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支持IPv6

移動版

無障礙版

微信

微信公眾號
首頁 > 智庫信息 > 專家視點

郭萬達:廣東高質量發展要注重三個“並舉”

發布時間:2024-02-21 17:19 來源:羊城晚報 【打印】

       2月18日,廣東在龍年工作日第一天召開全省高質量發展大會,錨定高質量發展主題。羊城晚報全媒體記者梳理發現,在廣東省委書記黃坤明在大會上的講話中,“新質生產力”這一關鍵字眼,共被提及10次。

  廣東要如何用科技改造現有生產力、催生新質生產力?中國(深圳)綜合開發研究院常務副院長郭萬達向記者分析稱:“當前,廣東實現高質量發展,要注重三個‘並舉’——發展模式轉換和增長動力轉換的並舉、產業的存量和增量發展的並舉、戰略性新興產業和未來產業發展的並舉。”

圖片

  中國(深圳)綜合開發研究院常務副院長郭萬達

  一、以新興產業和未來產業謀增量

  大會上,黃坤明談及“新質生產力”時指出,這一新的生產力理論,深刻闡明了發展新質生產力同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的關係,讓廣東推動高質量發展有了更加明確的方向和抓手。

  與此同時,黃坤明還表示,廣東新質生產力欣欣向榮,實現產業科技互促雙強前景無限。

  在郭萬達看來,發展新質生產力,廣東要以科技創新來引領產業創新,催生新賽道和新業態,並以產業發展來進一步推動科技創新,這就是產業科技互促雙強。廣東製造業的產業鏈配套齊全、集聚度高,但也需要推動創新鏈與產業鏈的深度融合,而創新鏈則涉及各類原創技術和基礎研究。

  當前,廣東正處在新舊動能轉換的關鍵節點。郭萬達認為,高質量發展,首先意味著生產模式和增長動力的轉換。在供給側,過去一味靠土地、勞動力等傳統要素資源推動發展的路徑碰到了“天花板”,要發展新質生產力才能實現經濟的轉型升級;在需求側,也要從依靠外需轉向暢通國內國際雙循環,進一步滿足和拉動國內消費需求。

  其次,產業的存量和增量發展要並舉,作為存量的傳統產業在廣東產業構成中占據重要地位,要依靠科技賦能實現轉型升級,催生新質生產力。

  在大會期間,廣東對外重磅發布未來電子信息、未來智能裝備、未來生命健康、未來材料、未來綠色低碳等五大未來產業集群行動計劃,瞄準有望形成千億級、萬億級規模的前沿產業方向,打造全省未來產業發展矩陣。

  郭萬達對此表示,所謂增量,又可以進一步分為戰略性新興產業和未來產業,“兩者的區別在於,新質生產力要靠科技創新來推動,戰略性新興產業表明新質生產力已經開始應用,如新能源汽車和5G智能終端,未來產業則是科學技術有所突破,但產業化前景還不太明朗,兩者的發展也要並舉”。

  二、重在搶抓機遇和提振信心

  新的生產力理論指導新的實踐,誰來作為實踐主體也至關重要。大會提出,要全力支持企業做創新的主角,推動創新資源向優質企業集聚,政產學研協同發力。

  “既要改革也要開放”,郭萬達認為,如何確保以企業為主體,如何建立政產學研協同發力的創新共同體融如何賦能科技創新等,都關乎“向改革要活力”的問題。更要以開放促改革、促創新,運用好港澳資源和粵港澳大灣區的國際化網絡,建設更高水平開放型經濟新體製。

  例如,推進產業科技創新,人才是決定性因素。“吸引人才,必然要吸引國際上享有盛譽的科學家,這就是開放;人才吸引過來後,怎樣留住人才、培養人才,這就跟改革密不可分”,郭萬達舉例稱。

  廣東“新春第一會”連續兩年聚焦“高質量發展”的主題,有何深意?

  郭萬達告訴記者,高質量發展是新時代的硬道理,也是全麵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首要任務,廣東作為經濟大省要勇挑大梁,在高質量發展的征程中必然要走在前列。

  大會為廣東經濟高質量發展描繪了奮進藍圖。郭萬達表示,廣東要實現“走在前列”的目標,一是要搶抓機遇,要把握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新機遇,並付諸行動;二是要提振信心,讓廣大企業家堅定地紮根廣東。

  當前,廣東將“百千萬工程”作為推動廣東高質量發展的頭號工程。在本次大會上,以科技創新引領產業振興,推動“百千萬工程”落地見效,也是廣受關注的話題。

  在郭萬達看來,實施“百千萬工程”,要推動科技賦能、產業支撐和資本下鄉三項舉措。“隻有用科技賦能產業,推動數字科技在傳統領域的應用、鼓勵新業態的發展,才能幫縣鎮村真正找到發展的出路;資本下鄉則是體現市場導向,運用市場機製激發創新動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