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省糧食行業發展“十二五”規劃
來源:
時間:2014-05-07

二 〇 一一年二月
目 錄
一、全省糧食行業發展現狀及麵臨的挑戰
 (一)發展現狀
 (二) 麵臨的挑戰
二、總體思路、基本原則和主要目標
 (一)總體思路
 (二)基本原則
 (三)主要目標
三、主要任務
 (一)完善糧食安全保障機製
 ( 二 ) 提高 糧食市場監測預警 水平
 ( 三 ) 提高 糧油儲備和應急保障 水平
 ( 四 ) 構建富有主銷區特色的糧食流通產業化體係
 ( 五 ) 發展 糧食產銷合作
 ( 六 ) 提高 糧食流通 監管水平
 (七)增強軍糧供應保障能力
 (八)推進 糧食 行業 信息化
 ( 九 ) 加強糧食人才培養
四 、工作措施
 (一)全麵落實糧食工作各級政府負責製
 (二)加大糧食安全保障投入力度
 (三) 加大 糧食流通監督檢查 工作力度
 ( 四 ) 進一步實施糧食流通基礎設施建設規劃
 (五) 進一步做好糧食政策法規宣傳和貫徹工作
 ( 六 )進一步發揮糧食行業協會作用
廣東省糧食行業發展“十二五”規劃
  糧食是關係國計民生的全局性重要戰略物資。糧食安全事關經濟發展、社會穩定和國家安全。廣東是全國最大的糧食主銷區,糧食消費總人口超過1億,糧食自給率不足40%。“十二五”時期,全省糧食產需缺口將進一步擴大,糧食安全保障任務越來越艱巨。為加強對全省糧食流通的引導,增強政府糧食市場調控能力,推進全省糧食行業全麵、協調、可持續發展,確保糧食安全,為全省加快轉型升級、建設幸福廣東提供更加堅實的基礎保障,製定本規劃。
一、全省糧食行業發展現狀及麵臨的挑戰
  “十一五”以來,在省委、省政府和國家糧食局的正確領導下,全省糧食行業積極應對國內外糧食市場多種不利因素的影響,有效保持了糧食市場穩定,尤其是經受了嚴重低溫雨雪冰凍災害等考驗。全省在不斷深化糧食流通市場化改革過程中,在全國率先實現糧食安全保障立法,率先實行糧食安全責任考核,率先建立省、市、縣三級糧食流通監督檢查協作機製,糧食流通基礎設施上了新的水平,糧食產業蓬勃發展,糧食事業在科學發展的道路上邁出了新的步伐。
 (一)發展現狀
  1.糧食市場保持穩定 。 “十一五”以來,全省繼續鞏固和發展與湖南、江西、湖北、江蘇、安徽、廣西、河南、吉林、黑龍江等省的糧食產銷合作關係,探索創新合作形式,拓寬糧源供給渠道。累計從 外省 采購和進口糧食1.3億噸,年均2600萬噸,有效解決了缺口糧源。同時,全省不斷充實地方糧油儲備,“十一五”期末與期初相比,糧食儲備規模增加17%,食用植物油儲備製度建立。《關於實施糧食經營者最低和最高庫存量標準的規定》於2008年3月出台實施,促進全社會保有一定數量的糧食庫存。《廣東省糧油市場監測報告製度》於2008年9月出台實施,全省糧食市場信息監測網絡初步建立,覆蓋城鄉的各類監測點超過800個,為政府調控糧食市場提供了重要的信息依據。在各項政策措施的有效作用下,“十一五”期間全省糧食供需平衡,價格穩定,糧價指數年均漲幅5.22%,比全國平均漲幅低1.46個百分點,比全省食品價格指數漲幅低0.6個百分點,全省軍需民食得到有效保障。
