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要聞動態 > 部門動態

廣東2023年生態環境保護工作“成績單”出爐

時間 : 2024-03-29 10:16:32 來源 : 南方日報網絡版
【打印】 【字體:

  深入推進綠美廣東生態建設以來,我省生態環境保護各項工作幹得如何?3月28日,省十四屆人大常委會第九次會議審議省政府關於2023年我省環境狀況和環境保護目標完成情況的報告。

  報告透露,全省大氣六項主要汙染物濃度連續9年全麵達標;全省149個地表水國考斷麵水質優良比例92.6%,劣Ⅴ類斷麵全麵消除;受汙染耕地安全利用率達92.04%;全省自然村生活汙水治理率提升至64.7%;全省森林覆蓋率達53.03%,紅樹林麵積達1.06萬公頃。

  打好藍天保衛戰

  大氣六項主要汙染物濃度連續9年達標

  報告顯示,2023年廣東大氣環境質量持續高位改善。其中,全省大氣六項主要汙染物濃度連續9年全麵達標,AQI達標率94.8%,改善幅度排名全國第2;PM2.5濃度為21.1微克/立方米,在全國排名第4;臭氧(O3)濃度為143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8.9%,優於全國平均水平,排名上升6位;全省各地市全年重汙染天氣共2天,未超出國家下達的目標。此外,2023年全省森林覆蓋率達53.03%,紅樹林麵積達1.06萬公頃,縣級以上自然保護區1361個,建成國際、國家和省級重要濕地36處,均位居全國前列。

  去年,廣東大力推進重點行業企業濃度治理,例如在8月至10月臭氧高發季,圍繞煤電、鋼鐵、水泥、玻璃、石化化工、油品儲運銷等重點行業組織開展全省空氣質量改善監督幫扶實戰練兵,共幫扶企業2046家。此外還全麵加強移動源監管,淘汰拆解老舊機動車超過60萬輛(其中柴油車17萬輛),推廣新能源汽車93萬輛。

  值得注意的是,廣東還強化PM2.5和臭氧協同防控研究,完成珠三角PM2.5和臭氧汙染協同防控技術與精準施策示範項目研究,重點研究解決PM2.5和臭氧汙染的生成和傳輸機製、二次汙染快速溯源、關鍵汙染源排放動態表征等關鍵問題和技術,提煉形成珠三角地區PM2.5和臭氧汙染精細化管控體係,提出區域空氣質量全麵達到WHO-II目標值的策略建議。

  報告提出,下一步將加快推進鋼鐵、水泥等行業超低排放改造和石化、塗裝等行業揮發性有機物深度治理,打好“車、油、路、港”協同治理組合拳,強化汙染天氣區域聯防聯控,精準有效應對汙染天氣。

  推進農村汙染治理

  自然村生活汙水治理率提升至64.7%

  以實施“百千萬工程”為契機,2023年全省加快推進農村汙染治理。

  2023年印發實施了《關於貫徹“百縣千鎮萬村高質量發展工程”高水平推動農村生活汙水治理的工作方案》,召開全省經驗交流會專項部署推進,明確省級駐鎮幫鎮扶村資金不少於20%比例用於農村生活汙水治理,截至2023年底,全省自然村生活汙水治理率達64.7%。

  在農村環境整治方麵,過去一年廣東統籌推進農村生活垃圾、汙水治理、廁所革命工作,持續推動各地開展農村環境整治,新增完成1395個行政村環境整治,無害化衛生戶廁普及率達96%以上。

  聚焦農村黑臭水體排查整治,廣東還推動各地按照“一水體一方案”原則製定農村黑臭水體整治方案,並開展往年完成整治水體“回頭看”,完成51個國家監管清單農村黑臭水體監測,針對監測不達標情況督促各地核實整改。在加強農業麵源汙染防治上,編製畜禽養殖業汙染物排放標準(修訂)、水產養殖尾水排放標準和省級畜禽養殖汙染防治規劃,畜禽糞汙資源化利用率達80%,化肥減量增效“三新”示範區建設麵積達95萬畝次。

  解決突出生態環境問題

  149個地表水國考斷麵水質優良比例達92.6%

  報告顯示,過去一年廣東著力解決突出生態環境問題,取得有效成果。據統計,全省149個地表水國考斷麵水質優良比例92.6%,劣Ⅴ類斷麵全麵消除。縣級以上集中式水源水質達標率100%,農村“千噸萬人”水源水質達標率94.8%。全省近岸海域水質優良比例為92.3%,創近年來最好水平,珠江口鄰近海域水質優良比例提升至77.8%,較2022年提高6.1個百分點。

  報告顯示,在深入實施碧水攻堅行動中,廣東新建城鎮汙水管網超8000公裏,城市生活汙水集中收集率提升至75.7%;累計排查河湖岸線超20萬公裏、入河排汙口超10萬個,4015個問題排汙口整治完成率達98.5%。

  此外,全麵推進珠江口鄰近海域綜合治理攻堅,對全省7600多個入海排汙口實施動態監管。開展海洋垃圾治理試點,建立深圳灣、大鵬灣保潔工作機製,累計清理垃圾700餘噸。

  在打好淨土保衛戰方麵,廣東受汙染耕地安全利用率達92.04%,並建立公開地下水汙染防治重點排汙單位名錄,啟動滲漏排查、周邊地下水環境監測。

  在大力推進“無廢城市”建設方麵,珠三角9市全部納入國家“十四五”“無廢城市”建設名單。生活垃圾總處理能力16.3萬噸/日,焚燒占比達83%,10個地市基本實現原生生活垃圾“零填埋”。

  減汙降碳協同增效

  碳排放配額累計成交量和金額均居全國首位

  加快推動經濟社會綠色發展,也是2023年的重點工作。報告顯示,完善碳達峰碳中和“1+1+N”政策體係,印發《廣東省推進碳達峰碳中和2023年工作要點》,推動碳達峰碳中和工作落實落細。推進廣東省碳排放智慧雲平台建設,爭取廣州、深圳及肇慶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列入國家碳達峰試點名單,啟動第一批48個碳達峰碳中和試點建設。

  在提升能源係統綠色低碳水平方麵,我省核電、抽水蓄能、生物質能裝機規模居全國第一,海上風電裝機規模居全國第二,積極推進抽水蓄能、新型儲能項目建設,累計裝機超1100萬千瓦,儲能利用效率位居全國首位。

  在深化碳排放權交易上,截至2023年底,全省碳排放配額累計成交量2.24億噸,累計成交金額63.68億元,均居全國區域碳市場首位。

  報告提出,下一步將積極穩妥推進能耗雙控逐步轉向碳排放雙控工作,紮實開展廣州、深圳國家碳達峰城市試點建設。積極支持綠色產業示範基地、大宗固體廢物綜合利用示範基地建設,持續推進產業園區循環化改造,培育形成綠色發展新動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