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 言
糧食加工是指對原糧進行工業化處理,製成半成品糧(成品糧)、食品以及其他產品的過程。糧食加工業是食品工業的基礎產業,是關係國計民生和糧食安全、食品安全,關聯農業、工業、流通等領域的重要產業。發展糧食加工業,對滿足人們的基本生活消費需求,發展現代糧食流通產業,促進農民增收,保障糧食安全等具有重要意義。為加強對糧食加工業的宏觀調控指導,促進糧食加工業產業結構升級和戰略性結構調整,充分利用和整合糧油資源,確保全省糧食安全,指導糧油加工業的發展,按照《國家糧食局辦公室關於編製糧食加工業發展規劃的通知》(國糧辦展〔 2009〕 178號)要求,特製定本規劃。
本規劃的規劃領域為糧食和油脂加工業,包括稻穀加工業、小麥加工業、食用植物油加工業、傳統主食品加工業、糧油加工副產品綜合利用、相關糧油機械裝備和檢測儀器裝備製造等。
本規劃的編製依據為 《國家糧食安全中長期規劃綱要( 2008-2020年)》和《國家糧食局辦公室關於編製糧食加工業發展規劃的通知》(國糧辦展〔 2009〕 178號)
本規劃的規劃期為 2009-2020 年。
一、發展現狀及麵臨的形勢
(一)發展現狀
廣東是全國糧食的主銷區之一,也是全國年糧食產需缺口最大的省份。 2008年廣東糧食產量 1243.4萬噸,糧食需求量 3770萬噸,缺口主要依靠省外采購或從國外進口。改革開放後,廣東經過三十多年的努力,已成為全國糧食加工業的重要生產基地和出口大省,稻米的精深加工、專用小麥粉和大豆油的生產加工技術在國內處於領先地位,具有明顯優勢。
1. 政府加大糧食質量安全監管力度,產品質量安全水平進一步改善
民以食為天 ,食以安為先。近年來,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視糧油質量安全工作 ,地方各級政府和有關部門不斷加大糧食質量安全監管力度,引導糧油加工企業嚴格執行質量和安全標準 ,嚴把產品質量關 ,堅持質量第一 ,安全第一 ,服務第一 ,信譽第一的理念 ,不斷提高產品質量和安全水平 ,樹立我省糧食產品在市場的品牌形象 ,用產品質量和誠信贏得市場,全省的糧食產品質量安全水平得到進一步提高,糧食質量安全總體形勢較好。據統計,全省獲得食品生產許可證大米加工企業 658家,小麥粉加工企業 50家,食用植物油半精煉、精煉和分裝企業 513家。
2. 產加銷一體化和產業化經營迅速發展,企業組織結構和產權結構進一步優化,企業活力不斷增強
據統計,目前全省實行糧食產加銷一體化經營的企業超過 100多家。這些企業以產業化利益機製為紐帶,與本省和外省的基地(或農戶)形成了較為穩定的利益共同關係,保證了企業自身的經濟效益,增加了農民的收入,帶動了當地農業和農村經濟的健康發展和社會的全麵進步。同時,企業改革和所有製結構的調整有了重大的進展,糧食加工的投資主體逐步發生變化,企業活力不斷增強,多元化的格局逐步形成。一批大型骨幹企業和企業集團逐漸壯大;外國資本、港澳台資本也紛紛進駐我省糧食加工業,並占有越來越重要的位置;民營企業發展迅速,已成為糧食加工業的主體,逐漸呈現出行業帶動作用和規模優勢。
3. 糧食加工技術和裝備水平快速提升,主食品工業化進程進一步加快
糧食加工機械製造領域呈現了國有、民營、外資和其他所有製一同競爭局麵,糧食加工裝備的設計、製造水平得到快速發展,如稻米加工用礱穀機、碾米機、色選機等,麵粉加工用磨粉機、清粉機等技術難度高的設備製造質量和水平迅速提高。新裝備、新技術在糧食加工企業普遍得到應用,全省糧食加工業保持了一個比較高的水平。同時,政府加大對糧食加工技術項目支持力度,不斷增加糧食加工業投入,增強技術創新能力,糧食加工的產業鏈不斷延伸,深加工技術和綜合利用水平不斷提高,深加工產品更加豐富,糧食的附加值不斷提高。隨著居民消費更加趨向膳食營養化、方便化、安全化、優質化和多樣化,糧食主食品工業化進程進一步加快。我省糧食加工行業生產的米粉、麵條、方便米粉、方便米飯、速凍食品等各種米麵食品以及小麥胚芽製品等深加工產品質量上乘,品種多樣。
