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財政廳黨組書記、廳長戴運龍:以實際行動扛起穩住經濟大盤的政治責任
疫情要防住、經濟要穩住、發展要安全,這是黨中央的明確要求。今年8月,李克強總理在深圳考察時要求經濟大省要勇挑大梁,發揮穩經濟關鍵支撐作用。近期,廣東省財政廳黨組書記、廳長戴運龍接受《廣東財政理論與實務》采訪時表示:今年以來,廣東財政堅持“穩字當頭、穩中求進”的總要求,全力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和省委、省政府出台的穩經濟政策,加大政策實施力度和準度,切實發揮財政跨周期和逆周期調節作用,為經濟平穩運行提供有力支撐,有效應對需求收縮、供給衝擊、預期轉弱三重壓力。
一、不折不扣落實新的組合式稅費支持政策
《廣東財政》雜誌:實施新的組合式稅費支持政策是黨中央、國務院統籌國內國際兩個大局、因時應勢強化跨周期和逆周期調節的重要舉措。請問廣東財政是如何貫徹落實中央這一決策部署?
戴運龍:麵對需求收縮、供給衝擊、預期轉弱三重壓力,黨中央、國務院部署實施新的組合式稅費支持政策,對穩定市場預期、提振市場信心、助力市場主體紓困發展意義重大。今年,廣東在地方權限範圍內延續實施小微企業“六稅兩費”“退役士兵和重點群體”減免政策,第一時間印發了稅收優惠政策文件,迅速製定出台留抵退稅和減稅降費兩個工作方案,搶快抓早釋放政策紅利。按照應享盡享、能減盡減、能快則快的原則,全省各級財稅部門不折不扣落實減稅降費“大禮包”,確保包含減稅、免稅、緩稅、降費、緩費等多種支持方式的組合式稅費支持政策的紅包精準“落袋”。
《廣東財政》雜誌:當前我省組合式稅費支持政策執行情況如何?
戴運龍:從目前掌握的情況來看,1-8月全省落實退稅減稅緩稅降費規模達到3875億元。其中,為企業退稅2182億元,約占全國的十分之一,惠及市場主體21萬多家,九成以上都是小微企業。對製造業中小微企業緩稅及緩交社保費等970億元。實施小規模納稅人階段性免征增值稅、“六稅兩費”等政策新增減稅降費723億元。中小微企業享受優惠金額占比近70%,有力支持穩住市場主體。尤為值得一提的是,4月份實施新的留抵退稅政策,將原僅允許先進製造業按月退還全部增量留抵稅額、其他行業企業退還增量60%的留抵稅額政策,擴大到7月底前退還小微企業、製造業、批發零售業等13個行業存量、增量留抵稅額。政策出台以後,4-8月間廣東共為製造業、批發零售業等13個行業退稅1311億元,占總體規模的64.3%。
《廣東財政》雜誌:發放這麼大的稅費支持“紅包”,對市場主體確實稱得上是“及時雨”和“定心丸”,尤其是製造業和中小微企業。那市場主體的獲得感如何?
戴運龍:從企業反饋來看,獲得留抵退稅資金後,企業主要用於擴大再生產、償還債務和支付利息、保企業運轉、增加投資、創新研發等各方麵,極大緩解生產經營的資金壓力,保證了企業正常生產節奏,有利於加快公司資金流轉、緩解資金周轉困難的壓力,增強企業持續發展的能力。這種良好的微觀反饋最終也體現在宏觀數據當中。8月當月全省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1.4%,增速比7月加快0.3個百分點,經濟恢複動能逐步增強。
《廣東財政》雜誌:在這麼短的時間內,多措並舉、同步落實這些退稅減稅緩稅降費政策,會否影響到基層財政的正常運行呢?
