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互動交流 > 督查專欄

廣東省全麵推行河長製工作領導小組印發方案啟動“讓廣東河更美”大行動 2020年基本實現河暢水清堤固岸綠景美

時間 : 2018-09-27 08:18:53 來源 : 南方日報網絡版
【打印】 【字體:

去年底,廣東提前一年全麵建立河長製。今年6月,全省提前半年全麵建立湖長製,實現河長湖長體係全覆蓋。在此基礎上,如何推動廣東河長製湖長製深入落地,使廣東河更美?廣東省全麵推行河長製工作領導小組近日正式印發《讓廣東河更美大行動方案(2018—2020年)》(以下簡稱《方案》)。

“《方案》可以說是三年內廣東推行河長製湖長製及治水的總綱領和重要抓手。”省河長製辦公室相關負責人介紹,《方案》提出推進防治水汙染、改善水環境、修複水生態、保護水資源、保障水安全、管控水空間、提升水景觀、弘揚水文化等八項重點任務。

每項重點任務都有若幹具體指標——到2020年全省城市汙水處理率達到95%以上,縣城汙水處理率力爭達到90%;地表水國考斷麵水質優良比例達到84.5%以上,劣Ⅴ類水體和地級以上城市建成區黑臭水體基本消除;全省森林覆蓋率達60.5%以上;全省年用水總量控製在450.18億立方米以內……

到2020年,全省河湖要打造成暢通的行洪通道、安全的供水河道、健康的生態廊道,兩岸建設成秀美的休閑綠道、獨特的文化驛道,基本實現河暢、水清、堤固、岸綠、景美。

逐步收嚴重點行業水汙染物排放限值

當前,廣東正奮力堅決打好打贏碧水攻堅戰,《方案》也將防治水汙染、改善水環境放在八大重點任務的前兩位。

在“防治水汙染”任務中,《方案》提出,以“生態保護紅線、環境質量底線、資源利用上線和環境準入負麵清單”(簡稱三線一單)管理為手段,強化空間、總量、準入環境管理,珠江三角洲、粵東粵西和粵北區域實施差別化環境準入政策。製定茅洲河、小東江等重點流域水汙染物排放標準,逐步收嚴重點行業水汙染物排放限值。

針對當前一些地區管網建設有缺口、雨汙未分流等治水“最後一公裏”的問題,《方案》提出,對現有合流製排水係統實施全麵截汙,因地製宜開展雨汙分流改造。新建、擴建汙水處理設施和配套管網須同步設計、同步建設、同時投運。加快汙水處理廠提標改造。到2020年,敏感區域和六河(茅洲河、練江、廣佛跨界河、小東江、石馬河、淡水河)流域內建製鎮應建成汙水處理設施,全省城市汙水處理率達到95%以上,縣城汙水處理率力爭達到90%。

對工業園區的治理,《方案》提出,珠江三角洲各市和廣佛跨界河、練江、茅洲河、石馬河、淡水河、小東江、榕江等重點流域鎮村級工業集聚區實行汙染集中控製、統一處理。

三年內擬投158.3億整治243條黑臭水體

在“改善水環境”任務中,《方案》明確提出,突出重點跨市域河流、城市建成區黑臭水體、中小河流劣Ⅴ類水體、入海劣Ⅴ類河流等治理重點,打好劣Ⅴ類水體攻堅戰和黑臭水體殲滅戰。

在黑臭水體治理方麵,《方案》強調,實行“一河一策”“一河一長”“一河一台賬”“一河一評估”等製度。綜合采取“控源截汙、內源治理、生態修複、活水循環”等措施,嚴格控製生活汙水、工業廢水、農業廢水等直排入河。

2018年年底前,廣州、深圳市建成區黑臭水體消除比例達到90%以上。到2020年,全省地級以上城市建成區黑臭水體消除比例達到90%以上,建立完善長效機製。

根據《方案》中附有的城市建成區黑臭水體整治清單(2018—2020年),全省三年內將整治黑臭水體243條(其中深圳45條、廣州35條居前兩位),治理投資匡算158.3億元。

重點河流整治中,《方案》對深圳河、淡水河、石馬河、廣佛跨界河、練江、小東江等提出了針對性措施。如廣佛跨界河流,加強石井河、白坭河、裏水河等重要支流及黑臭河湧整治工作;茅洲河流域,重點完善截汙管網建設,推進工業企業入園;練江流域,重點完成銅盂等汙水處理廠建設,建成3座紡織印染環保綜合處理中心,加快練江流域印染企業搬遷入園工作,2018年底關停園區外印染企業。

2020年全省農村供水安全基本得到保障

“修複水生態”任務中,《方案》提出推進江河湖庫水係連通,以東江、西江、北江、韓江和珠江三角洲河網等河道為主幹廊道,以大小河湧為連通網線,以水庫、湖泊、濕地公園及桑基魚塘等為生態節點,加強水網生態廊道建設,完善引流活水工程。

重點推進韓江—榕江—練江水係連通工程、汕尾市螺河黃江水係連通工程、雷州半島青年運河與南渡河連通工程等,加快建設深圳市公明—清林徑水庫連通工程、雷州半島水庫聯網工程等。

在“保護水資源”任務中,節水型社會的建設與民生息息相關。到2020年,全省20%以上縣(區)級行政區達到節水型社會標準要求;廣州、深圳、珠海、佛山、東莞、中山等地級以上城市及順德區提前一年完成;汕頭、湛江、潮州、揭陽等地級城市達到國家節水型城市標準要求。珠江三角洲區域農村原則上納入城鎮統一供水係統,未集中供水的農村地區,應建設供水和水質淨化設施。至2020年,全省農村供水安全基本得到保障。

