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支持IPv6
廣東省發展和改革委員會政務微信二維碼
廣東省發展和改革委員會手機版二維碼
您所在的位置: 首頁 > 專題專欄 > 計劃執行與草案

廣東省2013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執行情況與2014年計劃草案的報告

信息來源:綜合處 時間:2014-03-10 11:09:00
字體: [大] [中] [小]

廣東省2013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執行情況與2014年計劃草案的報告

廣東省發展和改革委員會主任 李春洪

各位代表:

  我受省人民政府委托,向大會報告我省2013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執行情況與2014年計劃草案,請予審議。

  一、2013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執行情況

  2013年,我省全麵貫徹國家宏觀調控政策,認真落實省委十一屆二次全會精神,在省人大及其常委會和省政協的監督支持下,緊緊圍繞主題主線和“三個定位、兩個率先”總目標,堅持穩中求進的工作總基調,統籌穩增長、調結構、促改革、惠民生,全力推進重要基礎設施建設、珠三角地區“九年大跨越”、粵東西北地區振興發展、培育大型骨幹企業、扶持中小微企業發展等工作,既保持了工作的連續性、穩定性,又體現了創新性。經濟運行保持平穩,轉型升級紮實推進,改革開放繼續深化,民生保障持續改善,較好地完成了省十二屆人大一次會議審議通過的經濟社會發展主要目標任務。

  (一)經濟保持平穩增長,綜合實力繼續增強。(1)經濟運行處於合理區間。預計全省地區生產總值6.23萬億元,超過1萬億美元,比上年增長8.5%,比預期目標高0.5個百分點。人均地區生產總值58500元,增長7.6%。第一、二、三產業增加值分別增長2.4%、7.7%和9.9%,其中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8.8%;三次產業結構調整為4.8:47.4:47.8,服務業比重超過第二產業。(2)財政金融平穩運行。地方公共財政預算收入7076億元,增長13.6%,比計劃目標高3.6個百分點,其中稅收收入占比81.5%;地方公共財政支出8266億元,增長13.7%。預計12月末,中外資金融機構本外幣貸款餘額和存款餘額分別為7.6萬億元、12萬億元,分別增長13.0%、14.3%。(3)企業競爭力進一步增強。製定實施鼓勵和支持大型骨幹企業壯大規模增強實力的指導意見,年主營業務收入超百億元的企業達181家,超千億元的企業達15家。落實國家支持小微型企業發展的各項政策措施,進一步扶持中小微企業和民營企業發展。有序推進“營改增”試點,預計全年減稅超過200億元。清理涉企行政事業性收費,取消、停征69項行政事業性收費,降低一批收費標準,減輕社會和企業負擔46億元。

  (二)產業結構調整穩步推進,自主創新能力進一步增強。(1)現代服務業加快發展。認定第二批40個省級現代服務業集聚區。預計全年現代服務業增加值增長11.0%,占服務業增加值比重達57.8%,比計劃目標高0.8個百分點,其中金融業增速比服務業整體增速高9個百分點。(2)戰略性新興產業快速發展。開展戰略性新興產業集聚發展試點工作,組織認定第二批省級戰略性新興產業基地,啟動省新興產業創投計劃。預計全年戰略性新興產業實現增加值增長9.5%,占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比重達11.7%。海洋生產總值達1.23萬億元。(3)先進製造業和高技術產業較快發展。佛山一汽-大眾汽車有限公司廣東30萬輛轎車項目、深圳長安標致雪鐵龍合資項目、廣東明陽風電葉片製造基地建成投產,廣東南車首列CRH6型城際動車組正式下線,湛江鋼鐵基地項目、中科合資廣東煉化一體化項目、中委合資煉油項目、中海油惠州煉化擴建項目等一批重大產業項目建設積極推進。深圳下一代互聯網、惠州雲計算智能終端等2個高新技術產業集群成為全國首批創新型產業集群試點。預計全年先進製造業增加值占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比重為48%,與計劃目標持平;高技術製造業增加值占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比重為24%,比計劃目標高0.5個百分點。(4)優勢傳統產業升級步伐加快。深入實施“兩化”融合和品牌帶動戰略,運用先進適用技術、信息技術改造提升優勢傳統產業。1~11月工業技改完成投資2044.3億元。紡織服裝、食品飲料、建築材料三大優勢傳統產業增加值增長9.4%。(5)自主創新能力不斷提升。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積極推進創新型省份建設。預計全年研究與實驗發展經費支出占生產總值比重達2.25%,比計劃目標高0.09個百分點;技術自給率提高到69.8%,比上年提高1.8個百分點;每百萬人口發明專利申請量651件,增長14%;發明專利授權量達20084件;PCT國際專利受理量11525件,占全國的50.3%。新增國家級創新平台19家。

  (三)農業生產保持穩定,發展基礎進一步夯實。(1)主要農產品產量保持穩定。有效克服超強台風、暴雨洪澇災害等重大自然災害和H7N9禽流感事件的不利影響,落實農資綜合直補、農機購置等農業生產補貼及各項強農惠農富農政策,政策性農業保險運行機製進一步完善。發展壯大糧食流通產業,加強糧食儲備管理,保障糧食安全。全年糧食產量1316萬噸,肉類產量434萬噸、蛋類產量32萬噸。(2)農村水利設施建設大力推進。深入推進農田水利萬宗工程、千宗治洪治澇保安工程、千裏海堤加固達標工程、農村飲水安全及村村通自來水工程建設,解決150.43萬戶農村居民飲水安全問題,基本完成135宗山區小型灌區改造和19個中央財政小型農田水利重點縣、88個省級小型農田水利示範鎮建設任務。雷州青年運河灌區和高州水庫灌區首期改造工程順利推進。(3)全麵啟動新一輪扶貧開發工作。製定新一輪扶貧開發“規劃到戶、責任到人”及重點縣(市)幫扶工作實施方案,調整對口幫扶關係,重點幫扶2571個村、20.9萬戶、90.6萬人,扶持21個扶貧開發重點縣(市)。完成10萬戶農村低收入住房困難戶住房改造和1.5萬戶“兩不具備”貧困村莊搬遷安置工作。安排20.42億元資金救災複產。

