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支持IPv6
廣東省發展和改革委員會政務微信二維碼
廣東省發展和改革委員會手機版二維碼
您所在的位置: 首頁 > 政務公開 > 規劃計劃 > 計劃方案

廣東省發展改革委等部門關於印發《廣東省關於全麵鞏固疫情防控重大成果 推動城鄉醫療衛生和環境保護工作補短板強弱項的實施方案》的通知

信息來源:本委 時間:2023-08-28 17:35:44
字體: [大] [中] [小]

粵發改資環函〔2023〕992號

省有關單位,中直駐粵機構,各地級以上市發展改革、精神文明建設、生態環境、住房城鄉建設、農業農村、衛生健康、市場監管部門,城管、水務主管部門,疾控中心:

  為深入貫徹《國家發展改革委等部門關於全麵鞏固疫情防控重大成果 推動城鄉醫療衛生和環境保護工作補短板強弱項的通知》(發改環資〔2023〕224號)要求,更好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抓緊補短板、強弱項,推動城鄉醫療衛生和環境保護工作取得更大進展,我們製定了《廣東省關於全麵鞏固疫情防控重大成果 推動城鄉醫療衛生和環境保護工作補短板強弱項的實施方案》,現印發給你們,請結合實際抓好貫徹落實。

廣東省發展和改革委員會

廣東省精神文明建設委員會辦公室

廣東省生態環境廳

廣東省住房和城鄉建設廳

廣東省農業農村廳

廣東省衛生健康委員會

廣東省市場監督管理局

2023年8月14日



廣東省關於全麵鞏固疫情防控重大成果 推動城鄉醫療衛生和環境保護工作補短板強弱項的實施方案

  為貫徹落實《國家發展改革委等部門關於全麵鞏固疫情防控重大成果 推動城鄉醫療衛生和環境保護工作補短板強弱項的通知》要求,現結合我省實際製定如下實施方案。

  一、總體要求

  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麵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深入貫徹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和習近平總書記對廣東係列重要講話、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深刻認識推動城鄉醫療衛生和環境保護工作是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的具體行動、保障人民群眾生命健康的重要舉措,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理念,全麵鞏固疫情防控重大成果,緊盯城鄉醫療衛生和環境保護工作薄弱環節,聚焦補短板、強弱項重點任務,強化工作統籌銜接,全麵提升城鄉醫療衛生和環境保護能力和水平,織密織緊、築牢築實維護人民健康的防護網和隔離牆,為經濟社會平穩健康發展創造良好環境,加快推動健康廣東和美麗廣東建設。

  二、重點工作

  (一)堅決鞏固住來之不易的疫情防控重大成果

  1.持續加強疫情監測和常態化預警處置能力。毫不放鬆落實“乙類乙管”措施,依托“粵核酸”“粵抗原”係統動態分析人群感染和發病情況,依托“國家傳染病網絡直報”係統收集發熱門診就診和陽性檢出情況,依托哨點醫院及網絡實驗室動態分析感染變化趨勢和病毒株變異情況,切實提高早發現、早預警、早處置的能力。動態追蹤國內外病毒變異情況,評估病毒傳播力、致病力、免疫逃逸能力等特點變化,及時跟蹤研判並采取針對性措施。按照各級監測預警方案,落實變異株監測各項措施。科學預測疫情規模、強度、流行時間,為社會運行、醫療資源調配、防控策略調整等提供科學研判依據。完善多部門聯合的公共衛生信息共享和風險評估機製,推動疫情應急救治能力提升,儲備三級醫院“可轉換ICU”。(省衛生健康委牽頭,海關總署廣東分署、省疾控中心等配合,以下各項均需各地落實,不再一一列出)

