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繁體版 信息無障礙
當前位置: 首頁 > 互動平台 > 政協提案

廣東省農業農村廳關於省政協十二屆五次會議第20220009號提案答複的函

  粵農農函〔2022〕1018號

民革廣東省委員會:

  你們提出的《關於促進廣東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的提案》(第20220009號)被省政協主席會議列為督辦專題提案,並確定省農業農村廳為主辦單位,省住房城鄉建設廳、省工業和信息化廳、省發展改革委、省自然資源廳、省文化和旅遊廳、省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為會辦單位。我廳高度重視該提案辦理工作,由分管廳領導領辦,與有關會辦單位研究製定了辦理工作方案,統籌協調辦理工作中存在的問題,紮實推進提案辦理工作,有針對性地收集促進廣東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的相關材料,與提案單位民革廣東省委員會進行對接溝通,彙報辦理計劃和工作安排,聽取其對辦理工作的意見建議。辦理過程中,我廳和省政協調研組、提案單位民革廣東省委員會,赴河源、佛山兩市開展現場調研,形成答複意見初稿,經與各會辦單位共同研究,現答複如下:

  農業農村農民問題是關係國計民生的根本性問題。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要實施鄉村振興戰略,促進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今年中央一號文件進一步強調,持續推進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拓展農業多種功能、挖掘鄉村多元價值。我省堅持多主體培育、多要素發力、多產業融合,延伸產業鏈,提升價值鏈,優化供應鏈,推動實現新業態不斷湧現,新功能持續拓展,新模式不斷發展,有力地推進了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為鄉村產業興旺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一、我省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總體情況

  (一)農業農村經濟增長強勁。2021年,全省農林牧漁業總產值、增加值分別為8305.84億元、5169.53億元,比上年分別增長7.1%、8.1%。全省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23萬元,比上年增長10.7%,城鄉居民收入比降至2.46:1,城鄉差距進一步縮小。鄉村消費恢複好於城鎮,全年鄉村消費品零售額5263.78億元,比上年增長22.3%;農村居民人均消費支出比上年增長16.8%。

  (二)重要農產品穩產保供有力。嚴格落實糧食安全黨政同責,紮實推進種業振興、農田整治提升行動,種業創新取得突破性成果,耕地紅線牢牢守住,全省糧食播種麵積3319.6萬畝、單產385.6公斤/畝、總產量1279萬噸,實現糧食麵積、產量、單產“三增”,國家糧食安全省長責任製考核首次獲評全國第一。生豬產能基本恢複,水產品量價齊升,畜禽供應持續增長。

  (三)農產品加工業勢頭強勁。建成全國首個覆蓋麵廣、配置完善、服務功能突出的省級農產品加工中試公共服務平台。創新推動預製菜產業發展,廣東成為全國預製菜產業指數“第一省”。全省規模以上農產品加工企業營業收入接近1.45萬億元,規上農產品加工企業數量6737家。

  (四)鄉村休閑產業蓬勃發展。推動互聯網+鄉村休閑旅遊深度融合,開發推廣“粵休閑農業”小程序。累計創建全國休閑農業重點(示範)縣(市、區)11個、中國美麗休閑鄉村42個,省級休閑農業與鄉村旅遊示範鎮(點)605個。

  (五)鄉村新型服務業創新拓展。全省農業社會化服務組織達到4萬個,累計完成農業生產托管服務麵積達1000萬畝次。短視頻、農產品基地連線直播、網紅直播等網絡銷售蓬勃發展,農產品網絡零售額超過590億元。“12221”農產品市場體係建設首次寫入省政府工作報告和省黨代會報告,產銷兩端整體推進,數字賦能“跨界”營銷。

  (六)產業發展主體活力不斷顯現。全省各級農業龍頭企業超過5000家,其中省級以上農業龍頭企業1292家;農民合作社5.3萬家、納入名錄管理係統的家庭農場有15.9萬家。舉辦“眾創杯”等係列雙創賽事,推廣了一批農村雙創典型,“粵菜師傅”工程全麵推進,累計培訓達36.96萬人次。

  (七)農村麵貌持續改善。全省自然村“三清三拆三整治”人居環境基礎整治覆蓋率達99.8%以上,因地製宜打造“四小園”等小生態板塊67.9萬多個,農村無害化衛生戶廁覆蓋率達96%以上,農村生活汙水治理率達50%以上,農村生活垃圾“村收集、鎮轉運、縣處理”收運處理體係基本實現全覆蓋,農村人居環境長效管護機製逐步建立。農房管控和鄉村風貌提升取得新進展,農村基礎設施建設和公共服務有新提升,美麗鄉村加速釋放出美麗經濟。