  (四)固定資產投資較快增長,重點項目建設紮實推進。(1)投資結構不斷優化。預計全年完成固定資產投資2.28萬億元,增長18.3%,比計劃目標高2.3個百分點。其中,服務業投資、民間投資分別增長20.5%、25.8%,占比分別提高至66%、57%。(2)重點項目建設成效顯著。省重點項目完成投資超過4500億元。建成湛江鑒江供水樞紐工程、西氣東輸二線廣東段等59個項目。新開工建設中海油粵東LNG接收站項目一期工程等110個項目。印發實施《加快推進全省重要基礎設施建設工作方案(2013-2015年)》,推進交通、能源等一批基礎設施項目建設。完成基礎設施投資5499億元,增長17.7%。廈深、茂湛鐵路及梅大一期等7個高速公路項目建成通車,深圳機場新航站樓建成投入使用,華能海門電廠3-4號機等一批能源工程建成投產。預計全年新增高速公路裏程181公裏,鐵路運營裏程436公裏,民航旅客吞吐能力900萬人次,建成電源裝機容量約460萬千瓦。(3)爭取國家支持取得積極成效。陽西電廠3-4號機、韶關電廠“上大壓小”工程、中國海油惠州煉化二期一體化項目等14個項目獲國家批準建設,總投資約1214億元;華潤西江電廠“上大壓小”工程、揭陽京信電廠等5個項目獲國家批準開展前期工作,總投資約255億元。爭取中央預算內投資34.95億元,支持我省農林水利、城建環保、社會事業等項目建設。爭取國家批準我省發行企業債券17隻,用於城市基礎設施和產業發展,總規模達350.5億元,發債規模比上年翻番。

  (五)市場消費增長平穩,價格總水平保持穩定。(1)市場消費逐步趨旺。預計全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2.54萬億元,增長12.2%,比計劃目標高0.2個百分點。1~11月批發零售和住宿餐飲分別增長12.7%、8.0%,限額以上汽車類消費增長15.3%,商品房銷售麵積和銷售額分別增長27.3%、43.5%,銷售均價上漲12.7%。新興消費快速發展,預計全年電子商務交易額突破2萬億元,增長33%,信息消費規模達6400億元,增長21%。(2)工業品內銷占比提高。舉辦148場廣貨全國行市場開拓活動,簽訂合同金額7852.2億元。1~11月工業品內銷66645.9億元,增長15.1%,內銷占比達70.5%,同比提高2個百分點。(3)物價漲幅低於預期。大力推進平價商店等“三項建設”,新建平價商店1636家,全省累計達5563家。加強價格監督檢查,強化市場價格監管,整治教育、醫療、旅遊、進出口環節、銀行等領域收費秩序。查處各類價格違法案件1.1萬宗,實施經濟製裁近1.5億元。推動反壟斷執法,查處省內河砂等領域價格壟斷案件。預計居民消費價格上漲2.5%,物價漲幅控製在年度計劃目標以內。

  (六)外經貿轉型升級加快,粵港澳合作不斷深化。(1)進出口總額突破1萬億美元。預計全年進出口總額1.09萬億美元,增長10.9%,比計劃目標高5.9個百分點,其中出口6365億美元,增長10.8%。(2)外貿結構進一步優化。1~11月一般貿易進出口增速比加工貿易快12.6個百分點。機電產品、高新技術產品出口分別增長15%、19.2%,對韓國、中東等新興市場進出口分別增長16.2%、14.3%,私營企業進出口增長37.9%。預計全年“委托設計+自主品牌”生產方式出口占加工貿易出口比重達63%,比上年底提高8.3個百分點。預計全年服務貿易進出口增長30%。(3)“引進來”和“走出去”水平提升。實際利用外資249.5億美元,增長6%,比計劃目標高1個百分點,其中服務業實際利用外資增長17.6%,占全省實際利用外資的44.9%。世界500強企業新設和增資項目投資總額56億美元。全省境外投資新增協議投資額47億美元,新簽對外承包工程合同額239億美元,項目平均協議投資額由上年同期的429萬美元提高至504萬美元。(4)粵港澳合作進一步深化。積極申報自由貿易園區。深入實施粵港、粵澳合作框架協議,15項先行先試措施納入CEPA補充協議十,合力推進粵港澳服務貿易自由化。港珠澳大橋、廣深港客運專線等跨境基礎設施建設項目進展順利。

  (七)區域發展協調性增強,粵東西北地區發展提速。(1)珠三角轉型發展加快。啟動實施珠三角地區“九年大跨越”工作方案,編製《珠江三角洲地區軌道一體化規劃》,佛肇城際、莞惠城際等8個城際軌道交通項目建設加快推進。珠三角地區現代服務業、先進製造業、戰略性新興產業占GDP比重穩步提升。(2)粵東西北地區發展提速。省委、省政府出台《關於進一步促進粵東西北地區振興發展的決定》,加快粵東西北地區高速公路、鐵路等交通基礎設施建設,推動粵東西北地區地級市中心城區擴容提質。汕潮揭同城化和湛茂陽臨港經濟圈發展順利推進。預計全年粵東西北地區生產總值增長10.4%,比全省高1.9個百分點。(3)區域發展重大平台和新區規劃建設進展順利。支持廣州南沙、深圳前海、珠海橫琴、中新(廣州)知識城等重大發展平台建設,推動相關政策落實。編製完成珠三角地區6個區域發展總體規劃,啟動開發建設。編製完成粵東西北地區12個地級市新區發展總體規劃,已經省政府批準實施。(4)產業和勞動力“雙轉移”成效繼續顯現。預計省級產業轉移工業園實現工業總產值4800億元、稅收195億元,分別增長23%、30%;新增勞動力轉移就業90.8萬人。(5)區域合作穩步推進。支持配合貴州省辦好第九屆泛珠論壇暨經貿洽談會,編製完成《粵桂合作特別試驗區總體發展規劃》,推動編製《珠江—西江經濟帶發展規劃》。做好對口支援工作,安排2013年度援藏項目58個,援藏資金4.22億元,推進我省重點援藏項目魯朗國際旅遊小鎮規劃建設;安排援疆項目67個,援疆資金12.59億元。

