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支持IPv6
廣東省發展和改革委員會政務微信二維碼
廣東省發展和改革委員會手機版二維碼
您所在的位置: 首頁 > 政務公開 > 規劃計劃 > 發展規劃

廣東省防災減災“十二五”規劃

信息來源:規劃處 時間:2013-09-26 14:42:00
字體: [大] [中] [小]

為認真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和省委、省政府關於加強防災減災工作的決策部署,進一步提高防災減災能力,最大程度地減輕各類自然災害造成的損失,根據《國家綜合防災減災規劃(20112015年)》、《廣東省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二個五年規劃綱要》以及有關法律法規,結合我省實際,製定本規劃。

一、防災減災工作成效、問題和形勢

(一)主要成效。

“十一五”期間我省極端天氣氣候事件頻繁發生,強熱帶風暴(台風)、暴雨洪澇、低溫雨雪冰凍和突發性地質災害等自然災害多發,局部地區幹旱和森林火災連發,災情曆史罕見,給人民群眾生命財產造成了重大損失。據統計,“十一五”期間,全省因各類自然災害造成直接經濟損失達1210.875億元。

麵對複雜的防災減災形勢及重大災害挑戰,全省高效有序開展抗災救災及災後恢複重建工作,大力加強防災減災能力建設,取得了顯著成效。主要是:建立健全省減災委員會、省突發公共事件應急委員會以及各類防災減災組織機構,形成了統一領導、綜合協調、分類管理、分級負責的防災減災和自然災害應急管理體係;逐步完善各類、各級自然災害應急預案,基本形成省、市、縣三級防災減災預案體係;實施城鄉水利防災減災工程,推進江海堤圍加固達標工程,全省縣級以上城區防洪格局基本形成,主要江河防洪(潮)能力進一步提高;實施廣東省立體地震監測預報係統和南海地震海嘯監測預警係統建設工程,防震減災工作有新突破;紮實推進地質災害防治工作,全力消除地質災害隱患點;實施沿海防護林建設、珠江防護林建設以及自然保護區建設等重點生態建設工程,初步建成生物防火網絡,有效控製了主要林業有害生物發生麵積;不斷完善災害預測、預報、預警體係,災害監測、預警、預報能力大力提升;公眾的防災減災意識和自救互救能力不斷增強,自然災害科普宣傳和區域交流合作全麵推進;圓滿完成四川抗震救災對口支援等工作。

(二)存在問題。

總的來看,我省防災減災公共服務能力與社會需求還不相適應;防災減災綜合協調機製不夠健全,未能有效實現防災減災的資源整合和信息共享;災害監測預警預報、災害防禦、應急物資儲備和應急救援等基礎能力建設相對薄弱;城鄉基層社區綜合防災能力亟待提高,部分基層隊伍力量薄弱;災害應急指揮協調、災情信息采集、傳輸處理及發布能力有待提高;防災減災科技創新能力不夠強,高新科技應用不夠廣泛;防災減災宣傳教育工作實效有待進一步提高,社會公眾防災減災意識有待加強。

(三)基本形勢。

我省地處“典型氣候脆弱區”,是各種自然災害多發省份之一,主要災害有暴雨洪澇、熱帶氣旋、幹旱、寒冷、地震、地質災害、赤潮、生物災害和森林火災等,災種多、災期長、發生頻率高、災情重。在全球氣候持續變暖的大背景下,極端天氣氣候事件的時空分布、發生頻率和強度出現新變化,今後我省麵臨的自然災害風險將進一步加大。預計“十二五”期間,我省各類極端天氣氣候事件仍呈增多趨勢,熱帶氣旋、暴雨洪澇、低溫雨雪冰凍、局部地區幹旱等災害風險將更加頻繁,泥石流、滑坡等地質災害還將高發,發生破壞性地震的地質背景依然存在,防災減災任務十分艱巨。

二、指導思想、基本原則與總體目標

(一)指導思想。

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以保障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為根本,尊重自然規律,堅持預防為主、防減並重、綜合防治,統籌運用各類資源和多種手段,全麵加強綜合防災減災能力建設,積極調動社會各方麵力量,依靠科技進步,依法防災減災,切實維護廣大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為建設幸福廣東和促進我省經濟社會全麵協調可持續發展提供有力保障。

(二)基本原則。

——政府主導,社會參與。堅持各級政府的主導作用,加強部門之間的協同配合,積極組織動員社會各方力量參與防災減災。

——以人為本,科學規劃。把保護人民群眾生命安全放在首位,深入研究、準確把握各類自然災害過程各階段的特征,科學製訂防災減災措施,規範有序開展防災減災工作。

——以防為主,防治結合。加強自然災害監測預警、風險調查、工程防禦、群防群測、宣傳教育等預防工作。堅持防災、抗災和救災相結合,工程與非工程措施並舉,協同推進防災減災各方麵、各環節的工作。

——統籌兼顧,突出重點。立足當前,著眼長遠,全麵推進各領域、各區域綜合防災減災能力建設。集中資源,優先解決防災減災領域的薄弱環節和突出問題。

(三)總體目標。

著力建設一批對經濟社會發展具有基礎性、全局性、關鍵性作用的防災減災工程,逐步形成多層次、全方位、高標準的防災減災體係,全麵提升綜合防災減災能力。力爭到

相關附件:

打印文檔 關閉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