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地級以上市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門、各直屬機構:
《廣東省培育精密儀器設備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行動計劃(2021-2025年)》已經省人民政府同意。現印發給你們,請結合本地本部門工作實際,認真組織實施。實施過程中遇到的重大問題,請徑向省科學技術廳反映。
廣東省科學技術廳 廣東省發展和改革委員會
廣東省工業和信息化廳 廣東省商務廳
廣東省市場監督管理局
2020年9月25日
廣東省培育精密儀器設備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行動計劃(2021-2025年)
為貫徹省委、省政府關於推進製造強省建設的工作部署,加快培育精密儀器設備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促進產業邁向全球價值鏈高端,依據《廣東省人民政府關於培育發展戰略性支柱產業集群和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的意見》(粵府函〔2020〕82號)等文件精神,製定本行動計劃。
一、總體情況
精密儀器設備產業主要包括工業自動化測控儀器與係統、信息計測與電測儀器、科學測試分析儀器、人體診療儀器、各類專用檢測與測量儀器以及相關的傳感器、元器件、材料等六大領域,其中工業自動化測控儀器與係統包括溫度/壓力/流量檢測儀表、變送/調節儀表、伺服執行器等,信息計測與電測儀器包括元器件參數測量儀器、通信測試儀器、電能計量儀表等,科學測試分析儀器包括質譜儀、氣相色譜儀、熱分析儀、振動試驗機等,人體診療儀器包括彩色多普勒超聲診斷儀、監護儀、PCR儀、基因測序儀、磁共振成像MRI、螺旋CT等,各類專用檢測與測量儀器包括集成電路三維封裝量測儀器、全站儀、GNSS接收機等。精密儀器設備廣泛應用於工業、農業、交通、科技、環保、國防、文教衛生、人民生活等,是先進製造技術的重要組成部分、製造業高質量發展的基礎支撐,對促進科技進步和經濟發展具有巨大的推動作用。
(一) 發展現狀。
我省精密儀器設備產業已經初步構建了產品門類品種比較齊全、具有一定生產規模和研發應用能力、以民營企業為主力軍的產業體係,形成了以廣州、深圳、珠海、佛山、東莞、中山為主的產業布局,湧現出一批上市公司、“小巨人”、“單項冠軍”等龍頭骨幹企業;我省在示波器、監護儀、血細胞分析儀、功率分析儀、基因測序儀、質譜儀等方麵處於國內領先技術水平。2019年全省精密儀器設備產業,主營業務收入為1323.99億元,出口交貨值達429.17億元,專利授權量約53萬件,擁有專精特新“小巨人”“單項冠軍”“獨角獸”企業近20家。
(二) 存在問題與麵臨挑戰。
1.存在問題。雖然我省精密儀器設備產業規模處於國內前列,但仍然存在以下主要問題:一是自主創新能力不強,核心關鍵零部件與中高端精密儀器設備主要依賴進口,行業共性、基礎性、前瞻性技術研究不足,工藝技術研發能力不強;二是產品係列化、數字化、智能化、集成化、製造工藝水平不高,同質化嚴重,標準體係不完善;三是產品的質量可靠性較差,計量準確度不高,計量量值傳遞體係有待完善,產品與國外產品質量差距明顯;四是對精密儀器設備產業的全省統籌布局管理不足,產業布局主要集中在珠三角地區,區域發展不均衡,研發投入有待進一步加強。
2.麵臨挑戰。一是當前許多國外高端精密儀器、核心元器件和技術引進受阻,亟待快速發展能夠替代進口的國產化精密儀器設備;二是產業總體處於中低端水平,亟待提升產業價值鏈的協同水平,提升產品質量、功能和實用性,提升產品標準化、係列化水平,推動產業由中低端向中高端轉型。
(三) 優勢與發展機遇。