  (八)低碳試點省建設有力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取得新進展。(1)大力推進節能減排。製定實施《廣東省“十二五”後半期節能行動計劃》和《廣東省“十二五”後半期主要汙染物總量減排行動計劃》。初步核定,前三季度單位GDP能耗下降4.65%,超過全年下降3.5%的目標值。上半年化學需氧量、二氧化硫、氨氮、氮氧化物排放量分別下降3.75%、3.92%、2.91%、3.75%,預計可以完成全年計劃目標。萬元工業增加值用水量連續9年下降。實施南粵水更清行動計劃,推進重點區域流域江河整治,地級以上市集中式飲用水源水質持續穩定達標。預計新增汙水日處理能力106.9萬噸,新建成配套管網1952.6千米。推進大氣汙染聯防聯治,完成鍋爐整治、油氣回收等大氣治理項目3065項,累計淘汰營運黃標車約9萬輛。順利完成國家淘汰落後產能任務,淘汰造紙產能13.62萬噸,印染產能4144萬噸,製革產能10萬標張,鉛蓄電池產能19.5萬千伏安時。(2)生態建設和節約集約用地示範省建設成效明顯。全麵推進新一輪綠化廣東大行動,建成生態景觀林帶3160公裏、綠道9018公裏,完成森林碳彙工程362萬畝,預計森林覆蓋率達58.2%。加快推進“三舊”改造,實施城鄉建設用地增減掛鉤試點。全年處置閑置土地麵積1.02萬畝,完成400萬畝高標準農田建設,耕地保有量和基本農田麵積分別達到4750萬畝、3967萬畝。(3)碳排放交易正式啟動。完成電力、鋼鐵、水泥、石化等4個行業碳排放信息報告核查和配額分配,製定出台《廣東省碳排放管理試行辦法》及相關配套實施細則,首次實施碳排放權配額有償發放,啟動碳排放權上線交易。(4)主體功能區規劃順利推進。落實重點生態功能區生態補助政策。組織製定財政、投資、產業、土地、環境等八個主體功能區規劃配套政策文件,推進主體功能區規劃試點工作。

  (九)重點領域改革繼續深化,體製機製進一步完善。(1)行政審批製度改革深入推進。落實自2012年以來國家、省出台的行政審批製度改革事項目錄,推進市縣行政審批製度改革。紮實做好新一輪政府職能轉變和機構改革,省級食品藥品監管、衛生計生、新聞出版和廣電部門機構改革順利實施,基本完成事業單位分類改革。全麵實現市縣分廳與省網上辦事大廳的連接。(2)經濟體製改革取得新進展。製定出台企業投資管理體製改革方案及5個配套文件。推動民間投資進入基礎設施和社會事業等領域,召開重大項目麵向民間投資(2013年)招標推介會,推出招標項目83項,總投資2515億元。省財政經營性資金實施股權投資管理。推進金融改革創新綜合試驗區建設,發展國際金融、科技金融、產業金融、農村金融、民生金融取得新進展,推進科技金融產業融合創新發展。積極擴寬融資渠道,推進珠三角城際軌道交通沿線土地綜合開發。國有資產重組和國有企業改革深入推進,國有資產監管體製加快完善。(3)醫藥衛生體製改革穩步推進。縣級公立醫院綜合改革試點範圍擴大至38個縣(市)、78家醫院。推進城鄉居民大病保險。開展藥品集中采購製度改革,完善藥品價格形成機製,實施保護低價藥和鼓勵創新藥的價格扶持政策,降低2348個劑型規格藥品價格,平均降幅21%。(4)社會組織體製改革加快推進。探索建立社會組織綜合監管機製,建設異地務工人員服務組織,穩妥推進全省基層社會管理體製改革試點。(5)市場環境繼續優化。深化商事登記改革試點工作,全省新登記企業增長50.4%、注冊資本增長1.8倍。大力推進法治化國際化營商環境建設,市場監管體係和社會信用體係建設取得新進展。

