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屬快訊
您現在的位置: 首頁 > 新聞資訊 > 直屬快訊

構築“粵菜師傅”人才高地,助力鄉村振興

發布時間:2022-08-04 信息來源: 廣東省電子商務高級技工學校 責任編輯:辦公室

  2022年7月29日,《南方日報》A12刊專題刊登省電子商務學校“粵菜師傅”宣傳報道《構築“粵菜師傅”人才高地,助力鄉村振興》。

700(1).jpg

  以下為報道原文。

  在海南澄邁縣特色農產品專場推介會上,廣東省電子商務技師學院“粵菜師傅”團隊現場烹飪的椒鹽茄盒、絲瓜海鮮湯、南瓜餅、臘腸炒蘭豆、臘味炒飯、涼瓜燜魚幹等多款菜式引起現場強烈反響;

  在梅州市豐順縣供銷社“粵菜師傅”工程技能培訓班上,多名參與培訓的學員現場學習了廣東省電子商務技師學院粵菜師傅所講授的苦筍煲、拔絲番薯、糕燒番薯等具有客家特色的菜品;

  在供銷合作社係統“粵菜師傅”廚藝交流展示活動上,烹飪專業的師生們一展技能,拉麵、刀工、雕刻、果醬畫、擊鼓翻鍋等精彩廚藝表演輪番上陣,吸引大批來賓、師生觀看……

  以上的一幕幕,正是廣東省電子商務技師學院以實際行動助推“粵菜師傅”高質量發展的真實寫照。

  2018年,在全省鄉村振興工作會議上,廣東正式提出實施“粵菜師傅”工程,推動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走質量興農之路。今年初,yabo 11选5 發布《廣東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事業發展“十四五”規劃》,再次明確要將“粵菜師傅”工程建成具有廣東特色、優勢獨特的重大就業工程、產業工程和民生工程,打造成麵向世界展示嶺南文化的亮麗名片。

  回望過去四年,解決就業“大問題”,滿足民生“大需求”,廣東“粵菜師傅”工程用美食“烹”出了一條獨具特色的高質量發展之路,一條完整的舌尖產業鏈已逐漸成型。

  廣東省供銷合作聯社是全省“粵菜師傅”工程組織實施的主要單位之一。作為供銷社的一員,廣東省電子商務技師學院始終高度重視,堅持係統謀劃、全力推動,通過開設烹飪專業等方式為粵港澳大灣區輸送粵菜烹飪專業人才,同時還通過探索“粵菜師傅+鄉村振興+產教融合”的新模式,有力推動產業發展與技能人才培養深度融合,帶領大批群眾通過技能的提升,實現勞動就業、收入增加,為“粵菜師傅”工程高質量發展貢獻了應有的力量,也為經濟社會發展貢獻了職業教育力量。

  數據顯示,截至2022年6月30日,廣東省電子商務技師學院烹飪專業共有526名在校生,成為經濟管理係第二大專業。該校4年來聯合各基層供銷社以“送教下鄉、送技上門”的方式,舉辦短期技能培訓97期119個班,培訓農民廚師5700人。“粵菜師傅”工程項目自2019年至2022年底預計投入資金2750萬元,改善烹飪專業住宿條件,提升專業實訓硬件水平,為高質量辦好烹飪專業學曆教育及“粵菜師傅”短期培訓提供了良好的教學及生活條件保障。

  送教下鄉  助力農村技能人才拓寬就業渠道   

  “作為一名農莊老板,聽說有‘粵菜師傅’短期技能培訓班在我們這裏開展,我就積極對接供銷社報名參加了培訓,就是為了提升我們農莊的菜式和出品,再提升自己的實操能力。參加培訓後才知道,原來魚還能有這麼多創新的做法,而且做出來的味道很好!”在去年惠州市博羅縣舉辦的“粵菜師傅”工程送技下鄉活動中,村民薛妹學到了不少烹飪技巧,現場掌握了羅湖醋魚、腐竹燜豬肚、沙薑雞等菜品的烹飪方法。她說,這讓她的農莊生意更好了,菜品更加多樣化了,為她的人生帶來了轉折。

