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一季度糧油市場回顧
(一)國際方麵,主要糧食品種庫存消費比處於安全線之上,糧油價格總體下行。
1.主要糧食品種庫存保持穩定。據聯合國糧農組織(FAO)4月報告,2021/22年全球穀物產量28.12億噸,創曆史最高水平,小麥、粗糧(包括玉米)和大米產量均增產。由於糧食增產高於消費增長,全球穀物庫存達8.5億噸,期末庫存消費比為30.5%,高於國際公認17%的安全線,比上年度末提高0.3個百分點,呈現相對寬鬆供應態勢。小麥、大米等主要口糧品種庫存消費比分別為34.46%和35.21%。全球大豆產量達3.6億噸,2021/22年期末庫存消費比為27.47%。
2.價格波動減弱,糧油價格總體下行。聯合國糧農組織4月穀物、油脂價格指數分別比上年同期下降19.8%及1.3%。其中國際小麥價格創2021年7月以來的最低水平,大豆油、菜籽油及葵花籽油報價連續第五個月下跌。3月末芝加哥商品交易所(CBOT)小麥、玉米和大豆價格比年初分別下降12.6%、2.9%和1.2%,比2022年以來的最高位下降41.4%、19%、13.8%。泰國、越南和巴基斯坦大米價格比年初分別上漲2.7%、2.2%和1.1%。
(二)國內市場方麵,糧油價格總體下行,各糧油品種進口量和價格波動大。
1.原糧價格穩中趨降,食用植物油價格降幅大。一是稻穀價格小幅上漲,玉米和小麥價格下降。國家糧油信息中心監測數據顯示,3月末國內主產區早秈稻、中晚秈稻、小麥、玉米等批發價格分別比年初上漲0.6%、上漲0.57%、下降2.5%和下降1.5%。二是食用植物油及豆粕價格波動較大。3月末國內菜籽油、棕櫚油、大豆油、豆粕等批發價格分別比年初下降31.7%、下降3.27%、上漲0.85%和下降12.4%。
2.進口量“糧穩油增”,進口均價“糧升油降”。一是糧食進口量小幅增長,食用植物油進口量大增。一季度,全國進口糧食3873萬噸,同比增長4.7%。進口食用植物油267萬噸,同比增長114%。各品種進口增速差異較大,其中小麥、大米和高粱進口量分別增長42.6%、下降39.4%和下降80.2%,大豆進口量增長13.5%,棕櫚油進口量增長282%。二是進口均價“糧升油降”。一季度糧食進口均價同比上漲20.8%,食用植物油進口均價同比下降11.1%。各糧食品種進口均價漲幅介於10—35%之間,棕櫚油進口均價較上年同期回落14.5%,拉動食用植物油進口價格較上年下降。
(三)省內市場方麵,糧食調入量小幅增加,糧食庫存足,成品糧油價格穩,飼料糧價格普降。
1.糧食調入量小幅增加,食用植物油進口量大增。一季度我局監測的主要港口來糧(含外省來糧及進口)同比增長1.4%。其中,從外省調入糧食同比增長2%。海關總署廣東分署數據顯示,經我省口岸進口糧食同比增長1.2%,植物油進口量是去年同期的8倍。進口糧食以小麥、玉米和大豆為主,三者占總進口量近9成。
主要糧油品種進口情況:小麥212.9萬噸,同比下降4.8%;稻米67.1萬噸,降43.6%;玉米331.5萬噸,增72.1%;大麥30.7萬噸,降45.7%;高粱13.6萬噸,降91.9%;大豆301.3萬噸,增63.8%;棕櫚油37.7萬噸,增長超20倍。
2.地方儲備和商品庫存充足,飼料用糧需求增速放緩。3月末,全省地方儲備糧庫存比年初下降0.41%,地方儲備油庫存比年初增長2.3%,但均仍處於近年高位。企業商品糧庫存比年初下降0.57%。
一季度,全省飼料產量同比增長約0.55%,主要由於今年以來豬肉價格持續低迷,養殖企業規模擴張放緩,玉米及豆粕等飼料用糧需求受到抑製。
3.成品糧油價格平穩,飼料用糧價格普降。一是成品糧油價格平穩。國家統計局廣東調查總隊發布的糧食和食用油居民消費價格指數顯示,1月分別環比下降0.4%和0.9%,2月分別環比上漲0.1%和0.2%,3月分別環比下降0.5%和上漲0.3%。3月末,我局監測的秈米、小麥粉零售價格與年初持平,大豆油、大豆油和調和油零售價格分別比年初上漲0.5%、下降0.49%和上漲0.85%。二是飼料用糧價格普降。3月末,我局監測的玉米進廠價比年初下降2.29%,國家糧油信息中心監測珠三角地區豆粕出廠價比年初下降14.8%。今年來豬價低迷,豬糧比價處於低位,飼料糧的需求增速放緩,市場炒作降溫。