  (十)社會建設紮實推進,民生保障繼續加強。(1)民生支出力度加大。預計全省11類民生支出達5552億元,增長16.1%,占全省公共財政預算支出總額的67.2%。全省撥付十件民生實事資金1764億元。(2)就業形勢保持穩定。預計全年城鎮新增就業164.5萬人,年末城鎮登記失業率為2.43%,控製在計劃目標之內。(3)城鄉居民收入平穩增長。企業職工最低工資標準平均提高19.1%。預計全年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分別達32950元、11650元,分別增長9.0%、10.5%。(4)社會保障水平穩步提升。預計基本養老(含離退休)、基本醫療、失業、工傷和生育保險參保人數分別達到4110萬、9000萬、2680萬、3000萬、2550萬人,城鄉居民社會養老保險參保人數達2485萬人,均完成計劃目標,城鄉居保基礎養老金標準從每人每月55元提高至65元。社會保障卡持卡人數達8899萬人。城鄉居民月人均低保標準分別提高19.1%、17.6%,年人均農村五保集中、分散供養標準分別提高1200元、1300元。基本醫療保險參保率達96%以上。基本實現每個地市至少建1家平價醫院目標。14個地市開展城鄉居民大病保險。落實低收入群眾臨時價格補貼與物價上漲聯動機製,運用省級價格調節基金發放低收入群眾臨時價格補貼4.25億元。(5)保障房建設完成國家下達任務。新開工建設保障性安居工程8.81萬套,基本建成13.89萬套,新增發放租賃補貼9138戶。(6)教育、文化、體育工作穩步推進。新創建教育強縣12個、教育強鎮196個,學前教育三年行動計劃的總目標基本實現,公辦義務教育標準化學校覆蓋率達67.3%,高中階段教育和高等教育毛入學率分別達96%、30%。公共文化服務體係建設紮實推進,扶持欠發達地區新建、改擴建縣級圖書館、文化館和博物館 53個。加強曆史文化名鎮名村保護工作,打造91個國家級傳統村落。在粵東西北地區建成200個鄉鎮農民體育健身工程。(7)異地務工人員服務管理持續改善。新增15.9萬異地務工人員積分製和2.3萬高技能人才入戶城鎮,對70.6萬異地務工人員實行減免費技能培訓。(8)平安廣東建設紮實推進。平安創建活動深入開展。安全生產、食品藥品安全監管等工作進一步加強。

  我們也要清醒地認識到,我省經濟增長的基礎還不牢固,經濟下行壓力依然存在,實體經濟發展動力不足,外經貿形勢不容樂觀,深化改革開放任務艱巨,城鄉區域發展差距仍然較大,食品藥品安全、住房保障等民生問題還比較突出,社會群體性事件時有發生。受自然災害、H7N9疫情衝擊、部分行業和企業經營困難等因素影響,雖然全年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持續增長,但扣除價格因素實際增長略低於經濟增長速度。雖然2013年主要汙染物減排指標可望完成年度目標,但“十二五”以來氮氧化物、氨氮、二氧化硫累計減排量均低於時間進度要求,後兩年的減排任務非常艱巨。對這些困難和問題,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視,已出台相關政策措施,在後兩年要采取強有力措施著力解決。

  二、2014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的安排意見

  2014年我省經濟社會發展的有利條件和積極因素不斷增加,但仍麵臨不少風險和不確定因素。從國際看,國際金融危機影響依然存在,世界經濟可能在較長時期內處於低速增長狀態,但最低迷時期已經基本過去。從國內看,經濟發展長期向好的基本麵沒有變,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將進一步激發發展的內生動力和活力,新的調控方式及各項政策效應將繼續顯現,經濟穩中提質態勢有望繼續保持。從我省看,交通等重大基礎設施建設加快推進,製造業投資有望回升,有利於投資繼續保持較高增速;基本公共服務保障水平不斷提高,汽車、住房消費仍將保持較快增長,信息消費等新興消費快速發展,消費市場有望繼續回暖;占我省外貿出口70%份額的發達經濟體經濟有望繼續複蘇,外貿需求將有較好支撐,經濟持續健康發展具有較好基礎和條件。但轉型升級任務繁重,資源環境約束趨緊,經濟運行仍然存在下行壓力和潛在風險。

  做好我省2014年經濟社會發展工作,要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全麵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大、十八屆二中、三中全會、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和習近平總書記係列重要講話特別是視察廣東重要講話精神,按照省委十一屆三次全會的部署要求,緊緊圍繞主題主線和“三個定位、兩個率先”總目標,堅持穩中求進的總基調,把改革創新貫穿於經濟社會發展各個領域各個環節,激發市場活力,加快轉型升級,促進優質增長,提高開放水平,推動綠色發展,辦好民生實事,切實提高經濟發展質量和效益,努力保持經濟持續健康發展、社會和諧穩定。

  綜合考慮國內外經濟形勢和我省發展條件,結合“十二五”規劃中期評估情況,建議2014年我省主要經濟社會發展預期目標如下:

  ——地區生產總值增長8.5%;

  ——人均地區生產總值增長7.5%;

  ——固定資產投資增長18%;

  ——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13%;

  ——外貿進出口總額增長1%;

  ——地方公共財政預算收入增長10%;

  ——居民消費價格漲幅控製在3.5%左右;

  ——城鄉居民收入增長與經濟增長基本同步;

  ——城鎮登記失業率控製在3.5%以內;

  ——人口自然增長率控製在8.2‰以內;

  ——服務業增加值占生產總值比重48%左右;

  ——現代服務業增加值占服務業增加值比重58%左右;

  ——先進製造業增加值占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比重48%左右;

  ——高技術製造業增加值占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比重24%左右;

  ——研究與實驗發展經費支出占生產總值比例2.28%左右;

  ——節能減排約束性指標完成國家下達年度計劃。

  為實現上述目標,2014年重點做好以下工作:

