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廣東省生態環境廳召開2022年全省生態環境保護工作會議。會議總結了2021年全省生態環境保護工作,分析當前麵臨形勢,安排部署2022年重點工作。
水質優良率近年最佳
廣東省生態環境質量過去一年中高位保持穩中有進,大氣六項主要汙染物指標連續七年全麵達標,全省PM2.5平均濃度排名位居全國前列,地表水國考斷麵水質優良率、近岸海域水質優良麵積比例創國家實施考核以來最高水平,實現“十四五”良好開局。
廣東省生態環境廳在過去一年中,認真落實“1+1+9”工作部署,完成全省5.77萬個自然村生活汙水治理情況摸查。
繼續夯實土壤汙染防治基礎,完成3.26萬個農用地點位詳查和9963個重點行業企業用地土壤汙染狀況調查、413個土壤重點監管單位土壤汙染隱患排查、104個國控地下水環境質量監測點位設置、1101個行政村環境綜合整治,12個納入國家監管清單的農村黑臭水體完成整治。
強化固體廢物環境監管,珠三角9個地市全部參與“無廢試驗區”建設;大力推進危險廢物“三個能力”建設,新增利用處置能力145.8萬噸/年;疫情醫療廢物全部實現“日收日清”;加強鋁灰渣監管和利用處置能力建設,全省啟用34個應急利用處置設施。
據統計,全省納入民生實事辦理儲備庫的自然村中1359個已完成整治,超額完成省政府農村生活汙水整治民生實事任務,圓滿完成年度各項目標任務。
減汙降碳成今年重點任務
會議強調,2022年要貫徹落實減汙降碳部署要求,努力實現協同增效。堅持統籌降碳、減汙、擴綠、增長協同推進,以減汙促降碳、以降碳帶減汙,持續推動能源結構調整和產業優化升級,降低能源資源消費和汙染物排放總量,加快形成綠色低碳發展方式,推動經濟社會與生態環境實現全麵協調可持續發展。
深入打好汙染防治攻堅戰,全力推進生態環境質量持續改善。深入實施綠色低碳、大氣汙染防治、碧水保衛、近岸海域汙染防治、土壤汙染防治、固體廢物汙染防治等六大攻堅行動,全力打好臭氧汙染防治、機動車船汙染治理、黑臭水體治理、珠江口鄰近海域汙染防治、農業農村汙染治理等五大標誌性戰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