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支持IPv6

移動版

無障礙版

微信

微信公眾號
首頁 > 智庫信息 > 廣東發展藍皮書

廣東發展藍皮書2022 | 第6期:全麵推進廣東製造業數字化轉型的建議

發布時間:2022-08-30 11:32 來源:《廣東發展藍皮書·廣東發展報告(2022)》 【打印】

  (一)落實落細數字化轉型舉措

  一是廣東推動製造業數字化的工作思路要從抓標杆示範向全麵推進轉變,工作謀劃要更充分周密,措施落實要更細致到位。針對不同行業、產業集群等,應梳理形成一批數字化轉型項目清單,進一步細化重點工作。針對不同區域,應提出差異化的支持政策,支持廣深莞佛等珠三角地市打造製造業數字化轉型示範城市,引領廣東製造業數字化變革;將粵東、粵西、粵北地區製造業數字化轉型作為推動共同富裕的重要舉措來抓,在人才培育、資金支持、新基建等領域適當傾斜,縮小區域數字鴻溝。鼓勵騰訊、華為等工業互聯網龍頭企業積極在廣東欠發達地區布局平台、項目,積極探索先用後付、按收益分成的“合約式”服務模式,服務當地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二是各地市特別是粵東、粵西、粵北地區要參考借鑒數字化轉型先發地區的經驗舉措,細化扶持措施,推動製造業數字化在南粵大地全麵開花。本報告建議推廣佛山做法,出台《佛山市推進製造業數字化智能化轉型發展若幹措施》,設立專門的製造業數字化轉型發展基金,拿出真金白銀,從企業轉型、產業轉型、金融支持、供給能力、公共服務等多方麵推出硬招實招;推廣廣州打造“1+2+N”集群數字化轉型整體解決方案的做法,積極構建“雲”上產業鏈和虛擬產業園,發展中央工廠、協同製造、共享製造、眾包眾創、集采集銷等新模式,提升集群製造資源和創新資源的共享和協作水平;推廣中山的做法,采取“政府政策+智能製造供應商+融資擔保+產業鏈中小企業”和“1-4-2-3”①資源配置模式,充分發揮資本的“杠杆作用”,以政策“組合拳”推動產業集群產業鏈協同創新。

  (二)全方位多層次培育數字文化

  一是引導各類企業加快培育數字文化以加強企業成功轉型案例的宣傳推廣,形成“自願轉、搶先轉”的濃厚氛圍。推廣中山的做法,鼓勵廣大企業建立首席信息官(CIO),提高企業數字化轉型意識,加強信息化人才隊伍建設,提升信息技術應用和信息資源管理水平。順應數字時代變化,進一步優化國有企業績效考核機製,給予國企充足的時間和空間,提高其數字化轉型積極性。二是提升領導幹部“學數”“用數”水平,加強數字化轉型公共服務。將數字化基礎知識與技術納入各級公務員培訓體係,推動領導幹部強化數字化知識與技能的學習培訓,善於用數字化技術和思維解決實際問題,在推動製造業發展時做到心中有“數”。鼓勵各地市建設工業互聯網平台應用創新體驗中心、在線圖書館等,提供數字化技術的應用體驗、成果展示和測評孵化等公共服務。三是強化群眾對數字化的認識。強化全民“數字化素養”教育,通過舉辦數字化應用展覽、工業互聯網技能大賽等群眾喜聞樂見的方式,開展各類宣傳活動,強化群眾對數字化的認識。引導廣大群眾注重自身數據管理、信用維護、隱私保護、協同共治等,使其成為數據的生產者、治理者、使用者、獲益者。