《方案》還列出了一批供水工程的推進計劃——加快實施珠江三角洲水資源配置工程,配合水利部推進環北部灣水資源配置工程。加快惠州市稔平半島供水工程、潮州市引韓濟饒供水工程、茂名濱海新區供水工程等建設進度,力爭在2020年前建成。加快廣州北江引水工程等前期論證工作。

珠三角每市至少建有1至2個水岸公園

“‘保障水安全’是廣東針對水係發達、自然災害較頻發的省情特點,相對於中央要求增加的一項推行河長製的任務。此次《方案》也將‘保障水安全’納入到八大重點任務中。”省河長製辦公室相關負責人介紹。

在完善主要江河防洪體係方麵,加快建設韓江高陂水利樞紐工程,配合建設西江大藤峽水利樞紐工程;加快推進西江幹流治理工程、潖江蓄滯洪區等防洪減災工程前期工作。

強化防洪薄弱環節方麵,全麵完成山區五市中小河流治理任務,實施全省中小河流治理二期工作,到2020年完成治理中小河流長度5000公裏。

《方案》還提出,充分利用自然山體、山塘窪地、非供水水庫、河湖濕地、耕地、林地、草地等生態空間,建設海綿城市,到2020年,城市建成區20%以上的麵積達到海綿城市建設要求,深圳、珠海完成國家級海綿城市試點建設。

在“管控水空間”任務中,《方案》提出,劃定河湖水生態空間和保護紅線。對岸線亂占濫用、多占少用、占而不用等突出問題開展清理整治。

在“提升水景觀”任務中,廣東將建設親水景觀,推進生態景觀保護,建成一批城中湖、濱河公園、親水設施、文化景觀等,帶動城市品質提升。到2020年,珠江三角洲地區每個地級以上市至少建有1至2個水岸公園,粵東粵西粵北地區建成4個水岸公園示範工程。

 ■焦點

落實情況將納入河長製湖長製考核

內容如此豐富全麵,又涉及眾多部門的《方案》,如何保障其貫徹落實?對此,省河長製辦公室相關負責人介紹,《方案》為省全麵推行河長製工作領導小組(簡稱“領導小組”)印發,體現了省委、省政府高位推動、多措並舉提高治水實效的決心。

領導小組是省委、省政府實施河長製湖長製工作的議事機構。領導小組組長由省委書記擔任、常務副組長由省長擔任,副組長由相關省領導擔任。成員為省直及中直駐粵有關單位。領導小組負責全省河長製湖長製工作的總體設計、統籌協調、指導推進、監督考核。

廣東省水利水電科學研究院理事長、河長製研究院院長、教授級高工黃本勝認為,“讓廣東河更美大行動”是一個全省性行動,不僅關係到全省逾15萬各級河(段)長的責任,還需要多部門聯動、係統治理,上下遊左右岸共同協作,也需要公眾人人參與。

此外,《方案》將各項重點任務均明確分解到水利、環保、發改、財政、住建等領導小組成員單位中,並要求將監測斷麵、水質目標和工作任務落實到各級河長湖長。將本方案落實情況納入河長製湖長製考核中,加大落實情況督察。立法全麵推行河長製湖長製,加強河湖監管法規製度體係建設。修訂《廣東省河道管理條例》等一批法律法規。

最後,《方案》還明確了兩項近期重點行動。一是開展“五清”專項行動,這在剛剛發布的第1號省總河長令中已經作了動員。即在2018年—2019年6月,集中開展以清汙(清理非法排汙口)、清漂(清理水麵漂浮物)、清淤(清理底泥汙染物)、清障(清理河湖障礙物)、清違(清理涉河湖違法違建)等“五清”為重點的攻堅行動。二是實施“互聯網+河長製”行動,推動雲計算、大數據、物聯網、人工智能等新技術與河湖管理深度融合,構建智慧管理平台。

■數讀

2020年“讓廣東河更美”目標

1.水汙染防治更徹底。

全省城市汙水處理率達到95%以上,縣城汙水處理率力爭達到90%;畜禽糞汙資源化利用率達到75%以上。

2.水環境改善更明顯。

地表水國考斷麵水質優良比例達到84.5%以上,劣Ⅴ類水體和地級以上城市建成區黑臭水體基本消除。

3.水生態係統更健康。

全省森林覆蓋率達60.5%以上,其中生態公益林占林地麵積穩定在45%左右,濕地保護率達到52%以上。

4.水資源保護更有力。

全省年用水總量控製在450.18億立方米以內,萬元工業增加值用水量比2015年下降27%以上,農田灌溉水有效利用係數達到0.511以上;重要水功能區水質達標率達到83%。

5.水安全保障更全麵。

完成治理中小河流長度5000公裏,城市建成區20%以上麵積達到海綿城市建設要求。

6.水空間管控更嚴格。

珠江三角洲及沿海地區城市適宜水域麵積率不低於10%,山區城市不低於6%。

7.水景觀更優美。

珠江三角洲地區地級以上市至少建成1至2個水岸公園,粵東粵西粵北地區建成4個水岸公園示範工程。

8.水文化更深厚。

建設水文化景觀驛道驛站和水利風光帶,全麵推進水利工程文化設施配套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