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省教育廳等4部門發布《廣東省新時代教師發展體係建設實施方案》(下稱“方案”),對建設一支高素質專業化創新型教師隊伍提出具體要求。
方案明確,到2022年,全省教師發展體係基本形成,教師隊伍結構性緊缺狀況基本緩解,教師學曆水平穩步提升,隊伍整體素質明顯提升;到2025年,幼兒園專任教師大專以上學曆比例達到93%,小學和初中專任教師本科以上學曆比例分別達到83%和96%,高層次人才隊伍不斷壯大,培養造就一批骨幹教師、名教師、名校長和教育家型教師和傑出人才、領軍人才。
地市每年培養不少於50名卓越教師
方案提出,持續推進“新師範”建設,支持高水平綜合大學開展教師教育,深入實施公費定向培養粵東西北中小學教師計劃。加強校本研修,遴選建設約300所校本研修示範校,推動教師專業成長與學校整體發展相互融合、相互促進。
實施中小學“百千萬人才培養工程”,培養造就一批業內認可、具有社會影響力的名教師、名校長、名班主任。省級每3年培養500名左右教育家型教師,每個地市平均每年培養不少於50名卓越教師,建設500個左右省級名教師、名校長、名班主任、培訓專家工作室。
健全職業院校“雙師型”教師發展製度,支持職業院校、本科高等學校和大中型企業共建“雙師型”教師培養培訓與實踐基地。職業院校可確定不超過30%的崗位作為流動崗位,用於自主聘請行業企業兼職教師。麵向戰略性新興產業、高新技術產業、智能製造產業和民生工程產業等專業領域,建設60個省級以上技能大師工作室。
高中教師管理要適應選課走班需要
方案提出,要加大教師補充力度,深入實施“上崗退費”政策和“銀齡講學計劃”,加快農村學校緊缺學科教師補充工作,滿足農村學校發展的需要。
加大教師資源統籌力度,深入推進實施中小學教師“縣管校聘”改革。推動骨幹教師和校長向農村學校、薄弱學校流動,每學年縣域內參加交流輪崗的教師和校長人數比例分別不少於5%,同時不低於符合交流條件教師總數的10%。完善學區化、集團化辦學體製機製,推動教師在學區、集團內學校之間流動。逐步建立“市域統籌、以市為主”的普通高中教師管理體製,適應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和高考綜合改革選課走班教學的需要。
完善教師職稱製度,加快推進中小學校長職級製改革,拓展校長職業發展空間,促進校長隊伍專業化建設。對在鄉村學校從教30年以上教師頒發國家榮譽證書,對在鄉村學校從教20年以上的教師頒發省榮譽證書,支持各地對在鄉村學校從教10年以上的教師給予鼓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