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2日,2018年全省教育科研工作會議暨省教育研究聯盟論壇在廣州舉行,會上發布的廣東教育藍皮書——《廣東教育改革發展研究報告(2018)》指出,廣東教育整體規模穩居全國第一。
藍皮書指出,2015年數據顯示,廣東學前教育入園人數全國第二,在園規模全國第一;高中階段教育招生和在校生規模均為全國第一,每萬人口高中階段在校生數按常住人口算全國第七,按戶籍人口算為全國第一。
在高等教育階段,普通高校數和普通本專科在校生規模均為全國第二,研究生教育在校生規模全國第七,成人教育在校生規模全國第一;高校對企業技術轉讓實際收入達1.08億元,排名全國第五,境外來粵留學生2.3萬人,排名全國第六。
同時,廣東教育發展水平也在不斷提升。藍皮書顯示,截至2018年1月,珠三角地區的“廣東省推進教育現代化先進縣(市、區)”和先進市覆蓋率分別為100%和89%;全省規範化幼兒園占比74.57%,義務教育標準化學校比例提高到97.4%,全省普通高中省一級學校占比48%;全省高校有60個學科入圍ESI(基本科學指標數據庫),全球排名前1%,比2015年1月增加了25個。
藍皮書還收錄了2017年全省基礎教育滿意度調查。數據顯示,中小學生對當前教育工作、教育公平和教育質量感到比較滿意,但仍需加快縮小辦學水平的區域差距和城鄉差距,並進一步推進教育治理能力現代化。
■鏈接
未來10年需新增高校30所以上
廣東教育藍皮書收錄的《人口結構變革與廣東高等教育發展策略研究》指出,“全麵二孩”政策將在2035年左右對高等教育結構和規模產生影響,按照高中教育普及率90%保守估計,到2035年高等教育適齡入學人口將增加13.5萬—16.2萬人,目前廣東高等教育規模和布局不能適應其需求。
該研究建議,未來10年需要新增高校30所以上,同時注重優化布局,建立以廣州、深圳、珠海為中心、輻射周邊城市的現代高等教育體係,並建立汕頭、湛江、韶關為粵東西北高等教育中心,發展應用型本科和高職高專,為地區經濟發展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