4. 產品結構進一步優化,名牌產品、放心糧油產品市場占有率進一步提高
多年來,我省通過實施“放心糧油工程”和大力培育、宣傳知名企業和品牌,大大增強了企業的質量意識、安全意識、誠信服務意識和品牌意識,推動了經營管理水平和產品質量水平的提高,名牌優質產品也越來越受消費者的喜愛,市場占有率越來越高,糧食加工產品結構進一步向優質和高質量、高檔次方向調整。 2008年, 特等米已占大米產量的 55%,標一米占大米產量的 33%;專用小麥粉占麵粉產量的 38%,特一粉占麵粉產量的 44%;一級油占食用植物油產量的 55% 。小包裝大米以特等精度為主,大包裝大米則以一等精度為主。隨著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消費者需求也進一步提高,精製大米越來越多,袋裝大米和袋裝小麥粉已逐步占領城鎮糧食零售市場。
5. 我省油脂加工業主要由大型外資企業構成,集聚度較高
目前,我省食用油加工企業主要是生產加工大豆油、花生油和調和油。 自 1990 年郭 氏兄弟投資成立南海油脂工業有限公司後,不少港澳台及外資前來我省投資辦廠,外資、合資企業以其良好的產品質量,高水平的管理,以及高投入的廣告攻勢,迅速占領了市場,特別是小包裝食用油市場。據有關方麵調查,目前 “ 金龍魚 ” 的市場占有率約達 40%,加上金龍魚旗下的胡姬花、鯉魚等 13個品牌,幾乎占據了整個小包裝食用油的半壁江山。 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資的食用植物油加工企業在數量上雖僅占 3.8%,但實際產量所占份額達到了 99.22%。食用植物油加工高度集中在外資及港澳台商投資企業的格局已經形成。
(二)存在問題
1. 糧食應急加工體係有待進一步完善,政府糧食調控能力有待進一步提高
按照《廣東省糧食應急預案》要求,全省各地加強了糧食應急加工、供應和運輸網絡建設,糧食安全預警體係已逐步建立,但是政府對國內、國際市場和糧食生產形勢還缺乏靈敏的監測手段,宏觀調控相對滯後,糧食應急加工能力不足等問題突出。同時,我省大部分庫點以庫存稻穀和小麥為主,庫點本身不具備加工能力。一旦發生突發情況,應急加工能力與應急供應量之間的矛盾,應急加工與企業自身利益的矛盾都會迅速凸顯出來,難以保障緊急狀態下全省的糧食供給及市場穩定。
2. 產品質量安全保障體係尚不完善,標準質量控製體係尚不健全
我省糧食加工業的標準質量體係、檢驗監測體係、食品安全及質量認證體係尚不完善。絕大多數企業沒有通過 HACCP、 ISO9000和 ISO14000認證。質量檢測手段不統一,主要標準不完善,監管力度不夠,食品衛生安全監督體係有待進一步建立和完善。各級糧食質量監測部門檢測儀器配備相對落後,與其他兄弟省份相比有較大差距,目前還未配備原子熒光分光光度計、高效液相色譜儀等大型設備,不能滿足新形勢下糧食行政管理部門依法行政和市場監管的需要。
3. 糧食加工企業發展不均衡,精深加工水平偏低
我省生產規模大,產量高、質量好的大型糧食加工企業數量不多。以大米加工業為例,目前全省稻穀加工 100噸 /日以上的企業數量僅占 7.1%, 92.9%的稻穀加工企業規模在 100噸 /日以下, 15.4%的稻穀加工設備為日處理 50噸以下的小機組。這些中小企業,特別是設在糧食批發市場、鄉村的小型稻穀加工企業,存在設備陳舊,生產規模小,技術水平低,產量低,質量不高,容易出現食品安全問題;科研投入少,自主創新能力薄弱,不具備精深加工設備開發能力,缺乏發展後勁;產品結構單一,基本沒有精深加工設備等諸多問題。同時,這些中小型糧食加工企業與國際先進水平存在較大差距,主要是加工裝備的機電一體化水平低,大型關鍵技術設備仍依靠進口技術。長期以來,我省糧食科研投入的重點都集中在產前和產中領域,而對產後的科研工作由於曆史的原因一直發展滯後,造成了糧食加工領域技術創新能力較低,產業結構的調整有待進一步提高。
