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 微信 微信二維碼 無障礙無障礙
  首頁 > 教育資訊 > 戰線聯播 > 高校動態

以實際行動探索著最佳答案,廣東青年學子將青春智慧帶進田間地頭

時間:2024-01-08 16:31:48 資料來源:“廣東學聯”微信公眾號
【打印】
分享到:

大學生如何積極投身

新時代高質量發展大局?

廣東青年學子

以實際行動探索著最佳答案

下麵來看看南粵青年如何

讓青春之花綻放在祖國最需要的地方


  受限於技術瓶頸,產業難發展;受限於傳播渠道,產品難銷售;受限於村容村貌,文旅難振興……種種問題,成為製約縣鎮村高質量發展的因素,也成為青年學子助力“百縣千鎮萬村高質量發展工程”(以下簡稱“百千萬工程”)的破題方向。

  利用人工智能、“互聯網+”等新技術手段,推動農業生產提質增效;挖掘地方傳統文化資源,製作漫畫、海報、宣傳片等產品,打造文創品牌;化身鄉村繪畫師,盡情揮毫,繪就一幅幅美麗的鄉村畫卷……2023年,廣東多支青年大學生“百千萬工程”突擊隊把專業知識和青春創意帶進田間地頭,以解決基層實際問題為導向,破解縣鎮村高質量發展難題1480個,探索了組織動員青年大學生在高質量發展領域挺膺擔當的有效路徑。


  撬動高校學科專業資源

  在中山大學青年突擊隊成員湯璿看來,“馬蹄裏有大學問,做餅幹也能寫論文”。

  中山大學連州豐陽“連”動未來突擊隊“馬不停蹄”項目深入挖掘馬蹄食藥用價值,研發附加值高的加工製品,建立完整的馬蹄產業鏈,拍攝馬蹄宣傳片,研發馬蹄風味纖維餅幹等產品,提升了產品科技內涵及連州豐陽鎮本地馬蹄的附加值。


圖片

  ▲中山大學農學院院長譚金芳教授進行土壤取樣實地指導


圖片


  ▲中山大學生命科學學院吳灝副教授在實驗室帶領學生團隊開展馬蹄健康價值評價實驗


  早年,豐陽村被評為廣東省傳統村落、中國傳統村落,並入選第一批廣東省古村落。這裏除了有優質的農產品,還有豐富的非物質文化遺產。

  在“豐‘遺’足食”突擊隊裏,來自中山大學社會學與人類學學院師生圍繞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傳承和產業發展,拍攝牛肉幹宣傳片,助力豐陽牛肉幹申報省級非遺,同時改革生產和銷售模式,幫助其突破產業化瓶頸。

  圖片

  ▲中山大學“豐'遺'足食”團隊成員調研牛肉幹製作並了解牛肉幹產業情況

圖片

  ▲中山大學“豐'遺'足食”團隊與當地居民交流溝通


  在前期調研的基礎上,中山大學團委聚焦結對共建的豐陽鎮農文旅融合發展需求,整合包括地理規劃、生物學、人類學等多個優勢學科資源力量,建設一支“跨院聯合、通專聯合、優勢整合”的聯合突擊隊,包含11支校級青年突擊隊的近300名師生。


  “我想幫助他們,這是我內心最真實的想法。”來自廣東海洋大學的蔡梓涵說,漁民很辛苦,哪怕是豐收年,金鯧魚的收購價也隻有12元/斤。

  蔡梓涵所在的“魚”翁得利突擊隊走進湛江市徐聞縣,借助學校學科資源,開展實踐調研、技術研發,突破了各項技術難題,通過製作預製菜助力金鯧魚產業發展。

圖片

  ▲廣東海洋大學“魚”翁得利團隊與導師一起做研究


  他們探索出了一套可複製的“高校+團隊+公司+基地+農戶+電商+服務”產業新模式,項目試點運營至今,金鯧魚產品利潤提高119%,意向合同突破10萬元,簽訂戰略合作企業8家,輻射合作社4個。


圖片

  ▲廣東海洋大學“魚”翁得利團隊與漁民一起拍攝宣傳


  縱覽“百千萬工程”突擊隊項目,“技術”是最突出的關鍵詞,不少團隊都將校園裏的最新研究成果帶到鄉村,運用於發展建設。


  華南農業大學青年突擊隊將新的無人農場技術帶到河源市東源縣柳城鎮的田間地頭,通過無人駕駛農機實現田間“耕種管收”各個環節作業全程無人化;暨南大學青年突擊隊利用食品超高靜壓技術,建立韶關市翁源縣翁城鎮三華李加工生產線,產生經濟效益180萬元;華南師範大學青年突擊隊搭建智慧數字平台,幫助百萬農戶實現全鏈條“雲上”管理……一支支突擊隊帶著一項項技術落地鄉村,讓“麵朝黃土背朝天”的傳統農業充滿創新活力。


圖片


  ▲華南農業大學“智造豐收”團隊

圖片


  ▲暨南大學“果盡其用”團隊參觀果蔬種植基地



圖片


  ▲華南師範大學“金珠雲集”團隊成員在完善平台的建設和進行小程序維護


  不少廣東高校團委書記反映,“突擊隊行動成了大學生將課堂所學與鄉村振興戰略緊密結合的重要載體”。


  縣鎮村“出題”

  大學生“揭榜領題”