  2.糧食應急工作經受住考驗。 針對地處東南沿海、毗鄰港澳、糧食自給率低、糧食供應容易受自然災害和國內外糧食市場波動等因素影響的情況,全省大力加強糧食應急體係建設,確保各種情況下的糧食供應。2007年,省政府重新修訂《廣東省糧食應急預案》。全省 各級糧食應急預案總數 超過 1 00 個 ,糧食應急預案體係不斷完善。 《廣東省糧食應急保障網點認定管理試行辦法》 於2009年3月 頒布實施,糧食應急網點認定和管理工作得到有效規範。全省共 落實糧食應急加工、運輸和供應聯係點1300 多 個, 糧食 應急網絡 有效形成 。 全省有16個 地級以上市落實了成品糧應急儲備, 省本級以及13個地級以上市組織開展了糧食應急演練,糧食應急能力不斷提高。全省糧食工作成功經受了2007年和2008年糧食價格異常波動、2008年初嚴重低溫雨雪冰凍災害以及多次強台風襲擊等考驗,特殊情況下的糧食供應得到有效保障。
  3.糧食法製建設 取得重大 突破。 適應糧食流通市場化形勢下保障糧食安全的客觀需要,全省大力加強糧食法製建設。全國第一部規範糧食安全保障工作的地方性法規 —— 《廣東省糧食安全保障條例》於2009年7月1日起施行 ,為全省糧食安全提供了有力的法律保障。此外,根據 省政府在全國率先出台的《廣東省糧食安全責任考核辦法》,省糧食等有關部門對各地級以上市政府的糧食安全責任實行屆中和屆滿前考核,促進落實糧食工作政府負責製。在糧食流通監管方麵, 省糧食 、財政、衛生、工商、質監 等五部門於2008年11月聯合 印發了《關於建立和健全糧食流通監督檢查工作部門協作機製的意見》, 在全國率先建立 省、市、縣三級糧食流通監督檢查部門協作機製 ,進一步加強糧食流通監管。此外,省糧食局於2008年3月出台了 《廣東省地方儲備糧庫存檢查暫行辦法》 ,進一步規範了地方儲備糧庫存檢查工作。 近年來,全省組織了糧食清倉查庫、糧食行業安全生產隱患排查治理和百日督查等多項監督檢查, 有效確保了政府儲備糧數量真實、質量良好、存儲安全, 規範了糧食流通秩序。 同時,各地也大力加強糧食法製建設。全部地級以上市已製訂市本級儲備糧管理辦法。
  4.糧食流通基礎設施上新水平。 在國家擴大內需投資補助政策的帶動下,各級政府和糧食企業加大投入,加強糧食流通基礎設施建設,為確保糧食安全提供良好的設施基礎。“十一五”以來,全省糧食流通基礎設施建設完成投資55.37億元,建成各類項目383個,新增倉容173.2萬噸,新建成食用植物油罐容33.3萬噸,維修糧庫倉容247.8萬噸,新增糧食碼頭通過能力506萬噸,建成鐵路專用線4174米。省直屬糧庫和地方糧庫建設齊頭並進,由省財政投資6億元建設的50萬噸倉容省直屬糧庫已於2008年上半年全部建成並投入使用,深圳、佛山、河源、梅州、中山、江門、陽江、潮州等市也先後建成一批市縣糧庫,緩解了糧庫倉容不足的矛盾,改善了糧食存儲條件。糧食現代物流發展勢頭良好,完成了赤灣麻湧港通用碼頭工程、廣州港黃埔新港糧食專用碼頭改擴建工程、茂名糧食專用碼頭和鐵路專用線工程等項目,沿海港口散糧接卸能力明顯增強。全省糧食批發市場體係不斷完善,廣州國家糧食交易中心年交易量突破400萬噸,比2007年翻了兩番,居全國交易市場前列。全省共有糧食專業批發市場30多個,年糧油交易量近1000萬噸。佛山、汕頭市新建(設)立糧食批發市場(物流中心),進一步活躍區域糧食流通。