  2.持續強化重點環節防控。圍繞加強“一老一小”等重點人群分級分類健康服務,抓好養老機構、醫療機構、學校等重點機構和商場、超市、農貿市場等大型場所人員的健康監測設施和能力建設。強化對養老機構、福利機構等集體單位聚集性疫情監測處置,結合設施條件采取內部分區管理措施,配置適量醫療設備、藥品和抗原檢測試劑。加強各級各類學校校醫院或衛生(保健)室建設,落實和優化學校衛生專業技術人員配備、管理和使用。學校、學前教育機構做好晨午檢和因病缺勤登記報告,出現發病學生按規範進行處置。發揮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和家庭醫生作用,創新包保聯係服務方式,建立重點人群動態管理機製,提升家庭醫生簽約服務覆蓋率,積極推進粵東粵西粵北地區防疫能力提升。根據國家接種策略調整,持續做好新冠病毒疫苗接種工作。按照重點人群優先、序貫接種優先原則,補齊目標人群免疫水平差距,促進老年人接種率持續提升。(省教育廳、民政廳、住房城鄉建設廳、衛生健康委,省疾控中心按職責分工負責)

  3.不斷健全醫療衛生服務網絡設施。抓好常態化分級分層分流醫療衛生體係建設,依托醫聯(共)體做好分級診療,加強發熱門診(診室)的建設和服務,建強以公立醫療機構為主體的三級醫療衛生服務網絡。加快創建國家醫學中心,推進國家區域醫療中心和省級區域醫療中心建設,珠三角地市與粵東粵西粵北地市建立對應區域聯動關係,推動優質醫療資源擴容下沉和區域均衡布局,建立全省醫療救治“一張網”。加強基層醫療衛生能力建設,擴充縣級醫院救治能力,推動緊密型縣域醫療衛生共同體高質量發展,提高縣域醫療衛生服務整體水平。實施基層醫療衛生機構提質增效工程,推進遠程醫療服務進一步向鄉、村延伸,完善基層醫療服務體係。加強智慧醫院建設,開展衛生健康數字化轉型三年攻堅行動,提升信息化水平。充分發揮廣東中醫藥特色和優勢,建設嶺南特色鮮明的高水平中醫醫院和中醫優勢專科。推進“平急兩用”設施建設工作,開展“三個一批”建設,推進南方醫科大學南方醫院建設為國家緊急醫學救援基地,配合國家部署推進國家重大傳染病防控救治基地建設,依托省疾控中心爭創國家區域公共衛生中心,提升全省公共衛生突發事件緊急醫學救援水平和重大傳染病防治能力。(省衛生健康委牽頭,省發展改革委、財政廳、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醫保局、中醫藥局、鄉村振興局,省疾控中心等配合)

  4.著力提升醫療物資資源統籌調配能力。分級建立完善公共衛生應急物資儲備目錄,科學合理確定應急醫療物資儲備規模,落實政府儲備,實行分級儲備、動態調整。加強產能儲備,強化供需對接。動態監測重點解熱鎮痛、抗病毒類藥品零售環節銷量和庫存數量情況,鼓勵城市醫療聯合體、縣域醫療衛生共同體等建立藥品聯動管理機製。加強對各級發熱門診、定點收治、綜合醫院資源儲備、供應、負荷情況監測,鄉鎮衛生院、村衛生室和診所出現藥品、醫療物資斷供、短缺時,各市救治指揮中心要及時調備,保障群眾就醫用藥需求。對於醫療力量較大缺口、醫療服務體係擠兌較嚴重的地區,省級視情通過省內協同方式及時調集醫療力量增援,確保醫療服務平穩有序。(省衛生健康委、發展改革委、工業和信息化廳、財政廳、糧食和儲備局、藥監局按職責分工負責)

  (二)深入開展愛國衛生運動

  5.全麵優化城鄉環境衛生。要根據季節特點和傳染病防控形勢,及時深入推進開展城鄉環境衛生綜合整治,持續落實“三個一”環境衛生整治製度,築牢疫情防控的環境基礎。持續抓好“六類重點區域”“五類場所”“三個沿線”“三類薄弱區域”的環境衛生治理,常態化開展清髒治亂大掃除,集中力量清理鐵路和公路沿線、河道兩旁和村莊周邊的垃圾和衛生死角。加快城中村環境工程綜合治理,持續推動城中村村容村貌整體提升。實施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提升行動,紮實推進農村廁所革命,推動農村無害化衛生廁所基本全覆蓋,推動村容村貌整體提升,實施“美麗家園”“美麗田園”“美麗河湖”“美麗園區”“美麗廊道”專項行動,整治農村亂占耕地建房,加快推動村內道路建設,持續推進鄉村綠化美化,加強鄉村風貌引導。(省自然資源廳、生態環境廳、住房城鄉建設廳、交通運輸廳、水利廳、農業農村廳、商務廳、衛生健康委、市場監管局、林業局,中國鐵路廣州局集團等按職責分工負責)

