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繁體版 信息無障礙
當前位置: 首頁 > 農業資訊 > 農業要聞

“特區+特區”共奏“百千萬工程”交響曲

  推進鄉村振興,攜手共同富裕!近日,媒體走進汕頭市,深入田間地頭、山嶺海島、偏遠村鎮,采訪幫扶幹部、村民群眾,實地見聞深圳對口幫扶協作指揮部(以下簡稱“指揮部”)在落實“百縣千鎮萬村高質量發展工程”(以下簡稱“百千萬工程”)、推進鄉村振興和產業協作等方麵的生動舉措和經驗成果。

  深圳經濟特區對口幫扶汕頭經濟特區鄉村振興始於2021年7月,首批75名幹部幫扶汕頭三區一縣13個鎮。今年6月,結合產業協作新任務,增派19名幹部。在進駐汕頭兩年多的時間裏,指揮部認真落實省、市關於實施“百縣千鎮萬村高質量發展工程”促進城鄉區域協調發展的決策部署,紮實推進對口幫扶協作工作走深走實,累計投入幫扶資金12.2億元,交出了一份亮眼的成績單。

2b28ea738121469317b9b9042d52c7dd.jpeg

汕頭市南澳縣“西山科技農業休閑綜合體”項目一期工程已於近日竣工。

  深圳風格激活汕頭鄉村

  全麵振興新動能

  深圳對口幫扶協作汕頭,具有“特區+特區”“核+副中心”的特殊性。指揮部黨委書記、指揮長周岸標表示,這樣的對口幫扶沒有先例可循。“必須做出自身特色,探索出一些經驗模式,才能體現深圳先行示範區的使命和擔當。”周岸標說,通過這兩年多來的努力工作,指揮部及各幫扶工作組、工作隊,用深圳的作風、深圳的手法、深圳的幹勁做出了具有深圳水平、深圳質量的工作成效,贏得了當地幹部以及廣大老百姓的普遍認可。深汕牽手,兩地優勢互補,共同發展,為推進“百千萬工程”、實現更高質量的城鄉區域協調發展貢獻力量。

  把人民群眾的切身關切和實際需求放在對口幫扶工作的主要位置,指揮部兩年多來,提升了一批基層服務設施,包括新建或改造提升13個鎮級黨群服務中心,為過百萬群眾提供產品展銷、直播帶貨、娛樂健身、學習培訓等綜合服務,成為各鎮服務“綜合體”和群眾“打卡點”;爭取萬科捐資1.2億元在汕頭援建9所幼兒園,新增學位3000多個;安排3500萬元提升13所基層醫院(衛生院)就醫環境;新建或改造14個綜合市場,滿足群眾生產生活需求,著力打造便民、利民、惠民“生活圈”。

  產業振興是鄉村振興的重中之重,周岸標介紹說,兩年來,指揮部旗幟鮮明地抓產業、謀項目,有七成的深圳專項資金投向產業,達產後每年可增收2600多萬元,增加就業崗位1300多個。指揮部及各工作組、工作隊結合幫扶地區的資源特色,謀劃建設了西山科技農業休閑綜合體、金灶鎮東裏農貿綜合體、澄海獅頭鵝產業城等重點項目。此外,謀劃75個小產業項目,實施村集體經濟“進階換擋計劃”,每年可為村集體增收近1000萬元。開展撂荒閑置地整治“十百千計劃”,完成8000多畝撂荒閑置地複耕複種,每年可為村集體和農戶帶來收益800多萬元。

  采訪中,指揮部還介紹了實施“千人培訓計劃”培育鄉村振興人才、打造鄉村治理典型等方麵的情況。指揮部的工作得到省、市高度肯定,並在全省推進鄉村振興駐鎮幫鎮扶村工作電視電話會議上作經驗交流。

  “之所以能取得這些成效、獲得這些肯定和鼓勵,有兩個關鍵點,一是我們狠抓隊伍管理,抓出了戰鬥力,管出了精氣神,通過我們的作風帶動當地幹部群眾跟著我們加油幹。二是對工作項目,尤其是對資金支出的嚴格管理。嚴格有效的資金管理製度和項目管理製度,有力保障了各項目的有序推進。”周岸標說。

