一步提高汙水處理廠汙水處理效能,截至2020年12月31日,泰美鎮、楊村鎮、柏塘鎮、公莊鎮、觀音閣鎮生活汙水處理廠均已建成通水試運行。

  石灣鎮中心排渠是該鎮境內的主要河湧之一,河水流入沙河,是該鎮沙河整治的主戰場之一。中心排渠(裏波水排閘段)河麵在陽光下波光粼粼,近岸楊柳依依,在水中不時能見到遊來遊去的魚兒,水麵栽植有美人蕉、再力花等淨化水質的植物。

  “我們除了進行深化截汙、內源治理外,還進行生態修複,在河道布設曝氣設備、高效生物膜床、種植水生植物,逐步恢複流域生態及自淨能力。”據該治理項目相關負責人介紹,近年來,石灣全麵落實河長製,建立鎮村組三級“河長製”,全力推進生活汙水處理設施及配套管網建設,通過實施河湧整治、畜禽養殖業整治、工業企業整治、水環境生態修複、汙水處理設施及配套管網,全鎮生活汙水處理設施及配套管網不斷完善,“六大汙染源”得到了有效治理。該鎮投入6.2億元大力實施河湧綜合整治和生態修複,重點抓好沙河、中心排渠、鐵場排渠等主要河湧綜合整治和生態修複項目,推動河湧巡查整治常態化,逐步完善生活汙水處理設施及管網。

  開展水環境整治轉變發展理念

  “開展水環境整治工作,不僅僅是為了水質達標,更重要的是為了轉變發展理念。”博羅縣委書記陳國煌此前帶隊檢查東江博羅段水環境管理與保護等工作時強調,全縣各級各有關部門要強化部門聯動,形成工作合力,把這兩項工作作為重大政治任務和民生工程來抓,把全麵推行河長製和水環境整治各項工作結合起來,紮實做好中小河流治理、入河排汙口整治、水浮蓮清理、清淤清障、雨汙分流等工作,確保水質穩定達標。要加快汙水處理廠和配套管網建設,確保建成的生活汙水處理廠充分發揮效用,持續改善水環境。

  陳國煌稱,全縣上下要以水環境整治為契機,促進產業轉型升級,積極謀劃打造沿東江經濟帶和環羅浮山“三生”產業融合經濟圈“兩大平台”,堅持走“環境友好型”發展道路,推動博羅經濟社會實現高質量發展。

  通過水汙染防治,以此為契機推動產業加快轉型升級、城鄉麵貌持續改善,博羅實現了“一條河改變一座城”的轉身。據悉,博羅縣接下來將以“咬定青山不放鬆”的韌勁,“不獲全勝不收兵”的決心,繼續把水汙染防治攻堅戰作為當前重大而緊迫的政治任務來抓,圍繞“截汙控源、內源治理、生態修複”的要求,采取更加科學、合理、精準的治水方法,把短板補得更紮實,把基礎打得更牢靠,把工作做得更細致,為實現“十四五”良好開局奠定堅實的基礎。

  環境治理仍任重而道遠。博羅將堅持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繼續開展汙染防治行動,不斷提升環境保護效能和水平,改善生態環境質量。同時,創新綠色低碳發展模式,鼓勵和支持企業工藝技術裝備更新改造,積極倡導綠色低碳的生活方式,加強生態價值觀教育,推動全社會形成綠色消費自覺,共同建設更高水平的美麗博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