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有召,召必回,戰必勝!”近日,廣東多地遭暴雨侵襲,各地誌願者立刻行動起來,組建誌願服務突擊隊,隨時待命投入防汛工作。
救援車輛和舟艇、眾多先進器材裝備、各類輔助器具……依托專業技能和設備,誌願者們分時段、分批次巡邏,幫助群眾車輛脫離泥地;企業白領、快遞員、大學生……廣大市民紛紛加入到誌願隊伍中,在困難麵前齊心協力、眾誌成城。
習近平總書記對誌願服務工作寄予厚望,曾強調“誌願者事業要同‘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同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同行”。近年來,廣東大力發展誌願服務事業,將之作為營造共建共治共享社會治理格局的重要內容加以謀劃推動,以誌願服務為載體,助力脫貧攻堅、鄉村振興、社會治理、文明實踐等工作,引導廣大誌願者深入農村、基層社區一線,推動誌願服務專業化、精細化、社會化水平持續提升,不斷開創“誌願廣東”發展新局麵。
提升專業化▷▷
20多個行業建誌願服務組織
“每個人都要學會急救技能,利用黃金幾分鍾進行科學急救。”東莞市厚街寶屯社區誌願服務隊隊長卜莎莎已有10年誌願服務經曆,作為廣東首批中國心肺複蘇培訓導師,她於2018年組建寶屯社區誌願服務隊急救分隊並建立AED站,為187名學員提供專業培訓,幫助他們提高應急誌願服務專業性。
誌願服務專業化水平,關係著社會治理能力建設。近年來,廣東先後推出支持和發展誌願服務組織、統一全省誌願服務信息平台、推進行業和學生誌願服務工作、誌願者守信聯合激勵、建立團員注冊成為誌願者製度等一係列機製安排,為誌願服務提供有力製度支持和保障。
2020年底,《廣東省誌願服務條例》修訂通過,並於2021年1月1日起正式實施。這次修訂不僅規範了誌願者的權利義務、誌願服務組織的規範化發展,還細化了誌願服務的促進舉措。
隨著條例推進,誌願服務的專業化程度不斷加強,也吸引了更多專業人士參與。鄭鴻祥是2021年度廣東省學雷鋒最美誌願者、中山大學環境科學與工程學院在讀博士,在支教生涯中,他組織編訂了垃圾分類宣傳折頁,在校園內推行垃圾分類管理,並組建了垃圾分類知識宣講團等。回到廣東後,他將所學專業知識應用到基層一線,掀起一陣“環保熱”。
“通過跨界整合專業力量參與社會治理,廣東積極推動衛生、環保、法律等20多個行業建立行業誌願服務組織。”團省委有關負責人介紹,目前全省先後成立了助殘、青少年禁毒、社矯服務等領域的誌願服務聯盟。
加強精細化▷▷
“點單式”誌願服務便捷暖心
“嘀”聲響起,潮州饒平的誌願服務平台接到一份“訂單”。“地點:東山鎮東明村,需求:3月24日上門提供養老資格認證服務。”近日,身在外地的陳先生希望有誌願者上門協助家中長輩。
收到信息後,饒平縣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的工作人員立刻將“訂單”派給團縣委負責人,隨後又派發至東明村新時代文明實踐站的誌願者,誌願者“接單”後立即上門服務。
群眾“點單”,平台“派單”,誌願者“接單”……這份個性化定製的誌願服務僅用時14分鍾。
這是廣東誌願服務供需對接“清單化”的一個剪影。為在疫情防控條件下更好開展誌願服務和社會工作,2020年3月,省民政廳發布相關通知,要求發揮誌願者熟悉社區的優勢,及時精準地為生活困難的確診患者、受疫情影響在家隔離的孤寡老人、因家人被隔離收治而無人照料的老年人和未成年人等特殊群體提供個性化幫助。
這樣的定製化誌願服務也逐步深入到市民日常生活之中。
農曆虎年前夕,廣州市越秀區北京街的一間小房子裏暖意融融,誌願者們在床邊與78歲高齡的陳曉東(化名)聊天,因為老人牙口不好,誌願者還特地準備了他愛吃的肉餅飯。
“我已經懷孕21周了,心理壓力好大。”今年3月初,廣州白雲區孕婦陳女士給廣州市婦女誌願者協會打來谘詢電話。協會心理谘詢師誌願者勞永莉針對她的情況進行了護理注意事項、心理壓力疏解等反饋,1個月後還進行電話回訪,指導陳女士在“穗好孕”小程序上完成信息錄入備案,以預防意料之外的封控措施。