  二、我省主要做法

  (一)打造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平台。省委、省政府印發《廣東省建立健全城鄉融合發展體製機製和政策體係的若幹措施》,出台實施《廣東省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十四五”規劃》《廣東省鄉村產業發展規劃(2021-2025年)》及一批單項規劃,謀篇布局“十四五”我省鄉村產業發展,推進現代農業與食品產業集群建設,進一步健全“跨縣集群、一縣一園、一鎮一業、一村一品”現代農業產業體係。一是全麵啟動新一輪省級現代農業產業園建設。印發《2021—2023年全省現代農業產業園建設工作方案》,探索創建一批跨縣集群、功能性和特色產業園,鼓勵創建擴容提質和預製菜產業園。截至目前,全省累計創建國家級現代農業產業園18個、省級現代農業產業園288個,數量位居全國前列。二是推進優勢特色產業集群建設。全省共創建7個國家級優勢特色產業集群(含廣東農墾2個),已有3個集群全產業鏈產值超過100億元,帶動全省優勢特色產業集群發展。三是推進“一村一品”示範村鎮建設。以做強加工環節為重點,對接駐鎮幫鎮扶村,加大農業產業強鎮建設力度,累計創建139個國家級“一村一品”示範村鎮、2578個省級“一村一品、一鎮一業”專業村鎮,示範帶動全省鄉村特色產業發展。

  (二)延伸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鏈條。一是做大做強農產品加工業。依托省級農產品加工中試公共服務平台,為全省農產品加工企業、科研院所等提供科技成果中試放大等服務,培育壯大農產品精深加工新業態;出台《加快推進廣東預製菜產業高質量發展十條措施》,成立預製菜產業高質量發展工作領導小組與預製菜產業聯盟、產業基金,舉辦廣東預製菜專場宣傳推介活動,啟動建設了11個預製菜產業園,全力推動預製菜產業發展。二是推動農文旅融合發展。積極打造“粵美鄉村”旅遊品牌,推動我省42個村鎮進入全國鄉村旅遊重點村鎮名錄,認定了200條廣東省鄉村旅遊精品線路、259個廣東省文化和旅遊特色村、50個廣東省旅遊風情小鎮。為培育壯大我省農文旅品牌,認定了8批共計605個休閑農業與鄉村旅遊示範鎮(點),持續開展“鄉村振興大擂台”“廣東十大美麗鄉村”係列活動,評選出“廣東十大美麗鄉村”“美麗鄉村精品線路”“特色名村”等品牌,推動美麗鄉村釋放出美麗經濟,促進村集體增收和農民致富,不斷提升廣大農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推動打造以中心村為節點、圩鎮為樞紐,串點成線、連線成片、集片成帶的鄉村振興示範帶。據統計,全省已啟動建設示範帶487條,初步建成3420公裏。積極盤活農村閑置農房、田園、山林等資源,大力培育鄉村民宿,推動發展觀光農業、休閑農業、健康養生等新產業新業態,德慶縣、徐聞縣被認定為首批國家農村產業融合發展示範園。三是推動農產品市場營銷。深化“12221”市場體係建設,打響廣東荔枝、徐聞菠蘿、梅州柚、廣東絲苗米等一批區域公用品牌,實施廣東農業領域對接RCEP十大行動,加快農業“走出去”步伐,推動“粵字號”優勢特色農產品熱銷全國、走向世界。實施數字農業“三個創建、八個培育”,數字賦能農產品銷售,建設田頭小站、產地冷藏保鮮設施,推動農產品流通降本減損增效,實現農產品“產得出、賣得好”。

