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莞出台美麗河湖評定新指引
美麗河湖保護與建設符合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優美生態環境需要,是美麗中國在水生態環境領域的集中體現和重要載體。東莞市將美麗河湖保護和建設列為“十四五”水生態環境保護規劃的重要內容。
2022年12月,由東莞市生態環境局牽頭組織編製的《東莞市美麗河湖評定指引(試行)》(以下簡稱《指引》),經東莞市人民政府同意正式印發,成為全國首部由地市級生態環境部門出台的美麗河湖建設與評定技術方案,並評選出首批東莞市美麗河湖優秀案例。這一具有創新性的製度,填補了地市級生態環境部門在美麗河湖評定與建設方麵的技術空白,為嶺南水網地區開展美麗河湖保護與建設提供了重要技術依據。
構建科學合理、動態優化的評價體係
《指引》的出台,回答了市級美麗河湖“怎麼建、如何評”的核心問題,將東莞市美麗河湖保護與建設工作進一步向縱深推進。總的來看,《指引》具有以下特點。
構建起科學完整的指標體係。《指引》設置目標層、係統層、要素層、指標層四個層次,構建形成美麗河湖評定技術指標體係。具體來講,以嶺南水網美麗河湖建設與評定為目標層,設置共性指標、特色指標、公眾滿意度、資料完整性4個係統層。共性指標牢牢把握水汙染防治向水資源、水生態、水環境“三水統籌”轉變這一主基調,以“有河有水、有魚有草、人水和諧”為目標導向,優先設置“水環境優美”“水生態健康”“水資源合理”3個核心要素層。為保障河湖長治久美,《指引》增加“長效管護”“示範引領”兩個輔助要素層。以“水環境優美”為例,下設“環境質量”“控源截汙”“人水和諧”3個指標層,分別對應水下、岸上及人群。除了共性指標,《指引》還設置特色指標,給予不同河湖自我闡述空間,突出特色亮點,講好河湖生態環境故事。此外,公眾滿意度設置水體感官、親水設施等核心選項,把河湖周邊群眾的直觀感受、親水意願作為主要考量指標。
合理設置評價指標權重。美麗河湖評定總評分由共性指標(80分)、特色指標(5分)、公眾滿意度(10分)、資料完整性(5分)組成,總分為100分。其中共性指標分為水環境優美(30分)、水生態健康(20分)、水資源合理(10分)、長效管護(10分)、示範引領(10分)。共性指標中,水環境質量現狀(6分)分值最高;水環境質量改善(5分)、汙水處理效能(4分)、自然(生態)岸線(4分)、水生生物多樣性(4分)等指標分值緊隨其後。差異化的分值設置既強調對河湖現狀的客觀評價,又能對今後河湖保護與建設形成正向引導。特色指標(5分)旨在鼓勵參評河湖凝練總結自身特色,若提出一項具有東莞或河湖屬地特色的指標則加2.5分。公眾滿意度(10分)旨在通過問卷抽樣調查和輿情分析了解公眾對美麗河湖保護與建設成效的滿意程度。
形成動態的評定體係。美麗河湖的評價要應用《指引》確定的指標來反映美麗河湖總體狀況或某一方麵的生態環境水平。以行業曆史數據資料和專項調查監測數據為依據,按照方法對評價指標計算賦分,依據權重對要素層進行計算。評價過程中引入公眾參與,將河湖按照本底情況、功能特征、位置差異和治理成效等進行分類。合理設置優選庫、次選庫、基礎庫分數閾值,按照評定結果,將東莞市美麗河湖分為不同等級,在此基礎上開展複核認定,最終評定美麗河湖優秀案例。較低層級的美麗河湖可通過下一年度評定實現躍遷,較高層級的美麗河湖如在下一年度無法達到要求則撤銷相應層級,最終形成“可上可下”的美麗河湖評定動態體係。
發揮頂層設計下的基層創新
《指引》是如何在落實國家美麗河湖建設要求的基礎上,又能體現地方特色、符合地方實際的?