4 .外資占據油脂加工市場份額偏高,不利於油脂加工業的健康發展
外資、合資企業以其良好的質量,高水平的管理,以及高投入的廣告攻勢,迅速占領了市場,特別是小包裝食用油市場。 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資企業實際產量所占份額達到了 99.22%,其他經濟成分的經營企業難以與之競爭 。
(三)麵臨的形勢
1. 城鄉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給糧食加工業的發展提出新的要求
21 世紀的前 20年,是工業化發展的關鍵期。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消費結構不斷升級,人們對口糧的要求也不斷提高,消費需求趨向膳食營養化、方便化、安全化和多樣化。隨著科學技術水平的飛速發展,不同糧食產品的品質有了較大的不同,消費者對糧食的品牌化消費正日漸興起,糧食品牌消費得到越來越多消費者的認可和喜愛,已成為當前及今後的糧食消費時尚。
2. 資源節約型和環境友好型社會建設給糧食加工業發展提出了新的要求
隨著全民環保意識的不斷增強,在建設資源節約型社會中,糧食加工企業要適應資源節約型和環境友好型社會建設的要求。第一要節約糧食。糧食加工企業的生產原料及其產品是國家的重要特殊商品,節約糧油和千方百計提高出品率是必須長期堅持的生產方針;第二要降低能耗。我省是個工業大省,糧食加工企業也較多,企業的用水、用電量較大,消費指標較高,與國際先進水平仍有不小差距,企業應通過強化管理、改進工藝和設備把能耗降下來;第三要提高資源的綜合利用率。糧食加工中產生的皮殼和下腳料數量較大,企業和政府應加大科研投入,采用各種方法變廢為寶,提高各種資源和副產品的綜合利用率,提高產品的附加值。如利用稻殼發電、米糠中大米澱粉和蛋白質的提取等等。
3. 市場糧食供求和價格寬幅波動給糧食加工企業穩定經營帶來新的壓力
糧食受市場因素影響的程度將日益加深,糧食產前與產後、儲備與加工的聯係將更加緊密。隨著市場經濟體製的不斷完善和我國對 WTO作出的有關開放農產品市場的承諾逐步兌現, WTO規則對我國經濟的影響將更加明顯,世界糧食主要生產出口國及其跨國公司將進入我省市場,我省的糧食倉儲企業和加工企業將麵臨越來越大的競爭壓力。
二、指導思想、基本原則和發展目標
(一)指導思想
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全麵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以市場為導向,以保障糧食供應安全和食品安全為目標,優化糧食加工產業布局,促進糧食加工業規模化、集約化,實現糧食加工產業高效、協調、持續發展。
(二)基本原則
1 .堅持以市場為導向的原則。 在政府宏觀調控統一指導下,按照市場需求,統籌規劃,充分利用農業資源,廣泛吸引社會力量,積極發展深、精加工糧油,在開發新興精細糧油產品的同時,提高我省傳統糧油產品檔次,優化產品結構。
2 .堅持以人為本的原則。 糧食加工業的發展要適應消費者對食品安全質量的要求,以營養科學原則指導糧油產品的技術開發,切實加強糧油質量安全監管,盡快建立和完善糧油原料及產品的質量標準體係、質量安全監督檢測體係和市場準入製度,滿足不斷提高的人民生活水平和健康水平的需要。
3 .堅持協調發展的原則。 加強區域合作,整合區域優勢,統籌經濟發達與欠發達地區糧油工業的發展。充分發揮珠江三角洲地區和粵東粵西兩翼地區沿海口岸現有大中型糧油加工企業的優勢,兼顧粵北山區投資發展適度規模的糧油加工業,形成全省東西兩翼、珠江三角洲地區和山區糧油加工互聯互動、優勢互補、協調發展的新格局。同時,要重視 內源型經濟與外源型經濟的協調發展。