  5.糧食產業蓬勃發展 。 全省以構建區域化、規模化、專業化糧食產業體係為目標,加快糧油產品和產業結構調整,優化發展布局,促進糧食產業高效、協調、可持續發展。目前,全省糧油加工業年產值已達680億元左右;納入統計範圍的具有一定規模的各類糧食企業約490家,其中:國有及國有控股企業64家,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資企業43家;年處理稻穀能力約500萬噸,處理小麥能力290萬噸,處理油料能力約680萬噸,食用油精煉能力370萬噸。經國家糧食局和中國農業發展銀行聯合認定 的糧油產業化龍頭企業有42家。湧現了一批日處理稻穀能力500噸、處理小麥能力3000噸、處理油料能力5000噸的大型糧油加工企業。 同時,全省 國有糧食企業 改革不斷深化,市場競爭力不斷增強。2007年起, 全省國有糧食企業一舉扭轉1996年以來連續11年虧損的局麵,實現扭虧為盈,盈利額逐年上升,2007-2010年累計盈利超過2.7億元。 全 省糧食行業從業人員 素質不斷提高, 45歲以下占73%,大專以上文化占28% 。此外,糧油質量標準體係建設穩步推進,《廣東省優質稻穀標準》等一批糧油質量標準得到製定或修訂。
   全省糧食行業發展取得了可喜成績,但也存在一些亟待解決的問題:一是政府糧食調控能力有待進一步增強。糧食市場監測水平有待進一步提高,糧油儲備管理機製有待改善,糧食應急加工能力有待提高,糧食流通基礎設施建設有待加強。二是糧食產業化程度有待進一步提高。糧食產業發展政策有待完善。糧食企業以小、散為主,大型產業化龍頭企業不多、創新能力不強的狀況有待改善。對糧食產業發展的投入有待增多。國有糧食企業有待進一步發展。三是糧食流通監督檢查力度有待進一步加強。糧食流通監督檢查機構建設有待推進,檢查力度有待加強,糧食行業自律水平有待提高。四是糧食行業隊伍建設有待進一步推進。糧食行業研究人才、經營管理人才、專業技術人才有待進一步培養和發展,人才規模和結構與現代糧食流通產業發展的要求存在一定差距。
 (二)麵臨的挑戰
   廣東糧食安全是在全國糧食安全的基礎上實現的。展望“十二五”,全省糧食行業將麵臨越來越嚴峻的挑戰,糧食安全保障任務越來越艱巨。
  1.糧食產需缺口不斷擴大。 綜合考慮人口增長、消費結構升級以及勞動力轉移等因素,未來全省糧食消費需求將保持剛性增長。 根據計生部門的預測數據,“十二五”末,全省戶籍人口和外來常住人口超過1.2億。口糧、工業用糧、飼料用糧消費需求將不斷增長,糧食供需平衡壓力越來越大。預測“十二五”末,全省糧食消費總量將達4000萬噸左右,加上從我省進口並轉運外省的糧食約290萬噸,全省糧食產需缺口接近3000萬噸,比“十一五”末擴大約10%。
  2.糧食市場容易受外部因素影響。 廣東糧食自給率低,糧食供應容易受自然災害和國內外糧食市場波動等因素的影響。特別是近年來,自然災害出現的頻率有所提高,加大了糧食安全保障工作的難度。 今後一段時期,從國內看,全國糧食生產已實現連續七年豐收,市場糧食供給和價格有望保持相對穩定,但糧食產需緊平衡的態勢將長期存在,個別品種和地區的供求矛盾仍然存在,食用油產需缺口依然較大。從全球看,經曆了世界糧食危機和糧食價格大幅波動後,糧食供求矛盾將有所緩和;但受 氣候變化、許多發展中國家糧食生產水平相對較低、 國際遊資炒作等因素影響, 全球糧食市場仍存在不少不穩定因素。保持全省糧食安全的弦必須始終繃緊。
  3.糧食市場主體多元化發展對糧食流通監管提出更高要求。 據統計,目前全省糧食市場非國有糧食企業已占企業總數約90%。糧食市場主體的多元化發展,既為繁榮糧食市場、活躍糧食流通、解決產需缺口發揮了極其重要的作用,也為糧食市場監管帶來了新的課題。此外,全社會對糧食質量安全的關注程度越來越高,對涉及多環節、多部門的糧食流通監管提出了更高要求。
二、總體思路、基本原則和主要目標
 (一)總體思路
