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務院印發規劃增強糧安保障能力
來源:糧油市場報
時間:2016-10-24

  10月20日消息,國務院近日印發的《全國農業現代化規劃(2016~2020年)》,對“十三五”期間全國農業現代化的基本目標、主要任務、政策措施等作出全麵部署安排。《規劃》提出,到2020年,全國農業現代化取得明顯進展,國家糧食安全得到有效保障,農產品供給體係質量和效率顯著提高,農業國際競爭力進一步增強。
  據規劃目標,到2020年,在糧食供給保障類別,糧食(穀物)綜合生產能力目標值要達到5.5億噸,年均增速0.5%,小麥稻穀自給率要維持在100%;在農業結構類別,玉米種植麵積目標值調減至5億畝,年均增速-0.7%,大豆種植麵積增加至1.4億畝,年均增速0.42%,油料種植麵積 調減至2億畝,年均增速-0.1%。
《規劃》確定了五方麵發展任務,即創新強農,著力推進農業轉型升級;協調惠農,著力促進農業均衡發展;綠色興農,著力提升農業可持續發展水平;開放助農,著力擴大農業對外合作;共享富農,著力增進民生福祉。
  《規劃》提出,創新強農,著力推進農業轉型升級。調整優化種植結構,堅持有保有壓,推進以玉米為重點的種植業結構調整。穩定冬小麥麵積,擴大專用小麥麵積,鞏固北方粳稻和南方雙季稻生產能力。減少東北冷涼區、北方農牧交錯區、西北風沙幹旱區、太行山沿線區、西南石漠化區籽粒玉米麵積,推進糧改飼。恢複和增加大豆麵積,發展高蛋白食用大豆,保持東北優勢區油用大豆生產能力,擴大糧豆輪作範圍。在
  棉花、油料、糖料、蠶桑優勢產區建設一批規模化、標準化生產基地,推動馬鈴薯主食產業開發。
增強糧食等重要農產品安全保障能力。建立糧食生產功能區和重要農產品生產保護區。全麵完成永久基本農田劃定,將15.46億畝基本農田保護麵積落地到戶、上圖入庫,實施最嚴格的特殊保護。優先在永久基本農田上劃定和建設糧食生產功能區和重要農產品生產保護區。優先將水土資源匹配較好、相對集中連片的稻穀小麥田劃定為糧食生產功能區,對大豆、棉花、糖料蔗等重要農產品劃定生產保護區,明確保有規模,加大建設力度,實行重點保護。
《規劃》提出,協調惠農,著力促進農業均衡發展。推進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
  發展,協同推進農產品生產與加工業發展。統籌布局農產品生產基地建設與初加工、精深加工發展及副產品綜合利用,擴大產地初加工補助項目實施區域和品種範圍,加快完善糧食、“菜籃子”產品和特色農產品產後商品化處理設施。鼓勵玉米等農產品精深加工業向優勢產區和關鍵物流節點轉移,加快消化糧棉油庫存。提升主食產業化水平,推動農產品加工副產物循環、全值、梯次利用。
  完善農產品市場流通體係。在優勢產區建設一批國家級、區域級產地批發市場和田頭市場,推動公益性農產品市場建設。實施農產品產區預冷工程,建設農產品產地運輸通道、冷鏈物流配送中心和配送站。
  促進區域農業統籌發展。對水土資源匹配較好的優化發展區,提升重要農產品生產能力,加快實現農業現代化。東北區合理控製地下水開發利用強度較大的三江平原地區水稻種植規模,適當減少高緯度區玉米種植麵積,增加食用大豆生產,提高糧油、畜禽產品深加工能力,加快推進黑龍江等墾區大型商品糧基地和優質奶源基地建設;華北區適度調減地下水嚴重超采地區的小麥種植,加強果蔬、小雜糧等特色農產品生產;長江中下遊區穩步提升水稻綜合生產能力,鞏固長江流域“雙低”(低芥酸、低硫甙)油菜生產,調減重金屬汙染區水稻種植麵積;華南區穩定水稻麵積,擴大南菜北運基地和熱帶作物產業規模。
  對農業資源環境問題突出的適度發展區,重點加快調整農業結構,限製資源消耗大的產業規模,穩步推進農業現代化。西北區調減小麥種植麵積,增加馬鈴薯、飼用玉米、牧草、小雜糧種植,擴大甘肅玉米良種繁育基地規模;北方農牧交錯區發展糧草兼顧型農業和草食畜牧業,調減籽粒玉米種植麵積,擴大青貯玉米和優質牧草生產規模;西南區穩定水稻麵積,擴大馬鈴薯種植。
  《規劃》圍繞農業現代化的關鍵領域和薄弱環節提出了完善財政支農、創新金融支農、完善農業用地和健全農產品市場調控等四方麵重大政策,以及高標準農田建設、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農產品質量安全、農業對外合作支撐、特色產業扶貧等14項重大工程。
  《規劃》表示,要調整優化農業
  補貼政策。逐步擴大“綠箱”補貼規模和範圍,調整改進“黃箱”政策。完善農業三項補貼政策,將種糧農民直接補貼、農作物良種補貼、農資綜合補貼合並為農業支持保護補貼。
優化農機購置補貼政策,加大保護性耕作、深鬆整地、秸稈還田等綠色增產技術所需機具補貼力度。完善結構調整補助政策,繼續支持糧改飼、糧豆輪作。
  在創新金融支農政策部分,規劃提出,要完善信貸支持政策,穩妥推進農村承包土地的經營權和農民住房財產權抵押貸款試點,對穩糧增收作用大的高標準農田、先進裝備、設施農業、加工流通貸款予以財政貼息支持。開展糧食生產規模經營主體營銷貸款試點,推行農業保險保單質押貸款;加大保險保障力度,逐步提高產糧大縣主要糧食作物保險覆蓋麵,將主要糧食作物製種保險納入中央財政保費補貼目錄。創新開發新型經營主體“基本險+附加險”的保險產品,探索開展收入保險、農機保險、天氣指數保險,加大農業對外合作保險力度。建立農業補貼、涉農信貸、農產品期貨和農業保險聯動機製,擴大“保險+期貨”試點,研究完善農業保險大災風險分散機製。
  在健全農產品市場調控政策方麵,規劃指出,繼續執行並完善稻穀、小麥最低收購價政策。積極穩妥推進玉米收儲製度改革,綜合考慮農民合理收益、財政承受能力、產業鏈協調發展等因素,建立玉米生產者補貼製度。調整完善棉花、大豆目標價格政策。改革完善重要農產品儲備管理體製,推進政策性職能和經營性職能相分離,科學確定儲備規模,完善吞吐調節機製。發展多元化的市場購銷主體。穩步推進農產品期貨等交易,創設農產品期貨品種。



附件: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