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築垃圾找個家,堆山置景搞綠化;秸稈柴草找個家,集中積肥上莊稼;破舊衣服找個家,收集打捆賣錢花;有害垃圾找個家,單獨收集銷毀它;其他垃圾找個家,收集清運把電發;金屬塑料找個家,回收加工價值大……在河南省蘭考縣流傳著這樣一首垃圾分類的順口溜。給垃圾分類,加以資源化處置,如今在蘭考成為了“時尚”。
秋日裏,行走在蘭考大地上,幹淨整潔的道路,房前屋後收拾的井井有條,聞不到異味,看不見汙染,不時可以看到一輛輛垃圾收集車穿行於各鄉村之間。開封市委常委、蘭考縣委書記蔡鬆濤介紹,近年來,我們緊扣“收集分類化、運輸減量化、處置資源化、處理無害化”,形成了“政府主導、財政支持、群眾參與、市場運作”的垃圾收運處置“蘭考模式”,探索建立了一套農村生活垃圾分類和資源化利用收運處置體係。
以政府引導為方向,統籌實施垃圾分類和農村保潔工作
在蘭考縣儀封鄉代莊村,每家門口都放著一個兩色分類小型垃圾桶,村口路邊隨處可見垃圾分類宣傳欄、垃圾分類點。“現在鄰居們都自覺把垃圾分類裝袋,投到門口的垃圾箱內,這幾年我們村裏的變化真是太大了,大街小巷都見不到一點垃圾。”村民張平感慨地說。
垃圾靠風刮,汙水靠蒸發,就在幾年前,“垃圾圍村”還是困擾代莊村的“老大難”問題。“為解決村民生活垃圾亂堆亂放,造成村莊環境髒亂差的問題,我們開展了‘三清一改’、垃圾分類等行動,在村內設立垃圾臨時堆放點,要求村民將垃圾統一分類堆放。”代莊村黨支部書記代玉建介紹,我們逐漸走出了解決垃圾從源頭分類減量、分類堆放的問題,人居環境得到了明顯改善。
代莊村的嬗變要得益於蘭考縣持續不斷地財政投入,建起了一支專業保潔隊伍,落實好了戶分類、村收集、鄉鎮轉運、縣處理模式。近年來,蘭考縣通過整合農業、環保等專項資金,在全縣16個鄉鎮(街道)建設一體式垃圾中轉站40座,購置容量40升戶用分類垃圾箱10萬個、幹濕分類240升垃圾桶2萬個,垃圾壓縮運輸車100輛、垃圾分類電動三輪車600輛等,增強了環衛機械化作業和垃圾分類能力;同時,按照每1000人配備3名保潔員的標準,在全縣配備保潔員2720名,組建美麗家園管護員隊伍,提高了村莊保潔、垃圾收運和公共設施管護水平。
除了完善垃圾分類的“人、財、物”之外,蘭考縣還采取了支部結對、愛心公益超市兌換獎品等激勵措施。在惠安街道愛心超市,拿著積分卡前來兌獎的群眾絡繹不絕。據介紹,為激發群眾參與建設美麗家園的主動性,蘭考縣逐步摸索出了依托愛心超市這個載體,以發放積分券兌換物品的形式,全麵提升村民保持庭院整潔、按要求堆放生活垃圾的主動性,幫助他們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在愛心超市兌獎活動隻是政府引導的,調動農民參與垃圾分類的一種方法。”蘭考縣委農辦新農村培訓中心主任任惠民說。
同時,蘭考縣還建立了嚴格的縣鄉村三級監管體製,由縣級層麵,組織相關部門每周巡查指導各鄉鎮(街道)環衛保潔、收運處理工作,將結果納入年底目標考核成績;鄉級層麵,各鄉鎮(街道)成立專業隊伍,對轄區內保潔公司作業情況每天進行督查,落實獎懲措施;村級層麵,明確一名村“兩委”幹部監督村內環衛工作,對村莊內外、主幹道兩側的衛生進行巡查和監管,切實將農村生活垃圾分類及農村保潔工作落實到位。
以資源化利用為目的,因地製宜推進垃圾分類處置
在占地約2500平方米的蘭考縣蘭陽鎮廢棄物分質高值化利用處置中心內,由周邊運送而來的垃圾正在這裏進行精細化分類,並按照垃圾的不同種類配置了各種處置設備。工作人員介紹,分揀設備可將混合垃圾進行分揀後,堆放在不同的區域;一機兩箱水平壓縮設備可將不可回收物進行堆積壓縮,然後由垃圾清運車運到光大環保進行焚燒發電;餐廚垃圾處理設備可將餐廚垃圾分揀、脫水、主體發酵、氣體除臭淨化、油水分離等處理後,最終變為價值極高的“生物有機肥”……
為合理處置農村生活垃圾,蘭考縣經過不斷地努力完善,先行先試,形成了生活垃圾從產生到戶的前端細化分類,到村級收集轉運到中端科學分揀,再到引入社會資本投入到垃圾末端多元處理的完整閉合鏈條和長效管理機製。資料顯示,目前,全縣全年產生農村生活垃圾19.86萬噸,垃圾分類減量和資源化處置率達60%以上,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成效顯著。