1.產業優勢。一是我省精密儀器設備產品門類品種比較齊全,產業鏈較完整,產業基礎比較好,這為建設世界級產業集群奠定了堅實的基礎;二是我省精密儀器設備產業以民營企業為主,企業具有較強的市場意識、突破能力和發展潛力等優點,通過政府引導加大技術投入與創新力度,可逐步提升產品質量與可靠性,實現產品從中低端向高端的發展。
2.發展機遇。精密儀器設備產業涉及機械、電子、光學、材料、信息技術等多學科應用,隨著自動化檢測、安全儀表、傳感器、自動化控製、人工智能等技術快速發展,我省新一代信息技術、智能製造、生物醫藥、節能環保、新能源、新材料等戰略性新興產業高質量發展,以及重大工程建設與傳統產業轉型升級對精密儀器設備產業提出了巨大的市場需求和發展機遇。
二、工作目標
到2025年,我省精密儀器設備產業通過突破技術短板、完善產業體係、促進高質量發展,成為世界知名的精密儀器設備產業創新、研發和生產基地,基本建成產業結構布局合理、自主創新能力突出、具有核心國際競爭力的世界級現代化產業集群。
(一) 自主創新能力不斷增強。在重點領域取得核心技術研發與應用突破,培育形成一批國內領先、具有行業主導地位和國際影響力的自主知識產權產品,布局培育一批關鍵核心技術高價值專利,一批核心技術和關鍵零部件達到國際先進水平,對外依存度顯著降低。專利授權量年均增長超過10%,知識產權儲備、運營和保護水平明顯提高。產業重點骨幹企業年研發投入占銷售收入的比重達到6%以上,建成國家級精密儀器設備及相關領域創新中心和重點實驗室各1家以上。
(二) 產業規模穩步擴大。2025年我省精密儀器設備產業規模達到約3000億元,其中:工業自動化測控儀器與係統行業預計約500億元、信息計測與電測儀器行業預計約700億元、科學測試分析儀器行業預計約500億元、人體診療儀器行業預計約700億元、各類專用檢測與測量儀器行業預計約500億元,建成具有國際競爭力的世界級現代化產業集群。
(三) 產業體係不斷優化。產業體係結構進一步優化,中高端產品占比逐步提升,標準體係及相關檢測、認證和計量機構基本健全,形成關鍵環節自主可控、重點領域優勢明顯的完整精密儀器設備產業鏈。重點領域產品科技含量不斷提高,質量與可靠性水平取得突破並部分達到世界級水平,培育新增具有核心國際競爭力的專精特新“小巨人”“單項冠軍”“獨角獸”企業10家,培育並促成一批國家精密儀器新技術新產品在我省的產業化應用,建設並建成一批支撐精密儀器設備產業發展的公共平台。
(四) 國際化水平顯著提升。培育形成一批掌握核心技術、擁有自主品牌、開展高層次國際分工合作的國際化企業,大幅提高具有自主知識產權、達到國際認證標準的產品在國際市場的占有率,出口交貨值年均增長5%以上,2025年達到500億元出口規模,建立部分細分領域的全球研發製造與應用基地。
三、重點任務
(一) 重點突破核心技術和關鍵零部件短板。對標精密儀器設備產業的國際先進水平,圍繞培育發展世界級產業集群的目標,厘清我省精密儀器設備產業的核心技術和關鍵零部件短板,針對我省具有優勢特色的生物醫藥與健康、5G通信、汽車製造等領域應用的高質量精密儀器設備,分類製定技術短板突破計劃,大力實施重點領域研發攻關,切實解決精密儀器設備的傳感、測量、控製、數據采集、集成、可靠性等關鍵技術問題,顯著提高核心技術和關鍵零部件自給率,集中力量打造擁有自主知識產權、具有國際競爭力的高新技術產品,加速研發成果的轉化應用。(省科技廳牽頭,省發展改革委、工業和信息化廳、市場監管局按職責分工負責)
(二) 大力完善產業支撐體係。進一步完善以企業為主體、市場為導向、產學研用相結合的創新體係,鼓勵科技型企業建設技術中心、研究院等研發機構,高水平建設一批技術研發、成果轉化、標準化等支撐平台,鼓勵社會資本參與產業園區建設運營,加速成果轉化與產業化。積極打造貫穿創新鏈、產業鏈、資金鏈的精密儀器設備創新生態係統,大力完善涵蓋產業核心技術、關鍵零部件、專業人才、標準體係、計量溯源體係、高價值知識產權、特色產業園區等產業支撐體係。(省科技廳牽頭,省發展改革委、工業和信息化廳、市場監管局按職責分工負責)
