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東北,閩粵贛三省交界處,有一座城市,是全球最有代表性的客家人聚居地,是世界客家人的精神家園,她就是“世界客都”梅州。
梅州全市總麵積1.58萬平方公裏,轄梅江區、梅縣區、興寧市、平遠縣、蕉嶺縣、大埔縣、豐順縣、五華縣等8個縣(市、區)。戶籍人口545.85萬人,常住人口438.30萬人,百歲老人473人,98歲以上的老人1145人。
▼梅州城區航拍圖,請橫屏觀看(高訊 攝)
梅州名片
梅州,擁有國家曆史文化名城、國家生態文明先行示範區、中國優秀旅遊城市、國家園林城市、國家衛生城市、國家森林城市、海峽兩岸交流基地、中國十大最具安全感城市、廣東最受歡迎自駕遊目的地、2018美麗山水城市等一張張亮麗名片,享有文化之鄉、華僑之鄉、足球之鄉、將軍之鄉、長壽之鄉、金柚之鄉、溫泉之鄉、客家菜之鄉、平安之鄉等美譽。
梅州城區劍英湖公園新貌(何誌林 攝)
曆史悠久,文化璀璨
兩千多年來,客家人曆經5次大遷徙,從中原地區一路南遷,來到梅州,日久他鄉是故鄉。
梅江城區一景(鍾小豐 攝)
擇山開辟的客家先人帶來了中原傳統文化,與當地土著文化、嶺南文化相互碰撞、相互融合,積澱成具包容性又獨樹一幟的客家文化,是中國客家文化生態保護實驗區。
在梅州,隨處可見具有濃鬱客家特色的人文景觀。這裏的人,說著有中原遺音的客家語。這裏的民俗和傳統獨具一格,客家山歌、廣東漢樂被列為全國首批非物質文化遺產;廣東漢劇被周總理譽為“南國牡丹”;客家圍龍屋是中國五大古民居建築之一;梅州菜是典型客家菜代表;花環龍、杯花舞、燒火龍等民俗活動保留著眾多古風獨特風情。
廣東漢劇《宇宙鋒》劇照(梅州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提供)
漢樂演奏(廣東漢劇傳承研究院提供)
廣東首部民族歌劇《血色三河》劇照(梅州市客家山歌傳承保護中心提供)
平遠船燈表演(陳麗芳 攝)
客家鹽焗雞(吳狄炎 攝)
筍粄(吳狄炎 攝)
算盤子(吳狄炎 攝)
湯南麵線(豐順縣史誌辦公室提供)
這裏的名勝古跡眾多,擁有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1處、省級87處,山城內古民居、古學宮、古寺、古塔、古牌坊、古祠、古道等星羅棋布,載著深厚文化內涵的一磚一瓦曆經歲月,碰撞新時代,成了不可多得的文旅資源,在山川秀美中書寫著文人騷客情懷。
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父子進士”牌坊(大埔縣人民政府地方誌辦公室提供)
興寧學宮(興寧市人民政府地方誌辦公室提供)
千佛塔寺(何誌林 攝)
世界客都,崇文重教
大遷徙的經曆和大山的居住環境,練就了梅州客家人團結、吃苦耐勞、艱苦奮鬥、勇敢、拚搏和開拓進取的精神,形成了梅州客家人溯本思源、克勤克儉、崇尚文化的好傳統。
梅州是著名華僑之鄉,是“海上絲綢之路”的重要節點。作為客家人南遷的最後落腳點,梅州人不安於現狀,或為戰亂所迫、或為生活所計、或為向外發展,他們憑借堅韌、勤奮的精神,從梅縣鬆口古鎮出發“下南洋”,衍播四海,拚搏創業。他們中部分事業有成,成為富甲一方的商業巨賈、社會精英,為居住地的發展作出重大貢獻。目前,梅州籍華僑華人和港澳台同胞有700多萬人,遍布世界80多個國家和地區,譽稱“世界客都”。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在鬆口鎮建立了中國(梅州)移民紀念廣場,這裏被認定為“海上絲綢之路——印度洋之路第一港”。