  “ 十二五 ” 全省糧食行業發展的總體思路是: 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 全麵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 以保障糧食安全為核心,以推進糧食事業科學發展為主題,以增強糧食安全保障能力為主線,牢牢把握糧食安全發展形勢,以糧食市場調控能力建設、糧食產業發展、糧食流通基礎設施建設、糧食流通監管和糧食行業人才培養為重點,不斷提高政策措施的前瞻性、針對性和實效性,保持 糧食行業全麵、協調、可持續發展 ,努力構建確保銷區糧食安全的示範區,為全省加快轉型升級、建設幸福廣東提供重要的基礎保障。
 (二)基本原則
 1.市場運作,政府保障
進一步深化 糧食流通體製改革, 繼續 發揮市場 配置 糧食資源 的 基礎作用, 完善糧食市場調節機製,充分發揮市場力量,保證全省糧食供應的基本要求 。同時, 進一步強化政府調控和應急保障能力,確保全省糧食安全 。
 2.發揮優勢,先行先試
繼續發揚敢為人先的精神,在糧食多項工作於全國開創先河的基礎上,一方麵鞏固和發展已取得的成果,不斷完善適合廣東實際的糧食安全保障製度和機製;另一方麵結合形勢發展,解放思想,大膽探索,力爭創造更多新的優勢。
 3.統籌兼顧,協調發展
把滿足省內糧食需 求 、保障糧食安全與提高行業發展水平、促進糧食產業化發展 相 結合,統籌政府、企業力量,兼顧國有和 非國有 企業, 促進多元化糧食市場主體協調發展,完善統一開放、競爭有序的糧食市場體係,壯大全省糧食流通產業。
 (三)主要目標
 “十二五”期間,確保全省糧食安全,主要達到以下目標:
 1.保持糧食供求平衡和價格穩定 。 穩定糧食生產能力,逐年增加從外省采購和進口糧食數量,保證缺口糧源的穩定供給。保持充足的省、市、縣三級地方糧油儲備,其中:儲備糧規模要滿足6個月銷量,儲備油規模要滿足1個月銷量。同時,確保可供市場10天以上的成品糧油應急儲備。適時吞吐地方儲備糧油調劑市場供求,指導社會糧食企業保持合理庫存,促進糧食供應主體發展,搞活糧食市場流通,實現供需平衡、價格穩定、應急有效三大目標,確保全省軍需民食。
 2. 初步形成富有主銷區特色的糧食流通產業化體係。 結合全省糧食產需缺口大、流通量大、糧食安全任務重的特點,加快構建和完善富有主銷區特色的糧食流通產業化體係,為保障糧食安全強化重要基礎。爭取到2015年,每個地級以上市均擁有1-2家大型糧油產業化龍頭企業。在粵東、粵西、粵北、珠三角等區域各初步形成1-2個重點糧食產業園區,綠色低碳技術在糧食行業得到進一步應用。糧食流入通道不斷完善,廣州國家糧食交易中心交易功能進一步提升,交易量和影響力不斷提高;廣州、深圳、佛山、東莞、汕頭、韶關、湛江等區域性重點糧食市場作用進一步凸顯,形成便捷、高效、節約的糧食現代物流體係。
 3. 糧食流通監管進一步加強。 糧食流通各環節監管實現無縫化銜接, 經營 活躍 、管理規範、流通有序、 質量 安全的糧食流通秩序 得到維護。到2015年,糧食流通監督檢查機構在市級糧食部門內設比例達到85%以上,在縣級糧食部門內設比例達到75%以上。糧食流通監督檢查工作進一步規範化。
 4.“一核三區”糧食流通基礎設施格局進一步凸顯。 全省糧油儲備倉容進一步擴大,具備與儲備糧規模相適應的儲備能力。新(擴)建省直屬糧庫倉容51萬噸,新建和報廢重建地方糧庫倉容166萬噸。到2015年,省級儲備糧規模50%以上存儲在省直屬糧庫。以珠江三角洲為核心,粵東、粵西、粵北地區為骨幹的“一核三區”糧食流通基礎設施發展格局進一步凸顯,安全可靠、運行高效、調控有力的現代糧食流通基礎設施網絡不斷健全。
