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在:首頁 > 健康教育 > 健康主題 > 消毒與病媒生物控製

錐蝽與美洲錐蟲病

信息來源:消媒所 發布日期:2018-07-12 分享到:

近日,廣州市疾病預防控製中心微信公眾號發文,呼籲廣州居民一起“找蟲、找人”——找到錐蝽,找到潛在的美洲錐蟲病患者。多家媒體轉發報道了這條信息,引起了公眾的廣泛關注。錐蝽的某些種類可傳播美洲錐蟲病,目前這種疾病並未在中國出現,並暫時影響不了我國,但疾控中心想調查看看本地的錐蝽是否攜帶病原體,因此才發起了這場懸賞,大家不必驚慌!

下麵簡單介紹一下錐蝽與美洲錐蟲病。

一、錐蝽

錐蝽(triatomine),是獵蝽科獵蝽亞科錐蝽屬昆蟲的通稱,由於很多種能分泌揮發性臭液,因而又叫“放屁蟲”、“臭蟲”、“臭板蟲”,因頭狹長似錐而得名,成蟲體長25毫米左右,橢圓形,尾部尖或平,色黑或暗褐,腹部側緣有紅或黃斑。錐蝽的幼蟲和成蟲都會吸食人畜血,夏秋尤其猖獗,因為專門叮咬人的麵部,喜歡尋找皮膚較薄的區域下口,如唇部、眼瞼等,所以也被稱為接吻蟲

錐蝽主要分布於北美和南美,也有少數種類分布在印度和東南亞,在我國華南地區也有分布。錐蝽主要棲居於哺乳動物巢穴和人的居室附近,以吸血為食。

錐蝽對人體的直接危害表現為人被直接叮咬後約幾分鍾至半小時可出現一係列症狀與體征:(1)皮膚方麵,在被咬部位可見針眼樣大小的紅色丘疹,幾分鍾後,丘疹向周圍擴大,皮下水腫,形成團塊,約兩小時後,周身皮膚伴有蕁麻疹樣反應,並有瘙癢與煩躁不安,持續約3-4小時,症狀逐漸消失,團塊隱退,被叮咬部位尚有淡紅色疙瘩,可持續3-4天;(2)呼吸係統方麵:可有胸悶、氣塞、氣喘、喉頭異物感、呼吸困難等,持續約1-2小時;(3)被叮咬部位的繼發感染,約一天後,皮膚疙瘩增大,疼痛,灼熱感,傷口出現白色膿點,如不及時處理,可形成潰瘍。

錐蝽的間接危害,目前國內缺乏有關資料的報導,但某些種類是美洲錐蟲病(也稱Chagas病)的主要傳播媒介。值得注意的是,錐蝽隻是錐蟲病的傳播媒介,但並不代表所有錐蝽都攜帶錐蟲,隻有在該病流行區才有部分攜帶,在非流行區被它咬一口也不一定有問題。我國雖然有錐蝽媒介存在,但尚無當地感染的病例報道,目前仍為非流行區,所以公眾無需緊張。

二、美洲錐蟲病

美洲錐蟲病(American trypanosomiasis),是一種由克氏錐蟲(Trypanosoma cruzi)引起的熱帶寄生蟲病,該病主要流行於美洲,特別是墨西哥、中美和南美的貧困農村地區。1909年巴西醫生卡洛斯·查加斯首次發現該病,並描述了第一例人類病例的病原、媒介、主要儲存宿主和傳染機製,因此又稱為查加斯病(Chagas disease)。該病主要通過蟲媒(錐蝽)傳播,也可通過輸血、器官移植、母嬰等途徑傳播。臨床上可引起發熱、腹瀉、身體疼痛、皮疹、羅曼尼亞氏征等症狀,少數患者可發展為心髒和消化道係統疾病。由於感染人數眾多,這一疾病已成為美洲地區嚴重的公共衛生問題。隨著全球經濟發展,人口遷移頻繁,美洲錐蟲病擴散到美國、歐洲等地,引起了世界的廣泛關注。

 

美洲錐蟲病的傳播方式

1、主要通過患者或儲存宿主→錐蝽→人的方式傳播。感染有克氏錐蟲的患者是美洲錐蟲病主要傳染源,另外,犬、貓、南美犰狳、蝙蝠、雪貂、狐狸、負鼠、食蟻獸、鬆鼠和猴等均可作為該病的儲存宿主。與許多蟲媒性疾病不同的是,克氏錐蟲不是通過感染昆蟲的叮咬而直接傳播給人和動物。當錐蝽吸血時排出糞便,糞便內的感染性寄生蟲通過叮咬的傷口、附近皮膚的輕微擦傷,或經手指攜帶至眼、口、鼻部侵入黏膜。

2、使用受感染獻血者的血液進行輸血。

3、在妊娠或分娩期間由受感染的母親傳播給新生兒。

4、使用受感染捐獻者的器官進行器官移植。

5、實驗室意外。在實驗室,技術人員在處理活的寄生蟲時,通過黏膜、皮膚傷口或意外針刺傷而感染,也可能通過氣溶膠而傳播。

 

     艾滋病和美洲錐蟲病的區別

該病曾局限於美洲地區,但現已隨人口遷移傳播到歐洲等大陸,成為全球性疫病。因克氏錐蟲與人免疫缺陷病毒(HIV)的早期傳播模式、漫長的潛伏期和難以治愈等方麵相似,為引起對該病的重視,有專家將美洲錐蟲病稱為“美洲的新艾滋病”。實際上,美洲錐蟲病在病原、治療手段、傳播方式等方麵均與艾滋病明顯不同。

1)在傳染途徑方麵,艾滋病由人與人之間直接傳播,不需要媒介,譬如昆蟲。而美洲錐蟲病主要是通過錐蝽向人傳播。

2)在病原和致病機理方麵,艾滋病的病原是病毒,病理是患者的免疫係統遭到嚴重破壞而致死;而美洲錐蟲病的病原錐蟲是一種原蟲,其致病機理目前尚不完全明了,已掌握的致病機理主要是,病原入侵後引發自身抗體而影響心髒、腸道等髒器。

3)在治療方麵,艾滋病發病後如果不治療,其死亡率幾乎為100%;但美洲錐蟲病並非都有病症,且可以治愈。

 

美洲錐蟲病可防可治

美洲錐蟲病的預防和控製主要是靠對蟲媒媒介的控製和切斷傳播途徑來實現的。雖然目前無有效的疫苗,但良好的居住條件基本上就可以對該病起到很好的預防控製作用。

1、改善居住條件和房屋結構,如在建築物的牆麵塗敷石灰等塗料,修複和更換屋頂等,或室內噴灑殺蟲劑,可防止錐蝽在室內孳生和棲息。這在某些地區(烏拉圭、智利、巴西)甚至已經消除了蟲媒傳播途徑。

2、旅遊者應避免在簡陋居所睡眠,可使用蚊帳或殺蟲劑。

3、為避免輸血傳播,血庫應進行血液的克氏錐蟲血清學檢查。另外,對獻血者、器官提供者及孕婦應及時進行血清學檢查。

     目前對於該病的治療包括病原治療和對症治療。在急性期,應及早進行抗錐蟲治療,以縮短臨床病程,並降低急性期死亡率。用於治療的藥品主要有苯硝唑或硝呋莫司。

                                                     (圖片來自網絡)

您訪問的鏈接即將離開“廣東省疾病預防控製中心網站”,是否繼續?
放棄
繼續訪問繼續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