在蘭考縣,農戶按“幹濕垃圾”分類投放,保潔員對各類廢棄物進行精細化分類。其中,對村內收集的廚餘、瓜果等含水量大的濕垃圾就近在村級廢棄物分質收集處置站內粉碎、脫水後進陽光棚堆肥;建築垃圾暫存於站內堆放處,用於群眾墊坑、墊路調節使用;樹葉、雜草、秸稈量少時,站內粉碎堆肥,夏秋兩季量大時,集中分類收集轉運至鄉級處置中心。同時,將原有垃圾中轉站擴建為“城鄉廢棄物分質高值化利用處置中心”,對轉運過來的垃圾進行分揀分類,根據用途和價值,對精分後的垃圾進行初加工,提高垃圾資源化利用率與附加值。
在垃圾末端處理上,蘭考縣根據不同的垃圾類型采取了不同的處理方式,也帶動了一大批綠色環保企業的發展。
在蘭考靜脈產業園,光大環保項目日處理不可回收生活垃圾400餘噸用於發電;在沐桐環保循環經濟產業園可對電子廢棄物及其他金屬等有害垃圾進行回收利用;瑞華電力秸稈發電廠每年消納農業廢棄物32萬噸、發電2億度;嘉宏環保科技公司日處理廢舊塑料、鋼材320噸,製成工藝品及衣服填充棉,每噸利潤與混合塑料相比提高1000元;德盛泥漿廠回收破舊衣物生產油田鑽井封堵劑,年處理1萬餘噸;鼎豐木業收集樹枝、廢舊木材和鋸末等製作刨花板,生產高檔家具板,年銷售收入8億元。
記者在光大環保發電項目現場,見到普通生活垃圾經中轉站壓縮後焚燒,轉身一變成為寶。“生活垃圾被運送到垃圾庫,經過發酵後,‘幹的垃圾’被吊送入焚燒爐焚燒,產生的熱能轉化為電能,每噸垃圾發電量達300千瓦時。”項目生產運行部副經理李勇說,就連焚燒後的廢渣也是寶,除了可以提取出鐵、鋁等金屬,剩餘的廢渣還能作為建築用磚的材料。
以群眾參與為基點,讓農村生活垃圾處理形成固定模式
廢電池、舊衣物、廢金屬等,曾經令人頭痛而又無法合理處置的垃圾,如今在代莊村很多村民眼中變成了“香餑餑”。“村裏設立了垃圾兌換獎品點,群眾可以把平時積累的可回收垃圾兌換成生活用品,在俺們這兒,四節廢電池就能給孩子換個筆記本。”張平說,這種方式真正讓大家參與到垃圾分類之中了。
為鼓勵村民進行垃圾分類,蘭考縣很多地方和代莊村一樣實施了“四抓”行動。“抓大”,通過廣播和網絡宣傳廣而告之,組織垃圾分類培訓有獎聽課、答題等活動,營造垃圾分類輿論氛圍,讓廣大群眾充分了解和參與;“抓小”,通過小學和幼兒園,開展“小手拉大手”等活動,帶動越來越多的家庭參與垃圾分類;“抓多”,抓住目前村裏的大多數,把留守婦女和老人集結起來,通過“廣場活動”集中宣講和推進垃圾分類;“抓少”,依托“黨建一拖四”模式,充分發動黨員、群眾代表這些少數關鍵,帶動全村農民群眾推進垃圾分類。
在東壩頭鎮張莊村,每天早上5點到6點,村“兩委”幹部、黨員代表義務打掃村內道路,黨員幹部還上門入戶、現場示範,指導農戶自行做好分類。在黨員幹部的帶動下,群眾每天自覺打掃房前屋後衛生,主動對自家庭院進行綠化美化,全村人一起打造了幹淨整潔的“夢裏張莊”。
在麥收、秋收、春節等重要節點,張莊村還開展了以清理垃圾、柴草、農作物廢棄物等為主的集中清零行動。通過村頭宣傳畫、村內大喇叭等通俗易懂、農民群眾樂於接受的方式引導垃圾分類投放,得到農民群眾的認可支持和廣泛參與。目前,全村垃圾分類知曉率已達100%,村裏還選出“美麗庭院”55戶、文明戶50戶、示範戶20戶,激發了群眾建設美麗鄉村、創建美麗庭院的熱情。
垃圾分類工作貴在實效,貴在堅持。在探索之中,蘭考縣還引入了北控城市服務集團公司和河南美麗家園環衛公司實行市場化運作,負責16個鄉鎮(街道)及所轄村莊道路清掃保潔、垃圾收運、垃圾中轉站和公廁管理等工作,目前,基本建成了市場化、專業化的運行管理模式。
幾年來,蘭考縣通過農村生活垃圾治理工作的開展,如今的蘭考變得幹淨整潔了,群眾的幸福感滿意度提高了,基層黨組織的戰鬥力和凝聚力變強了。蔡鬆濤表示,在今後工作中,我們將按照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們的奮鬥目標”要求,持之以恒開展農村生活垃圾治理,把蘭考建設得更加幹淨整潔美麗,為全麵打贏打好脫貧攻堅戰和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奠定堅實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