4 .堅持依靠科技進步加快發展的原則。 緊緊依靠科學技術,加快我省糧食加工業產業升級。促進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產品開發,實施名牌戰略。提高我省糧食加工業的技術結構水平,加快企業技術創新和技術改造。在發展高新加工技術的同時,注意保護和優化優秀的傳統工藝技術。
(三)主要目標
總體目標:到 2020年,全省糧食加工業達到速度、結構、質量、效益協調發展,糧食應急體係更加完善,產品檢驗檢測體係更加健全,企業技術創新能力明顯增強,市場競爭力明顯提高。
具體目標:
1 .完善糧油應急加工體係。每個市、縣(區)至少要確定一家具有合理生產規模的大米應急加工廠,增強政府對糧食安全的宏觀調控能力,確保糧食安全和社會穩定。
2 .健全全省糧油質量安全監控體係。加大財政投入,大力支持廣東國家糧食質量監測中心加強先進檢測儀器配備,扶持重點區域建立區域性糧食質量監測站,滿足新形勢下糧食行政管理部門依法行政和市場監管的需要,保障我省的糧食質量安全。
3 .提高龍頭企業的加工技術及綜合利用水平。 在大力提升勞動密集型傳統加工產品的同時,積極發展技術密集型加工產品、技術含量高和附加值高的新型產品,並提高其在糧油產品結構中的比重。到 2020年,糧油精加工產品所占比例達到 95%,其中特等米占總產量的 80%以上,特一粉占總產量的 70%以上,專用麵粉占總產量的 60%以上,色拉油和高級烹調油(一級油)占總產量的 80%以上。
4 .大力推進“綠色”加工技術。 提高節能降耗水平,淘汰落後產能,確保化學需氧量、生物需氧量、二氧化硫、煙塵、工業廢水、工業粉塵和工業固體物等主要汙染物排放量達到國內先進水平。
三、發展重點和規劃布局
(一)發展重點
以保障糧食產品質量安全為核心,以市場需求為導向,以科技創新和技術進步為動力,依據糧食及其製品營養和科學理論,開展傳統糧食加工工藝安全評價和核心技術改造升級研究,研發“綠色、高產、低耗、安全”的糧食加工技術,加快全省糧食加工業產品和產業結構的調整,優化全省糧油加工業發展布局,培育一批糧油加工業的名牌產品、龍頭企業和產業集群,促進我省糧食加工產業鏈延伸和糧食資源的轉化增值,實現糧食加工業的高效、協調和可持續發展。
1 .稻穀加工業
( 1)推廣稻穀加工新技術。推廣分級加工技術、著水調質技術、精碾技術等稻穀精加工技術。在加工工藝上完善後拋光和色選技術及複配米加工技術。
( 2)米製食品工業化。加強對廣東地方特色的傳統米製食品新型工業化安全生產工藝的研究開發,發芽糙米的生產技術研究和開發,發展方便米粉、方便米飯等方便食品。
( 3)稻穀的深加工及綜合利用。著重於米糠和稻殼的深加工和綜合利用,發展米糠食品,研究開發稻殼矽的綜合利用技術。
2 .小麥加工業
( 1)多樣化小麥粉的開發。采用先進技術、工藝和設備,重點發展以優質小麥為原料,生產多種食品工業用途的專用粉,以及適合人們消費需求的營養強化粉、預混和糕點粉。
( 2)小麥深加工及綜合利用。采用高新技術提取小麥胚芽水溶性蛋白等多種功能性成分,推廣小麥胚芽、小麥胚芽油等精深加工技術。
3 . 食用油加工業
( 1)食用油精煉技術的推廣應用
采用超濾脫膠法、酶法脫膠工藝、 Soft脫膠工藝等油脂脫膠新技術以及采用軟塔脫臭係統,低溫、短時間脫臭,大幅降低成本,有效抑製反式脂肪酸的生成,對保障食用油的安全有一定的作用。
( 2)油料的深加工及綜合利用
積極開發油料資源再利用技術,對油脂生產過程中的水化油腳、皂腳、脫臭餾出物、廢白土、廢催化劑及廢水中有利用價值、且附加值高的成分進行生產利用,製備油脂化工和醫藥保健品,進一步提高油脂加工企業的綜合利用經濟效益。
