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方微信 移動版 無障礙 繁體 網站支持IPv6
首頁 > 專題 > 走基層·走軍營·走紅色足跡 ——中央、省市媒體采風行 > 媒體報道

人民日報:退役不退誌,建功鄉村振興“新戰場”

時間:2023-07-31 14:27 來源:人民日報
【字體 :

  7月19日—21日,由廣東省退役軍人事務廳主辦的“走基層·走軍營·走紅色足跡”——中央、省市媒體采風行走進汕頭、揭陽、潮州等地,見證退役軍人退伍不褪色,在新的人生征途繼續開拓進取,實現由部隊建設主力軍向地方發展建設者、生力軍的轉變。

  汕頭:四級“鐵軍”凝聚誌願服務力量

  作為一個老軍人,汕頭市退役軍人事務局局長孟令偉始終將“全心全意為退役軍人服務”作為工作宗旨。他表示,在上級黨委、政府的領導下,汕頭市嚴格執行上級政策,落實各種待遇,維護軍人軍屬合法權益,把退役軍人包括隨軍家屬安置好、使用好、管理好,使他們各得其所,在地方經濟建設中發揮作用,創造更加和諧的美好社會。

汕頭市愛國擁軍促進會、關愛退役軍人促進會會長,廣東東泓集團董事長黃楚生

  據介紹,汕頭市依托1167個市區鎮村四級退役軍人服務中心(站),建設“鐵軍”退役軍人誌願服務隊,覆蓋率達到100%,形成“一村一隊伍、一地域一品牌”誌願服務格局。市級層麵建立汕頭市退役軍人“鮀城本色”誌願服務隊,下設3個退役軍人誌願服務分隊,誌願服務隊在基層治理、鄉村振興、應急救援等方麵發揮了積極作用。

  其中,由汕頭市愛國擁軍促進會、關愛退役軍人促進會會長,廣東東泓集團董事長黃楚生任總指揮的擁軍支前誌願者隊,下設常備支前誌願支隊、應急突擊誌願支隊、閩南語支前誌願支隊,各隊下設若幹小組,共計435人,在各級部門的支持下,傳播紅色基因,堅定“紅色”屬性,突出服務大局及基層所需,凝聚誌願服務的奮進力量。

  黃楚生始終堅持“企業發展始終不忘回饋社會”的理念,他表示,作為一名民營企業家,積極響應黨的扶貧號召,以“扶貧濟困”為己任,將助力“全麵建成小康社會”融為企業文化。在他的帶領下,集團在民生設施建設、鄉村道路建設,創文提質建設、扶貧幫困、文化教育、醫療衛生等領域捐贈款項超過了人民幣2億元,貢獻了“東泓力量”。

  揭陽:退役軍人鄉村振興當先鋒

  近年來,揭陽市高度重視退役軍人就業創業工作,確立目標、找準方向、邁好步子、真抓實幹,積極探索符合當地特色的退役軍人就業創業可持續發展道路。

  來自廣東揭陽,80後的吳銳亮從小跟著外公學習木雕技藝。2004年12月,他入伍原濟南軍區某部隊,成為一名坦克駕駛員。2006年退役後,他創立了一家木雕工藝工作室,從事木雕工藝美術創作。

退役軍人吳銳亮從事木雕工藝美術創作

  “我現在做的木雕以潮汕金漆木雕為主,結合潮汕一些民俗,例如‘龍蝦蟹簍’。作為一名退伍的坦克兵,我在木雕設計的主題中結合了開坦克的特殊經曆,就是想用作品表達我們老一輩裝甲人的革命精神,不怕累的風采。”吳銳亮說。

  鄉村振興,離不開農業的高質量發展。廣東潤澤農業發展公司發揮項目優勢,以“公司+農戶”的模式投入生產潮汕水果油柑,該果樹不僅適合當地的土壤種植,更是帶動了當地退役軍人及留守婦女老人的就業600餘人,幫助村民人均增收5000多元,2020年被普寧市人民政府定位“一村一品”油柑項目實施主體單位,2021年被評為揭陽市科普教育基地和揭陽市級農業龍頭企業。

  廣東潤澤農業發展公司總經理謝文洲,雖已退伍多年,但他始終牢記自己是一名軍人,時刻保持一名軍人本色。他說:“我心中有一個非常樸實的奮鬥目標,大力推動普寧市油甘產業發展,提高當地果農的經濟收入。同時,做大做強普寧油甘品牌,逐漸形成產業化,讓健康綠色食品普寧油甘果走向全國各地,走進千家萬戶,為普寧建設‘商賈名城,創新之城’盡一份力量,為國家社會做出更大的貢獻。”

  潮州:現代“愚公”紮根蘇區深耕紅土地

  走進潮州市饒平縣三饒鎮麻嵐種養專業合作社,在半山坡上,綠油油的柚子樹,掛滿甜柚,山溝邊近三百畝的山泉水養育的水稻,稻穗沉甸甸,這一片片充滿生機活力,預示著豐收的盛景,展示在媒體調研采風團麵前。

  很難相信,這裏三十年前還是荒山廢野,經過退役軍人林冬鬆的開荒和堅守,如今變成迷人的世外桃源。

退役軍人林冬鬆紮根蘇區開荒出果園和稻田

  林冬鬆1981應征入伍,駐守祖國西沙群島〈中建島〉,當時島上物資匱乏,生活環境惡劣,錘煉了他任勞任怨、勇於克服艱難險阻的精神品格,部隊的教導培養,堅定了他忠心報國的理想信念。他所在的西沙群島中建島守備隊,被黨中央、中央軍委授予“愛國愛島天涯哨兵”榮譽稱號並記“集體三等功”1次。同時,個人被西沙水警區評為優秀先進戰士並多次受到部隊的嘉獎,因成績突出光榮加入黨組織,成為一名合格的共產黨員。

  退役返鄉後,他積極主動融入到家鄉的經濟社會建設大潮中,多次放棄良好的工作,勇敢地擔起開荒種地的使命。他說“在西沙那麼艱難的環境,保衛國家,是一種光榮使命。在家鄉,看到多年沒有開拓的荒山,頓感責任與擔當。”林冬鬆是這樣想的,也是這樣幹的。三十年如一日的堅守,開荒山,除雜草,築小道,種“金果”樹,撒播“山泉”稻種。上山的路被大雨衝壞了,再修;種下的果苗,長不出果,他專門到廣州請教果樹專家;開荒出近三百畝良田,請來水稻專家把脈。終於,功夫不負有心人,一棵棵柚子生成豐收的美景,一片片稻田吹來沁人心田的稻花香。

  如今,在林冬鬆的堅守和努力下,饒平縣三饒鎮麻嵐種養專業合作社已從負到正,從虧到贏,從小打小鬧到規模種植,從小市場到互聯網,已發展成為遠近聞名的合作社。盡管紮根蘇區,深耕紅土地30年,默默展示現代“愚公精神”,綻放退役軍人新風采,但林冬鬆看著他開荒出來的果園和稻田,卻很堅毅地說“這隻是一名普通退役軍人,盡了自己一點力量。”


版權所有:廣東省退役軍人事務廳   主辦單位:廣東省退役軍人事務廳   網站聲明   聯係我們   網站地圖

粵公網安備 44010602007685號    粵ICP備19161774號    網站標識碼 4400000161

總訪問量:  今日訪問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