  (一)全麵深化經濟領域和相關環節改革。堅持以改革統領全局,發揮經濟體製改革牽引作用,處理好政府與市場關係,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和更好發揮政府作用,加快推進方向明、見效快、近期可以啟動的經濟領域和相關環節改革。(1)加快轉變政府職能。推進政府機構改革,7月底前基本完成全省機構改革任務。研究製定政府部門權責清單,在省級10個政府部門和珠三角、粵東、粵西、粵北地區各選一個市分別開展製定橫向和縱向權責清單試點。圍繞推進法治和服務型政府建設,出台各級政府職能轉變方案。深化行政審批製度改革,實現縣級以上政府行政審批事項比2011年底減少40%以上。製定省行政審批監督管理條例和標準化實施辦法,嚴格控製新設行政審批事項,製定和公布省、市、縣政府保留的事項目錄並實行動態管理。拓展和完善省網上辦事大廳,省直部門80%以上的行政審批事項和70%以上的社會服務事項實現網上辦理,省網上辦事大廳連接到珠三角地區全部鎮街,推出網上辦事手機版。(2)構建公平開放透明的市場規則。實行統一的市場準入製度,探索建立負麵清單管理方式,製定各類企業進入特許經營領域的具體辦法。推進工商注冊製度便利化,由先證後照改為先照後證,把注冊資本實繳登記製改為認繳登記製,全省推開並基本完成商事登記製度改革。落實省企業投資管理體製改革方案,除國家規定需由省級核準的項目外,其餘取消核準。統籌推進項目用地、規劃、環評等審批事項同步改革。研究製定省級政府投資管理辦法。構建法治化國際化營商環境,推進市場監管體係和社會信用體係建設,基本建成全省統一的市場監管信息平台,加快建設覆蓋全社會的公共聯合征信係統。推進公共事業價格改革。(3)激發市場主體發展活力。積極發展混合所有製經濟,鼓勵各級國有企業和集體、民營、外資企業相互投資參股、聯合組建公司。鼓勵非國有資本參股國有資本投資項目,鼓勵發展非公有資本控股的混合所有製企業。加快推進國有企業改革,研究製定全省加快推進國有企業改革的實施方案和省屬國有資產優化重組方案,推動有條件的國有集團公司改組為國有資本投資公司,在下屬二、三級企業開展產權改革,吸納民營資本參股,發展混合所有製企業。大力促進非公有製經濟健康發展,擴大向社會資本開放投資領域,年內研究製定公共資源開發利用項目競爭性配置辦法,並在交通、能源、城建、社會事業等領域開展試點。(4)推動建立現代財政製度。完善省以下財政體製,開展預算編製改革,建立全口徑的預算編報體係和跨年度預算平衡辦法。研究製定省、市、縣、鎮事權與財政支出責任劃分的工作方案,並在珠三角和粵東、粵西、粵北地區各選一個市進行試點,明確各級政府分擔資金的比例和標準。清理規範和控製新批各類財政優惠政策,製定財政優惠政策的普遍適用辦法。完善轉移支付體係,壓減專項、擴大一般,清理整合、優化規範各類專項資金,修訂出台專項資金管理辦法。推進省財政經營性資金實施股權投資管理改革,擴大股權式投資比例。(5)創新金融發展機製。推進金融改革創新綜合試驗區建設,依托廣州、深圳等城市構建區域金融中心。完善多層次資本市場,通過上市融資、發行企業債券、發展產業基金等方式,促進直接融資。研究出台促進我省跨境融資和民間融資的有效措施,積極發展金融租賃、消費金融等新型金融模式和保障性金融等普惠型金融組織,建立完善小微企業融資風險分擔機製。

  (二)著力擴大消費需求。適應城鄉居民生活水平提高和消費升級需求,把握國家擴大消費需求契機,增強消費對經濟增長的基礎性作用。(1)開拓內銷市場。繼續深入開展“廣貨全國行”、“廣貨網上行”等活動。以汽車、家電、家居、服裝、食品、日用品等為重點,組織專項促銷活動,鞏固和擴大“廣貨”的國內市場份額。培育建設本省大型電子商務平台企業,組織開發電子商務一站式公共服務平台。(2)培育消費新增長點。落實我省促進信息消費的實施方案,創新信息服務產品和服務模式,加快4G網絡建設和業務開展,加強信息服務重大應用示範。製定我省加快發展養老服務業的實施細則,繁榮養老服務消費市場。研究製定我省促進健康服務業的政策措施,加快發展醫療保健、家庭服務、教育培訓等新興消費。推進餐飲、旅遊文化等服務優化提質。(3)優化消費環境。調整收入分配格局,提高社會保障水平,增強居民消費能力。清理道路和水路運輸行業收費,減輕物流行業負擔。深入實施“質量強省”戰略,提高消費品產品質量。嚴格執行食品藥品質量標準和準入製度,建立健全食品溯源和標識製度,加大對食品藥品違法等嚴重損害消費者權益行為的懲處力度。推進萬村千鄉市場工程項目升級改造和農超對接,擴大商業網點覆蓋麵。加強市場價格監管,加大價格反壟斷工作力度,打擊消費領域製售假冒偽劣產品、價格欺詐等不正當行為,整治醫藥、教育等民生領域不合理價格與收費。

  (三)促進投資有效增長結構優化。抓好重點項目和重要基礎設施建設,調整和引導資金投向,切實發揮好投資對經濟增長的關鍵性作用。(1)推進重點項目建設。計劃安排省重點項目285項、812個子項目,年度計劃投資4500億元,子項目中計劃新開工項目190個,續建項目622個(其中計劃投產項目96個)。推動貴廣、南廣、韶贛鐵路如期建成通車,開工建設深圳至茂名鐵路江門至茂名段、廣州鐵路樞紐東北貨車外繞線等鐵路項目。開工建設寧波至東莞高速公路粵閩界至潮州古巷段等高速公路項目。加快推進廣州港南沙港區三期工程、珠海高欄港10萬箱集裝箱碼頭工程、海安航道整治工程等港口和航道項目。加快建設廣州白雲國際機場擴建工程,開工建設惠州軍民合用機場,開展湛江機場遷建及韶關機場擴建項目前期工作。加快建設陽江核電、台山核電等能源保障項目。加快推進珠江三角洲水資源配置、韓江高陂水利樞紐等重點水利工程前期工作。爭取國家盡快批準我省已上報國家審批的重大項目。積極爭取國家預算內投資安排,支持擴大企業債券發行規模,積極創新“債貸組合”、可續期債券、項目收益債券等企業債券品種和發行方式,多渠道推動股權融資,發展並規範債券市場,提高直接融資比重。(2)促進服務業投資穩定增長。研究製定促進我省服務業投資發展的政策意見,放寬服務業投資領域和降低準入門檻,重點促進金融、電子商務、現代物流、信息科技、健康服務等現代服務業領域的投資。(3)加大先進製造業投資。重點推進裝備製造業、汽車、石化、鋼鐵、船舶五大領域投資,加大技改投資力度。開工建設廣汽菲亞特汽車有限公司廣州分廠項目、一汽—大眾佛山工廠二期項目,加快建設中海油深水海洋工程裝備珠海基地、湛江鋼鐵基地、中科合資廣東煉化一體化項目、中委合資煉油項目、中海油惠州煉化擴建項目等重大產業項目。(4)激發民間投資活力。加快推進近兩年麵向民間投資招標項目落地,適時推出2014年麵向民間投資招標項目,組織重大項目與民間資本雙向對接,加強金融、信息、政策等服務。積極探索軍民融合新路子,引導優勢民營企業進入軍品科研生產和維修領域。