開發大豆濃縮蛋白、分離蛋白、花生蛋白等產品,通過進行功能性改性,使這些蛋白產品得到進一步的推廣應用。通過合理開發、利用油料中生物活性物質如大豆異黃酮、皂甙、低聚糖、植酸等資源,進一步提高油料資源整體轉化率和副產品綜合利用率。
( 3) 研發高品質、高營養的新型食用油
開展對油茶籽等特種油料資源的開發利用研究。至 2020年末,高級烹調油以上油品占 20%以上。重點選擇 5-7家大型加工型油脂生產企業實施相關政策扶持。
( 4)食用油加工機械設備的改進研究
對食用油加工新技術和新設備、油脂生物改性技術及成套設備開展研究,對影響油脂產品的填料塔生產工藝和關鍵裝備進行研發;研究油脂加工過程中製約能源消耗的關鍵技術問題,開發節能新技術,從整體上解決食用油脂加工能源消耗高的問題。
4 .完善糧食加工業食品安全保障體係,加強食品安全監測能力建設
加快食品安全標準製修訂。加大我省財政投入,為省級糧食質量監測部門配備先進的檢測儀器,如原子熒光分光光度計、高效液相色譜儀等大型設備。滿足新形勢下糧食行政管理部門依法行政和市場監管的需要,保障我省的糧食質量安全。全麵推進企業 HACCP認證,有效監控糧油加工產品質量安全。繼續健全糧油加工產品質量安全管理和技術人員的資格認證和技能培訓體係,不斷提高人員素質和檢測水平。
5 .加強對大中型城市及其他重點地區糧食應急加工供應和儲運等設施建設
按照《廣東省糧食應急預案》以及糧食應急工作要求,切實通過整合資源和增加投入,推進加強應急加工供應、儲運以及預警等軟硬件設施建設,特別是加快大中型城市及其他重點地區糧食應急加工供應和儲運等設施建設,進一步促進糧食應急加工體係完善,增強政府糧食應急調控能力。
(二)規劃布局
1 .總體布局原則
( 1)充分利用“珠江糧食走廊”和鐵路幹線的配套設施與功能。原則上每個市要有一個以上具有合理經濟規模的應急大米加工廠。
( 2)糧油加工企業選址宜靠近港口、鐵路沿線、主要交通幹道沿線、糧食產區、糧食儲備區及糧油集散地,以便提高糧食物流效率。
( 3)兼顧經濟發達和欠發達地區。
2 .區域布局
按照總體原則,預測糧油市場和消費發展變化趨勢,分析企業服務範圍和經濟規模,合理布局。
珠江三角洲地區經濟實力雄厚,生產力水平高,食品工業發達;人口密集,流動、暫住人口主要集中在該地區(占全省流動暫住人口的 92%);糧食消費量大,是商品糧重點銷區;交通便利,物流通暢,是“一係(珠江水係)三線(京廣、廣茂湛、廣梅汕鐵路沿線)”的彙集區域。粵東、粵西和粵北山區人口情況較為接近,生產力水平較低,食品工業處於初級加工狀態,資源尚未得到充分開發利用。
因此,大型糧油加工企業尤其是麵粉、油脂企業應分布在珠江三角洲、粵東和粵西兩翼沿海城市,使廣東省成為我國麵粉和油脂加工的重要基地和集散地,輻射華南地區和全國。有條件的地方可考慮設立工業園區。粵北山區可考慮建設合理經濟規模糧食加工廠,走加工與原料基地結合,實行產銷一體的產業化經營。此外,每個城市至少要有合理經濟規模的大米應急加工廠,有利於增強政府對糧食的宏觀調控能力,確保糧食安全和社會穩定。
3 .產業投資指導
為了促進糧食加工業健康可持續發展,發揮廣東省既有的特色和優勢,根據目前糧食加工業發展現狀和存在問題,提出廣東省“ 2010-2020 年”糧食加工業項目指南。項目指南分為鼓勵、限製、禁止三個類別。
鼓勵類項目:有利於促進糧食生產及結構調整,有利於糧食安全和社會穩定,有利於糧食資源的綜合利用和轉化增值,有利於糧食加工企業增效,有利於糧油加工業的產品、產業結構和布局調整。
限製類項目:水資源、運輸等條件限製的項目;生產中產生環境汙染、防治成本較高的項目;大量消耗糧、油資源的非食用加工項目;達不到經濟建設規模的項目;法律法規明文規定限製的項目。這類項目的投資建設,需得到政府有關部門的核準,建議列入《政府核準的投資項目目錄》。
禁止類項目:環境汙染嚴重的項目;低水平高消耗、重複建設的項目;法律法規明文禁止的項目。
4 .項目投資規劃