  長期以來,缺乏科技創新、文化創意製約了鄉村地區的發展。高校有人才、有技術,與鄉村地區破解發展難題的需求“一拍即合”。

  中國每3個菠蘿就有1個產自湛江市徐聞縣,這個被稱為“中國菠蘿之鄉”的縣城年產菠蘿近80萬噸,還有吸引大量遊客爭相打卡的萬畝“菠蘿的海”。


圖片


  ▲廣東創新科技職業學院創新學院組建名師團隊參與創建菠蘿特色村莊工作



  但由於住宿條件受限,遊客一般選擇當天往返。因此,當地政府計劃打造菠蘿主題鄉村,將老房子改造成特色民宿,把前來打卡的遊客留住。作為湛江徐聞“菠蘿公社”項目需求方,徐聞縣曲界鎮黨委書記林海珍對突擊隊的到來充滿期待。“他們有幹勁、有活力,用實際行動幫助村民改善生活,為鄉村建設添磚加瓦。”曆經1年的建設,在一塊廢棄的甘蔗場上,“菠蘿公社”已初見雛形。

  在此過程中,廣東創新科技職業學院青年突擊隊與10餘所高校團隊共同對閑置農屋進行現場診斷,現場定措、設計和改造,將其改造成廣東“菠蘿的海”第一家菠蘿文化創意民宿,創建了國內首個菠蘿文化鄉村人才驛站,為當地創建菠蘿特色村莊創意帶作出了貢獻。


圖片

  ▲廣東創新科技職業學院青年突擊隊成員參與創建菠蘿特色村莊工作


  “家鄉說的‘中國梅’,原來是荔枝呀!”盛夏蟬鳴荔熟季,滿園豐碩的荔枝給來自歐洲的留學生阿麗娜留下深刻記憶。今年6月,廣東財經大學“留”影南粵突擊隊探訪了茂名市根子鎮,以“劇情片+紀實片”的呈現方式,用外國留學生的視角講述廣東荔枝發展的故事。


圖片

  ▲廣東財經大學“留”影南粵突擊隊拍攝現場


  此後,“留”影南粵突擊隊陸續抵達潮州市饒平縣、肇慶市四會市貞山街道、惠州市博羅縣等地,為嶺南鄉鎮打造推出一批宣傳精品,以留學生視角介紹當地文化和風光,助力文旅產業發展。


  “向世界講好廣東鄉村故事,讓更多人了解中國,喜愛中國。”該突擊隊負責人陳梓泓說,他們將繼續把自主製作的優質內容進行宣發推廣。

  在廣東青年大學生“百千萬工程”突擊隊項目對接平台上,縣鎮村登上平台“出題”,高校學生團隊“揭榜領題”,越來越多基層難題得到破解。


  校地包幹結對出碩果


  2023年5月,華南理工大學、廣東外語外貿大學等10所高校團委分別與梅州市平遠縣、韶關市乳源瑤族自治縣等10個縣(市、區)政府簽訂了共建結對協議。

  華南理工大學“梅”利鄉村突擊隊隊長範鵬輝說,經過大量理論推演、實驗驗證,他們創新開發出了一種“全新的冰片包埋生產工藝”,幫助當地梅片樹產業成本減少90%以上。

  

圖片

  ▲華南理工大學“梅”利鄉村團隊在梅片樹扡插育苗基地了解育苗情況

  圖片

  ▲華南理工大學“梅”利鄉村團隊成員範鵬輝向師弟師妹們講解化驗知識


  如今,範鵬輝帶領團隊深入梅州市平遠縣石正鎮,已經實現了梅片樹的無性快繁、高效提取純化和高值化應用。項目帶動3265戶農戶增收,提供3000多個就業崗位,實現了戶均增收兩萬元的目標。


  “每個瑤家女孩從小就會繡瑤繡補貼家用,但是我們繡的產品不夠時尚,宣傳和營銷也不到位,所以銷路並不好,收入也十分微薄,我們真的很想擺脫這個困境。”聽著韶關市乳源瑤族自治縣繡娘焦急又無奈的話語,廣東外語外貿大學本科生朱育鋒暗下決心助力瑤繡發展。

圖片

  ▲廣東外語外貿大學“瑤籃”項目團隊成員向瑤繡傳承人學習


  朱育鋒及其團隊在校地共建結對的推動下,積極鏈接各方資源,推動廣東外語外貿大學“瑤籃”工作室正式成立,並與當地各個瑤繡工坊達成合作協議,由工作室負責圖飾設計與宣傳營銷,工坊負責產品製作與線下出售。


圖片

  ▲廣東外語外貿大學“瑤籃”項目團隊成員向瑤繡傳承人學習


  服裝、茶具、鑰匙扣……突擊隊自主研發的各種文創產品相繼麵世。自項目開展以來,該校學生團隊為乳源瑤族自治縣桂頭鎮設計逾500款瑤繡文創產品,直接帶動200餘名瑤鄉繡娘增收致富。


  突擊隊行動的第一年,廣東組建1000支廣東青年大學生“百千萬工程”突擊隊行動省級重點團隊,選聘了2000餘名具有較高專業學術水平、具備較強資源鏈接能力、有深厚群眾情懷的專家學者作為突擊隊導師,帶動全省高校組建突擊隊逾3萬支,超過20萬名青年大學生入縣下鄉開展助力“百縣千鎮萬村高質量發展工程”行動。未來,將不斷完善廣東青年大學生“百千萬工程”突擊隊運行機製,創新高校與縣鎮村結對模式,爭取在高校共青團思想引領主力軍作用發揮的探索中,以及在深化共青團實踐育人工作的實踐中有更大突破,為助力廣東在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建設中走在前列貢獻青春力量。

您訪問的鏈接即將離開“廣東省教育廳網站”,是否繼續?
放棄
繼續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