 5.糧食行業初步實現信息化。 逐步實現國家、省、市、縣糧食管理部門間的縱向互聯互通,糧食市場監測網絡、儲備糧管理係統、糧食執法監督係統、糧食物流管理係統有效運作,建成糧食係統信息庫、數據庫、項目庫等,實現全省範圍糧食信息資源共享,提高糧食管理工作效率和水平。
 6.糧食人才培養工作初顯成效。 糧食隊伍整體素質進一步提高,人才結構趨於合理。到2015年,力爭實現全省國有糧食係統幹部職工受過高等教育的比例達到30%以上(2009年底為24.3%),專業技術和技能人才占幹部職工總數20%以上(2009年底為15.3%)。
三、主要任務
為實現上述目標,“十二五”期間,主要完成以下九項任務:
 (一)完善糧食安全保障機製
  切實貫徹《廣東省糧食安全保障條例》,完善和落實“政府主導、部門協作、社會參與”的糧食安全保障機製,依法確保全省糧食安全。總結全省糧食安全責任考核經驗,完善糧食安全責任考核製度,進一步發揮好考核的推動作用,促進各級政府和相關部門進一步重視和做好糧食工作。健全儲備糧油管理細則,完善糧食流通管理規章製度體係,為保障糧食安全提供更加良好的製度基礎。 推進做好糧食依法行政工作,健全依法行政規則,不斷提高糧食依法行政水平。
 ( 二 ) 提高 糧食市場監測預警 水平
  全麵推進實施全省糧油市場監測報告製度,加強市場形勢分析和預測,逐步建立以信息化平台為基礎的糧食市場監測預警機製 , 重點加強對規模以上糧油加工企業、重點港口、大型批發市場和零售企業的 信息采集和分析 。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提高糧油市場監測預警工作水平 , 不斷提高監測工作 的 實時性、準確性、可靠性 。推進 完善各級糧油市場監測網絡,推 動 省、市、縣多級糧油市場監測網絡一體化 , 實現監測網絡資源共享 。認真做好全社會糧食流通統計、社會供需平衡調查等基礎性工作,不斷提高統計調查質量,為 糧食市場調控 提供基礎數據。
 ( 三 ) 提高 糧油儲備和應急保障 水平
  綜合考慮糧食生產與消費、經濟、人口、物流等因素,進一步調整和優化全省地方儲備糧 油品種和 布局 ,充實地方糧油儲備 。 加強地方儲備糧油管理, 健全地方儲備糧油管理機製,提高管理效率 , 確保儲備糧油規模落實、數量真實、質量安全 。 督促糧食經營者認真執行最低和最高庫存量標準規定 ,推進 完善政府儲備與企業庫存相結合的糧油儲備體係。逐步提高企業承儲省級儲備糧門檻,將 代儲 省級儲備糧集並到承儲條件好、經營規模大、管理水平高、抗風險能力強的市級糧庫和部分縣(區)級糧庫。完善糧食風險基金製度,滿足糧油儲備和調控市場的需要。完善係統科學的糧食應急預案體係, 進一步銜接好 各級政府、部門、企業 間的 預案。 完善 協調高效的糧食應急工作組織體係, 進一步 開展貼近實際、形式多樣的應急演練,推進地區間、部門間應急工作機製的協調與完善。扶持糧食應急加工、運輸、供應保障網點建設 , 推動全省糧食應急網絡 建設 一體化。
 ( 四 ) 構建富有主銷區特色的糧食流通產業化體係