(三) 積極構建區域協同發展新格局。立足粵港澳大灣區產業優勢與資源集聚,建立各具特色的區域錯位發展新格局。支持廣州、深圳發揮高端資源彙集與港澳聯合優勢開展精密儀器設備及核心元器件研發創新與製造,支持佛山、東莞、江門、肇慶、珠海、中山等地發揮生產製造優勢建設精密儀器設備生產基地,支持其他各地市做好產業配套發展。鼓勵技術成熟、產品成型的領域向粵東西北地區轉移。積極構建粵港澳協調聯動、珠三角核心驅動、輻射帶動粵東西北的區域有序發展和高端、中端、低端錯位互補的區域協同發展新格局。(省發展改革委牽頭,省工業和信息化廳、科技廳按職責分工負責)
(四) 提升質量打造著名品牌。積極應用精益生產、質量管理等先進理念和管理方法,提高質量管控能力,促進產品質量整體升級。加強製造工藝研究,強化工程試驗、檢驗檢測等服務支撐,提高產品穩定性和可靠性。加快質量和品牌建設步伐,鼓勵和支持企業不斷提升產品品質,龍頭骨幹企業打造形成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國際品牌產品,中小企業創建細分領域的特色品牌產品,培育形成一批具有專精特新“小巨人”、“單項冠軍”、“獨角獸”企業。(省工業和信息化廳、市場監管局共同牽頭,省發展改革委、科技廳按職責分工負責)
(五) 加強產業國際市場拓展和投資合作。鼓勵企業充分利用境內外展會等貿易平台,積極開拓國際市場。攜手港澳聯合開展大灣區投資營商環境推介活動,開展產業鏈精準招商;鼓勵具有技術領先水平的境外企業在我省設立地區總部。支持我省擁有特色優勢的示波器、監護儀、基因測序儀、超聲檢測儀器、衛星導航測控儀器等領域的企業積極穩妥開展跨國投資並購,在國際創新資源集聚地區建設海外創新中心,積極融入國際價值鏈高端。(省商務廳牽頭,省市場監管局、工業和信息化廳、科技廳按職責分工負責)
四、重點工程
(一) 短板技術與關鍵零部件重點突破工程。堅持政府引導調控、企業主導實施的原則,以應用市場和支柱產業需求為導向,重點圍繞產業發展急需、進口依賴程度大、基礎條件較好、能較快達到國際先進水平的核心技術和關鍵零部件,開展產學研用聯合技術攻關,打破國外技術壟斷。重點支持質譜、光譜、生物化學分析以及量子化計量技術、智能測量等方向關鍵核心技術攻關;重點突破離子源、激光器、傳感器、光柵、濾波器等關鍵零部件;重點研製計量檢測、封裝測試、5G通信、生物醫藥與健康等高端儀器設備。(省科技廳牽頭,省發展改革委、工業和信息化廳、市場監管局按職責分工負責)
(二) 優勢特色產品水平提升與應用工程。鞏固提升基因測序儀、數字示波器、超聲檢測儀器等優勢產品的國際領先水平,大力促進醫療分析診斷儀器、典型應用精密測量儀器、新型顯示製造測試儀器等急需產品向高端特色化發展。支持龍頭骨幹企業在科學測試分析儀器、精密光學儀器、幾何測量儀器、傳感測試儀器等方麵的持續創新和質量提升,打造國際先進水平的優勢品牌產品。支持中小企業在測量計量儀器、環境試驗設備、光學材料與元器件等方麵的自主創新和成果應用,創建特色品牌產品。加大招標采購等力度,促進優勢特色產品在重點產業的推廣應用。(省工業和信息化廳牽頭,省發展改革委、科技廳、市場監管局、財政廳按職責分工負責)
(三) 創新驅動型現代產業體係整合構建工程。重點支持企業與高校科研院所建立長期穩定的合作機製,協同承接國家重大專項成果轉化。重點麵向珠江西岸布局建設精密儀器設備科技產業園區。支持精密儀器設備高水平研究機構、重點實驗室、工程研究中心、公共技術服務平台、重大儀器科學園、大型儀器共享中心、產業計量測試中心等各類創新載體和專業園區(中心)建設,推動高等院校、科研院所、技術機構、生產企業等建立產業技術創新聯盟。積極構建企業高質量發展、產品高端化突破、領域優勢化明顯、產業鏈結構完整的高質高端高效現代產業體係。(省科技廳牽頭,省發展改革委、工業和信息化廳、市場監管局按職責分工負責)
