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山古為百越之地,隨著漢文化和百越文化逐漸交流與融合,由中原傳入嶺南的剪紙藝術也在佛山地域開花結果。
佛山剪紙曆史悠久,源於宋代,盛於明清時期。從明代起佛山剪紙已有專門行業大量生產,產品銷往省內及中南、西南各省,並遠銷南洋各國。
2006年,佛山剪紙被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陳永才剪紙作品《古鎮佛山》
(佛山市非遺中心提供)
梁朗生剪紙作品《花鳥四屏》
(禪城區檔案館供圖)
在古代,剪紙主要用途是節日裝飾、祭祀裝飾、刺繡雕刻圖樣、產品商標等。
隨著社會的發展,佛山剪紙在傳統的基礎上,以其構圖嚴謹、裝飾性強、剔透雅致、金碧輝煌的工藝特點,反映時代生活的題材特色,開創了傳統藝術創新之路,在我國剪紙藝術中較具代表性。
鄧春紅剪紙作品《幸福嶺南》
(曾潔莉 攝)
# 剪紙分類
佛山剪紙藝術,在製作上有剪、刻兩大類,刻紙是在民間剪紙的基礎上,隨著商品生產和群眾的需要而興起的,一次可以加工成多張剪紙圖案,同時改進了剪紙的工藝,使佛山剪紙線條流暢、玲瓏。
剪紙作品《佛山秋色盛會》
(佛山市非遺中心提供)
# 刻刀與原料
佛山剪紙所用刻刀寬度從3毫米至1毫米不等,一套十餘把。操刀時以握毛筆法持之,垂直切割,線條連接而不斷,成型如網狀。
刻紙利用佛山名特產銅箔和色紙作主要原料,具有色彩豐富、蒼勁豪放等獨特的地方風格。在製作方法上,有材料刻紙、寫料刻紙、純色剪紙三大類,以銅襯料、銅寫料、銅鑿料為最具特色。
饒寶蓮剪紙作品《佛山新八景》
(佛山市檔案館提供)
銅襯料是用刻刀在銅箔上鏤刻出畫麵線條、骨架,然後根據製作設計需要,在背麵襯上色紙;銅寫料是繪畫與剪紙相結合的藝術形式,先用刻刀在銅箔上鏤刻出畫麵的外輪廓,然後用膠水調粉彩,繪畫畫麵。
銅鑿料與銅寫料大致相同,其特點是畫麵或人物輪廓是用特製的鑿子鑿成一點點凸出的珠子般的線條,空間不需刻通,而是以粉彩繪畫成金輝燦爛、色彩斑斕的畫麵。
佛山銅鑿剪紙
(吳宇 攝)
銅鑿剪紙作品《丁財貴》
(禪城區檔案館供圖)
# 題材與色彩
佛山剪紙的題材,絕大多數是勞動群眾所喜愛的,寄寓如意吉祥的花鳥魚獸,以及群眾喜聞樂見的戲曲人物和民間故事。如“龍”“鳳”“鯉魚”“孔雀”“四時瓜果”“福祿壽全”“和合二仙”“六國封相”“嫦娥奔月”等等。
銅鑿料的色彩,以粉紅、玫瑰紅、粉藍、紅丹白等為主,和諧奪目。銅襯料的襯色以橙紅、粉紅、槐黃、芥黃、紫、深綠和淺藍為主,畫麵鮮豔調和。
青少年剪紙教學
(禪城區文化廣電旅遊體育局供圖)
# 地位與傳承
佛山剪紙在本地民俗中有著重要地位,不管是歲時節日、婚喪嫁娶、壽辰祭祀、交際禮儀,還是人們日常生活用品、兒童玩具都喜歡用剪紙作裝飾。
佛山市禪城區祖廟街道福祿路形成剪紙一條街。隨著社會的發展,佛山剪紙在傳統剪紙的基礎上,多以反映時代生活為題材,開創了傳統藝術創新之路。
林載華、鄧本坼、張拔、潘保琦的
剪紙作品《紅樓夢》
(禪城區檔案館供圖)
鑒賞小貼士
大型剪紙壁畫《紅樓夢》,剪紙長22米,高6米,以大觀園為中心內容,以“十二釵”故事情節為襯色,將亭、台、樓、閣、花、草、樹、木加以人物的各式表情巧妙結合。
由於這幅壁畫是用純黑色大理石經雕刻後鑲純金箔而成的,建成後,畫麵氣勢磅礴,遠看金光燦爛,近看玲瓏剔透、富麗高雅,尤為突出佛山剪紙金碧輝煌的藝術特點。
大型剪紙《紅樓夢》開創了將剪紙藝術與現代大型建築相結合的曆史先河,並榮登《中國名壁畫》之列。
製作單位: 廣東省人民政府地方誌辦公室、佛山市人民政府地方誌辦公室、佛山市禪城區地方誌辦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