  (四)推動創新驅動發展。逐步完善創新體係和創新環境,推動我省發展方式從要素驅動向創新驅動轉變。(1)加強科技創新平台建設。繼續推進中國(東莞)散裂中子源、江門中微子實驗站、加速器驅動嬗變係統研究裝置和強流離子加速器裝置等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建設。加強國家工程實驗室、國家重點實驗室、工程研究中心、工程技術研究開發中心創新能力建設,爭取國家批複建設一批國家地方聯合工程實驗室(工程研究中心)。組織開展第五批省級工程實驗室認定,完善省級工程實驗室產業和區域布局。(2)加強關鍵核心技術攻關。強化基礎研究、前沿技術研究,實施國家和省重大科技專項,在高端新型電子信息、新能源汽車、新材料、生物醫藥、工業機器人等領域,組織攻克一批處於產業鏈高端環節、具有重大帶動作用的核心技術。(3)推進協同創新。強化省部院產學研和省外高校、科研院所及國際科技合作,加快產學研合作創新平台建設,促進高校、企業、科研院所等多主體協同創新,發展新型研發機構。推動科技金融產業融合發展,舉辦科技成果與產業對接會,研究建立主要由市場決定技術創新項目和經費分配、評價成果的機製。推動企業通過產品(服務)、技術、營銷、供應鏈等創新形成新的供給,創造新的需求。發展科技中介服務機構。(4)加強人才引進和培養。做好第五批創新科研團隊和領軍人才的引進工作,加強基礎研究人才的培養和引進工作,加快集聚高端創新人才。加大人才政策創新力度,編製我省重點領域人才開發目錄。(5)支持商業模式創新。完善促進和引導企業創新商業模式的政策環境,支持企業探索與新技術發展和應用相適應的產品開發、生產銷售、供應鏈管理、資本運作等新型商業模式,發展企業間電子商務、電子零售、專業服務、增值服務、服務外包等新業態。

  (五)加快產業轉型升級。以現代產業500強項目建設為抓手,推進產業集聚化、高端化發展,不斷提升我省產業發展核心競爭力。(1)優先發展現代服務業。鞏固服務業較快發展態勢,重點發展現代金融、現代物流、信息服務、科技服務、商務會展、文化創意等生產性服務業。加快發展物聯網、雲計算、大數據等新型服務業態。推進70個省級現代服務業聚集區建設,開展第三批省級現代服務業聚集區認定工作。(2)提升發展先進製造業。加快發展智能製造裝備、軌道交通裝備、工程裝備、環保裝備、汽車、石化及化學工業等重點產業,延伸產業鏈,加強汽車、石化、船舶、裝備、電子信息、物流等產業鏈規劃建設,開展產業鏈招商,規劃建設一批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先進製造業集聚區。推進信息化與工業化深度融合,抓好順德國家裝備工業“兩化”融合暨智能製造試點等示範基地建設。(3)重點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啟動第三批省級戰略性新興產業基地認定工作。立足發展基礎,著力推進新一代顯示技術、新型動力電池、蛋白類生物藥及植(介)入器械等三大產業區域集聚發展試點。加快推進新能源汽車、新型顯示器件、衛星應用、航空等戰略新興產業100強重點項目建設。密切跟蹤國際新技術發展趨勢,積極推進工業機器人、高性能專用芯片、3D打印技術等產業發展。繼續推進實施省新興產業創投計劃,推動戰略性新興產業區域集優集合債券發行試點工作。(4)加快發展海洋經濟。落實廣東海洋經濟綜合試驗區發展規劃,大力發展海洋生物醫藥、海洋工程裝備製造等海洋高技術產業,推進海洋產業園區建設,集中集約用海和科學圍填海。加強海洋生態保護和汙染防治,高標準建設珠海橫琴、湛江徐聞、汕頭南澳等國家級海洋生態文明示範區,建設海陵島等國家級海洋公園。(5)加強對企業的支持幫扶。鼓勵和支持我省大型骨幹企業發展。加大中小微企業綜合服務平台建設力度。落實結構性減稅政策,規範稅費管理,進一步清理涉企行政事業性收費。

