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6日,廣東省生態環境廳舉行12月份例行新聞發布會。會上,宣教科技處相關負責人就《廣東省生態環境教育條例》(以下簡稱《條例》)如何推進環境教育基地建設答記者問。
羊城晚報記者:我特別注意到《條例》第十六條提到創建環境教育基地,能否請您介紹一下什麼是環境教育基地,下一步如何推進環境教育基地建設?
許金洲:我有注意到,前幾天羊城晚報對廣東省環境教育基地做出專門宣傳,借今天的機會,也向各位媒體朋友通報廣東省環境教育基地的建設情況。近年來,廣東以深入貫徹落實《“美麗中國,我是行動者”提升公民生態文明意識行動計劃(2021-2025年)》為契機,以激發生態環境保護內生動力、健全環境治理全民行動體係為導向,積極構建環境教育陣地體係、活動體係,為加快生產生活方式綠色化轉型、深入打好汙染防治攻堅戰、打造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廣東樣板貢獻力量。
我省自1998年起,在全國率先開展並持續推進環境教育基地建設,堅持“開門建基地”的理念,將具有環境教育功能的單位和地方廣泛納入環境教育基地建設範疇。2020年,省生態環境廳投入2740萬元,支持6個地級以上市建設生態文明體驗館,並投入800多萬元支持27個環境教育基地進行改造和提升。截至2022年年底,全省已命名220個省級環境教育基地。其中,展示場館類環境教育基地29個,生態保護類環境教育基地84個,汙染治理類環境教育基地75個,綠色創建類環境教育基地32個,覆蓋全省21個地級以上市。2023年全省新申報環境教育基地達43家,經審議後,會新命名一批環境教育基地,在220個的基礎上有所增加,使環境教育基地成為一道道綠色風景線,遍布南粵大地。
環境教育基地是展示美麗廣東建設成果的重要窗口,同樣也是提高公民生態環境素養、健全環境治理全民行動體係的創新平台、推動綠色低碳發展的有效載體。2022年,廣東首次啟動環境教育基地示範單位創建,這項工作當年被省政府納入十件民生實事內容之一。當時創建了16家全省環境教育示範單位,各類環境教育基地彰顯特色、發揮優勢。目前,全省現有的220個省級環境教育基地、103個國家環保設施向公眾開放單位,覆蓋了全省21個地級以上市,範圍涵蓋生態保護區域、環保基礎設施、綠色創建單位、宣傳展示場館等多個類別,每年接待公眾參觀數達百萬人次。讓公眾尤其是青少年在“好看又好玩”的過程中將綠色理念植入心中。
為順應生態環境宣教新形勢,創新推動生態環境教育基地創建,鼓勵更多的生態環境教育設施開放,《條例》第十六條對有條件的單位開放生態環境教育設施、創建生態環境教育基地做出了明確的規定,《條例》的出台對環境教育基地的創建都具備一定的推動作用。同時,為豐富載體、鼓勵創新,第七條、第九條至第十一條、第十三條至第十七條等條款列舉式、啟發式規定了開展生態環境教育工作的多種形式。
省生態環境教育基地下一階段的工作重點將努力實現從“要我建”到“我要建”的轉變,激發大家的原生動力,體現“開門建基地”“市場促開放”的理念。將把麵向公眾開放、開展環境教育與單位企業自身發展緊密結合;把環境教育內容與環境保護重點工作緊密結合,推動環境教育陣地建設轉型,探索了一條聯動發展之路。
我們將創新工作機製,通過“以獎促建+改造提升+示範引領”,大力推動環境教育基地建設,將環境普法納入廣東省環境教育基地建設和運營的重要內容,我們通過“以獎促建”的方式,如果做得好的,通過財政給予獎勵,做得不好的,實行退出機製,鼓勵社會各界參與環境教育基地的創建。通過“情景式”“體驗式”“互動式”的環境教育,取得環境普法好效果,打造環境普法新窗口,用嚴格的製度、嚴密的法治保護生態環境。一是對標《條例》要求,修訂完善生態環境教育基地創建標準體係;二是按照《條例》要求,全麵規範生態環境教育基地工作要求;三是圍繞生態文明建設和汙染防治攻堅戰,積極引導將具備環境教育功能的綠色社區、綠色建築、綠色商場、治汙場地等納入生態環境教育基地範疇,逐步實現從外延擴張到內涵提升的重大轉變;四是加大示範性環境教育基地創建支持力度,發揮榜樣示範引領作用,讓環境教育基地成為貫徹落實《條例》的一個重要載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