中國(梅州)移民紀念廣場(朱日暉 攝)
一灣梅水,把深山客家人送上了世界的舞台,也孕育了一個崇文重教的“人文秀區”。這裏,文風鼎盛,人才輩出,就像一座群英堂,養育了共和國元帥葉劍英、“嶺南第一才子”宋湘、清末外交家和詩人黃遵憲、張裕葡萄酒創始人張弼士、中國近代洋務運動的風雲人物丁日昌、晚清愛國詩人、教育家、抗日保台誌士丘逢甲、中國美術學院創始人藝術家林風眠、世界球王李惠堂、大慈善家田家炳、被國家授予“改革先鋒”稱號的“領帶大王”曾憲梓等一大批光耀中華、名揚海外的名人賢士。
五華奧體中心世界球王李惠堂雕像(連誌城 攝)
葉帥故裏,紅色蘇區
“為什麼我的眼裏常含淚水?因為我對這土地愛得深沉……”偏僻的山區是閉塞的,但梅州客家人的胸懷是廣闊的,拳拳赤子心,濃濃愛國情,在烽火歲月時代,這裏是一片有著光榮革命傳統的紅色土地。
葉劍英紀念園(連誌城 攝)
梅州有“八一”起義軍三河壩戰役舊址群等紅色革命遺址366處,是全國七個之一、廣東唯一全域為原中央蘇區振興發展規劃範圍的地級市。偉大的無產階級革命家、政治家、軍事家葉劍英元帥出生在梅縣雁洋鎮,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開國元勳。土地革命戰爭時期,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梅州大地建立了東江蘇維埃政府,成立了以古大存為軍長的紅十一軍,開辟了著名的中央紅色交通線,4500多名梅州英雄兒女獻出了寶貴生命,為中央蘇區的形成和鞏固發展作出了重大貢獻。
大埔縣三河壩戰役紀念園(林翔 攝)
平遠縣紅四軍紀念館(連誌城 攝)
最美山水,長壽之鄉
梅州青山環抱、綠水繞城,蓮花山脈、鳳凰山脈、武夷山脈三山聳峙,梅江、汀江、梅潭河三江彙流,境內森林覆蓋率達74.35%、居全省第一,是廣東的重要生態屏障。如此好山好水,造就梅州的綠意盎然、風光旖旎、處處皆景;也因了這好山好水,出產了眾多梅州特色物產,其中梅州金柚、嘉應茶、客都米享譽海內外。
梅江區清涼山茶田(何誌林 攝)
這裏是一副山水畫卷,風光秀美的陰那山、五指石、銅鼓峰、南台山,蜿蜒流淌的梅江、琴江、鬆溪河等,一山一水一景描繪天然畫卷。
絕嶺雄峰——平遠縣南台山(林莊 攝)
蕉嶺縣長潭秋色(何誌林 攝)
這裏是一首田園詩,上萬座風格形態各異的圍龍屋和數以千計的古鎮古村落,星羅棋布散落在醉美田園,創作了天人合一、自然和諧的詩和遠方。
散落在興寧市城區的圍龍屋(何誌林 攝)
這裏是一首鄉愁曲,古樸村落中、阡陌縱橫間,民風淳樸、鄉音無改,村民辛勤勞作、互幫互助,後人感恩念祖、言傳家訓、身教家風,幸福怡然,健康長壽。梅州8個縣(市、區)中,蕉嶺、大埔是“世界長壽鄉”,豐順、梅縣是“中國長壽之鄉”。
樂觀生活是長壽的重要因素(鄭玉連 攝)
長壽老人“盛福百樂”(黃一平 攝)
製作單位
廣東省人民政府地方誌辦公室、梅州市人民政府地方誌辦公室
圖片:部分由梅州日報社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