戴運龍:為支持基層落實大規模退稅減稅降費政策,中央和省已經提前做好相關部署。今年4月以來,中央財政為各地安排一次性財力專項補助。省財政及時下達市縣,重點向退稅壓力大、財力困難地區傾斜,實現粵東粵西粵北地區退稅、減免稅減收全覆蓋,並將資金全部納入直達資金管理,為及時足額退稅提供有力支撐。同時,建立庫款應急調度機製,加強庫款監測,重點盯牢退稅比重高和粵東粵西粵北欠發達地區的庫款運行情況,打通留抵退稅政策“最後一公裏”,確保中央和省的政策不折不扣在市縣執行。
二、多措並舉打出財政惠企紓困政策“組合拳”
《廣東財政》雜誌:穩經濟大盤的核心在於穩市場主體。但麵對國內外疫情防控和經濟複雜形勢,市場主體無法依靠單一的減稅降費政策來對衝外部衝擊和風險,財政部門如何綜合用好財政政策“工具箱”,幫助市場主體渡難關?
戴運龍:今年以來,廣東各級財政部門聚焦企業紓困幫扶,統籌考慮經濟周期性變化和經濟財政運行等情況,綜合考慮企業發展麵臨各種困難和約束,製定了多元化、針對性的舉措,進一步增強財政政策調控的前瞻性、針對性、有效性,集成運用各項財稅工具來為市場主體賦能力、增動力、減負擔、穩預期,真正打出了“組合拳”。
如,聚焦助力中小微企業發展能力,今年廣東財政繼續優化“小升規”獎補政策,加大力度推動全省小微企業上規模,並對新獲批認定為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予以獎勵,為企業發展積蓄動力。同時,政府采購加碼對中小企業的支持力度,積極為中小企業參與采購提供便利,將對小微企業價格評審優惠從10%提高到10%-20%,將麵向中小企業的預留采購份額由30%提高至40%,為中小企業添訂單、增動力。
又如,為緩解企業融資難問題,今年廣東財政著重在四個方麵提升財政金融政策支持力度:一是加大金融支持,2022年新增投入3億元,綜合運用貼息、政府性融資擔保降費獎補等手段,加大對實體經濟特別是受疫情嚴重影響行業和中小微企業、個體工商戶的金融支持力度。二是推動與國家融資擔保基金合作,省融資再擔保公司2022年獲得國擔基金業務授信額度350億元,較2021年增加100億元;三是強化農業信貸擔保體係建設,截至2022年8月31日,省農擔公司已為24000多戶次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提供擔保支持,累計擔保規模超160億元,引導更多金融企業對“三農”提供信貸支持;四是擴大出口信用保險覆蓋麵,2022年安排4.5億元支持促進投保出口信用保險,對外貿企業購買出口信用保險給予一定的補貼,上半年累計支持超過1.4萬家外貿企業。
再如,幫助減輕企業負擔,推動階段性減免市場主體房屋租金。截至8月11日,全省行政事業單位及其所辦企業共減免租金6億元,惠及服務業、製造業小微企業和個體工商戶超5000戶。
《廣東財政》雜誌:有關紓困政策確實考慮到了當前企業經營發展的實際困難和問題,有助於穩定市場主體。那對於穩就業,財政又有哪些針對性安排?
戴運龍:廣東財政今年重點聚焦企業穩崗擴崗,促進創業就業。今年廣東財政支持企業穩崗擴崗,促進創業就業方麵形成了“降、緩、返、擴、補”組合拳,政策力度大、群眾獲得感強。如實施普惠性失業保險穩崗返還政策,截至8月底,全省穩崗返還56億元,惠及企業216萬戶,惠及企業數位居全國第一。擴寬失業保險一次性留工培訓補助受益範圍,截至8月底,全省累計發放留工補助131億元,約占全國發放總額的66.4%;將失業保險留工培訓補助擴大至所有困難參保企業等。特別是針對今年高校畢業生人數多、就業難的實際情況,加大高校畢業生就業幫扶力度,將高校畢業生自主創業個人創業貸款最高額度提高至50萬元、小微企業提高至500萬元。對自主創業並正常經營6個月以上的高校畢業生,按規定落實1萬元的創業資助。
《廣東財政》雜誌:消費的複蘇能夠進一步穩定市場預期。最新數據顯示,1-8月廣東消費市場呈現恢複增長態勢。請問財政方麵是如何發力擴內需、促消費的呢?