  6.強化重點公共場所環境衛生管理。完善機場、車站、公交、地鐵、商場、超市、賓館飯店、寫字樓等人員密集場所的環境衛生治理和消毒,對垃圾收集點、公廁等地點進行常態化清掃保潔。推行城鄉環境衛生網格化管理,建立以村莊“清潔指揮長”為責任人的村莊公共環境保潔機製,落實河道水麵常態化保潔工作,落實“門前三包”製度和門內衛生達標責任製,進一步完善街道社區、鄉村的環境衛生設施及保潔製度,充分發揮物業服務企業、居(村)委會等的作用,定時清理垃圾和廢棄物,消除衛生死角。貫徹落實《廣東省病媒生物預防控製管理規定》,強化病媒生物防製,科學製定防製方案和技術標準規範,推動落實病媒生物防製單位責任製,采取病媒生物綜合預防控製措施,廣泛開展病媒孳生地清理,以地下室、地下車庫、民防工程等地下積水環境和人群集中活動場所為重點,定期疏通溝渠、清理雜物、翻缸倒罐,降低病媒生物密度,定期評價病媒生物控製效果。持續推進農(集)貿市場合理布局和標準化建設,完善農貿市場衛生設施,全麵改善市場經營環境。貫徹落實《廣東省家禽經營管理辦法》,落實活禽經營限製區“規模養殖、集中屠宰、冷鏈運輸和冰鮮上市”措施和非限製區活禽零售市場“1110”製度。嚴格落實《廣東省野生動物保護管理條例》,切實加強農貿市場、餐飲行業執法檢查,依法全麵禁止和嚴厲打擊非法野生動物交易行為。(省住房城鄉建設廳、交通運輸廳、水利廳、農業農村廳、商務廳、衛生健康委、市場監管局、林業局,民航中南地區管理局、中國鐵路廣州局集團等按職責分工負責)

  7.加強社會健康綜合治理。強化基層愛國衛生工作網絡建設,加快愛國衛生運動與基層治理工作融合,推動形成自上而下行政動員與自下而上主動參與結合、平戰結合的群眾動員機製。加快健康細胞建設,建立多部門參與的建設評估機製,完善評估體係和規範建設程序,分階段推進各級各類健康細胞建設,打造一批村、社區、企業、機關、醫院、家庭等健康細胞和健康鄉鎮、健康縣區建設樣板,配合做好首批全國健康學校建設試點工作。推動國家衛生城市探索建立健康影響評估製度。依托基層組織和群團組織,完善城市健康公約、社區居民公約、村規民約,推廣周末大掃除、衛生清潔日活動,促進愛國衛生運動融入群眾日常生活。推進社會心理服務網絡建設,設立心理谘詢熱線電話和網絡平台,鼓勵在基層綜治中心或城鄉社區綜合服務設施設置心理谘詢室或社會工作室。以基層愛國衛生工作人員為主,以家庭醫生、社會工作者、物業服務人員、誌願者等為輔,推動組建居民健康管理互助小組,提高基層公共衛生工作能力水平。充分發揮衛生健康相關行業學會、協會和群團組織以及其他社會組織作用,指導、組織健康促進和健康科普工作。開展“愛衛新征程 健康中國行”“人人動手齊參與 清潔家園防疫病”等主題實踐活動,推動愛國衛生運動走深走實。(省衛生健康委牽頭,省委政法委,省文明辦,省教育廳、工業和信息化廳、民政廳、住房城鄉建設廳、農業農村廳配合)