  (三)積極探索建立工業數據交易流通機製

  一是製定完善數據資源基礎製度和標準規範。探索製定數據資源確權、開放、流通、交易相關製度,強化數據安全保護與治理。明確數據產權以及數據流通使用過程中的權責義務,建立健全數據生成采集、整合彙聚、確權定價、流通交易、開發利用等方麵的基礎性規則。積極探索數權等前沿試點,認定一批示範性強的數權應用試點企業,謀劃若幹數權平台,推動數權經濟發展,為我國搶占數字經濟領域規則製定權做出“廣東貢獻”。二是強化數據采集。要引導企業加快部署傳感器、射頻設備、智能機器人等數字化設備,打通生產製造與信息管理係統的信息壁壘,強化數據高效便捷采集。推動工業設備數據接口開放互通,健全完善工業互聯網標識解析體係,加快工業數據的全麵采集。加快國家工業互聯網大數據中心廣東分中心建設,鼓勵廣大企業通過接入該中心實現數據資源合作共享,強化數據的采集、彙聚與應用。三是強化數據流通。市場流動規模是確立全球話語權的重要因素,因此要把廣東建設成為全球數據交易最為活躍的市場之一。本報告建議探索建立市場化運作且具有準公共屬性的廣東數據交易所,並建立若幹數據交易中心,鼓勵數據資源合規交易、有序流通、高效利用。鼓勵企業主導成立數據流通協會和聯盟,建設各行業供應鏈、產業鏈數據流通、交易平台,加快行業領域可用數據資源歸集與分析,實現工業數據的高效互通和彙聚共享。四是強化數據安全。探索製定工業互聯網數據安全分級分類、安全防護、安全交換共享、安全評估等相關政策製度及標準,完善數據安全管理規劃、辦法、標準、措施、流程等,建立健全工業互聯網數據安全管理體係。強化區塊鏈等新興技術助力工業互聯網數據安全技術創新,為工業互聯網數據交換共享提供信任體係解決方案。

  (四)大力推動邊緣計算、數字孿生、工業智能互聯網等新技術的研發與應用

  一是引導企業加強數字核心技術攻關。推動龍頭骨幹企業積極抱團建設產業創新中心、技術創新中心、製造業創新中心等技術創新平台,集中力量突破芯片、人工智能、工業軟件等領域核心技術。探索製定工業軟件“首版次”應用的激勵機製,如鼓勵各地市推出專項支持資金,並鼓勵廣東保險公司借鑒中國人保山東分公司的做法,推出軟件首版次質量安全責任險等產品,突破工業軟件在推廣應用初期的市場瓶頸。通過提高關鍵技術的供給水平,降低企業應用新技術的綜合成本。二是引導企業積極應用邊緣計算、數字孿生、工業智能互聯網等新技術,以落地應用反哺技術革新。目前廣東企業在運用大數據、雲計算、5G、物聯網等技術方麵已取得較多突破,但在前沿技術上仍相對滯後。探索建立製造業數字化轉型應用場景“揭榜掛帥”機製,引導和支持有條件的企業立足個性化需求,積極應用一批新技術。如引導企業建設與應用工業智聯網,推動工業互聯網與人工智能、知識圖譜等技術融合,促進智能製造向智慧製造轉變。引導企業加快應用邊緣計算、霧計算、認知計算等,將雲計算的優勢下沉到現場層。三是支持企業發揮其積累的豐富的經驗優勢,主動製定、實施先進標準,搶占產業競爭製高點和國際話語權,推動“廣東標準”向“國際標準”轉變。加快建立工業網絡接入標準、數字工業設備接口標準及工業軟件關鍵數據共享標準等,建立涵蓋工業軟硬件的互聯互通標準體係,促進工業設備集成互聯,工業數據互聯互通。借鑒浙江等省份的做法,探索組建數字經濟標準創新聯盟,幫助企業加快數字經濟領域基礎共性標準、關鍵技術標準的研製及推廣。

  (五)通過義務教育、職業教育、高等教育等多種途徑加大複合型數字化人才培育力度

  一是從義務教育入手。借鑒日本經驗,將數據科學、信息技術和人工智能等方麵的內容融入中小學教育,培養全民基礎數字素養。在廣東省內師範類學校設置中小學人工智能、大數據、雲計算等信息技術教育課程,舉辦人工智能教育研修班,培育中小學數字化師資力量。二是從職業教育入手。將職業技術院校作為重要的人才培育載體,深化高職院校與製造業企業、信息技術企業的產教融合、校企合作。推廣美的集團牽頭20多家企業及商會聯合職業學院共建智慧家電產業學院、華為與順德職業技術學院合作建設數字化轉型培訓學院和華為信息與網絡技術學院、深圳市工業互聯網聯盟與深圳信息職業技術學院共建“工業互聯網學院”等模式,鼓勵行業龍頭、工業互聯網平台企業、工業互聯網聯盟、行業協會與職業學院共建數字化產業學院,培育複合型人才。三是從高等教育入手。在大學開設智能製造相關專業以及數據科學和人工智能應用相關的級別認定課程,鼓勵“信息技術+工程”雙學位教育,支持打造工業互聯網人才實訓基地,開展多層次人才培訓和實踐活動。

  ①“1-4-2-3”是指企業首期支付不低於10%的設備投資額,粵財擔保銀行貸款不超過40%的設備投資額,餘款分期支付20%的設備投資額,項目完工並驗發政府獎補30%的設備投資額。

  (作者:廣東省人民政府發展研究中心課題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