一方麵,《指引》堅持“三水統籌”,引領美麗河湖建設。在水資源方麵,重保障、強配置,力爭在“有河有水”上實現突破。將生態用水擺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明確美麗河湖生態水位劃定要求,鼓勵建設區域再生水循環利用體係。在水生態方麵,生境保護與物種保護“兩手抓”,力爭在“有魚有草”上實現突破,鼓勵河湖水域及其緩衝帶等重要空間開展生態保護修複,逐步提升河湖自淨能力和生物多樣性。在水環境方麵,水下看效果,岸上看效能,力爭實現“人水和諧”,重點核查汙水收集、處理效能,鼓勵麵源溢流汙染防治,順應公眾對美麗河湖的向往,改善水生態環境。
另一方麵,《指引》注重實踐創新,探索本土化指標與實施路徑。東莞水網密布,部分河湖受潮汐顯著影響,因此在水資源保障等相關指標設置中,著重考查河網聯排聯調機製建設情況,在鼓勵維持生態水位穩定的同時,又要注重控製鹹潮上溯對水環境的衝擊。在指標閾值設置中,考慮東莞市汙水收集處理能力現狀,製定高於地區考核目標的汙水處理廠BOD(生化需氧量)進水濃度(100毫克/升)作為美麗河湖評價閾值。另外,鼓勵挖掘自身特色和亮點,對於共性指標中未能充分體現的方麵,給予自我闡述空間,旨在展示不同河湖本底特色,鼓勵個性化、差異化發展。在具體操作層麵上,定量評價與定性評價相結合,實現美麗河湖各項指標可監測、可統計、可評估。
《指引》的印發實施,有力助推了東莞市美麗河湖保護與建設工作向體係化、係統化邁進。東莞市以《指引》為技術依據,按年度組織開展市級美麗河湖評定,以評促建,形成動態管理的市級美麗河湖清單。同時,將此項工作與國家及省級優秀案例申報工作充分銜接,構建形成“國家—省—市”三級聯動的美麗河湖評定體係。東莞市在美麗河湖保護與建設方麵的先行先試,可為其他地區深化美麗河湖保護與建設提供新的樣板與範式。
在區域上,《指引》堅持“三水統籌”、以評促建,對地區美麗河湖保護與建設具有很大的推動作用。在全局上,東莞以美麗河湖保護與建設為切口,宣傳推廣先進經驗,帶動各地實踐探索,能夠促進各地加強水生態環境保護,增強生態環境保護意識,營造共建、共享美麗中國的良好氛圍,引領更深層次、更廣範圍、更高水平的全民行動。
首批8個美麗河湖優秀案例評出
今年4月,在首批東莞市美麗河湖之一的謝崗鎮山水公園示範片區內,東莞市首次發現5隻國家一級保護動物——野生彩鹮,吸引全國各地觀鳥愛好者前來一睹芳容。這不僅刷新東莞鳥類野外觀測的記錄,也是東莞生態環境持續改善的佐證。不過誰又能想到,這裏過去曾是雜草叢生、低窪河漫分布不均的灘塗地呢。
美麗河湖保護、建設及評定是治水工作邁向“三水統籌”的重要實踐及示範,根據《指引》的評定指標體係和評定方法,自2022年底開始,東莞市對全市河湖名錄的河流、水庫、湖泊、山塘等水體的美麗河湖建設及優秀案例進行評價。經過自評、專家複評、公眾滿意度調查和投票等多個環節,最終評選出包括長安鎮茅洲河、麻湧鎮華陽湖、萬江街道“三江六岸”濱水岸線示範段、中堂鎮北海仔、企石鎮東清湖、清溪鎮清溪水、鬆山湖鬆木山水庫、謝崗鎮山水公園在內的8個美麗河湖優秀案例,充分展示了東莞美麗河湖建設階段性成果。
近年來,東莞市水生態環境保護正在由過去以汙染治理為主,向水資源、水生態、水環境等流域要素協同治理、統籌推進轉變。深莞共治的茅洲河,探索運用“全流域統籌”“大兵團包幹”“全要素管控”等治水新模式,有效破解城市重汙染河流治理難題,走出一條人與自然和諧共生、流域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新路子。而曾經發黑發臭的華陽湖,通過“騰籠換鳥”,構建“三水統籌”係統治理新格局,基本實現全域水質優良,水功能區水質達標率100%,探索形成“治水、興產、惠民”相融合的“華陽湖模式”。
念念不忘,必有回響。東莞市持續推進水汙染防治攻堅,河湖水質逐步提升。在岸線全長11.8公裏的萬江街道“三江六岸”濱水岸線示範段,關聯的東江南支流水質由Ⅳ類提升至Ⅲ類,蟛蜞、跳跳魚又“搬”回來了,鷺鳥也“住”下了。企石東清湖改造後,河湖水質由黑臭提升至V類及以上,部分指標達到Ⅲ類水標準。得天獨厚的山湖環境,成為各類動植物的“天堂”,其中野生脊椎動物就有27目134屬165種。
環境行不行,得問老百姓。清溪鎮通過流域綜合治理,提升河湧水質,帶動流域水係的整治。隨著清溪水環境的改善,越來越多的重點項目、高端人才集聚。在清溪鎮北環路短短800米範圍內,聚集了立訊、歐朋達、黃金穀等重點項目;北京大學、清華大學也紛紛在清溪投資科創項目。“過去,散步都要繞道走。”家住清溪水附近的李小姐稱,如今水清岸綠景美,“大家飯後有了好去處。”鬆木山水庫中心區域水質基本穩定在地表水Ⅳ類,良好的生態環境吸引大批遊客環湖觀光遊覽和高新技術企業入駐。山水相依,水城共融,市民群眾紛紛點讚:“鬆湖煙雨越來越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