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糧油市場回顧及後市展望
來源:本單位
時間:2024-02-18

  2023年,國際糧食等大宗商品總體回落,國內糧食生產再獲豐收,糧油進口量增加;省內糧食產量穩定,糧食調入增加,原糧價格回落,成品糧油價格平穩。展望後市,全球糧食產量預計保持高位,國內和省內穩糧油生產政策延續,糧油供應形勢寬鬆,主要糧食品種價格走勢穩中趨弱。

  一、市場回顧

  (一)國際市場方麵,主要糧食品種價格逐月回落,大米價格逆勢上漲。

  2023年以來,新冠疫情影響已實質減弱,糧食供給不平衡問題持續改善,全球主要農產品供需偏緊格局逐步緩解,各主要糧食品種價格紛紛回落。但是,主要大米出口國印度因為天氣等原因導致稻米減產,采取大米出口限製措施,引發全球大米價格上漲。2023年末,芝加哥期貨交易所(CBOT)小麥、玉米、大豆價格同比分別下降20.5%、30.6%、14.9%。大米價格從2023年7月啟動上漲行情,至年末時達近年最高水平,其中2023年末泰國、越南和巴基斯坦大米價格同比分別上漲38.2%、42.4%、32.2%。另據聯合國糧農組織(FAO)2024年1月發布數據,2023年食品價格指數為124點,較上年平均值下降19.7點(13.7%)。其中,穀物價格指數為130.9點,較上年下降23.8點(15.4%)。而大米價格指數較上年上漲21%,創下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以來十五年新高。此外,植物油價格指數為126.3點,較上年大幅下降61.5點(32.7%),創三年來的新低。

  (二)國內市場方麵,糧食生產再獲豐收,糧油價格總體回落,糧油進口“價降量增”。

  1.糧食生產“九連豐”,國內保供基礎穩固。2023年,各地區各部門持續加大對糧食生產的支持力度,有力克服“爛場雨”、局地嚴重洪澇和幹旱等不利因素影響,全年糧食產量再創曆史新高。國家統計局發布數據顯示,2023年全國糧食播種麵積17.84億畝,比上年增長0.5%;糧食總產量6.95億噸,增產1.3%,連續9年穩定在6.5億噸以上。

  2.國內原糧和食用植物油價格總體回落。國家糧油信息中心監測數據顯示,2023年末,全國大米(早秈米)、早稻(三級)價格同比分別上漲6.04%和6.51%、小麥、玉米價格同比分別下降15.23%和10.08%。而菜籽油、大豆油、棕櫚油和豆粕批發價則同比分別下降9.24%、5.04%、4.91%和14.18%。主要特點:一是稻穀和大米價格呈上漲態勢,與國際大米價格走勢有一定相關性。二是印度發布大米出口禁令,國際大米價格大幅上漲,我國政策性稻穀成交率顯著提高,而政策性小麥成交率則較上年顯著回落,並於2023年4月停拍。

  3.糧食和食用植物油進口價格回落,食用植物油進口量增長超5成。一是進口價格不同程度回落。2023年,糧食進口均價下降4.6%。主要受大豆進口價格回落的影響,其中大豆進口均價回落5.9%,而大米進口均價則逆勢上漲34.4%,其他各糧食品種進口均價平穩。食用植物油進口均價下降20%,其中棕櫚油進口均價下降19.3%。二是糧油進口量均增長。全國進口糧食16196萬噸,同比增長11.7%。糧食方麵,除大米和高粱進口量下降外,其他糧食品種進口量均不同程度增長。主要糧食品種進口情況:大豆9941萬噸,增長11.4%;玉米2713萬噸,增長31.6%;小麥1210萬噸,增長21.5%;大麥1132萬噸,增長96.6%。食用植物油方麵,棕櫚油、菜籽油及芥子油進口量669萬噸,占比近7成,增長近5成。

  (三)省內市場方麵,糧食產量穩定,糧食調入增加,原糧價格回落,成品糧油價格平穩。

  1.糧食產量為近十年來較高水平。2023年,廣東各地全麵貫徹落實糧食安全黨政同責,調整優化種植結構,深挖耕地穩產保供潛力,努力穩定糧食播種麵積。國家統計局廣東調查總隊發布數據顯示,2023年全省糧食播種麵積3344.25萬畝,與上年基本持平;糧食產量1285.19萬噸,下降0.5%,仍為近十年來較高水平,其中稻穀產量1096.89萬噸,下降1.1%。

  2.糧食調入保持增長,儲備庫存穩定。在國際糧食供應寬鬆、飼料糧需求基數較大等因素作用下,2023年,我省糧食淨調入量(含外省來糧及進口)同比增長約2.3%,進口和外省調入糧食“一增一降”。廣東口岸玉米、大麥和大豆等糧食品種進口量較快增長,玉米進口增長超7成,大麥進口增長2.1倍,而小麥、高粱和大米進口則不同程度回落。省、市、縣各級儲備糧庫存穩定,可滿足全省常住人口半年以上的口糧消費,大米、小麥粉等成品糧儲備處於高位。

  3.主要原糧價格呈回落走勢,但部分糧油價格仍較疫情前高。一是主要原糧品種價格下行,稻穀價格逆勢上漲。從省內情況看,今年以來,受國際大宗商品價格下行以及飼用消費低迷等因素影響,我省玉米和小麥價格回調。我局價格監測數據顯示,與年初相比,12月末,我省小麥、玉米(進廠價)價格分別下降3.66%、12.09%。稻穀價格逆勢上漲,供需兩旺。華南糧食交易中心稻穀交易數據顯示,2023年稻穀采購和銷售價格節節攀升,采購和銷售價差縮小,全年平均價差為384元/噸,同比縮小143元/噸,已經連續四年縮小,創出多年來的新低。二是原糧價格仍較疫情前高。把時間跨度拉長來看,糧油價格總體仍為上漲,尤其是原糧價格波動比較大,與疫情發生前(2020年2月初)相比,12月末我省小麥、玉米(進廠價)價格分別上漲14.49%、31.22%。