  (三)加快推進城鄉環境基礎設施建設

  8.加快提高汙水收集處理及資源化利用水平。加快建設城市新建區域、城中村、老舊城區、城鄉結合部、建製鎮等區域生活汙水收集管網,加大老舊管網更新改造力度。珠三角城市重點完善汙水源頭收集,因地製宜實施雨汙分流改造。粵東粵西粵北地區重點補齊市政管網“動脈血管”。科學確定汙水處理廠的工藝、布局、規模及服務範圍,推進城市、縣城處理設施提標改造,提升建製鎮處理設施建設和運營水平,推動處理能力向鄉村延伸。落實《廣東省推進汙水資源化利用實施方案》各項要求,合理規劃布局城鎮汙水再生利用設施。按照國家統一部署,開展汙水處理減汙降碳協同增效行動,建設汙水處理綠色低碳標杆廠。強化汙泥處理處置設施建設,合理壓減汙泥填埋規模,支持建設汙泥集中焚燒設施,鼓勵汙泥處理達標後資源化利用。推動生活汙水管網、處理設施和汙泥處理處置設施同步規劃、同步建設、同步運行管理,推廣“廠網一體化”“廠網河一體化”。到2025年全省新增和改造汙水收集管網1.7萬公裏,縣級以上城市建成區黑臭水體全麵消除,農村生活汙水治理率達到60%以上。(省住房城鄉建設廳牽頭,省發展改革委、生態環境廳、水利廳、農業農村廳等配合)

  9.持續提升生活垃圾分類和處置能力。加快建立分類投放、分類收集、分類運輸、分類處理的全鏈條生活垃圾處理體係。完善簡便易行的垃圾分類投放體係,優化收集點、收集站、中轉壓縮站等分類收集設施布局,健全收集運輸網絡。全麵提升生活垃圾焚燒處理能力,加快發展以焚燒為主的垃圾處理方式,有條件的地區實現原生生活垃圾“零填埋”。不具備建設規模化垃圾焚燒處理設施條件的地區,鼓勵通過跨區域共建共享方式建設。加快補齊縣級地區生活垃圾焚燒處理能力短板,推動縣級設施覆蓋範圍向建製鎮和鄉村延伸,建立健全村收集、鎮轉運、縣處理的鄉村生活垃圾收運處理體係。統籌推進生活垃圾分類清運網絡和再生資源回收網絡“兩網融合”,健全再生資源回收利用體係。協同推進農村有機生活垃圾、廁所糞汙、農業生產有機廢棄物資源化處理利用。強化設施二次環境汙染防治能力建設,加強焚燒飛灰環境管理和無害化安全處置設施建設,完善垃圾滲濾液處理設施。(省住房城鄉建設廳牽頭,省發展改革委、生態環境廳、農業農村廳、商務廳等配合)

  10.健全危險廢物醫療廢物處置能力。健全完善醫療廢物收運體係。規範醫療機構醫療汙水處理,督促按規定配備處理設施,實現應建盡建,加強運維管理和處理過程管控,嚴禁排放未經消毒處理、不達標的醫療汙水。科學布局、合理規劃建設與產廢情況總體匹配的危險廢物集中處置設施,鼓勵產業基地、大型企業集團配套建設高標準的危險廢物利用處置設施,因地製宜建設一批處置能力強、技術水平高的區域性集中處置基地。完善省固體廢物環境監管信息平台建設。(省衛生健康委、生態環境廳按職責分工負責)