  製定落實糧食流通產業發展規劃和扶持政策,推進實施 糧食流通現代化、糧油工業新型化、糧食經營產業化、糧食經濟園區化 戰略。加快推進在粵東、粵西、粵北、珠三角地區建設和完善區域性糧食產業園區,促進糧食運輸、加工、供應規模化及產業化發展。以廣州增城、韶關、江門、肇慶等優質稻生產基地為依托,發展生產、加工、銷售一體化產業群。鼓勵糧食企業加大糧油科技投入, 發展糧食精深加工 ,延伸產業鏈條。實施品牌化戰略,創造和扶持區域性名牌糧油產品。 支持 糧食 產業化企業與農民、科研單位 進行 經濟聯合,簽訂穩定的購銷合同,培育優良品種,提高糧食生產科技水平,發揮產業化企業對 發展 糧食生產和 促進 農民增收的帶動作用 。製定落實國有糧食企業發展指導意見和鼓勵政策,進一步加大國有糧食企業資源整合力度,促進國有糧食企業規模化、產業化發展。
  加強糧油倉儲設施建設。按照 “ 規模適度、布局合理、功能完善 ” 的原則,穩步 推進 全省糧油倉儲設施建設。 進一步推進省儲備糧東莞直屬庫建設,將其打造成為“珠江糧食走廊”的龍頭庫、輻射泛珠三角區域以及聯係全國南北糧食物流的重要節點。 加快推進 省儲備糧 汕頭庫、韶關庫、珠海庫、中山庫、順德庫等新建和擴建 工程 ,增加省級儲備糧庫容。 加快推進省油脂儲備配送中心二期工程建設,增加省級儲備食用油罐容。大力推動地方糧庫建設,優化地方糧庫布局和結構,重點整合“弱、小、偏、輕”糧庫,打造市縣級骨幹示範糧庫,提高糧庫集約化、規模化、現代化程度。加強糧庫維修改造,重點對防潮防雨、保溫隔熱功能進行更新,發展綠色低碳儲糧技術,實現科學儲糧。鼓勵農戶科學儲糧,重點支持40個產糧大縣24萬農戶建設糧食倉儲設施、購置新型儲糧裝具。完善糧食質量檢驗檢測體係,加強對市、縣糧油檢測中心的升級建設,構建以廣東國家糧食質量監測中心為核心,廣州、深圳、汕頭、韶關、湛江等區域性質量監測站為支撐,市縣檢化驗機構和儲備糧庫檢化驗室為輔助的糧食質量監測體係。
  加快糧食現代物流體係建設。完善糧食物流通道和關鍵節點,推動 “ 四散化 ” 儲存運輸變革。根據 全 省糧食流 通情況, 結合國家《糧食現代物流發展規劃》提出的全國六大主要跨省散糧物流通道建設目標,進一步 推進 糧食流入通道建設,完善水 路 、鐵 路 、公路散糧運輸通道, 促進與糧食產區 對接。著 力 建設一批適應 “ 四散化 ”要求 的糧食物流節點,加強散糧接發設施建設,新建和改造部分散糧中轉庫,建立沿海和沿江散糧中轉運輸係統 ,重點發揮省儲備糧直屬東莞庫以及廣州港南沙港區 散糧物流中轉集散地功能 。增加散糧運輸設施,發展內河散糧船舶運輸,推動散糧集裝箱的公鐵聯運發展,實現多種聯運方式的無縫化連接,構建現代化 糧食 物流體係。在 廣州、深圳、汕頭、湛江、江門等 糧食集散地和交通樞紐,建設集糧食儲備、中轉、加工、運輸、配送為一體的大型物流園區,形成完整的糧食物流體係,提高資源利用效率。
 ( 五 ) 發展 糧食產銷合作
  加強對糧食產銷合作的引導 和 協調,進一步加大與糧食主產區的產銷合作力度。 推廣遠期合約、電子商務等先進交易方式,進一步活躍糧食流通。 研究完善製度保障,從市場交易、誠信體係等方麵 增強 約束力,打造誠信、健康、規範的市場環境 。 創新、豐富和完善 糧食產銷 合作層次、內容和形式 , 鼓勵和引導企業到產區 設立 糧食生產基地 、 發展訂單農業,充分發揮技術、資金、人才和市場等優勢,積極參與糧油精深加工轉化,優化產品結構, 與產區糧食生產者和經營者 形成互利共贏的格局。
 ( 六 ) 提高 糧食流通 監管水平