  和薛妹一起參加培訓的其他48名村民,也靠廚藝打開了就業新路。此前對創業很有想法,但是缺乏路徑的朱秀麗就是其中一名,她說:“我是一名家庭主婦,平時在家最大的愛好就是研究美食。我打算創業,開一家屬於自己的餐館,家裏人也都很支持。通過此次‘粵菜師傅’技能培訓,我的廚藝提高了,掌握的特色菜也多了,這有助於我實現創業夢想,致富奔小康。”

  “粵菜師傅”工程是廣東省服務鄉村振興的“三項工程”之一,既是培訓工程也是就業工程,更是民生工程。廣東省電子商務技師學院把“粵菜師傅”培訓辦到村口,將省供銷社“1+5+N”的工作模式下沉到基層,把提升技能作為促進就業的關鍵一招,有效提升農民的就業創業技能,實現了農民的家庭增收,也為鄉村振興提供了實用人才支撐。與此同時,幫助村民們用所學廚藝豐富家庭菜式,增進家庭團結,促進和諧鄉村文明建設,並且在潛移默化中傳承粵菜廚藝,弘揚嶺南美食文化。“粵菜師傅”工程實施4年來,像薛妹、朱秀麗這樣通過“粵菜師傅”工程實現就業創業、增收致富的案例越來越多,許多參加培訓的學員學到了一技之長,學員們紛紛表示:“平時在家做的就是家常菜,沒有係統學習,通過參加‘粵菜師傅’短期技能培訓,刀工提高了,烹飪技巧也得到了提高,也學會了擺盤,真正掌握了粵菜的技法。”

  該校不僅著眼於廣東省內的鄉村振興,還積極參與東西部協作供銷聯盟,開展“粵菜師傅”跨省培訓。2019年12月和2020年5月,在廣西壯族自治區來賓市忻城縣舉辦了“粵菜師傅”工程技能培訓班,讓東西部協作變成了實實在在的幫扶,學員們在較短的時間內掌握了粵菜烹飪技巧,增強了當地群眾的內生發展動力。廣西壯族自治區返鄉勞動力譚慧玲在參加完短期技能培訓班之後還接受了該校老師的“一對一”課後指導。譚慧玲在忻城縣城中社區農貿市場經營了一家點心小鋪,其製作的包點受到當地群眾的歡迎,客人越來越多。

  當前,該校正通過深化落實“1+5+N”工作模式,積極主動對接各地供銷社,截至目前已對接廣東、廣西的25個市縣供銷社,覆蓋粵東粵西粵北地區及廣西部分市縣供銷社,共同開展麵向農民的技能教育和實用技術培訓。

  三農情懷  引領年輕教師迅速成長成才  

  豆腐切花、氣球上切絲、蘿卜切魚網、果醬畫、擊鼓翻鍋……在供銷合作社係統“粵菜師傅”廚藝交流展示活動上,廣東省電子商務技師學院的學子摩拳擦掌展示拿手絕活,精美菜品、拉麵、刀工、茶藝、雕刻、彩繪輪番上陣,現場氣氛熱烈。

  每一個時代有一個時代的潮流,“粵菜師傅”工程高質量發展需要一批具有大國工匠精神、引領粵菜潮流文化、具創新力的年輕一代粵菜師傅。廣東省電子商務技師學院於2019年9月重開烹飪專業,並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財力進行專業建設。學校依托“粵菜師傅”工程專項資金,對烹飪專業學生公寓進行改造,為烹飪專業學生提供溫馨舒適的生活環境,提高學生生活質量,為培養烹飪專業的人才提供良好的保障。與此同時,學校先後投入近1000萬元完成了中餐烹飪實訓室一室、烹飪綜合實訓室、中西麵點實訓室、基本功實訓室、實訓物資儲備室、中庭公共服務區域的全部改造和設施設備的安裝,以及烹飪強電專線的改造,可提供實訓室300個工位,滿足600個學曆製學生的實操場地需求。

  在師資建設方麵,該校努力建設了一支素質高、技能強的“粵菜師傅”專業師資隊伍。目前,該校正通過組織烹飪教師廣泛參加各層級烹飪技能大賽,推動烹飪專業教師團隊的廚藝提升和崗位練兵,實現了“以賽促教、以賽促學、以賽促改、以賽促建”,不斷提高師生的專業技能水平,促進專業建設和課程改革的目的。短短3年共斬獲各類獎項6項,其中羅樹棟老師於2022年1月獲評“廣東省技術能手”榮譽稱號。