  結合當地特色資源

  培育產業項目促發展

  走進汕頭市潮陽區金灶鎮東裏村,一座外觀新穎、功能齊備的農貿綜合體,從昔日的香蕉地裏拔地而起,成為金灶鎮的新地標。

  “十多年前,我們就希望有個小市場。兩年前深圳幫扶工作隊來調研時,我們也隻想能建一個鐵皮房的交易市場就滿足了,沒想到能建成這樣規模的大型綜合體。全村人個個高興,都迫切希望項目盡快開業營運。”東裏村黨總支書記、村委主任陳喜鵬說。

  金灶鎮東裏農貿綜合體總投資2165萬元,由深圳對口幫扶汕頭專項資金支持1082萬元,用地麵積5082.6平方米,總建築麵積約7000平方米,是集農貿、商業、黨群機構等為一體的綜合體,是金灶鎮首個高標準、配套齊全的重點民生工程。項目計劃2024年2月投入營運,將服務榕江片區20多個村和4萬名群眾,帶動村集體和群眾收入雙提升。

  素有“百果之鄉”稱號的金灶鎮,水果資源豐富,但因為缺乏水果專業市場,銷售不暢、價格波動大、豐產不增收等情況長期困擾果農。如今,省道潮揭公路邊上,由深圳投入專項幫扶資金1462萬元推動建設的金灶鎮特色果品交易中心項目已經封頂。項目建成後,將有效補齊金灶鎮水果產業拚圖,推動金灶水果一二三產融合發展。

  注重利用幫扶地區的特色優質資源謀劃項目,推動相關產業發展壯大,在澄海區隆都鎮建設正酣的獅頭鵝產業城也是其中的範例。該項目總投資6275萬元,其中深圳幫扶資金投入3272萬元,建成後將助力澄海成為中國獅頭鵝產業促進中心、技術交流中心、品牌推廣中心和文化傳播中心,力爭到2025年將獅頭鵝產業從目前45億元級提升至100億元級。

  汕頭市南澳島是省內唯一的海島縣,有著豐富的農漁產品和文旅資源。在後宅鎮,指揮部2022年度專項資金項目——南澳縣“西山科技農業休閑綜合體”一期已於近日竣工。該項目集高科技種植、休閑采摘、主題民宿、鄉村旅遊、科普教育等功能於一體,實施多產融合發展。在項目一期,2座共8000多平方米紋絡型玻璃溫室高高聳起在一片平地之上,項目營運公司副總經理、來自深圳農科集團的劉拾生博士介紹溫室內的情況,裏麵分別種植有櫻桃番茄和草莓,通過各種智能感應器和管道、風機等設施調控光照、溫度、濕度、養分等,營造出植物生長的最佳環境,科技感爆棚。“全部按照深圳標準、技術、管理來建設營運。”劉拾生說。

  項目所在地的西山農村黨總支書記、主任洪俊佳表示:“這片地以前是高低不平、雜草叢生、垃圾遍地的荒地,死氣沉沉,深圳幫扶的這個項目不僅改變了土地撂荒狀況,讓村容村貌煥然一新,還解決了村民就業問題,集體收入也增加了。”

  黨群服務中心

  全麵開放便民又利民

  汕頭市澄海區蓮華鎮黨群服務中心,設有兒童遊樂區、鎮史館、培訓館、觀景平台、多功能廳,還配備咖啡吧、書吧、土特產展銷區等。黨群服務中心負責人王岱青表示,黨群服務中心將打造為蓮華鎮黨建活動、培訓交流、文化教育、便民服務第一中心。

  據介紹,為築牢基層黨建陣地,提升農村基層黨組織服務能力,指揮部為13個對口幫扶鎮新建或改造提升了一批鎮級黨群服務中心。從今年7月份開始,這批“不一樣”的黨群中心相繼投入使用。位於澄海區鹽鴻鎮的黨群服務中心是最早正式投入使用的,如今已成為該鎮最受群眾歡迎的打卡地和地標式活動中心。

  鹽鴻鎮黨群服務中心占地麵積約3.7畝,總建築麵積超3000平方米,由黨群服務大樓、招商樓和室外休閑運動廣場三大區域組成。其中,黨群服務大樓共三層,建築麵積超1600平方米,設置產品展銷區、文藝活動區、黨建書吧等8大功能區。在二樓和三樓設有7個電商直播間,5個培訓室以及黨建書吧、多功能大講堂和鎮史展示區。據介紹,這裏的電商直播間不僅配備有直播所需的場所和設備,還能提供專業的技術指導,隻需提前預約,就可以免費使用。