  (六)著力抓好“三農”工作。認真貫徹落實中央農村工作會議精神,全麵加快農業現代化建設,落實強農惠農富農政策,努力促進農業增產增效、農民持續增收,增強農村發展活力。(1)加快發展現代農業。穩定糧食和主要農產品生產,加強糧食儲備設施建設和儲備管理,提高糧食安全保障能力。支持發展生態友好型農業,把住生產環境安全關,抓好農產品質量安全,治地淨水,切斷汙染物進入農田的鏈條,推進實施世界銀行貸款農業麵源汙染治理項目。把住農產品生產安全關,控肥、控藥、控添加劑,規範農業生產過程,培育農產品品牌。大力扶持家庭農場、專業大戶、農民合作社和產業化龍頭企業等新型主體。加強農村水利基礎設施建設,高標準建設8個省級現代農業示範區,完成340萬畝高標準農田建設任務。(2)推進新農村建設。深化農村綜合改革,在各縣(市、區)選擇不同類型的鎮開展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確權登記頒證試點,推進農村集體產權製度和農村合作金融改革。加強和創新農村社會管理,建立健全農村留守兒童、留守婦女、留守老年人關愛服務體係。實施幸福村居建設工程,大力推進農村人居環境整治,為農民建設幸福家園和美麗鄉村,突出解決農村生活汙水和垃圾處理問題,農村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達50%以上。落實扶貧開發“雙到”工作,完成10萬戶農村低收入住房困難戶住房改造和1.5萬戶“兩不具備”貧困村莊移民搬遷安置。加快完善鄉村治理機製,有效化解農村社會矛盾。(3)推動城鄉一體化發展。突出農村特色,推動新型城鎮化與農業現代化相輔相成,守住耕地“紅線”,保障農民利益。推進城鄉要素平等交換和公共資源城鄉均衡配置,逐步縮小城鄉差距。統籌推進城鄉基礎設施建設,促進城鎮化與新農村建設協調推進,努力增加農民收入,共享現代化成果。

  (七)促進區域協調發展。推動珠三角地區轉型發展與粵東西北地區振興發展良性互動,培育新的經濟增長極。(1)全力推動珠三角“九年大跨越”。深入推進珠三角基礎設施、產業布局、城鄉規劃、基本公共服務、環境保護一體化,編製實施科技創新、生態安全、信息、物流、旅遊等新的五個一體化規劃。重點推進珠三角城際軌道和廣州、深圳、東莞、佛山城市軌道交通建設,加快推進深中通道等項目建設工作,抓好珠三角跨市地方道路銜接和公交對接等示範項目。充分發揮廣州南沙、深圳前海、珠海橫琴等重大轉型平台引領帶動作用。(2)推動粵東西北地區振興發展。編製完成粵東西北地區12個地級市中心城區擴容提質建設規劃和新區城市總體規劃,以及新區產業發展、基礎設施、低碳生態城市建設等專項規劃。探索建立財政手段與金融手段相配合的投入機製,推動建立粵東西北地區振興發展股權基金,重點支持粵東西北地級市新區建設。在重大項目、招商選資、發展政策等方麵向粵東西北地區傾斜,繼續爭取國家政策和資金支持我省原中央蘇區縣、少數民族自治縣、資源枯竭型城市、老工業基地等特殊區域的發展。加快建設覆蓋粵東西北地區的快速交通體係。落實珠三角地區與粵東西北地區對口幫扶。(3)促進產業園區擴能增效。完善產業園區體製機製,擴大省級產業園區的經濟管理權限,提升產業園區管理服務水平,推動園區集聚集約發展。(4)加強省際合作。推動與泛珠三角地區交通設施的便捷通達,深化與周邊省、市的經貿交流,辦好第十屆泛珠論壇暨經貿洽談會。紮實推進援藏、援疆等對口支援工作。

  (八)提升開放型經濟水平。抓住國家新一輪擴大對外開放的機遇,大力實施互利共贏開放戰略,出台進一步提高對外開放水平的意見,加強國際高端合作,集聚全球優質資源,形成參與國際合作競爭的新優勢。(1)加強與發達國家經貿投資合作。優化廣東外經貿戰略布局,加強與發達國家在先進製造業、現代服務業、高新技術產業等重點產業及精密製造、智能控製、生產工藝、基礎材料等重點領域的項目合作,將服務業作為對外開放重點,吸引發達國家知名企業到我省設立地區總部、研發中心、技術中心等。出台實施進一步加強與歐洲交流合作的實施方案,落實我省與世界500強企業、發達國家友好省州已簽署的合作協議、備忘錄,推進相關重大項目落地。創新國際合作模式,依托行業協會、骨幹企業和重要國際合作園區,促進企業交流合作。(2)積極參與“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建設。拓展與東盟國家在海洋經濟、商務服務、旅遊文化等領域的深度合作。推動我省電子、輕工、紡織、建材、家電、家具等優勢產業企業到東盟國家設立生產基地,深化有色金屬、橡膠、棕櫚油等資源開發合作。(3)深化粵港澳合作。深入落實CEPA及服務業對港澳擴大開放在廣東先行先試政策,推動率先基本實現粵港澳服務貿易自由化,加快推進港珠澳大橋、廣深港客運專線、粵澳新通道等重大跨境基礎設施建設。(4)推動外貿發展方式轉變。發揮進出口貿易對經濟增長的支撐性作用,發展多元化貿易市場。推動加工貿易轉型升級,推進外貿轉型升級示範基地和科技興貿創新基地建設。落實出口退稅等穩定出口政策,擴大出口信用保險規模和覆蓋麵,扶持機電、高新技術產品和一般貿易出口。推進跨境電子商務、市場采購貿易以及外貿綜合服務平台企業等外貿新業態發展,支持廣州、深圳跨境電子商務試點城市建設。用好進口貼息政策,加快進口貿易創新示範區和進口商品交易中心等平台建設。(5)提升“走出去”水平。培育本土跨國公司,支持有條件的企業積極擴大對外投資,帶動省內商品、技術、標準出口和勞務輸出,積極推介我省性價比高的優勢產品和技術裝備。加強我省品牌在國外市場的營銷推廣和渠道建設,重點鼓勵和引導企業開展跨國品牌並購租賃。