“這是之前你跟叔叔阿姨說的小願望,要收好這台學習機哦。”今年1月,汕頭市潮南區11個鎮街182名散居孤兒和事實無人撫養兒童收到了來自社工和誌願者們的“定製禮物”。2021年,廣東開展“牽手行動”項目,社會組織、社工和誌願者們深入15個經濟欠發達地區走訪慰問散居孤兒、事實無人撫養兒童,帶去一份份專屬關愛。
鄉村地區醫療條件有限,全省3673名醫療衛生誌願者入戶為貧困戶子女進行特定疾病篩查;貧困村急需人居環境整治,2000名專業誌願者用紙筆協助勾勒出222個省定貧困村的治理規劃圖……如今,針對不同類型群眾的實際需求,更趨個性化精準服務在廣東各地不斷湧現。
走向社會化▷▷
平均每10人有1名誌願者
“我想走也走不了,還好你來幫我。”最近汛情來臨前,珠海市“香山衛士”退役軍人誌願者趙衛華搶先趕到鬥門區三家村76歲的蔣阿姨家中,幫助這位因中風行動不便的老人轉移安置到安全地點。
5月初,省內多地監測到特大暴雨。省退役軍人事務廳隨即發布致全省退役軍人的倡議書,號召廣大退役軍人積極參與防洪防汛和搶險救災工作。各地退役軍人迅速響應,冒雨逆流參與誌願服務和搶險救援。
近年來,隨著誌願服務組織的蓬勃發展,在廣東,由鄉村、社區、學校、企業等自發成立的誌願服務團體超過10萬個,由社會組織發起的誌願服務項目超過34萬個。
即便術後腿腳不便,軍嫂劉爽依然頂著烈日汗流浹背地奮戰在高速收費站;退役軍人佘世敏化身“奶爸”,在核酸檢測點幫居民臨時照顧三個月大的嬰兒……在疫情防控麵前,無數廣東誌願服務者挺身而出,廣東各地紛紛湧現“夫妻搭檔”“鏗鏘母女花”“上陣父子兵”。
車陂女子鳳船隊、皮劃艇護河誌願服務隊、大學生河道誌願者巡河隊、“治水觀察員”、“小河長”……一群群愛護生態的青少年主動參與到“河小青”誌願服務項目中,青少年生態環保活動參與人數已超162.8萬人次。
“希望鄉村教師計劃”、“雲支教”、“領頭雁”農村青年致富帶頭人培育計劃……不少誌願者投身山區教育、關心關愛留守老人兒童、助力產業發展等愛心誌願服務活動,在鄉村振興上貢獻力量。
汛情前、疫情下,隻要民生民計需要,廣大市民紛紛投身誌願活動,如星火燎原遍布各地,為廣東改革發展添上屬於自己的那份“誌願色”。
如今,廣東誌願者體量居全國前列,平均每10個廣東人就有1名誌願者,誌願服務日益成為具有最大社會公約數的高效社會動員機製。
■基層實踐
“廣州家姐”:助力疫苗接種宣傳 一夜走訪3750戶
“您接種新冠疫苗了嗎?可以打疫苗的話盡早打吧,我們會組織車輛接送的。”前段時間,在廣州市花都區秀全街,不少老人都接到了“廣州家姐”的暖心問候。
“廣州家姐”代表著羊城巾幗誌願者的最新形象,在廣州各區,都有著“廣州家姐”活躍的身影。花都區秀全街聚集了數萬名來自全國各地的汽車產業人才以及隨遷的長輩,防疫壓力較大。由當地巾幗誌願者組成的“秀全大媽”們迅速行動起來,一家家入戶排查宣傳,助力老人接種疫苗。
“之前心裏有顧慮,所以遲遲沒有去。”看到誌願者上門,60多歲的李阿姨講出了自己的顧慮。秀全街花港社區居委會主任李鳳招以自己和家人為例,向其詳細講解疫苗接種知識,最終成功打消了李阿姨的顧慮,並約定當天就去接種。
李鳳招介紹,2021年8月底,她們開始通過線上線下各個渠道展開宣傳,積極引導居民接種疫苗。去年9月,為了增強老人們對防疫知識的了解,她們開始“掃樓行動”:100多名誌願者分成40多組,身穿紅馬甲走街入戶,一戶戶上門宣傳疫苗接種政策,動員沒有打疫苗的老人積極接種疫苗。最多的一晚,一共走訪了25棟樓3750戶。
在本地老人聚居的社區,“廣州家姐”有針對性地開展了“左鄰右裏”長者友伴服務項目。廣州市越秀區北京街鹽運西社區是廣州市首批曆史文化街區之一,社區居民共3400多人,其中老齡人口達到1200多人。如何讓社區治理更具溫度?社區成立了100多人的“廣州家姐”巾幗誌願服務隊,充分發揮巾幗誌願者柔性服務優勢。
“廣州家姐”為轄區內長者提供上門探訪、健康管理、用藥指導、康複護理等服務,通過“友”計傾、“友”飯食、“友”茶喝、“友”得玩等豐富長者生活。
2020年重陽節,在鹽運西社區組織的第四屆敬老宴上,22位困境長者和10名朝陽誌願服務隊隊員共聚一堂,共享佳肴。96歲的鄺婆婆高興地告訴誌願者:“誌願者對我的關心像親人一樣!”
目前,廣州全市巾幗誌願者已超過180萬人,各種巾幗誌願服務隊1476支,這些幹練的“廣州家姐”已成為廣州誌願服務隊伍的重要力量和城市文明建設的亮麗名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