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bo 11选5 關於加快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大力發展糧食產業經濟的實施意見
來源:
時間:2018-09-07

點擊查看文件:關於向社會公開征求對《關於加快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大力發展糧食產業經濟的實施意見(征求意見稿)》意見的通知

各地級以上市人民政府,各縣(市、區)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門、各直屬機構:
  為貫徹落實《國務院辦公廳關於加快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大力發展糧食產業經濟的意見》(國辦發〔2017〕78號)精神,夯實我省糧食安全保障的產業基礎,經省人民政府同意,結合我省實際,現提出如下意見:
  一、總體要求
  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麵貫徹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二中、三中全會精神,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認真落實黨中央、國務院和省委、省政府關於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決策部署,以促進糧食產業加快轉型升級、增加綠色優質糧食產品供給、保障糧食質量安全和提升糧食供給保障能力為重點,大力實施優質糧食工程,進一步提高糧食產品質量,優化品種結構,提升服務水平,改進發展模式,促進糧食供需高水平平衡,完善動態開放、穩健可靠、運轉高效、調控有力的糧食安全保障體係。
  到2020年,全省糧食產業轉型升級成效明顯,現代糧食市場體係進一步完善,產業發展質量和效益明顯提升,更好地保障全省糧食安全和帶動農民增收。糧食產業總產值年均增長5%以上,主營業務收入超過20億元的糧食企業數量達到20家以上;形成大型糧食產業化園區4個。大型糧食產業化龍頭企業和糧食產業集群輻射帶動能力持續增強,糧食龍頭企業跨區域經營取得突破,糧食科技創新能力和糧食質量安全保障能力進一步提升。
  二、做強做大糧食產業主體
  (一)充分發揮國有糧食企業的骨幹作用。深化國有糧食企業改革,發展混合所有製經濟,引導非國有資本參與國有糧食企業改革,推進戰略性重組,促進國有資產保值增值,增強發展活力。加快轉換經營機製,增強市場化經營能力和產業經濟發展活力。鼓勵國有糧食企業主動適應和引領糧食產業轉型升級,優化運營模式,延伸產業鏈條,推進規模化經營。(省糧食局、國資委等負責)
  (二)培育壯大糧食產業化龍頭企業。推動糧食企業聯合發展,做大做強糧食產業。鼓勵支持糧食企業積極申報農業產業化國家重點龍頭企業,引導支持龍頭企業“走出去”“引進來”,通過“訂單農業”“生產基地”等形式與農村新型經營主體結成利益共同體。引導符合條件的龍頭企業積極參與承擔政策性糧食收儲業務。(省農業廳、糧食局,省儲備糧管理總公司,農發行省分行等負責)
  (三)支持多元主體協同發展。鼓勵多元主體開展多種形式的合作與融合,大力培育和發展糧食產業化聯合體。引導多元主體積極參與地方儲備、糧食倉儲物流設施建設、產後服務體係建設。(省發展改革委、財政廳、農業廳、糧食局等負責)
  三、創新糧食產業發展方式
  (四)促進全產業鏈發展。鼓勵糧食企業大力實施“訂單農業”,根據企業自身經營和加工需要,采用基地共建、訂單收購等方式,優先在省內糧油產區建立穩定的優質糧油原料基地,積極建設省外糧油原料基地。在與黑龍江省糧食對口合作關係框架下,積極引入大米等優質農產品,進一步改善我省糧食供給結構。推廣綠色無公害種植技術,探索“公司+產區收糧單位+農戶”的合作經營模式,打造“從田園到餐桌”的全產業鏈。推廣糧油產品二維碼溯源係統,推動建立從生產、收購、儲存、運輸、加工到銷售的全過程質量追溯體係。(省發展改革委、糧食局、農業廳等負責)
