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支持IPv6
廣東省發展和改革委員會政務微信二維碼
廣東省發展和改革委員會手機版二維碼
您所在的位置: 首頁 > 政務公開 > 政策文件 > 其他文件

《廣東省碳達峰實施方案》解讀之二:構建新型能源體係 助力如期實現碳達峰碳中和

信息來源:本委 時間:2023-03-21 16:04:51
字體: [大] [中] [小]

  近日,省政府公開了《廣東省碳達峰實施方案》(以下簡稱《實施方案》),聚焦2030年前碳達峰目標,把碳達峰貫穿於經濟社會發展各方麵和全過程,緊抓“十四五”和“十五五”兩個關鍵期,結合各地區、各領域、各行業目標任務,圍繞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提出重點實施“能源綠色低碳轉型行動”等“碳達峰十五大行動”,對新型能源體係助力“雙碳”目標如期實現提出了廣東方案。

  一、統籌能源安全與低碳轉型,以新型能源體係支撐“雙碳”目標實現

  實現碳達峰碳中和是一場廣泛而深刻的經濟社會係統性變革。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要立足我國能源資源稟賦,堅持先立後破,有計劃分步驟實施碳達峰行動;要深入推進能源革命,加快規劃建設新型能源體係,積極參與應對氣候變化全球治理。能源是經濟社會發展不可或缺的資源,能源的發展攸關國計民生和國家安全。當前,世界能源消費結構仍以化石能源為主,2021年主要國家能源結構中化石能源占比為50%~90%,我國也高達83%左右。富煤貧油少氣是我國基本國情,我國煤炭消費占比約為55%,是世界平均水平的兩倍,這就決定了我們推動能源綠色低碳轉型不能一味地“去煤化”,必須堅持先立後破、通盤謀劃,在推動能源領域碳達峰的同時必須要加強煤炭清潔高效利用,加大油氣資源勘探開發和增儲上產,確保能源安全。

  對於廣東也是如此:一方麵,黨的十八大以來,廣東在推進能源轉型方麵做了大量工作,到2021年化石能源占比已經降至72%左右,但化石能源尤其是煤炭仍是我省能源的“壓艙石”,因此在推進能源領域碳達峰進程中,必須立足以煤為主的基本國情和省情,合理控製煤炭消費增長,科學調控油氣消費,傳統能源逐步退出必須建立在新能源安全可靠替代的基礎之上。

  另一方麵,化石能源燃燒碳排放占全省碳排放的90%以上,是實現“雙碳”目標的關鍵所在,因此要抓住“十四五”“十五五”關鍵期,大力發展風電、光伏、生物質能等新能源,在確保安全的前提下積極有序發展核電,持續擴大省外清潔電力送粵規模。要持續豐富並發展“四個革命、一個合作”能源安全新戰略,加快能源供應端和消費端的綠色轉型,推動能源科技創新,健全市場體製機製,著力構建清潔低碳、安全高效的新型能源體係,以能源領域綠色高質量發展支撐全省碳達峰目標的實現。

  二、推進能源供給綠色轉型,構建清潔低碳能源供應體係

  優化能源供應結構是能源綠色低碳轉型的核心要義。近年來,我省加快推進新能源“開源”和傳統能源“提效”,積極開拓省外清潔電力送粵,能源結構持續優化,已基本形成多元化能源供應格局。“十三五”以來,我省清潔能源裝機快速增長,海上風電實現從無到有的跨越式發展。

  截至2022年底,海上風電裝機達791萬千瓦,居全國第二位,光伏發電裝機達1590萬千瓦,核電、抽水蓄能、氣電裝機規模均居全國第一,非化石能源發電裝機已占到總裝機的50%左右。但是我省30%左右的電力供應來自省外,受送端用電需求增長、來水等因素影響,省外西電存在減送可能;省內雖具備較好的核電廠址資源,但核電建設周期長、安全性要求高,近期新增規模有限;海上風電受自然資源、生態環境、海事、航道、技術等多方麵因素影響,大規模開發利用仍需付出艱辛努力。因此,在能源綠色低碳轉型過程中,必須從我省實際出發,統籌降碳與安全,堅決防止“碳衝鋒”、運動式“減碳”。

  一是大力發展非化石能源,穩妥有序替代化石能源,建立綠色多元的能源安全供應體係。《實施方案》充分結合我省能源資源稟賦和能源安全綠色轉型需求,提出要規模化開發海上風電,積極發展分布式光伏發電,在確保安全的前提下,積極有序發展核電,積極擴大省外清潔電力送粵規模;要嚴格合理控製煤炭消費增長,有“保”有“壓”,合理安排支撐性和調節性清潔煤電建設,大力壓減非發電用煤,有序推動煤電“三改聯動”。

  二是加強能源輸配網絡和儲調能力建設,構建適應新能源發展的新型電力係統。新能源大規模投產後,高比例波動性電源將給電網調峰調頻、係統安全穩定運行帶來巨大挑戰。《實施方案》從源網荷儲等方麵綜合提出構建新型電力係統,要強化電力調峰和應急能力建設,推進煤電機組靈活性改造,加快調節性電源建設,提升電網安全保障水平;要推進源網荷儲一體化和多能互補發展,穩步推進“新能源+儲能”項目建設。

  三、推動能源消費節能降碳,形成綠色高效能源利用模式

  能源消費側的能效水平提升和用能方式優化是推動能源領域節能降碳的重要途徑。黨的十八大以來,廣東的能耗強度累計下降26.7%,年均降幅3.4%,以占全國約7%的能耗和5%的碳排放支撐了全國約9%的人口和11%的經濟總量,經濟增長對能源消耗的依賴程度逐漸下降,單位GDP能耗、單位GDP二氧化碳排放僅為全國平均水平的2/3、1/2,能源利用效率位居全國前列;但省內區域間差距明顯,能源利用效率與發達國家仍有較大差距,是美國、日本、德國的1.5~2倍。推進能源消費側節能降碳,必須以保供應、穩經濟、促轉型、提效率為核心,落實節能優先方針,推進能源清潔替代,加快形成資源節約、環境保護的生產生活方式。