  (三)做大做強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主體。加大農業龍頭企業、農民合作社、家庭農場等鄉村產業發展主體培育力度,一是培優做強農業龍頭企業。加強國家、省級農業龍頭企業的選優認定,指導地市壯大市、縣級農業龍頭企業隊伍。修訂完善省級重點農業龍頭企業認定與運行監測管理辦法,積極組織農業企業參加各類展示展銷活動,全麵展示廣東農業產業化發展成果。全省各級農業龍頭企業實現涉農營業總收入超8000億元,共有30家農業企業入圍中國農業企業500強,11家企業銷售收入超百億元。引導農民合作社和家庭農場內強素質、外強能力,支持龍頭企業牽頭創建農業產業化聯合體。二是培育鄉村產業發展人才。省發展改革委等8部門印發《廣東省農村創新創業帶頭人培育行動實施方案》,為推動鄉村人才振興提供有力支撐。深入推進“粵菜師傅”“廣東技工”“高素質農民培育”等人才培育行動。組建“廣東農技服務鄉村行輕騎兵”隊伍,創建廣東精勤農民網絡培訓學院,實施百萬農民技能培訓工程,出台《廣東省深化農業農村專業人才職稱評價改革實施方案》,在全國率先開展鄉村工匠專業人才職稱評價。舉辦首屆“建行杯”廣東省農村創業創新大賽,吸引全省231個項目報名,選送4名選手代表我省參加全國決賽,取得曆史最佳成績,進一步豐富農村創業創新領域以賽促創、以賽代訓的工作實踐。

  (四)完善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政策保障體係。一是加大財政投入力度。2022年省財政預算安排83.16億元,重點用於農業農村一二三產業發展,聚焦提升農業綜合生產能力。二是增亮農業生產科技成色。高水平建設廣州國家現代農業產業科技創新中心、嶺南現代農業重點實驗室、現代農業科技園、星創天地等一批科技創新平台,打造51個農業科技創新團隊,組建廣東農技服務“輕騎兵”,累計選派2815名農村科技特派員深入一線服務生產,創新院地合作、院企合作模式,增加農業科技服務有效供給;貫通產學研全技術服務全流程通道。2021年農業科技進步貢獻率達71.3%。三是強化金融支撐。設立廣東省農村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基金,在廣東股權交易中心設立鄉村振興板,成立廣東金融支農促進會,持續完善農業保險、擔保體係惠農覆蓋麵,構建“政銀保擔基企業”金融支農大格局。截至2022年3月底,廣東涉農貸款餘額1.91萬億元,同比增長11.7%。四是加強用地投入保障。製定出台《關於保障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用地助力鄉村振興的指導意見》(粵自然資規字〔2022〕1號),從規劃計劃安排、用地審批、土地供應等方麵提出若幹支持措施,安排10%鄉村振興專項指標與50畝/園的現代農業產業園建設用地供給標準,進一步簡化用地審批手續,最大限度滿足鄉村產業發展用地需求。對符合條件的鄉村重點產業和項目用地指標由省指標統籌安排予以保障。五是紮實落實好相關稅收優惠政策。全麵落實支持鄉村基礎設施建設的16項稅收優惠政策和支持鄉村基本公共服務建設的9項稅收優惠政策,有力支持鄉村產業發展、農村基礎設施與民生工程建設。

  (五)提升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基礎設施建設水平。一是加快冷鏈物流建設。編製《廣東省冷鏈物流發展“十三五”規劃》《廣東省農村物流建設發展規劃(2018-2022年)》等文件,在全省布局建設冷鏈物流基礎設施體係,合理確定縣、鄉、村三級農村物流網絡節點的數量、布局、規模和功能。全省冷庫庫容進一步提高,公共型農產品冷鏈物流基礎設施骨幹網首批項目投入運營,組建直供配送平台,發展標準化、訂單化農產品直供配送模式,粵東西北地區的冷鏈基礎設施、商貿物流覆蓋得到了很大完善。二是開展“快遞進村”工程。推動出台《關於推進廣東省郵政快遞業高質量發展的實施方案》《關於開展快遞業“兩進一出”工程試點實施方案》等文件,引導快遞服務進村。截至目前全省1.9萬餘個建製村,基本實現快遞覆蓋,累計建成“郵樂購”站點6905個。三是加快推進農村公路建設。推進通製建村單車道改雙車道公路、縣道提檔升級,通景區園區產業路等經濟線路、鄰省農村公路對接等農村公路建設,全省農村公路三級路比例、雙車道比例進一步提高,縣道三級以上公路比例大幅度提高。四是開展美麗圩鎮建設。印發實施《廣東美麗圩鎮建設攻堅行動方案》,召開全省美麗圩鎮建設攻堅行動現場推進會。五是推動鄉村通信網絡建設。加快推進4G入鄉進村與農村5G網絡建設。截至2021年12月底,全省納入全域規劃的20戶以上自然村光網建設項目順利完成覆蓋,鄉村寬帶網絡建設取得階段性突破。