  “粵菜師傅”工程的推進,給羅樹棟等教師們帶來了榮譽,更多的青年教師因為送教下鄉有了與三農親密接觸的機會,他們的“三農情懷”也在不斷深化。比如青年教師萬霞懷著為農服務的熱情,不畏艱辛,不畏路途遙遠,不放心自己的孩子離開自己,就帶著孩子驅車幾百公裏到梅州大埔跟進培訓班。又如樊華老師,在組織培訓班的過程中身體不適,就診完依然堅持跟進培訓班……老師們以自己的實際行動為助力鄉村振興貢獻力量,以實際行動詮釋著“三農情懷”。

  產教融合  深度提升人才培養與就業質量

  切磋技藝共創新,傳承弘揚齊育人。今年5月,廣東迎賓館廚師張文明來到廣東省電子商務技師學院,為烹飪專業2020級實習班級開展現場教學,一道“鮮香茅沙薑焗鱸魚”充分展示了粵菜的創新成果,讓學生們從視覺、味覺上感受當前粵菜文化的傳承與創新。

  張文明此前還在廣東省第二屆職業技能大賽餐飲行業職業技能競賽暨全國賽選拔賽獲得大獎,他不僅與同學們分享了自己多年的從業經驗,還講解了菜品“鮮香茅沙薑焗鱸魚”的創新之處。同學們認真聽課,積極提問,張文明耐心地解答同學們的問題,並表示該菜肴是創新菜的成功典範,在廣東迎賓館備受消費者青睞。他鼓勵同學們學以致用,活學活用,舉一反三,隻要堅持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終能有所成就。課後,同學們紛紛表示這樣的麵對麵課堂滿滿幹貨,不僅掌握了“鮮香茅沙薑焗鱸魚”的製作方法,更感受到了實際生產工作崗位與學校在菜品製作要求上的不同之處,對於未來的就業也有了更加明確的目標以及清晰、準確的崗位需求,一定程度上減輕了就業壓力。

  這樣的特殊課堂,正是廣東省電子商務技師學院高度重視校企合作,產教融合的一大縮影。該校已與廣東迎賓館簽訂框架協議,致力於推動和加強校企深度融合,共同培育培養粵菜師傅專業人才。2021年,學校共有數十名師生先後到廣東迎賓館就業和實習實踐。該校表示,接下來將與廣東迎賓館持續開展合作,深度挖掘合作發展潛力,多措並舉共同培養人才,力求實現資源優勢互補,構建校企合作新局麵。

  學校還積極為培訓學員搭建就業創業平台,對接當地餐飲行業相關協會和連鎖經營酒店、餐館等經營主體,每期培訓班結束,均舉辦就業創業推薦會,提供培訓實訓就業創業“一條龍”服務。比如,在去年12月,學校於五華縣舉行“粵菜師傅”就業推薦會,吸引了多家餐飲企業及知名企業和當地50多名“粵菜師傅”培訓班學員參加,其中就有8名學員當場成功簽約就業。

  該校表示,將繼續堅持以“粵菜師傅”為抓手,聚焦供銷社為農服務主責主業,積極與各地供銷社溝通對接,通過舉辦供需見麵會,為供銷社企業搭建人才供需平台。

  美食為媒  傳承弘揚粵菜飲食文化

  南澳縣是一個典型的海島縣,地理位置獨特。過去由於交通不便,島上農民以捕漁為主,種植少量香蕉、地瓜等農作物。隨著跨海大橋南澳大橋建成通車,來南澳島旅遊的人越來越多,改行做餐飲的漁民也越來越多。那麼,如何做出符合南澳地域特點的特色美食呢?在去年10月的“粵菜師傅”培訓工程短期技能培訓班上,廣東省電子商務技師學院的老師們就為學員們帶來了幹炸鳳尾蝦、酸甜鬆子魚、炒麥穗花魷、老式炊海魚、薑蔥炒蟹等地方特色菜式教學,讓學員用最熟悉的食材做出不一樣的菜肴,為今後的創業和再就業提供良好的基礎。