戴運龍:廣東財政推出多項消費獎勵或補貼措施,以進一步穩定市場主體預期。例如統籌使用12億元支持上半年繼續開展汽車以舊換新活動和新出台新能源車購置補貼政策;省級先後安排8億元對各地發放消費券給予獎補,並安排2億元支持家電促消費和“以舊換新”行動;從“五一”小長假消費旺季開始,全省各地市也圍繞零售、餐飲、文旅、住宿、體育5個領域發放政府消費券,全省促消費政策覆蓋麵廣、受益人數多;同時,財政還安排3000萬元組織實施“有獎發票”活動,進一步刺激推動全省零售、餐飲、文化、旅遊、住宿、體育等行業消費複蘇。
三、加強資金統籌,全力以赴擴大有效投資
《廣東財政》雜誌:受當前經濟下行壓力和落實組合式稅費支持政策等因素影響,全省財政收支運行麵臨較大壓力。當前,廣東財政如何克服困難,進一步統籌資金支持經濟發展?
戴運龍:今年以來,廣東克服新一輪疫情和國際局勢變化等超預期因素影響,在收支兩端協調發力,全力保持財政平穩運行。當前我省財政總體呈現收入企穩回升、支出有保有壓、退稅應退盡退、債券發行使用較快等特點。一是加快預算支出進度,盡早發揮財政資金效益。截至2022年8月底,全省一般公共預算支出完成1.2萬億元,同比增長3.7%。同時,通過清理收回閑置資金、製定黨政機關帶頭過緊日子措施,進一步加強資金統籌,集中財力保重點、穩大盤。二是加快專項債券支出拉動,截至6月底,中央下達廣東新增專項債券額度全部發行完畢,發行量居全國首位、發行進度居全國前列。三是加大存量資金盤活力度,對結餘資金和連續兩年未用完的結轉資金按規定收回統籌使用,對不足兩年的結轉資金中不需按原用途使用的資金收回統籌用於經濟社會發展急需支持的領域。四是強化庫款監測,確保退稅資金及時足額到位,科學防範庫款保障風險。
《廣東財政》雜誌:有效投資是連接供給與需求兩端的關鍵變量,對經濟起著重要支撐作用。當前,廣東財政支持推進有效投資有哪些有力措施?
戴運龍:政府投資是宏觀調控的重要手段,也是改善國計民生的重要方式。麵對投資需求,廣東財政一方麵通過加大預算安排以推動重大項目加快建設。如為加速打造綜合立體化交通網工程,截至2022年8月底,省財政安排218億元,有力保障了省鐵路、機場、高速公路等重點項目建設資金需求,加快推進廣湛、珠海至肇慶高鐵、粵東城際鐵路等項目建設,持續推動打造“軌道上的大灣區”。
另一方麵,專項債券在撬動有效投資方麵發揮了巨大作用。廣東2022年新增債券資金全部落實到國家與省部署的重點領域與使用投向,近八成落實到交通基礎設施、市政和產業園區基礎設施等拉動投資明顯的領域,其中,安排超500億元專項債券資金作為重大項目的資本金,積極支持白雲機場三期、深圳至中山跨江通道、穗莞深城際軌道等重大工程項目加快建設使用,撬動更多社會資本參與。
與此同時,為確保專項債券使用落到實處,廣東財政聚焦“補短板”,通過推動項目儲備與年度預算編製、政府投資年度計劃相銜接,不斷做深做細債券項目儲備“關鍵一環”;全麵提高債券資金轉貸撥付效率,實現了市縣債券資金在省級國庫“零留存、不過夜”;強化規範管理,建立健全獎懲激勵機製,並實行債券閑置資金及時調整,對使用管理不佳的地市調整收回額度。
四、夯實兜底保障基礎,傾力做好“保基本民生”
《廣東財政》雜誌:民生無小事,枝葉總關情。廣東今年上半年全省民生類支出占一般公共預算支出七成,民生保障有力。請介紹廣東財政兜牢兜實民生底線相關情況。
戴運龍:保基本民生重在有效落實兜底保障措施精準。今年廣東財政聚焦群眾的“急難愁盼”問題,進一步完善社會民生兜底保障措施。一是支持各地根據物價上漲情況啟動社會救助和保障標準與物價上漲掛鉤聯動機製,緩解物價上漲對困難群眾基本生活的影響,兜住兜牢基本民生底線。二是及時下達困難群眾救助補助資金85億元,支持全省特別是粵東粵西粵北地區穩步提高困難群眾救助水平,資金納入直達資金監控,確保及時足額發放救助資金;會同省民政廳印發《關於進一步保障好困難群眾基本生活的通知》,明確為低保對象、特困人員增發一次性生活補貼,受疫情影響嚴重地區可為臨時生活困難群眾發放一次性臨時救助金。三是進一步安排近5億元全力支持公共衛生防控救治能力建設,助力常態化疫情防控工作。
《廣東財政》雜誌:加快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是推進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重要途徑,也是穩住經濟發展的重要抓手。廣東財政在推進農業人口市民化方麵有什麼新的支持政策?