  三、存在的問題和下一步工作打算

  雖然我省農村一二三產業發展取得一定成效,但當前仍然麵臨不少困難和挑戰,包括提案中所提及的“部門協同不足”“融合層次不深,產業輻射不廣”“主體實力不強”等難題,確是製約我省農村產業發展的症結所在,也是需要統籌解決的問題。下一步,我們將著力抓重點、補短板、強基礎,以三產融合引領我省鄉村產業高質高效發展。

  (一)做好頂層設計。針對“部門協同不足”問題,充分發揮省委實施鄉村振興戰略領導小組產業振興專項組統籌協調作用,定期組織召開專項組專題會議。依托產業振興專班,開展日常工作,進一步完善省市縣、各部門聯動機製,探索加大鄉村產業振興內容在鄉村振興戰略實績考核中的比重,引領鄉村產業高質高效發展。

  (二)促進產業集聚發展。針對“融合層次不深,產業輻射不廣”問題,近年來我省以構建“跨縣集群、一縣一園、一鎮一業、一村一品”為重點,促進產業集群集聚發展。一是繼續建設現代農業產業園,形成國家、省、市三級產業園梯次創建、全麵推進的格局,探索創建加工服務、現代種業等一批功能性產業園,支持大型企業牽頭創建跨縣集群產業園,帶動一批優勢產業全產業鏈升級。二是做大做強優勢特色產業集群。推進現代農業與食品戰略性支柱產業集群建設。形成糧食等10個千億級子集群以及茶葉等5個數百億級子集群。加快推進國家優勢特色產業集群項目建設,促進現代農業與食品產業集群向全球價值鏈中高端穩步邁進。三是推進示範村鎮提質擴麵。推進“一村一品一鎮一業”提質擴麵,創響一批“粵字號”品牌。支持鄉鎮聚焦主導產業創建農業產業強鎮與全國“一村一品”示範村鎮建設,打造鎮鄉小型“經濟圈”。四是大力發展現代都市農業。推動出台《廣東省建設粵港澳大灣區都市現代農業發展規劃(2021-2035年)》,聚焦設施農業、農業公園、預製菜、種業和裝備四個重點,布局建設一批高質量高水平現代農業產業園、一批旅遊觀光示範帶、一批食品加工園區以及一批科技創新平台,引領粵港澳大灣區都市農業高質量發展。

  (三)培育壯大鄉村產業融合主體。針對“主體實力不強”問題,我省出台了一係列政策培育壯大農業企業。一是促進農業龍頭企業做大做強。貫徹落實《廣東省農業農村廳關於促進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做大做強的實施意見》,打造一批頭部農業龍頭企業。落實《關於加強農業龍頭企業總部基地建設的指導意見》,指導各地探索建設省、市級農業龍頭企業總部基地,發展農業總部經濟。支持各地創建一批龍頭企業牽頭、家庭農場和農民合作社跟進、廣大小農戶參與的農業產業化聯合體,構建分工協作、優勢互補、聯係緊密的利益共同體,實現抱團發展。繼續開展農業龍頭企業認定與監測工作,省層麵新增認定一批省級以上重點農業龍頭企業,指導市縣加強市縣級農業龍頭企業培育認定。二是培育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深入推進農民合作社服務中心、省級家庭農場示範創建。實施家庭農場負責人提升計劃、農業專業化社會化服務體係建設“雙百雙千工程”。培育一批輻射帶動力強、發展潛力大的農民合作社、家庭農場。三是培育農村創新創業帶頭人。創建廣東農業農村創業學院,以“教、創、孵、投”模式,打造廣東省農業農村創業創新高地。依托現代農業產業園、農產品加工園、農業科技園區、電子商務產業園,建設一批鄉情濃厚、特色突出、設施齊全的農村創業創新園區(基地),吸納一批農村創業創新企業與人才入駐。總結推介一批農村創業創新典型案例,舉辦農村創業創新創意賽事,推介一批創業創新優秀帶頭人示範案例,激發全省“三農”創新創業熱情。四是培育精勤農民。辦好廣東精勤農民網絡培訓學院,線上培育一批精勤農民,提升小農戶綜合技能水平,更好對接融入現代農業發展。