  (五)推動產業集聚發展。建設具備多種功能的糧食產業化園區,引導糧食產業集聚化發展,提升糧食產業集約化、規模化水平,促進糧食產業經濟轉型升級和提質增效。鼓勵各地依托糧食儲備基地、物流園區、加工集聚區、中心批發市場等,推動糧食產業化園區擴容提質。積極推進糧食加工業結構調整,有序發展糧食精深加工產業,打造若幹個有影響力的糧食加工產業基地和園區。在重要糧食物流節點和糧食消費集中區域,形成若幹個大型現代糧食產業集聚園區,重點建設東莞深糧糧食物流產業園、廣州市糧食儲備加工中心、省儲備糧東莞直屬庫、珠海高欄港中海糧油物流及深加工、汕頭粵東糧食產業一體化項目、佛山順德糧食產業園等項目,加快發展東莞麻湧糧油物流加工集聚區。(省發展改革委、糧食局、財政廳等負責)
  (六)發展糧食循環經濟。注重上下遊產品配套銜接,推動一二三產業融合,推廣應用新技術、新裝備、新工藝、新生產模式,推動糧油加工向保健、化工、醫藥、生物等領域拓展。鼓勵支持糧食企業探索多途徑實現糧油副產物循環、全值和梯次利用,提高糧食綜合利用率和產品附加值。推廣“倉頂陽光工廠”、新能源項目,大力開展米糠、碎米、麥麩、麥胚、玉米芯等副產物綜合利用示範。(省發展改革委、糧食局、農業廳等負責)
  (七)積極發展新業態。推進“互聯網+糧食”行動,發展糧食電子商務,推廣網上糧店、無人糧店、自動售糧機等新型糧食零售業態,促進線上線下融合。支持建設區域性、信息化糧油批發市場。加大糧食文化資源的保護和開發利用力度,支持愛糧節糧宣傳教育基地和糧食文化展示基地建設,鼓勵發展糧食產業觀光、體驗式消費等新業態。(省糧食局、發展改革委、財政廳、農業廳等負責)
  (八)發揮品牌引領作用。培育打造地域品牌,通過質量提升、自主創新及廣東優質絲苗米區域品牌創建、特色產品認定等,培育一批具有自主知識產權和較強市場競爭力的全國性糧食名牌產品。加強綠色優質糧食品牌評價標準體係建設,建立糧食產業企業標準領跑者激勵機製,大力發展“三品一標”(無公害農產品、綠色食品、有機農產品和農產品地理標誌)糧食產品。加大糧食產品知識產權保護力度,嚴厲打擊製售假冒偽劣產品行為。加強糧食行業信用體係建設。(省糧食局、發展改革委、農業廳、工商局等負責)
  四、加快糧食產業轉型升級
  (九)增加綠色優質糧油產品供給。大力推進優質糧食工程建設,以市場需求為導向,增加綠色有機和多元化、個性化產品供給,積極推廣優良品種,發展優質稻、稻米油等特色糧油生產。按照國家部署,紮實推進實施“中國好糧油”行動計劃,增加綠色優質糧油產品供應。堅持市場配置、政府引導、企業運作原則,充分挖掘和發揮糧食產業發展潛力,進一步提升優質糧食品種的生產能力,培育引進優良品種,擴大種植麵積,提高優質糧油產量,促進糧食種植結構和品種結構調整。推動糧油精深加工發展,加快構建現代化糧食產業體係。積極采購國內優質糧源,著力為消費者提供品種豐富、質量優良的綠色糧油產品。發揮飼料大省優勢,發展安全環保飼料產品。(省糧食局、農業廳負責)
  (十)大力促進主食產業化。充分挖掘和發揮各地主食產業發展潛力,建立健全多元化、多層次、適應居民消費新需求的現代化主食產業體係。著力培育一批日生產能力200噸以上的大型主食生產企業,增強優質米、麵製主食加工能力。廣州、深圳、東莞等市要依托特有的區位、人口和資本優勢,形成品種齊全、功能完備、規模化的主食產業體係,推動珠三角主食產業集聚發展;梅州、河源市要依靠山區良好的生產基地和生態環境,打造具有高附加值的客家主食產業集聚區;汕頭、潮州市要發揮傳統的潮汕飲食文化優勢,打造現代化的潮汕風味主食產業集聚區;湛江、茂名市要結合特色現代農業示範區建設,建設主食加工集聚區。(相關地級以上市人民政府,省糧食局、財政廳、農業廳、工商局等負責)
  (十一)統籌利用糧食倉儲設施資源。有效盤活現有的糧食倉儲設施,擴展糧食倉儲服務範圍,多渠道開發現有倉儲設施用途。國有糧食企業倉儲設施要通過參股、控股、融資等多種形式,放大國有資本功能,為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和農戶提供糧食產後服務,為加工企業提供倉儲保管服務,為“互聯網+糧食”經營模式提供交割倉服務,為城鄉居民提供糧食配送服務。(省糧食局、發展改革委、國資委等負責)
  五、強化糧食科技創新和人才支撐
  (十二)大力推進行業科技創新。根據國家關於用3年左右時間基本實現中央和地方糧食儲備管理現代化的要求,加快糧食行業信息化發展,抓住機遇做好糧庫智能化升級改造工作。加快推進糧食倉儲設施現代化、信息化建設,加快省級糧食管理信息平台建設,提高糧食流通管理效率,滿足糧食資源高效流轉需求,為市縣各級糧食儲備管理信息化建設提供統一載體。(省糧食局、發展改革委、財政廳、科技廳負責)
