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環境質量改善是廣東環保的重點和難點之一,今年廣東“治水”有何目標與計劃?省環保廳組織編製的《2017年廣東省水汙染防治工作方案(征求意見稿)》(以下簡稱《征求意見稿》)4月24日起至5月9日公開征求意見。
根據《征求意見稿》提出的目標,今年全省水環境質量要達到國家考核要求,地表水水質優良(達到或優於Ⅲ類)比例達到81.7%,劣Ⅴ類比例控製在8.5%以內,廣州、深圳市建成區基本消除黑臭水體(黑臭水體消除比例達到90%以上),地級市建成區實現河麵無大麵積漂浮物,河岸無垃圾,無違法排汙口,全省地級以上城市建成區黑臭水體消除比例達60%以上。
水源到水龍頭水質擬每季度公開
飲用水源保護事關群眾飲水安全。對此,我省在《征求意見稿》中提出,2017年底前依法完成縣級及以上飲用水源的保護區清理工作。省環保廳相關負責人介紹,廣東將抓緊實施水源至水龍頭水質全過程監管,各地級以上城市要定期監測、檢測和評估本行政區域內飲用水水源、供水廠出廠水和用戶水龍頭水質等飲水安全狀況,每季度向社會公開。定期調查評估集中式地下水型飲用水水源補給區等區域環境狀況。今年底前,完成地下水禁采區、限采區和地麵沉降控製區範圍劃定工作。
“六河”(淡水河、石馬河、廣佛跨界河、茅洲河、練江、小東江)等重點流域整治是廣東治水攻堅的難點。《征求意見稿》提出,各地級以上市要抓緊按要求編製未達標水體的達標方案,並報省政府備案。自2017年7月起,定期向社會公布工作進展情況,對水質未按期達標區域要實施掛牌督辦,必要時采取區域限批等措施。“六河”流域要完成省下達的年度整治目標和任務。加快推進黑臭水體整治,各地級以上市要向社會公布本地區黑臭水體整治計劃,分別實施“一河一策”;珠三角區域和“六河”流域內各城鎮每年整治一條以上黑臭河湧。
城鎮新區建設均實行雨汙分流
省環保廳相關負責人指出,我省汙水處理能力連續多年位居全國第一,但由於截汙管網特別是支次管網建設仍較滯後,雨汙分流體係尚未完善等原因,城鎮汙水處理廠處理能力未得到充分發揮。
對此,《征求意見稿》提出,加快推進現有汙水處理設施配套管網建設,強化城中村、老舊城區和城鄉結合部汙水截流、收集。城鎮新區建設均實行雨汙分流,水質超標地區要推進初期雨水收集、處理和資源化利用。到2017年,珠三角地級以上城市建成區汙水基本實現全收集、全處理。加快城鎮汙水處理設施提標改造。2017年底前清理非法或設置不合理的入海排汙口,或將其納入市政汙水處理管網。
為確保治水目標實現,《征求意見稿》還列出了不少保障措施,如各地水汙染治理要實施“掛圖作戰”,積極采用“無人機”“無人船”等先進設備和技術,對本行政區域內沿河排汙口分布和排汙情況進行摸查,繪製幹流和主要支流沿河排汙口分布圖。“六河”流域內各級政府要進一步健全環境綜合整治聯席會議製度,每季度至少舉行一次聯席會議,各地級以上市和省有關部門在每月5日要將當月工作進展情況報省環境保護廳。
■鏈接
“六河”流域每年淘汰10%重汙染企業
省環境保護廳還就今年“六河”汙染整治目標和任務(以下簡稱“目標任務”)向流域各地市政府征求意見。
“目標任務”除了對“六河”各流域河段的水質目標進行了明確,還要求以河湧為單位實施“一河一策”精準治汙。如廣佛跨界區域,廣州市全麵完成跨界16條河湧111項整治工程;佛山市完成第二批90條重點河湧整治2017年度任務。
環保準入也更為嚴格。如擬按有關規定對廣佛跨界區域、茅洲河流域實施限批,禁止新建涉水重汙染項目建設。建立健全重汙染企業退出機製,在廣佛跨界區域、茅洲河、小東江等流域每年淘汰10%的重汙染企業,省環境監察局將對重汙染企業淘汰情況進行監督檢查,年底逐一核實落實情況。
對淡水河、石馬河,省環保廳擬要求流域各市加大重汙染企業整治力度,按計劃淘汰、關閉、搬遷10%的重汙染企業,鼓勵重汙染企業提高技術水平、減少汙染排放、實行綠色生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