彩筆為針,丹青作線,
縱橫交織針針見,
何須錦緞繡春圖,
春花飛上銀瓷麵。
廣彩作品(來源:廣州市番禺區非遺中心)
廣彩瓷燒製技藝是廣州地區釉上彩瓷藝術的簡稱,約始於清代康熙年間,至今已有300多年的曆史。曆史上,廣彩瓷器曾因西洋商人的需求而大量出口。該技藝主要分布在廣州市越秀、荔灣、海珠、番禺等區,並流傳到香港、澳門等地。2008年廣彩瓷燒製技藝入選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繪有哥德堡號與黃埔古港圖案的荷口座高腳酒碗(來源:廣州市番禺區非遺中心)
廣彩瓷即“廣州織金彩瓷”,簡稱廣彩或外銷瓷。它始於明代的廣州三彩,到清代發展為五彩,並在乾隆年間逐步形成琺琅彩,這是廣州彩瓷的萌芽。當時,廣州十三行商中已設有專營廣彩出口的瓷莊和洋行。清道光至光緒年間,是廣彩曆史上最為繁盛的時期。
廣彩瓷匠人在創作(來源:廣州市番禺區非遺中心)
廣彩瓷燒以色彩絢麗、構圖嚴謹、繪工精細而著稱,其製技藝主要包括選瓷、設計、描線、填色、織金、封金鬥彩、燒烘7個環節。廣彩瓷通常會選取來自景德鎮的白瓷胎作襯托。描線、填色是最能體現廣彩工藝技巧的環節。填色所用顏色主要有大紅、水青、大綠、鶴春、豔黑、雙黃等20多種顏色;圖案有人物、花鳥蟲魚、山水風景等;采用織、填、染、洗、描、堆、刻、刷等多種彩繪技巧。織金則是廣彩獨創的工藝,手工藝人們在潔白的瓷器上以乳金作地色,用以烘托彩繪圖案,更顯雍容華貴。燒烘為廣彩瓷製作的關鍵,一般需控製在攝氏800度左右的溫度,成品色彩才達到明亮豔麗的效果。
廣彩瓷產品主要分陳列藝術瓷、日用欣賞瓷、工藝瓷三大類,其中,工藝瓷共有500多個品種2000多個花式。廣州彩瓷燒製技藝彙廣州彩、景德瓷於一體,融北方傳統瓷藝彩繪與嶺南畫派技法、中國彩瓷工藝與西洋瓷藝及繪畫技術於一身,是南北交輝、東西合璧的傳統技藝。
廣彩螭耳瓶(來源:廣州市番禺區非遺中心)
鏈接
大嶺村,位於廣州市番禺區石樓鎮西北麵,距離石樓鎮政府2千米。該村為典型的嶺南古村落,始建於北宋宣和元年(1119年),原名菩山村,迄今已有900年。明嘉靖年間於此建大嶺墟,大嶺村由此得名。“蠣江湧頭,半月古村”是村落整體格局特色,整體傍水而建,村落民居有序地排列在菩山腳下和大嶺湧之間,呈半月形布局。大嶺村曆史遺存豐富,傳統建築精美,村內的廣州市文物保護單位有大魁閣塔、龍津橋等。2007年大嶺村被評為中國曆史文化名村;2008被評選為廣東省旅遊特色村。
大嶺村村貌(來源:廣州市番禺區地方誌辦公室)
廣東省人民政府地方誌辦公室/編
編輯:仲愷農業工程學院《廣東鄉村非遺》編寫組
製作:方梓豪、林潔青、林心湉、楊炯等
圖文資料主要來源於廣州市番禺區非遺中心、番禺區地方誌辦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