(四) 質量提升與品牌培育工程。推動企業應用卓越績效、六西格瑪、精益生產等管理方法開展質量風險分析與控製、質量成本管理、質量管理體係升級等活動,提高自身及配套企業質量管控能力,實現產業鏈質量整體升級。加強精密注塑、精密機械加工、高精度裝配等製造工藝研究和應用,提升產品質量設計能力。支持行業權威機構開展環境應力篩選、可靠性強化、產品壽命等可靠性工程試驗、產品可靠性檢驗檢測等應用,提高產品穩定性和可靠性。注重品牌建設和發展,鼓勵龍頭骨幹企業打造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國際品牌產品,支持中小企業創建特色品牌產品,扶持有條件的企業主導或參與國內、國際標準的製訂,培育形成一批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專精特新“小巨人”“單項冠軍”“獨角獸”企業。(省工業和信息化廳、市場監管局共同牽頭,省發展改革委、科技廳按職責分工負責)
(五) 知識產權高質量發展工程。支持知識產權服務機構開展精密儀器設備產業專利導航,建設產業細分領域專利數據庫。引導重點企業圍繞精密儀器關鍵零部件和核心技術開展高價值專利培育。開展精密儀器設備產業關鍵技術領域發明專利優先審查和專利快速預審、確權、維權和協同保護工作,支持企業開展專利、商標海外布局,強化知識產權護航產業參與國際競爭的能力。(省市場監管局牽頭,省工業和信息化廳、科技廳、知識產權保護中心按職責分工負責)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強組織協調領導。依托我省製造強省建設領導小組,由省各有關部門組成培育發展精密儀器設備產業集群工作專班,統籌謀劃全省精密儀器設備產業發展的工作安排。建立省市聯動協調工作機製,省各有關部門負責統籌協調,各地市貫徹落實和明確項目實施的計劃表和工作路線圖,確保產業集群實現預期目標。進一步完善精密儀器設備及相關產業統計口徑和統計體係,加強產業運行監測分析。(省科技廳牽頭,省發展改革委、工業和信息化廳、財政廳、自然資源廳、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商務廳、市場監管局、地方金融監管局、統計局按職責分工負責)
(二)加大政策支持力度。省財政統籌安排現有專項資金支持精密儀器設備產業重大項目、重要生產基地、重大研發與檢測平台建設,扶持龍頭骨幹企業通過產學研用合作,盡快實現核心技術的自主可控,帶動全行業壯大發展。落實研發機構采購國產精密儀器設備全額退還增值稅政策。引導各地市結合地方實際製定實施促進精密儀器設備產業發展的扶持政策。支持和鼓勵具有自主知識產權、高技術含量、高附加值的產品出口,不斷開拓國際市場。(省科技廳牽頭,省發展改革委、工業和信息化廳、財政廳、市場監管局、商務廳、地方金融監管局、稅務局按職責分工負責)
(三)強化資源要素供給。優先統籌保障精密儀器設備產業重大項目建設用地需求。鼓勵金融機構針對精密儀器設備產業和企業特點,創新金融產品和服務,探索開展精密儀器設備租賃和融資租賃業務。完善上市扶持政策體係,鼓勵和支持有條件的精密儀器設備龍頭骨幹企業上市。建立產業風險投資機製,鼓勵和引導社會資本參與產業發展。支持精密檢測技術、核心零部件與精密儀器設備創新技術成果孵化產業化。支持企業從國內外引進及聯合高職院校培養產業急需的高技能人才及複合型人才。鼓勵省內高校開設精密儀器設備相關專業,鼓勵省內研究機構加大產業人才培養力度。(省科技廳牽頭,省發展改革委、財政廳、工業和信息化廳、自然資源廳、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教育廳、地方金融監管局按職責分工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