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對粵港澳大灣區的戰略定位、發展目標、空間布局等作了全麵規劃,這標誌著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從開局起步轉向全麵鋪開、縱深推進階段。
廣東省發改委主任、廣東省推進粵港澳大灣區建設領導小組辦公室主任葛長偉介紹,《中共廣東省委 廣東省人民政府關於貫徹落實〈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的實施意見》和《廣東省推進粵港澳大灣區建設三年行動計劃(2018-2020年)》等一係列配套文件已組織起草,形成了廣東省推進大灣區建設的“施工圖”和“任務書”,並即將印發實施,目標就是要舉全省之力將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成為富有活力和國際競爭力的一流灣區和世界級城市群,打造高質量發展的典範。
粵港澳大灣區包含香港、澳門和珠三角的九個城市,規劃綱要明確了香港、澳門、廣州、深圳為粵港澳大灣區的四個中心城市,形成一個組合式中心城市群,齊頭並驅成為城市群中的領頭羊,這在全世界來說都是一種創舉。同時,在這四個中心城市的基礎上,連接珠海、佛山、惠州、東莞、中山、江門、肇慶七個重要節點城市,形成點線麵全覆蓋的發展模式。
建設粵港澳大灣區,涉及到一國、兩製、三個關稅區、三種貨幣,麵臨著世界上其它灣區建設所沒有的新情況。因此,它既是新時代推動形成全麵開放新格局的新嚐試,也是推動“一國兩製”事業發展的新實踐。接下來,廣東省將把三地規則的相互銜接,作為大灣區建設的一個重點任務來抓。
目前,粵港澳大灣區已初步形成輻射國際、聯接國內的陸海空立體交通運輸網絡。粵港澳大灣區總體經濟年增速一直保持在7%以上,高於全國平均值。灣區內的珠三角九市已初步形成以戰略性新興產業為先導、先進製造業和現代服務業為主體的產業結構。那麼下一步,怎樣才能使粵港澳大灣區實現高質量發展,並推動其真正成為國家實現高質量發展的動力源呢?
根據實施意見,廣東省推進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將分為“三步走”:第一步到2020年,大灣區建設打下堅實基礎,構建起協調聯動、運作高效的大灣區建設工作機製,在規則相互銜接和資源要素便捷有序流動等方麵取得重大突破;第二步到2022年,大灣區基本形成活力充沛、創新能力突出、產業結構優化、要素流動順暢、生態環境優美的國際一流灣區和世界級城市群框架;第三步到2035年,大灣區全麵建成宜居宜業宜遊的國際一流灣區。推進粵港澳大灣區建設,不僅關係到粵港澳三地和國家的長遠發展,更關乎大灣區內每一位公民的獲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更多內容敬請關注廣東新聞頻道《權威訪談》——《推進粵港澳大灣區建設 打造高質量發展的典範》,專訪廣東省發改委主任、廣東省推進粵港澳大灣區建設領導小組辦公室主任葛長偉。
編導:曾薇 責編:曾薇
視頻請點擊:推進粵港澳大灣區建設 打造高質量發展的典範
【訪談問答摘要】
問題1:中央對粵港澳大灣區有五個定位,怎樣對標這五個定位,更好地實現粵港澳大灣區的規劃呢?
答:要建設充滿活力的世界級城市群,首先一個很重要的支撐因素就是交通基礎設施、自主創新能力、良好的生態環境、豐厚的文化底蘊等等,應該說粵港澳大灣區有比較好的基礎。可以通過大灣區的建設,集聚更多的國際科技創新資源,帶動廣東省、帶動整個大灣區,乃至全國的創新發展。大灣區建設,既對粵港澳大灣區合作提出新的要求,也提供了更大的平台和合作空間。特別是借助港澳的國際化的優勢,深度參與“一帶一路”合作,一定會為“一帶一路”提供重要的戰略支撐。
問題2:粵港澳大灣區規劃綱要中確立了四個中心,怎樣才能讓他們更加協同地發展?
答:香港、澳門、廣州、深圳這四個城市各有特長,比如香港的國際化水平比較高,營商環境優勢非常明顯;澳門作為世界級的旅遊休閑目的地,也是中國和葡語國家聯係的重要平台;深圳的突出特點是創新能力比較強,定位叫創新創意之都;廣州經濟體量比較大,相對來說產業體係比較完善,教育、文化、醫療資源比較豐富,又是一個千年商都。所以下一步大灣區的建設,重點圍繞這四個中心城市,發揮協同配合和輻射帶動作用,把香港-深圳、澳門-珠海、廣州-佛山這“三極”帶動起來。通過四個中心城市發力,帶動“三極”,可以很好支撐起粵港澳大灣區建設。
問題3:建設粵港澳大灣區涉及一國、兩製、三個關稅區、三種貨幣,麵臨著世界上其他灣區建設所沒有的新情況,三地規則要如何銜接?
答:規則銜接就是要通過體製機製創新。近期重點從幾個方麵來抓:第一是營商環境方麵。現在大灣區內地企業開辦審批,最快是五個程序三個工作日,但香港隻有兩個程序1.5個工作日,一天半就可以拿到,在營商環境上要做好對接。第二是科研政策方麵,比如科研資金的過境使用、科研儀器設備、生物樣本跨境的交流合作。第三就是金融領域的合作,現在正在探索港澳的銀行、保險機構能不能在內地設立分支機構。第四是民生領域,最突出的就是通關便利化。最終要實現粵港澳三地營商環境更加接近,實現暢通、貫通、融通這樣的目標。
問題4:下一步,怎樣才能使粵港澳大灣區實現高質量發展,並推動其真正成為國家實現高質量發展的動力源呢?
答:第一還是要提高科技創新能力,搭建幾個合作平台。比如港深科技創新合作示範區,廣州南沙有粵港澳深度合作示範區,澳門和珠海在橫琴合作,打造粵澳合作中醫藥科技產業園。第二是積極創建國家的綜合科學中心,依托一批大科學裝置,提高整個大灣區基礎研究和應用基礎研究的水平。比如東莞的散列中子源,惠州的強流重離子加速器,廣州深圳的超算中心等等。第二個支撐要素就是建設現代產業體係,重點是圍繞習近平總書記提出來的七大戰略性新興產業,要謀劃布局一批重大的產業項目,比如廣州的富士康今年就可以建成投產了,惠州的埃克森美孚化工綜合體也在積極推進。
問題5:推進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怎樣能讓大灣區內每一位公民都有獲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答:目標就是建設宜居、宜業、宜遊的優質生活圈。第一是在民生領域開展深度合作。比如在教育上引進港澳特別是香港的優質高等教育資源在內地發展,這也是為香港、澳門的高校拓展空間;比如醫療資源共享;比如就業創業,包括對港澳居民免除就業許可證,實現三地居民在就業包括社會保障方麵能享受同等的待遇。第二個是抓好生態文明建設,特別是圍繞三地居民共同關心的空氣、水的質量和汙染問題,抓好區域的聯防聯治。第三個就是粵港澳三地共同發揮各自的優勢,在文化方麵深度合作,互相借鑒、互惠互通,也可以提升整個粵港澳大灣區的文化水平。
相關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