  (十三)加強糧食專業人才隊伍建設。落實《全國糧食行業中長期人才發展規劃綱要(2011—2020年)》,健全人才保障機製,實施“人才興糧工程”,全麵提高我省糧食行業人才隊伍素質。支持企業加強與科研機構、高校合作,創新人才引進機製,搭建專業技術人才創新創業平台,遴選和培養一批糧食產業技術體係專家,凝聚高水平領軍人才和創新團隊為糧食產業服務。加強職業技能培訓,舉辦職業技能競賽活動,培育“糧工巧匠”,提升糧食行業職工的技能水平。(省糧食局、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等負責)
  六、夯實糧食產業發展基礎
  (十四)建設糧食產後服務體係。製定開展糧食產後服務體係試點探索,編印糧食產後服務體係建設指導意見和實施方案,組織做好項目申報工作,積極爭取國家競爭性補助資金支持,建設一批專業化、市場化的糧食產後服務中心,為農戶提供糧食“五代”(代清理、代幹燥、代儲存、代加工、代銷售)服務,促進糧食提質減損和農民增收。(省糧食局、發展改革委、財政廳等負責)
  (十五)大力發展現代糧食物流。推進“北糧南運”物流節點建設,改善散糧運輸設施,發展內河散糧船舶運輸,推動散糧集裝箱公鐵聯運發展,實現多種聯運方式無縫化連接,建立便捷、高效、節約的糧食現代物流體係。配合國家做好公、鐵、水多種聯運方式物流銜接技術的研發應用,加快推廣專用散糧汽車、內河船舶等新型專用運輸工具和散糧、成品糧集裝箱(袋)等集裝單元化運輸裝備及配套專用裝卸裝備技術;著力發展鋼板筒倉等新型中轉倉型以及高大平房倉、淺圓倉散糧進出倉設備。加強糧食物流信息管理等新技術研發,充分利用物聯網信息技術,積極推進糧食物流環節自動監測、優化調度和智能追溯等技術應用。在糧食物流與加工集聚地區,結合糧食物流節點建設,形成一批集糧食倉儲、運輸、檢驗、交易、加工、配送、信息等現代物流服務功能和技術手段於一體的大型糧食物流園區。(省發展改革委、糧食局、交通廳、科技廳,廣東海事局等負責)
  (十六)推進糧食質量安全檢驗監測體係建設。以“機構成網絡、監測全覆蓋、監管無盲區”為目標,積極推進糧食質量檢驗機構建設,形成以省級為骨幹、以市級為支撐、以縣級為基礎的公益性糧食質量監測體係。加強對農藥殘留、真菌毒素、重金屬超標糧食的監測預警,嚴防發生區域性、係統性糧食質量安全風險,加強糧食流通市場質量監測監管,禁止不符合食品安全標準的糧食進入口糧市場。建立超標糧食處置長效機製。(省糧食局、食品藥品監管局等負責)
  七、完善保障措施
  (十七)落實資金、土地等扶持政策。充分利用好現有資金渠道,支持糧食倉儲物流設施、糧食產業化園區建設和糧食產業轉型升級,支持企業開展技術改造、新產品研發、品牌培育和糧源基地建設。統籌利用糧食風險基金和各類專項資金支持糧食產業發展。充分發揮財政資金引導功能,積極引導金融資本、社會資本加大對糧食產業的投入。根據國家和省的有關規定,落實糧食產業發展相關項目用地、用電等優惠政策。(省發展改革委、農業廳、糧食局、財政廳等負責)
  (十八)健全金融保險支持政策。拓展融資渠道,提升風險保障,為糧食收購、加工、倉儲、物流等各環節提供多元化金融保險服務。鼓勵政策性、商業性金融機構結合職能定位和業務範圍,在風險可控的前提下,加大對糧食產業發展和農業產業化重點龍頭企業的信貸支持。建立健全政策性糧食收儲貸款信用保證基金融資擔保機製,降低銀行信貸風險。鼓勵金融機構積極開展糧食企業廠房抵押和存單、訂單、應收賬款質押等融資業務,創新“信貸+保險”、產業鏈金融等多種服務模式。鼓勵和支持保險機構為糧食企業開展對外貿易和“走出去”提供保險服務。(人行廣州分行、廣東銀監局、廣東保監局、財政廳、糧食局、農發行省分行等負責)
  (十九)加強組織領導。各地要認真分析本地糧食產業發展現狀,統籌考慮資源稟賦、基礎優勢、短板弱項、潛力空間,合理選擇適合自身特點的糧食產業發展模式,加強政策引導,推進產業發展方式轉變,及時總結推廣典型經驗,注重整體效能和可持續性。省糧食局負責協調推進全省糧食產業發展有關工作,推動糧食產業園區建設,加強糧食產業經濟運行監測。省有關部門要根據自身職責抓緊完善配套措施和部門協作機製,共同推動糧食產業經濟發展。(各地級以上市人民政府,省發展改革委、糧食局、財政廳、農業廳等負責)

yabo 11选5

2018年8月16日



附件: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