  健全 地方儲備糧監管、糧食庫存監管、 糧食 質量監管 、糧食 收購市場監管 以及政策性糧食出庫監管等規章 製度 , 規範案件查辦程序, 繼續完善監督檢查證件管理、行政執法公示、執法文書製作及歸檔、案件舉報和處置等製度以及糧食行政執法人員行為規範,健全 層級監督、評議考核、執法責任等工作 程序,完善 公平 、 公正、處罰與教育相結合的 糧食流通監督檢查 工作 機製 。按照 國家糧食局“ 專人分管、專門機構、專業隊伍、專項經費 ” 的要求,健全省 、 市、縣 糧食 行政執法工作體係 。 加快糧食流通監督檢查機構和隊伍建設 ,逐步 理順行政執法主體 。 屬事業編製的縣糧食管理部門, 要 由當地政府授權,取得行政執法主體地位 ; 落實 行政執法工作 專項經費,納入同級財政年度預算 。爭取統一執法標識,配置專用執法設備。
  采取 例行檢查 和 專項檢查 相結合的方式 , 加強 糧油庫存檢查,確保各級儲備糧油數量真實、質量良好、存儲安全。加強 對 國家糧食收購政策落實情況 、 糧食競價銷售及出庫政策執行情況 、 軍糧 和 救災糧等政策性糧食 業務情況 的監督檢查,進一步提高政策性糧食供應和管理水平。積極開展糧食收購資格定期核查 、 糧食收購市場檢查 、 糧食經營台賬和執行糧食流通統計製度情況 檢查等 全社會糧食流通監督檢查,逐步建立糧食經營者誠信體係。健全糧食質量安全監管長效機製,逐步健全覆蓋糧食收購、儲存、運輸環節和政策性糧食購銷活動全過程的質量安全監管體係。加大涉糧案件查處力度,接受 相 關部門、新聞媒體和社會各界對糧食工作的監督 。 建立和完善糧食流通監督檢查信息公開製度 , 包括 糧食 行政執法信息交流係統、信息發布和政策宣傳係統 等 。
 (七)增強軍糧供應保障能力
  落實《關於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 爭當軍糧供應管理工作排頭兵的實施意見》,爭當全國軍糧供應管理工作的排頭兵。完善軍供糧源地市級統籌機製,推動糧油儲備與軍糧供應相結合,穩步推進儲備、加工、軍糧供應一體化體係建設。建立健全軍糧應急保障機製,優化軍糧應急加工能力布局,完善軍供網點體係,進一步提高軍糧應急保障能力。繼續加強軍糧質量管理和財務監管,建立軍供糧源準入製度和軍糧籌措成本審核機製。大力推進軍供企業改革發展和資源整合,積極拓展服務部隊的多種經營,進一步提高綜合保障能力和服務水平。
 ( 八 ) 推進 糧食 行業 信息化
  整合信息網絡平台,加快電子政務建設,逐步實現國家、省、市、縣糧食行政管理部門間的縱向互聯互通,保障政務暢通 。 建立集糧食流通統計、價格監測、倉儲管理、糧食應急保障、執法監督、信息服務、電子政務為一體的統一、權威的糧食信息平台。推進糧食物流信息化建設 ,對糧食物流各環節進行有效控製和全程管理。 分區域構建開放的糧食流通信息平台,讓糧食經營者可以隨時獲取最新的糧油價格、供求等信息。推進專業應用係統建設 ,發展 糧油市場監測網絡係統、儲備糧管理信息係統、糧食產供需存監測係統、軍糧供應管理信息係統等,為政府實施糧食 市場 調控和 管理糧食流通 提供信息化手段。 製定我省糧食行業信息化的建設管理、應用管理、安全保密管理、運行維護管理等相關製度,不斷提高信息化管理工作的科學化、製度化和規範化水平。
 ( 九 ) 加強糧食人才培養
