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31日,深圳市生態環境局副局長周岸標做客“政企通”在線訪談活動透露,今年以來,深圳大力推進“深圳藍”可持續行動計劃,開展機動車排氣汙染防治等十大工程,大氣環境質量穩步提升,上半年全市PM2.5平均濃度為18.4微克/立方米,再創有監測數據以來的新低。
周岸標介紹,深圳地域麵積小,經濟總量大,單位麵積承載的大氣汙染物排放強度遠高於其他大中城市。自2004年起,深圳開始全麵係統開展大氣汙染治理進程,先後出台了藍天行動計劃、大氣“深40條”、藍天工程、大氣提升計劃和“深圳藍”可持續行動計劃等係列治理措施,推動各項汙染源防治工作。
目前,深圳已形成了以電和LNG等清潔能源為主的能源結構,是全國唯一全市域禁燃高汙染燃料和淘汰全部散煤和普通工業煤的城市。深圳還是全國最早全市限行黃標車、最早推廣水性塗料、最早實施船舶汙染治理、最早實現公交車和出租車全部純電動化、最早在中心城區劃定“綠色物流區”和“非道路移動機械低排區”的城市。“深圳藍”已成為深圳市生態文明建設的一張靚麗名片。
今年4月,深圳啟動“深圳藍”可持續行動計劃,實施2020年各區控製目標工程、柴油車汙染攻堅工程、機動車排氣汙染防治工程、非道路機械排放提升工程、船舶排放控製工程、工業源減排工程、綠色施工工程、綠色生活工程、農業麵源汙染防控工程、不利天氣應對工程等十大工程共80個項目,進一步加大大氣汙染治理力度。
據統計,去年深圳PM2.5年均值下降至24微克/立方米,是2006年有監測數據以來首次達到世界衛生組織第二階段標準,創下了曆史最好水平。全年灰霾天數是9天,較2018年大幅度下降11天,是1989年以來霧霾天氣最少的年份。二氧化硫、二氧化氮、一氧化碳、可吸入顆粒物以及臭氧等指標連續7年達到國家標準,大氣質量穩居全國重點城市前10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