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村窯是廣州著名的本土窯口,曾被譽為“廣東四大名窯”之首。1952年在廣州西村皇帝崗發現了古窯址,1956年廣州市文物管理委員會派人進行清理發掘,斷定為北宋時期的民窯,國家文物局正式將其定名為“廣州西村窯”。2019 年“廣州西村窯製瓷技藝”正式列入荔灣區非遺項目。
廣東燒造陶瓷的曆史源遠流長,據考古發掘資料推斷:西村窯的創燒年代最早可以追溯至唐代。北宋時,中國海外貿易發達,廣州是最重要的對外貿易口岸之一。海上絲綢之路的興盛帶動著瓷器的外銷,《萍州可談》記載,宋代在廣州的船舶“貨多陶器,大小相套,無少隙地”。當時廣州吞吐著來自全國各地的瓷器,西村窯的工匠們看準商機自己燒製瓷器外銷,什麼東西好賣就仿造哪種瓷器,逐漸形成了有自己特點和器形的產品,西村窯由此走向興盛。南宋時,中國海上貿易中心轉移至福建泉州,廣州的外貿陶瓷需求減少,再加上西村窯靠水運瓷土和木柴,生產成本較高,在眾多瓷窯競爭中,逐漸衰落下來。據專家考證,西村窯大概存在了150多年。
宋代西村窯青釉鳳首壺
西村窯陶瓷有著明顯的工藝特點:一是以輪製法為器件製胚成形;二是主要以單色釉為主,如青白釉、青白釉彩繪、青釉及黑釉等,其中青白釉刻花加褐彩則是西村窯的特有品種;三是品類豐富、器型繁多,主要以生活器皿為主,出土的陶瓷產品有碗、盆、杯、碟、執壺、鳳頭壺、罐、燈、爐、枕等日常用品近三十種,雀食、蠱、塤、狗、碾論、漏鬥等雜器十多種,同一類型器物有多種多樣的造型設計款式;四是裝飾手法多種多樣,有刻畫法、印花、彩繪、鏤刻等,尤其是彩繪落筆挺拔有力、粗獷淋漓,構圖自由奔放,在統一類型器物中,幾乎沒有一個彩繪裝飾是完全相同的。
宋代西村窯青釉褐彩繪紋盆
西村窯產品遠銷東南亞、阿拉伯等地區以及非洲、歐洲,因其掛釉均勻,溫潤如玉,開片紋理優美的特點,在藝術觀賞和實用上都有較高的價值,頗受使用者喜愛。
西村窯傳承人梁向昭作品
西村窯的發展曆史與廣州外貿的興衰息息相關,它隨著廣州外貿和港口的發展而興起,見證著海上絲綢之路的盛況,又隨著廣州外貿的逐漸衰落而消亡。可見,西村窯從興起到衰亡,正是廣州宋代海上貿易發展曆史的一個縮影。今天我們重拾西村窯製瓷技藝,是對曆史文化的傳承也是新時代下精神文明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