( 1)建設應急大米加工網點。 按照糧食應急需要, 21個市各整合建設 1~ 2家國有或國有控股的大米應急加工廠,規模為日處理稻穀 150~ 200噸;新建項目應優先在省、市級儲備糧庫中配套建設。各縣、區要整合建設 1-2家國有或國有控股的大米應急加工廠,規模為日處理稻穀 50-100噸,新建項目優先在市、縣(區)級儲備糧庫中配套建設。
( 2) 儲備大米保鮮技術的開發。 為滿足糧食應急供應需要,應適當增加成品糧儲備。在 廣州、深圳等大城市和部分省屬糧庫 建設儲備大米保鮮庫點,開發大米保鮮技術的工藝及設備。
( 3) 完善和提升糧油產品質量檢驗檢測設備。 以省技術監督糧油產品質量監督檢驗站為基礎,繼續完善和提升廣東國家糧食監測中心重點檢驗設備;對資源較充足,並有穩定經濟來源的市級、縣級糧油檢驗檢測機構進行適當扶持,並指導和鼓勵他們通過配備儀器設備,增強檢測能力,改造檢驗檢測環境,取得計量認證;鼓勵和指導國有或國有控股骨幹糧食加工企業按一般檢化驗室要求配置好檢化驗儀器。
( 4)國有控股型油脂企業的整合和建設。 在廣州、深圳等沿 海城市整合或新建 1-2個大型食用油加工企業,確保應急狀態下政府對食用油的供應和調控 。
( 5)主食大米製品工業化安全生產示範。 在 廣州、東莞等地整合建設 1~ 2個主食大米製品加工廠,以新型工業化、標準化、安全生產技術生產南方米粉等傳統米製品 。
( 6) 主食麵預製品的開發。 在 廣州、深圳等大城市建設 1~ 2個主食麵預製品加工廠(車間),生產各色品種 預混和糕點粉、 預製麵團, 適應各種人群的需要。
( 7)新產品及新技術開發。 包括 發芽糙米、食用級大米蛋白、小麥胚芽可溶性蛋白等功能性產品的開發及稻穀、小麥、油脂加工過程副產品的綜合利用項目。
四、政策措施
(一)加強政府宏觀調控和產業政策指導
1. 落實《廣東省糧食應急預案》,健全糧食應急機製。各級政府要健全應急工作製度,確保糧食市場供應和社會穩定。
2. 健全糧油加工業統計製度,建立糧油加工業從原料到成品的信息采集統計分析係統,及時發布市場供求狀況、行業生產能力、國際市場價格等信息,引導行業健康發展。
3. 優化儲備糧布局和品種結構。適當增加成品糧儲備,滿足應急供應需要。按照平時和應急相結合的原則,加大投入力度,重點建設和整合糧食應急加工網點,完善應急倉儲、運輸、供應等設施。
4. 加強產業政策指導。各地區依法公開糧食加工業發展的相關政策,及時提出產業投資指導,使企業明確鼓勵、限製和禁止類投資項目,引導企業合理投資,避免盲目和重複建設。鼓勵企業通過參股、控股、兼並、聯合、合資、合作等多種形式進行資產重組,培養一批技術水平高、國家競爭力強的大型現代糧油加工企業,提升企業競爭力。
5. 鼓勵社會資金投資建設糧食生產和流通基礎設施。鼓勵糧食經營者到外地投資建設糧食生產基地。與糧食產區建立長期穩定的糧食產銷合作關係,發展糧食產業化經營,各級政府應采取有效措施予以鼓勵和支持。
(二)加大財稅政策支持力度
各地要貫徹落實國務院及國家有關部門支持農產品加工業發展的各項稅收優惠政策,對糧食加工業實施優惠的稅收減免政策。對應急大米加工項目,各級政府應給予適當財政支持,協調爭取農業發展銀行給予貸款;對糧油加工業技術改造、新技術推廣、新產品研發等項目優先立項。
鼓勵糧油加工企業自主創新,對研發新產品、新技術、新工藝所發生的各項費用爭取國家支持,可在企業所得稅前扣除。對符合國家高新技術目錄並經國家有關部門批準引進的糧油加工設備,免征進口關稅和進口環節增值稅。
(三)加大對糧食加工業的科技創新投入
加大對糧油加工重點關鍵技術的研究支持力度,加速高新技術成果的推廣應用,重視傳統工藝技術與高新技術的繼承與優化,開發新產品、新技術、新設備,提升我省糧油加工的技術含量。鼓勵國際交流與合作,掌握世界糧食加工的發展動態,跟蹤國際先進水平。
(四)加強糧油食品安全監管