  (四)加強用地保障。針對部分地方“產業融合用地難”問題,出台了《關於保障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用地助力鄉村振興的指導意見》(粵自然資規字〔2022〕1號)。今年,為切實推動我省鄉村振興用地保障政策有效落地、發揮實效,全力保障鄉村振興用地需求,助力鄉村振興戰略實施,自然資源廳根據現行法律法規規章和鄉村振興用地政策,梳理了鄉村振興用地各環節的相關政策要點,形成了《廣東省鄉村振興規劃及用地工作指引(征求意見稿)》,對鄉村振興用地涉及的國土空間規劃、用地審批、新增建設用地計劃、土地供應、設施農業用地利用、按原地類管理、確權登記、負麵清單、用地監管等方麵政策要點予以歸納說明,為鄉村產業融合用地提供了指引。

  (五)加大金融支持力度。為將金融活水注入農業農村,探索推動將農業龍頭企業貸款貼息納入駐鎮幫鎮扶村資金使用範疇,降低農業龍頭企業等農業經營主體融資成本;暢通融資需求信息渠道,推動金融產品服務高效對接農業經營主體發展需求。提升廣東股交中心鄉村振興板融資效能,發揮廣東省鄉村產業投資聯盟作用,彙集一批省內外專業專注鄉村產業的投資機構,通過搭建鄉村產業投融資對接平台,引導更多社會資本投入發展鄉村產業。用好省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基金、廣東金融支農促進會等資源,加強對鄉村產業發展金融需求的追蹤研判,持續創新推出融資貸款、農業保險、融資擔保等針對性金融產品服務,更好的服務鄉村產業發展。

  (六)強化科研力量支撐。深入推進院地、院企合作,加快規劃布局省農科院在各地分院建設,聚焦糧食安全、種業創新、“卡脖子”技術等關鍵領域,建立以企業為主體、應用為導向、利益深度聯結、產學研深度融合的科技成果轉化體係,為科技攻關、產業發展、企業發展、聯農帶農等提供有力科技服務支撐。用好嶺南現代農業科學與技術廣東省實驗室、廣州國家現代農業產業科技創新中心等平台資源,引導科研院所與企業加大技術創新投入,更新提升裝備水平,加快產品服務研發創新,帶動農業全產業鏈提檔升級。加快構建“1+51+100+10000”農業技術推廣服務體係,建設一批農技推廣服務驛站,培育一批鄉土專家,開展農業技術員等相關職業(工種)技能等級認定工作。

  (七)加強政策創設與投入支持。發揮廣東市場容量大、企業主體多、社會資本雄厚、內外商貿資源豐富等綜合優勢,依托現代農業產業體係等重大項目建設契機,製定完善針對性扶持措施,吸引社會力量有序進入鄉村產業振興領域。在現有財稅、金融、用地等政策基礎上,根據鄉村振興全局工作推進情況,追蹤把握好不同階段、不同領域、不同主體的政策訴求,及時調整優化相應政策內容,著力提升政策供給的靈活性、實用性。重點圍繞“人”“地”“錢”等製約產業發展的瓶頸因素,加大政策創設支持力度,加強專業技能人才培養,著重抓好鄉村振興用地投入保障、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用地、點狀供地、農村公路建設、現代農業產業園專項扶持措施、金融服務鄉村振興、科技研發服務、創新創業扶持、“鄉村工匠”工程、“三支一扶”計劃、專業人才職稱評價等一攬子政策的落地落實,打好支農政策“組合拳”,為鄉村產業發展營造良好的政策促動環境。

  (八)推進農村基礎設施建設。以普惠性、基礎性、兜底性民生建設為重點,深入推進農村水電管網的建設,持續改善農村基礎設施水平,夯實產業發展基礎。加快農村寄遞物流體係建設,深入推進“快遞進村”工程,新建設一批寄遞物流綜合服務站。進一步提高農村公路覆蓋範圍、通達深度和服務水平,滿足群眾出行、物流運輸等對外溝通交流需要;推進農村公路與鄰省(市、區)實現同標準對接,推動串聯鄉村旅遊景點、產業園區、資源節點的聯網骨幹公路建設。開展大、中型灌區續建配套與節水改造工程建設,加快補齊農田水利建設短板。加快鄉村信息基礎設施建設,推動電信運營企業布局覆蓋農村偏遠地區網絡,縮小城鄉網絡信息鴻溝。

  專此答複,誠摯感謝你們對我們工作的關心與支持,歡迎你們繼續對我們的工作提出寶貴意見和建議。

  廣東省農業農村廳

  2022年9月28日

  (聯係人及電話:葉貞京,372887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