戴運龍:今年廣東財政推進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獎勵機製有了新“動作”,進一步健全“錢隨人走”轉移支付機製。聚焦財政資源配置“跟人走、可攜帶”,修訂《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獎勵資金管理辦法》,以農業轉移人口進城落戶人數為核心因素,對農業轉移人口落戶規模大、新增落戶人口多、基本公共服務成本高的地區加大支持,促進轉移支付資金分配與人口流動掛鉤。今年廣東財政配下達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獎勵資金達33.35億元,同比增長18.6%,為加快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推進新型城鎮化提供有力支撐。
五、深化改革為發展賦能,助力經濟行穩致遠
《廣東財政》雜誌:近期,李克強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指出,要用“放管服”改革辦法再推進穩經濟一攬子政策發揮效能。廣東財政“放管服”改革方麵有何亮點?
戴運龍:近年來,廣東財政推進以預算編製執行監督管理為主導的財政“放管服”改革,通過調整完善財政管理工作流程,明確在預算管理、政府采購、會計審批、資產管理等領域取消一批財政審核環節,賦予預算單位更大的自主權,釋放預算單位理財用財的源動力;通過大力精簡省級權責事項,將63項省級行政權責清單事項壓減為3項,做到“應放盡放”“能放就放”,賦予市縣財政部門更多的管理權,激發市縣財政部門幹事創業的活力與動力,有效釋放改革效能。通過取消、調整部分行政審批事項,優化細化辦理流程和要求,切實提升yabo2018柏林赫塔 工作質量,實現了為群眾辦事“少填、少帶、少跑、少報、快辦”的“四少一快”目標任務。
在做好財政部門自身“放管服”同時,著力發揮財政政策效能,為市場主體減負擔增便利,支持優化營商環境。如持續深化推動政府采購改革也為優化營商環境增添了新動力。今年廣東財政對於200萬元以下的貨物和服務采購項目,400萬元以下的工程采購項目,免除投標保證金;積極引導金融機構為參與政府采購活動的中小企業提供政府采購合同融資和電子保函服務,截至2022年7月底,已有34家金融機構進駐雲平台金融服務中心,融資金額超46億元。
《廣東財政》雜誌:針對當前的經濟財政形勢,廣東財政將從哪些方麵接續推進穩經濟一攬子政策?
戴運龍:一是在繼續落實好組合式稅費支持政策同時繼續加大財力下沉力度,保障市縣財政平穩健康運行。二是著力用好專項債券資金,壓實單位的主體責任,確保專項債項目盡早形成實物工作量。三是抓好財政收支管理。繼續做好財政收入組織工作的同時,加快預算支出執行,盡快形成實物工作量;清理收回閑置資金,嚴格落實黨政機關帶頭過“緊日子”措施。四是深化財政管理改革。抓住預算管理改革這個牛鼻子,聚焦提前儲備做實項目、聚焦科學精準編製預算、聚焦提高預算執行效率和資金使用效益;突出省以下財政體製改革這個重點,推動形成權責配置更為合理,收入劃分更加規範,財力分布相對均衡,基層保障更加有力的省以下財政體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