  粵菜中蘊含著豐富的文化味蕾。從廣府菜、潮汕菜、客家菜,到新派粵菜,每一種味道背後都沉澱著歲月、曆史、文化、記憶。為進一步傳承嶺南粵菜精髓,不僅僅是在南澳縣,在每個地方舉辦的技能培訓班上,該校都注重當地美食文化的挖掘,為學員們展示不同的地方特色菜。比如,在今年5月的東源縣順天鎮的“粵菜師傅”培訓班上,50名學員就學到了萬綠湖煎燜魚、東江釀豆腐、客家砵仔豬肉湯、客家粉絲煲、東江義合鴨等本土特色菜式的製作方法;在大埔縣的培訓班上,學員們不僅學到了各式刀工和技法,還掌握了不同的柚子菜肴做法,三紅柚子煲等多道柚子佳肴令人垂涎;在2022年首期“粵菜師傅”培訓班上,高州市東岸鎮的50名農民就掌握了信宜楊桃鴨、返沙高州芋頭等特色菜式;在徐聞的培訓班上,該校粵菜師傅也結合當地主產蔬菜的優勢,為學員們帶來了虎皮尖椒、臘味茄子、脆炸海鮮菇等廣府特色菜式的培訓。

  研發是一個菜係得以薪火相傳、經久不息的核心。培訓班通過這些本土特色菜品的挖掘,不僅促進了粵菜文化的發展,還強化了學員們創新及傳承粵菜文化的意識。該校相關負責人表示,特色菜品的開發促進了基層供銷社特色農產品的銷售,拉近了供銷社與農民的距離,也讓鄉村振興有了更加堅實的群眾基礎。

  此外,在校內,學校也注重通過“烹飪美食協會”美食品嚐活動、宴席製作比賽等各種各樣的校園烹飪活動,為學生們提供鍛煉技能、展示自我的平台,也為傳播美食文化創造了更多的契機。

  發揮優勢  深入推進“粵菜師傅”工程高質量發展

  2019年以來,廣東省供銷合作聯社主動服務脫貧攻堅工作大局和鄉村振興戰略。省供銷社“粵菜師傅”工程以全省係統5所職業教育院校為平台支撐,以各市縣供銷合作社和鄉鎮基層社為組織力量,形成係統上下“1+5+N”聯合推進工作模式,發展活力競相迸發。

  職業教育是麵向就業市場的教育。“粵菜師傅”工程的縱深推進,給廣東省電子商務技師學院帶來了發展機遇,增強了該校職業教育質量的社會認可度和吸引力,近年來招生數量一再增加,有的專業甚至一位難求。“粵菜師傅”工程的開展,進一步推動了該校職業教育走上提質培優、增值賦能的快車道。

  該校深入貫徹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把好政策通過“粵菜師傅”工程傳到千家萬戶,讓廣大農民尤其是邊遠地區的農民得到實惠,用技能助力鄉村振興。

  接下來,學校將牢記服務“三農”的初心,進一步推動“粵菜師傅”工程高質量發展,計劃在2022年烹飪專業學曆教育再招300人,再培訓農民2100人。與此同時,依托省供銷社“1+5+N”工作模式,進一步密切與各市縣供銷社的溝通和聯係,堅持送教下鄉到村,把“粵菜師傅”技能培訓送到農戶家門口,提高農民的生活質量和就業創業能力。

  該校還發揮供銷社網絡優勢,依托地方特色農產品產業和供銷合作社係統農產品產供銷渠道,做實“粵菜師傅+產業”,對接農民合作社、助農服務平台(中心)、現代農業產業園等,將“粵菜師傅”嵌入到當地供銷合作社農產品生產、加工、配送等全產業鏈服務中,立足地方特色及產業,做強做優“+茶道”“+家政”“+食材供應基地”,實現疊加效應和融合發展。

  通過一係列舉措,廣東省電子商務技師學院在持續深入助推“粵菜師傅”工程向縱深發展,傳承粵菜文化的同時,為促進城鄉勞動者高質量就業,助力鄉村振興,探索出了一條“色香味俱全”的風味之路。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