  (四)大力倡導綠色健康生活方式

  11.提升全民綠色健康理念。廣泛開展健康科普活動,針對春夏季傳染病特點,加強新冠病毒感染、霍亂、手足口病、皰疹性咽峽炎、登革熱、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腮腺炎、諾如等感染性腹瀉、布魯氏菌病、鼠傳疾病(鼠疫)等傳染病防治的宣傳教育,提升群眾自我保護意識和防病能力。結合節能宣傳周、低碳日、愛國衛生月等持續開展形式多樣的主題活動,持續普及綠色消費、勤儉節約、綠色出行理念。大力推進綠道、碧道、步道、社區體育公園、社區多功能公共運動場、全民健身中心等場地設施建設,加快構建全省“15分鍾健身圈”和珠三角核心地區“10分鍾健身圈”,廣泛開展各類健身賽事活動。把綠色健康教育作為學校、家庭、社會教育的重要內容,大力選樹和宣傳群眾身邊的榜樣模範,推出一批人民群眾喜聞樂見的生態文化作品,引導全社會牢固樹立生態道德和生態文明行為準則。推進文明城市和文明村鎮創建,開展衛生城鎮創建攻堅行動。大力開展節約型機關、綠色家庭、綠色學校、綠色社區、綠色出行、綠色商場、綠色建築等綠色生活創建行動。(省文明辦,省教育廳、財政廳、生態環境廳、住房城鄉建設廳、商務廳、衛生健康委、廣電局、體育局、能源局,省總工會、團省委、省婦聯等按職責分工負責)

  12.倡導綠色健康生活方式。積極引導廣大人民群眾樹立和踐行“每個人是自己健康第一責任人”理念,堅持勤洗手、戴口罩、常通風、不隨地吐痰等良好習慣,慎終如始做好家庭和個人防護,築牢個人衛生健康第一道防線。樹立良好的飲食風尚,倡導常態使用公筷公勺,深入開展“三減三健”行動,摒棄“野味滋補”的觀念,堅決杜絕食用陸生野生動物的陋習。開展世界無煙日宣傳活動,加強控煙行為幹預,培育無煙文化。大力實施全麵節約戰略,深入開展全民節能、節水、節材、節糧,推廣文明餐桌、“光盤行動”,拒絕“舌尖上的浪費”,倡導群眾更多使用環保用品,減少一次性餐具和塑料產品使用。加大文明健康行為監督,通過設立文明健康引導員、“曝光台”、“隨手拍”等方式,加快形成約束有力的社會監督和輿論監督環境,引導廣大人民群眾養成文明健康綠色環保生活習慣。(省文明辦,省住房城鄉建設廳、商務廳、衛生健康委、市場監管局等按職責分工負責)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強組織領導

  各地各相關部門要進一步統一思想、提高認識,把全麵鞏固疫情防控重大成果、提升城鄉醫療衛生和環境保護水平納入重要議事日程。各地要壓實“四方責任”,盯緊關鍵環節,製定具體工作方案和計劃,明確責任分工、細化目標任務,確保各項工作取得實效。省文明辦、省發展改革委、省生態環境廳、省住房城鄉建設廳、省農業農村廳、省衛生健康委、省市場監管局、省疾控中心等部門要加強工作協調聯動,按照職責分工紮實部署推進本領域相關工作。

  (二)加大政策支持

  積極爭取中央預算內投資支持,各地按照盡力而為、量力而行的原則,統籌資金安排,鼓勵引導社會資本投入,參與各地公共衛生設施、醫療衛生機構、環境基礎設施建設。將符合條件的補短板強弱項重點項目優先申報地方政府專項債券,積極爭取政策性金融支持。各地要加強項目組織協調,開通綠色審批通道,強化土地、環評、資金等各類要素保障,推動項目盡快建成投運。在原有基礎上,健全汙水垃圾處理、醫療廢物處置收費製度,創新收繳方式,並有效提升收繳率。加快完善公共衛生設施、環境基礎設施財政政策,落實國家稅收政策,大力發展綠色金融。

  (三)形成人人參與的良好社會新風尚

  充分發揮報紙、電視、廣播等傳統媒體和互聯網、移動客戶端等新型融媒體渠道作用,講好抗疫故事,傳遞戰“疫”力量。多層次、全覆蓋宣傳開展愛國衛生運動、提升城鄉環境衛生水平的重要意義,凝聚全社會共識。加強《廣東省愛國衛生工作條例》宣貫,推廣各地各部門在愛國衛生領域的經驗做法和典型案例。深入開展愛國衛生運動進機關、進單位、進企業、進學校、進社區、進鄉村活動,組織動員廣大人民群眾積極參加愛國衛生實踐活動,全麵開展居家環境、社區環境整治,確保不留死角、不留盲區,形成人人動手、人人參與的良好氛圍。



相關附件:

打印文檔 關閉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