落實《食品安全法》和《糧食質量監管實施辦法(試行)》,加快食品安全標準製修訂,保障糧食質量安全。加大我省財政投入,為省級糧食質量監測部門配備先進檢測儀器。推動糧油加工企業建立 HACCP體係和認證,進一步完善 QS體係,加強糧油食品衛生安全監控。鼓勵有條件的企業參與“放心糧油”的評審工作。進一步建立健全產品質量安全管理技術人員的資格認證和技能培訓體係,不斷提高人員素質和檢測水平。
(五)發揮行業協會的作用
強化糧食行業自律,充分發揮我省糧食行業協會在行業規劃、行業管理、項目評估、技術谘詢、貿易仲裁、反傾銷與應訴、標準製定、行業自律、專業技術工種資格培訓和認證、技術推廣、“放心糧油”評審等方麵的作用,促進糧油行業的健康發展。
五、投資指導項目
(一)鼓勵類項目
1. 稻穀加工
( 1)日處理稻穀 150-200噸的大米應急加工項目。
( 2)儲備大米保鮮技術的研究開發。
( 3)稻穀分級加工技術、著水調質技術、精碾技術、拋光與色選技術、複配米技術的研究開發。
( 4)米粉、方便米粉安全生產加工新技術、發芽糙米加工技術與裝備的研究開發。
( 5)利用副產品提取食用級大米蛋白、各類米糠食品的研究開發。
2. 小麥加工
( 1)提高小麥出粉率新工藝、新技術的開發與應用。
( 2)預混和糕點粉、預製麵團的開發與生產。
( 3)利用副產品提取小麥胚芽水溶性蛋白等功能性產品的開發與生產
3. 油料油脂加工
( 1)特種油料(油茶籽等)的開發。
( 2)油脂加工中節能降耗新技術的研究開發。
( 3)油脂加工副產品綜合利用技術的研究開發。
(二)限製發展類項目
1. 對外商投資的大豆加工、油菜籽加工生產項目實行審核。
2. 小型作坊式大米加工生產項目。
3. 日處理小麥 100噸以下的麵粉生產項目。
(三)禁止類項目
1. 用濕法處理小麥的加工工藝的麵粉廠建設。
2. 日處理原料 5噸以下小型作坊式油料加工生產項目。
3. 小型作坊式油脂精煉生產項目。
4. 油腳、皂腳熬製酸化油項目。
主要項目投資規劃一覽表
序號
項目名稱
建設年限
建設內容
總投資
(萬元)
1
應急大米加工網點
2010-2020
在東莞、汕頭、湛江、韶關四個省儲直屬庫建設大米加工廠,其中:東莞建設日處理稻穀 300噸的精製大米加工廠;汕頭、湛江、韶關建設日處理稻穀 150噸的精製大米加工廠。繼續在 21市各建 1-2家國有或國有控股大米應急加工廠,規模日處理稻穀 150-200噸。
12000
2
儲備大米保鮮技術開發
2010-2020
在廣州、深圳兩個大城市和部分省直屬糧庫建設儲備大米準低溫庫;研究開發大米儲藏技術。庫容總規模: 10000噸。
10000
3
新產品及新技術開發
2010-2020
稻穀、小麥、油脂加工新產品、新技術的研發
1200
其
中
稻穀精加工新技術的研究開發
2010-2020
稻穀分級加工技術、著水調質技術、精碾技術、拋光與色選技術、複配米技術的研究開發
500
發芽糙米
2010-2020
發芽糙米加工技術與裝備的研究開發
100
小麥加工新技術研發
2010-2020
提高小麥出粉率新工藝、新技術的開發與應用
100
特種油脂的研發
2010-2020
特種油料(油茶籽等)的開發
100
油脂加工新技術研發
2010-2020
油脂加工中節能降耗新技術的研究開發
100
糧油加工副產品的綜合利用
2010-2020
1 在大米加工副產品中 提取食用級大米蛋白、各類米糠食品的研究開發;
2 在小麥加工副產品中提取小麥胚芽水溶性蛋白等功能性產品的開發與生產;
3 油脂加工副產品綜合利用技術的研究開發。
300
4
主食大米製品工業化生產
2010-2020
米粉、方便米粉安全生產加工新技術
200
5
主食麵預製品開發
2010-2020
預混和糕點粉、預製麵團的開發與生產
200
6
健全糧油產品質量檢驗體係
2010-2020
提升省、市級糧油檢驗檢測機構的設備水平,加強檢驗檢測人員的職業資格培訓和考核
3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