  (九)積極穩妥推進新型城鎮化。認真貫徹落實中央城鎮化工作會議精神,走以人為本、四化同步、科學布局、綠色發展、傳承文化的中國特色新型城鎮化道路,提高城鎮化質量。(1)完善新型城鎮化發展戰略。推進以人為核心的城鎮化,研究編製全省新型城鎮化規劃,完善城鎮化體製機製,健全城鄉空間規劃體係和管理機製。選擇若幹市縣和建製鎮開展新型城鎮化試點。(2)有序推進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把促進有能力在城鎮穩定就業和生活的常住人口有序實現市民化作為首要任務,開展有利於新型城鎮化發展的戶籍、土地、財稅、公共服務、生態環保等綜合配套改革試點。推動差別化戶籍製度改革,完善“積分製”入戶製度和高技能人才入戶城鎮製度。提高高校畢業生、技工、職業技術院校畢業生等常住人口的城鎮落戶率。提高農業轉移人口基本養老、基本醫療等社會保險的參保率,實施農業轉移人口職業技能提升計劃。落實在新建普通商品住房或進行“三舊”改造時配建10%的公租房、土地出讓淨收益按不低於10%用於公租房建設等政策。(3)優化城鎮化布局和形態。按照主體功能定位和土地、水和生態環境承載能力,促進城鎮空間布局合理均衡。把城市群作為主體形態,促進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鎮合理分工、功能互補、協同發展,提升珠三角城市群發展質量,推進汕潮揭同城化,發展壯大粵西城鎮群,促進粵北地區城鎮集聚發展。提高城鎮建設用地集約化程度,提高城市可持續發展能力。加強城市交通換乘樞紐建設,大力發展公共交通。

  (十)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堅持把生態文明建設放在更加突出位置,加大汙染減排、資源節約和環境保護力度,推動綠色循環低碳發展。(1)加快生態文明製度建設。建立生態紅線保護製度,製定省生態文明建設規劃綱要。全麵實施主體功能區戰略,推進市縣空間“一張圖”管理。改革生態環境保護管理體製,建立和完善嚴格監管所有汙染物排放的環境保護管理製度。探索建立市場化節能減排機製,完善碳排放權管理和交易製度,開展排汙權、水權交易試點。(2)加強生態建設。製定生態文明先行示範區創建活動實施方案。全麵推進新一輪廣東綠化大行動,加快森林進城圍城等四大林業重點生態工程建設,抓好綠道升級和網絡延伸。建設生態景觀林帶2500公裏、森林碳彙工程林250萬畝。(3)紮實推進節能工作。深入實施“十二五”後半期節能行動計劃,抓緊製定實施能源消費總量控製工作方案,實施能源消費總量和能耗強度雙控考核,加強工業、建築、交通和公共機構等重點領域的節能降耗,實施節能產品推廣等重點節能工程。在政府投資領域強製執行綠色建築標準。按照國家部署,運用市場手段,強化技術標準、能耗環保標準執行,淘汰鋼鐵、水泥等行業落後產能。(4)嚴格控製汙染物排放。深入實施“十二五”後半期主要汙染物總量減排行動計劃,對電力、造紙、印染、畜禽養殖等行業實施主要汙染物排放總量控製,加快建設城鎮生活汙水、垃圾處理設施,大力推進火電機組脫硫脫硝工程建設。實行最嚴格水資源管理製度,全麵實施南粵水更清行動計劃,抓好廣佛跨界河流、淡水河、石馬河、練江等影響重大的流域及汙染較重的城市內河湧綜合整治。實施省大氣汙染防治行動方案,聯防聯控PM2.5和臭氧等汙染,加強城市保潔管理,綜合整治城市建築揚塵和餐飲油煙汙染,加大灰霾防治力度。年底前在珠三角地區全麵供應粵V車用汽油,全省淘汰2005年底前注冊的營運“黃標車”11.81萬輛。(5)大力發展節能環保產業。完善配套政策,推進珠江三角洲地區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實施方案,推動有條件的市公交電動化工作,政府公務用車、公交車率先推廣使用新能源汽車。加快太陽能、風能等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開發利用。推進循環經濟試點示範工程建設。(6)推進節約集約用地示範省和國家低碳試點省建設。加強耕地保護,加大“三舊”改造力度,盤活閑置地。研究製定廣東低碳發展戰略,做好交通、建築等領域碳排放核查、信息報告並納入碳排放權交易。做好國家低碳生態城市建設示範省工作。

  (十一)落實十件民生實事。抓好省政府確定的十件民生實事的落實工作,讓全省人民更多更公平共享改革發展成果。(1)細化實施方案。因地製宜、科學合理製訂分項工作實施方案,細化分解具體工作任務,明確牽頭和承辦單位、責任人、工作目標、完成時間節點,定期反饋進展情況。要按照基建程序和要求,將住房保障、新農村公路、農民體育健身工程、農村生活垃圾收運處理、病險水庫除險加固、中小河流治理等民生工程落實到具體建設項目。(2)強化相關保障。全省各級財政落實1727億元資金,其中省財政落實684億元資金;各地要按照國家和省有關政策要求,籌措本地區所需資金,確保資金及時足額落實到位。確保土地供應,把好建設項目材料關、施工關、成本核算關,確保工程質量。(3)完善體製機製。推進教育領域綜合改革,配合中央做好擴大省級政府教育統籌權後的政策銜接。深化醫藥衛生體製改革,推動實現縣(市)公立醫院取消以藥補醫,鼓勵引導社會資本辦醫,製定出台民營與公立醫療機構享受同等待遇的政策措施。完善創業帶動就業機製。健全社會保障製度,推動做實企業職工養老保險個人賬戶,啟動基礎養老金省級統籌,實施統一的城鄉居民醫保製度,推進大病保險管理服務市場化。推動實施“單獨兩孩”生育政策。(4)加強督促檢查。完善督導、檢查、考核機製,強化審計監督,加強建設項目稽察管理。加強社會輿論監督,定期公布十件民生實事落實情況。

相關附件:

打印文檔 關閉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