  一是著力控製能耗強度和二氧化碳強度。嚴格控製化石能源消費,提升能源利用效率,倒逼產業結構、能源結構調整。《實施方案》強調節約優先,要不斷降低單位產出能源資源消耗和碳排放,從源頭和入口形成有效的碳排放控製閥門。要統籌建立碳排放強度控製為主、碳排放總量控製為輔的製度,推動能源“雙控”向碳排放總量和強度“雙控”轉變。

  二是持續深化重點領域節能降碳。廣東終端用能直接碳排放占全省碳排放總量的45%左右,主要在工業、交通運輸、城鄉建設等領域。《實施方案》提出要堅決遏製高耗能高排放低水平項目盲目發展,大力發展綠色低碳產業。要持續深化工業、建築、交通運輸、公共機構等重點領域節能降碳,對標國際先進,提升數據中心等新型基礎設施能效水平。

  三是推動終端用能清潔替代。廣東電氣化水平現居全國第一,2021年電能占終端能源消費比重超35%,高於全國平均約10個百分點,電氣化進程指數達82.7,已處於電氣化中期轉型階段。《實施方案》提出要進一步提升電氣化水平,推進可再生能源在建築交通等領域的應用,鼓勵光伏建築一體化,構建綜合交通樞紐場站綠色能源係統,推動運輸工具裝備低碳轉型。

  四、激發能源科技創新活力,引領綠色低碳能源產業發展

  技術突破和能源產業發展是推動能源轉型的內在引擎和源生動力。廣東區域創新能力連續6年居全國第一,建立“1+4”先進能源科學與技術廣東省實驗室,聚焦核能、氫能、海上風電、光伏等領域開展各項研究,湧現出一批領先的科技創新和應用成果,逐步形成骨幹企業帶動、上下遊企業集聚發展的態勢。發展新能源產業和“新能源+”,既有利於推動能源綠色低碳轉型,又有助於提升產業在綠色低碳方麵的競爭力。

  預計碳達峰階段,全省新增非化石能源裝機超1億千瓦,將帶動萬億級新增投資,節能環保產業規模也將突破萬億元。但在巨大市場機遇麵前,我省能源科技創新能力仍顯不足,部分核心技術被國外壟斷,核心技術、重點裝備產業發展水平還有待提升;氫能、儲能、碳捕集利用與封存等新興技術有待培育,大容量、深水區海上風電開發技術有待攻關;龍頭企業數量偏少,能源產業鏈整體競爭力不強。需加快能源綠色低碳技術研發攻關,推進能源技術革命,以“抓龍頭、鑄鏈條、育集群”為目標壯大清潔能源產業,構建自主可控的現代能源產業體係,打造新的經濟增長點。

  一是加快能源技術創新。《實施方案》提出要強化綠色低碳領域基礎研究和前沿性顛覆性技術布局,聚焦二氧化碳捕集利用與封存(CCUS)、新能源等重點領域和方向,強化核能、可再生能源、氫能、儲能、新型電力係統等技術創新,加強新能源、新材料、新技術的交叉融合研究。

  二是推動先進技術成果轉化應用。《實施方案》提出要建立綠色技術推廣機製,推動新能源技術在能源消納、電網調峰等場景以及交通、建築、工業等不同領域的示範應用。要建設綠色技術交易市場,以市場手段促進綠色技術創新成果轉化。

  三是促進商業模式創新。《實施方案》提出要推進農光互補、“光伏+設施農業”、“海上風電+海洋牧場”等低碳農業模式,積極倡導綠色消費,大力推廣高效節能電機、節能環保汽車、高效照明等節能低碳產品,探索碳普惠商業模式創新。

  五、深化能源體製改革創新,營造公平競爭能源市場環境

  完善能源體製機製,是促進綠色低碳發展的重要保障。我省建立了批發零售協同、場內場外互補的中長期電力市場交易體係,在全國率先啟動電力現貨市場結算試運行,截至2022年底,全省市場化交易電量已達67%,培育電力市場主體超5.1萬家。當前,電力現貨市場體係尚不完善,現有電價機製未較好地反映新能源大發展、係統調峰調頻、負荷靈活互動等電力係統新特征;天然氣供氣層級較多,上下遊價格有待進一步疏導,能源調峰價值未得到較好反映,能源體製機製改革任重道遠。《實施方案》對進一步構建公平開放、有效競爭的能源市場體係,建立促進能源綠色低碳發展的製度保障做出了具體安排。

  一是深化能源體製機製改革。《實施方案》提出要深化能源電力市場改革,完善交易體係、支持多元輔助服務、擴大交易規模,完善新能源、新型儲能等能源價格機製,持續推動天然氣市場化改革。

  二是完善能源應急響應和節能管理機製。《實施方案》提出要強化電力應急能力建設,完善市場化需求響應交易機製和品種設計,推行用能預算管理,強化節能審查,建立跨部門聯動的節能監察機製,綜合運用行政處罰、信用監管、綠色電價等手段,增強節能監察約束力,探索區域能評、碳評工作機製。

  三是推進市場機製建設與銜接。《實施方案》提出要開展用能權交易試點,探索碳交易市場和用能權交易市場協同運行機製,統籌推進碳排放權、碳普惠製、碳彙交易等市場機製融合發展。

  (供稿單位:中國能源建設集團廣東省電力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王一鈞 汪晶毅 餘欣梅)


相關附件:

打印文檔 關閉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