  4.成品糧油零售價格走勢平穩。糧油消費疲軟,成品糧油零售價格總體平穩。我局價格監測數據顯示,與年初相比,12月末,我省秈大米和小麥粉零售價分別上漲0.15%和0.14%,調和油、大豆油、花生油零售價分別下降1.13%、下降0.24%和上漲1.66%。另據國家統計局廣東調查總隊數據,全省糧食消費價格指數同比上漲0.3%,食用油消費價格指數同比上漲0.9%。

  二、後市展望

  (一)全球糧食產量預計將創曆史紀錄,庫存消費比提高。

  聯合國糧農組織(FAO)1月發布的全球穀物供需簡報顯示,預測2023/24年全球穀物產量為28.23億噸,同比增長0.9%,其中小麥減產2.1%,而粗糧和大米則不同程度增產,粗糧中玉米預計增產5310萬噸,同比增長4.6%。全球穀物消費量為28.13億噸,同比增長1.1%;穀物期末庫存為8.86億噸,同比增長2.7%,創曆史新高。由此計算全球穀物庫存消費比為31.5%,預計較上年提高0.5個百分點,高於國際公認的安全線水平。此外,美國農業部和國際穀物理事會等機構對全球大豆產量作出了大幅增產的預測。美國農業部1月預測2023/24年度全球大豆產量3.99億噸,增產約2400萬噸。

  國際糧油生產形勢和價格走勢有利於我國利用進口糧源保供和品種調劑。糧食生產方麵,新冠疫情、地緣政治衝突以及由此導致的國際糧食價格大幅波動,凸顯糧食保供的重要性,刺激糧食主產國加大糧食生產方麵的投入,促進糧食種植結構調整以更好適應糧價波動和市場需求變化。全球糧食高產量和高庫存有利於我國我省充分利用國際糧源。糧食價格走勢方麵,受製於全球經濟低迷和供應增加,有關機構對國際玉米、大豆等糧食品種價格維持回落走勢的預判。糧食價格下行有利於提高我國糧食進口的議價主動權。需要注意的是烏克蘭危機、巴以衝突走向,厄爾尼諾天氣因素導致糧食產量預期變化亦對全球糧食流通產生不確定性。但總體而言,我國糧食進口的有利因素多於不利因素。

  (二)穩糧食生產政策明確,立足國產保供基礎穩固。

  糧食生產方麵,2024年,農業農村部將實施新一輪千億斤糧食產能提升行動,深入推進全國糧油等主要作物大麵積單產提升行動,著重穩口糧、穩玉米、穩大豆,繼續擴大油菜麵積,著力提高單產,確保糧食產量保持在1.3萬億斤以上。同時,將繼續強化2024年糧食生產目標任務,開展省級黨委和政府落實耕地保護和糧食安全責任製考核。配套政策方麵,小麥稻穀最低收購價、玉米大豆生產者補貼和稻穀補貼政策將延續,糧食單產提升工程支持力度繼續加大。有關政策措施將進一步促進國內和省內糧食產量穩定和品種結構優化。

  (三)影響糧食價格波動的因素減弱,總體走勢穩中趨弱。

  1.大米價格呈現平穩趨弱走勢。經過約半年時間的高位徘徊,當前國際大米價格已經穩定在十二年來的最高水平,進口大米價格已遠高於國產大米,其對國內市場的直接影響降至較低水平。此外,近期市場出現晚稻價格低於早稻的現象,反映食品加工用途早稻需求有所增加,大米食用消費需求增速放緩。預計大米價格將呈現平穩趨弱走勢。

  2.小麥價格趨於回落,但幅度有限。去年以來,國際小麥價格呈現回落態勢,全國進口量保持較快增速,充分發揮調劑國內市場需求的作用。當前,玉米價格疲軟,小麥基本退出飼用替代領域,隨著新季冬種小麥上市,小麥價格回落的預期將有所增強,但是,一定程度上,玉米的托底作用也將逐漸顯現,抑製其下跌。

  3.玉米價格築底,後市或有反彈。當前國產新季玉米市場行情表現低迷,價格創近年新低。近日中儲糧集團在東北等玉米主產區增加2023年產國產玉米收儲規模,是應對低迷的玉米行情的重要舉措,起到一定托底效應。從供給層麵看,2023年,國內玉米產量和進口量均增長,其中產量達2.9億噸,增長4.2%,進口2713萬噸,亦遠超進口配額,總體特點是供應較為寬鬆。當前玉米價格處於相對低位和種植戶盈虧平衡線附近,玉米價格處於底部位置,但是其反彈幅度有賴於玉米飼用消費需求及國際玉米價格後續走勢。

  4.大豆價格將穩中回落。從供應端看,全球大豆產量仍保持較強增產預期,我國大豆進口量穩居高位。2023年,農業農村部首次發放轉基因玉米、大豆種子的市場經營許可,將加快轉基因大豆的國產化進程,對提高國產替代是一大利好。從市場需求看,2023年是有數據以來,首次養豬利潤全年均值為負的一年,虧損的時間以及幅度均遠超以往周期。預計,2024年國內產業鏈或進入去產能周期,豆粕等飼用需求回落,抑製大豆需求,豆價回落的預期將有所增強。




附件: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