  落實《國家中長期人才發展規劃綱要》和《全國糧食行業中長期人才發展規劃綱要》,全麵提高全省糧食行業人才隊伍素質。 加強黨政人才隊伍建設 ,強化 對糧食行政管理部門和國有糧食企業黨政領導幹部的黨性教育和現代科學知識、市場經濟知識、法律知識、公共管理知識等培訓 , 提高黨政領導幹部的黨性觀念和依法治糧能力。 引導 企業 加強 經營管理人才隊伍建設 , 建立以公開選聘、競爭上崗為主要形式的國有糧食企業經營管理人才選拔機製 。 加強專業技術和技能人才隊伍建設 , 按照勞動 和社會 保障部 以及 國家糧食局聯合頒布的 糧食行業特有工種 《國家職業標準》,實行糧食行業 職業 資格證書製度,開展糧油競價交易員、糧油購銷員、糧油質量檢驗員、糧油保管員、製米工和製油工等 七 個職業(工種)的 技 能培訓和鑒定,提升糧食企業職工勞動技能,建立一支 職業 道德 良好 、 專業 技術精湛、工 種 配套齊全的糧食專業技術人才隊伍。 完善培訓教育機製,爭取繼續教育投入支持,建立學習激勵機製,創造有利於人才成長的良好氛圍。
四 、工作措施
 (一)全麵落實糧食工作各級政府負責製
  按照糧食工作各級政府負責製的要求,結合《糧食安全責任書》和《廣東省糧食安全責任考核辦法》的規定,進一步 發揮糧食安全責任考核的作用, 促進各級政府切實承擔起在落實糧食播種麵積、糧食總產量、糧食儲備規模、糧食風險基金規模 以及保持糧食供求平衡和完善糧食應急體係 等方麵的責任, 確保轄區糧食安全。
 (二)加大糧食安全保障投入力度
  適應糧食工作的實際需要,爭取增加糧食風險基金規模。爭取設立專項基金和研究推動出台稅收、金融信貸等方麵扶持政策,扶持糧食生產、倉儲、加工、物流、銷售一體化龍頭企業發展,支持糧食產銷合作。建立對糧食流通基礎設施建設、糧食應急保障網點建設和維護、糧油科技發展、糧食行業信息化建設的長效投入機製,促進糧食流通產業科學發展。
 (三) 加大 糧食流通監督檢查 工作力度
  加強督促檢查,促進各項政策部署的貫徹落實。加強聯合執法,進一步增強糧食市場監管合力。促進部門信息共享,把全社會糧食流通納入統一監管範圍。加大對擾亂糧食市場秩序行為的打擊力度,為糧食企業發展提供良好的市場環境。
 ( 四 ) 進一步實施糧食流通基礎設施建設規劃
  按照省政府批準的《糧食流通基礎設施建設規劃(2009-2015年)》,認真落實各項建設任務。加強與有關部門的溝通協調,積極爭取支持,加大執行力度,嚴格按照確定的建設規模、內容和時間實施規劃。規範項目管理,嚴格執行國家建設規範和項目法人負責製、招投標製、合同製以及工程監理等各項製度,保證工程質量和政府資金安全,確保各項建設任務高效、快捷、高質量完成。
 (五) 進一步做好糧食政策法規宣傳和貫徹工作
  結合世界糧食日、糧食科技周、“六五”普法等活動,大力開展《糧食流通管理條例》、《廣東省糧食安全保障條例》以及其他糧食政策法規宣傳。通過舉辦現場活動、知識講座、專家訪談等多種形式,運用報紙、網絡、電視台、電台等多種載體,廣泛開展宣傳,提高全社會對糧食工作重要性的認識,共同做好糧食安全保障工作。
 ( 六 )進一步發揮糧食行業協會作用
  切實加強糧食行業協會建設。在“提供服務、反映訴求、規範行為”等方麵,進一步發揮行業協會溝通政府與企業的 橋梁作用 和政府參謀助手作用。促進協會加強信息溝通和 交流 ,及時 向政府 有關部門 提供行業 信息, 提出行業 發展 建議, 落實糧食市場調控政策。推動 行業 協會發揮 信息谘詢 作用,向糧食生產者、經營者 傳遞市場信息, 提供 谘詢服務, 推廣先進的行業質量管理標準,協助開拓糧食市場。加強對糧食行業協會的指導與監督,促進其依照法律法規和相關政策開展活動,把多元經濟糧食企業組織起來,繁榮糧食市場。
附件:廣東省糧食行業發展“十二五”規劃重點項目表



附件: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