  “直播間已舉辦了很多場的助農活動,幫助當地產品打開銷路,走向全國。技能教育培訓室舉辦了多種類型的技能培訓及公益課堂,受到周邊群眾的熱烈歡迎。”鹽鴻鎮黨群服務中心管理人員許金倫介紹說。

  建設和改造提升鎮級黨群服務中心,提升基層黨組織號召力、引領力和服務力,是指揮部貫徹落實中央、省、市各級關於鄉村振興的戰略部署。與傳統黨群服務中心相比,該批黨群服務中心更加突出服務理念,重點服務農業產業、農村經濟、農民生活。“我們要求,所有場地要麵向全體群眾開放,讓每寸土地都用於服務群眾和‘三農’,實現最大程度的開放和便民,讓黨群服務中心真正成為展示深汕合作、聯係服務黨員群眾的堅強陣地。”周岸標說。

  抓基層治理強發展根基

  推動鄉村煥新顏

  傍晚時分,夕陽餘暉灑落在潮陽區河溪鎮湖東村口一片綠油油的菜地上,村民們在地裏勞作,希望的田野風景如畫。縱橫田野的機耕路、工具房、自動灌溉的噴頭,以及寬敞整潔的入村道、水流清澈的繞村溪,都刻著深圳幫扶的印記。據介紹,深圳市駐河溪鎮幫扶工作隊向湖東村派駐了第一書記,駐村幹部團結村兩委班子,以高質量黨建引領鄉村高質量發展,開展了黨員“包片聯戶”機製、積分製管理、美麗家園行動、鄉村文化提升以及鄉村小微產業孵化等工作任務,從文明鄉風、村容村貌、產業發展等方麵均取得顯著成效。

  變化在眼前,感慨在心間。湖東村黨總支書記柳貞順說:“工作隊和第一書記進駐以來,為村民解難題,為全村謀發展,在一點一滴的變化中,鄉村越來越美麗了。許多長期在外的村民一回來都說‘湖東不一樣了’,外村人看到湖東現在的變化也都非常羨慕。”

  湖東村的變化隻是深圳對口幫扶的典型之一,走進潮南區成田鎮東鹽村,北港河在古色古香的民宅中蜿蜒穿梭,遊船畫舫,天藍水綠,充滿江南水鄉氣息。在東鹽村的隔壁上鹽村,是“中國電影之父”鄭正秋的故裏,正著力打造電影文化村。深圳市駐成田鎮幫扶工作隊在東鹽村通過“漁光生態島”建設讓村容村貌大為改觀,今年初,又謀劃建成了“粿品工坊”,不僅增加了村集體收入,還讓村內防返貧監測戶在“家門口”就業。吃的是粿,品的是文化,憶的是鄉愁,這裏吸引了越來越多的人來參觀體驗。

  一個項目激活了一座村莊,東鹽村火了,來自鄰村的青年陳曉鴻看好這裏的發展前景,11月29日在村裏開張了一家“東鹽故裏酒咖”,開業以來的營業情況超出預期,他表示還有意投資漢服店、民宿、遊船等項目。東鹽村黨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陳偉宏高興地表示:“得益於深圳幫扶,這裏從無人問津到入選省‘百千萬工程’典型村,天天都在變化。”

  在潮陽區西臚鎮竹嶺村,該村100多畝的撂荒地通過深圳幫扶對溝渠、水源的修建改造及土地平整,不僅具備了複耕條件,每年還能為村集體新增近4.5萬元的收入。位於潮南區隴田鎮田四村的葉揚綠莊番石榴基地,在深圳幫扶下,番石榴獲得“圳品”認證,發生了從滯銷爛在田裏到暢銷高端市場的喜人轉變,且近7成的產量銷往深圳。南澳縣後宅鎮城西村則通過打造居家養老服務產業、配套建設停車場、招商入駐三大舉措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形成村集體增收的“三位一體”模式。在潮南區仙城鎮現代農業產業園,一大片的土地已平整完畢,還建設了噴淋灌溉係統,修繕了灌溉渠道和機耕路,主入口鋪設了步道磚,美化了景觀。駐鎮幫扶隊員介紹說,這個項目總麵積503畝,擬打造農業生態產業園,促進一二三產融合發展。項目建成後,除了實現村集體土地收入大幅增長,還可創造80個以上的就業崗位和30個公益性崗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