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國內糖價齊降國家啟動調研目標價格
來源:華南糧網
時間:2014-09-11

  隨著國家今年開始實施棉花、大豆目標價格製度,甘蔗的目標價格也開始加緊研究。9月9日,國家糖料目標價格調研組已經在廣西等地調研,預備了解未來實施目標價格的各方意見。
  不過,這項製度可能沒有這麼快執行。農業部門的一位專家告訴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目前到底怎麼補,是甘蔗、甜菜等都補,還是隻補農民不補加工企業,還是以原糖或者成品食糖作為目標,現在都還隻是初期的研究階段。“短期內糖業目標價格不會馬上實施。”這位人士說。
國際國內糖價創新低
  根據國家發改委公布的數字,8月國際國內糖價均下跌。其中國際糖價跌幅較大,8月份紐約期貨市場10月交貨的原糖平均價格15.89美分/磅,環比下跌1.29美分/磅,跌幅7.5%。
  上述價格意義重大。北京東方艾格農業谘詢公司分析師郭明在接受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采訪時認為,國外糖價創了新低,國內價格仍高於國際價格。比如到8月29日的是15.49美分,如果加上配額等,到國內是每噸3828元,但是國內市場價格期貨價是每噸4140元。
  “國際上食糖的原料的成本比國內甘蔗的成本要低得多,導致國內糖業沒有競爭力。”他說。
  此前有數字顯示,2014年上半年1-6月份中國累計進口糖139.19萬噸,同比2013年1-6月份增長9.79%。中國每年有194.5萬噸的配額,包括原糖,白砂糖,棉糖,精製糖,進口量是原糖占到了93%左右,主要是以進口原糖為主,然後到國內再進行加工。
  進口糖增加導致國內糖價下跌壓力過大。
  國家發改委的數據顯示,8月份中國進口加工成品糖平均成本3821元/噸,比廣東銷區糖價低816元/噸,價差比上月擴大242元/噸,差距在20%左右。
  今年大量出現甘蔗出售打白條的情況,與企業庫存過大有關。
  此前國家五部委聯合下發通知,決定今年實行國家支持製糖企業臨時存儲300萬噸國產糖的政策。不過這隻是企業收儲,並非是國家收儲。而是國家貼息給企業收儲,但是臨儲隻是六個月的時間,到時候這部分糖還是要再流回市場上。
  首創期貨白糖分析師劉小英在接受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采訪時指出,這等於是說,“企業錢變少了,企業的庫存沒法減少。”
國家啟動調研目標價格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獲悉,目前國家糖料目標價格調研組已經在9月9日開始進行調研,以研究實施糖料目標價格的可能性。
  不過,甘蔗的目標價格如何實施還在研究。農業部一位專家指出,糖料比較複雜,究竟是以食糖還是原糖做目標價格,現在都還沒定。
  此前棉花價格是以無籽棉作為目標價格,然後反推籽棉價格,進而再根據農民賣出的籽棉價格高低,來補貼農民。但是這方麵僅僅是在新疆執行,到底如何補貼,比如是按照畝數,還是按照產量補貼,還是按照銷售數量補貼,仍未最後確定。
  郭明認為,最後目標價格可能補貼農民的可能性大些。但是可能最快2015年也來不及,因為現在大豆和棉花也還隻是在試行。
  今年6月25日,國務院總理李克強主持召開了國務院常務會議,研究決定完善農產品價格和市場調控機製,提出在保護農民利益前提下,推動最低收購價、臨時收儲和農業補貼政策逐步向農產品目標價格製度轉變。
  此前農業部專家認為,糧棉油糖都可以實施目標價格,關鍵是順序問題。
  國家已經於2014年啟動新疆棉花、東北和內蒙古大豆目標價格補貼試點,4月5日和5月17日公布的目標價格是棉花每噸19800元,大豆每噸4800元。
  中國糖業協會劉曉在接受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采訪時認為,中國的目標價格難以改變糖業競爭力下降的情況。原因是其他國家是農機機械化生產,大麵積的生產與收割,國內外的生產方式也是有區別的,國外是大戶農場生產,而國內是小戶,每家有幾畝地就生產,不能形成為規模化生產。



附件: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