二、後市預測
(一)全球糧食產量和貿易量預計小幅下降。
國際局勢的變化影響國際糧食貿易和價格,進而波及糧食消費,並延伸至糧食種植端。近日,世界衛生組織宣布,新冠疫情不再構成“國際關注的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新冠疫情和烏克蘭危機導致的供應鏈瓶頸正在逐步緩解,對全球能源和糧食供應衝擊極大減弱,全球糧食生產以及貿易發生變化,主要體現為產量和貿易量隨市場需求出現調整。
糧食產量方麵,聯合國糧農組織4月預測,2022/23年度全球穀物產量27.77億噸,同比下降1.2%,其中小麥、粗糧和大米產量分別為7.97億噸、14.64億噸、5.16億噸,同比分別增長2.4%、下降3%、下降1.6%。美國農業部4月預測2022/23年全球大豆產量3.7億噸,同比增長2.74%。糧食貿易方麵,預計2022/23年度全球穀物貿易量4.72億噸,同比下降2.7%。其中全球小麥貿易量1.99億噸,同比增長1.9%,主要是俄羅斯小麥在有競爭力的價格支撐下,出口強勁,銷量高於預期;粗糧貿易量2.17億噸,同比下降6.1%,其中全球高粱貿易量大幅收縮,美國產高粱貿易進一步放緩。美國農業部預測2022/23年度世界大豆貿易量1.68億噸,同比增長9.08%。
(二)國內穩糧食生產信號夯實保供基礎,糧油市場形勢有利於我國利用國際糧源。
從國內生產看,今年政府工作報告提出,穩定糧食播種麵積,抓好油料生產,要確保“糧食產量保持在1.3萬億斤以上”。一是提高糧食最低收購價,穩定口糧生產。綜合考慮糧食的生產成本、市場供求、國內外價格和產業發展等因素,確定2023年小麥最低收購價格是每斤1.17元,早秈稻1.26元,均比上年提高2分錢;中晚秈稻1.29元,與上年持平。小麥的最低收購價已連續三年提高,早秈稻連續四年提高。二是國家推出穩定2023年大豆生產一攬子支持政策。今年中央一號文件明確提出,加力擴種大豆油料,深入推進大豆和油料產能提升工程。國家明確2023年大豆生產目標,並納入省級黨委和政府落實耕地保護和糧食安全黨政同責考核。此外,今年以來,化肥等農資較去年高位回落,也有利於降低種植成本,提高農民種糧收益。國內糧食產量有保障,品種結構更趨於優化。
從糧食進口看,糧食價格、物流等均對我國利用國際糧源有利。一是隨著新冠疫情緩和,疫情對糧食流通的約束減弱,有利於國際糧食補充國內市場。二是歐美主要經濟體通脹下降,糧食等國際大宗商品價格趨降。從具體品種看,今年以來,國際大米價格相對堅挺,國際國內大米價差縮小,一季度全國大米進口量下降,預計後市將延續下降走勢。一季度小麥、玉米及其替代品進口量有所下降,後續進口量將與國內養殖業對飼料用糧需求走向有關;國內對進口大豆的需求具有剛性,進口量將有所恢複。受棕櫚油價格下降因素的刺激,一季度食用植物油進口在經曆上年低迷期後恢複性增長,預計後市將延續一季度態勢。
(三)省內糧食生產保持穩定,原糧價格走勢趨弱。
1.省內糧食生產和省外糧食調入存諸多有利因素。省內生產方麵,據有關部門數據,2023年,我省早稻意向播種麵積比上年增長0.5%。3月以來,全省氣象條件總體良好。預計在後期氣象條件穩定的前提下,我省早稻產量不低於上年水平。糧食調入方麵,當前糧食價格波動減弱並趨於下行、糧食物流暢通、國際物流運價處於低位等因素均有利於國外和國內主產區糧食充實我省糧食庫存。
2.原糧價格走勢趨弱。一是稻穀價格保持穩定。近年來,國家政策性稻穀拍賣成交率持續處於個位數的較低水平,反映稻穀市場流通量充足,影響價格波動的因素較少。加之稻穀國產化水平較高,受國際市場波動的影響較小,均有利於後續走勢的穩定。二是小麥和玉米價格仍有下行空間。飼用消費方麵,受小麥替代玉米的影響,二者價格聯動性增強。今年以來,國際小麥和玉米價格持續回落,國家政策性小麥成交率和成交價格均有所下降,小麥的市場熱度降低。後續價格走勢有賴於養殖業飼用需求的走向以及國際市場形勢,預計仍有下行空間。三是大豆價格穩中下行。一方麵是全球大豆增產,供應增加,有利於降低價格上漲預期。另一方麵,養殖業低迷態勢預計仍將持續,難以提振豆粕需求,對大豆價格有一定抑製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