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州社區防艾十年,越來越多艾滋感染者由社區發現
“我今天過來拿藥了。”上午10時17分,手機裏收到這條信息,廣州市海珠區赤崗街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公衛醫師林海良不禁揚起了嘴角。
林海良是一名年輕的社區防艾醫生,發信息的是艾滋感染者阿鵬(化名)。阿鵬確證感染後一直拖著不肯吃藥,在林海良連續幾年的勸說下,最近他終於回心轉意,開始接受治療。
12月1日是世界艾滋病日,今年的主題為“社區動員同防艾,健康中國我行動”。從2009年起,廣州市在全國率先將艾滋病感染者管理隨訪的工作納入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建立起了一支300多人的社區防艾醫生隊伍。
10年來,林海良這樣的社區防艾醫生們,在發現感染者、宣傳幹預、隨訪管理方麵,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更重要的是,他們為這些因擔心社會歧視而躲在暗處的感染者們點亮了一盞勇敢接受治療的明燈,溫暖的火光傳遞社會的關愛。
拿到初篩陽性結果,有的人當場崩潰
2014年,林海良大學畢業後,來到廣州海珠區赤崗街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成為廣州市300多名社區防艾醫生中的一員。
社區防艾醫生的工作分為檢測谘詢和隨訪管理兩大部分。前者是開設谘詢門診,為居民提供防艾谘詢和免費檢測;後者主要是管理督促轄區內的感染者接受長期治療並定期檢測。
“一開始我自己都對艾滋病有偏見。”一工作就接手艾滋防控,林海良並不樂意,擔心天天接觸到病人會被傳染。在一次谘詢中,一個60多歲的同性戀大叔突然伸手摸他的手,他被嚇了一大跳。
人們對艾滋感染者的恐懼和排斥往往來自無知。對艾滋病有了充分了解後,林海良很快就用平常心來看待了,甚至成為了感染者信賴的朋友。如今,他微信上已經加了幾十個感染者。
社衛中心開展艾滋“快檢”,抽血十幾分鍾就能拿到初篩結果。如果初篩陽性,就將血樣送去與廣州市疾控中心合作的金域醫學檢驗中心做確證。
初篩偶爾會有假陽性,但絕大部分初篩陽性往往最終都確證陽性。麵對最不願意看到的結果,一部分人當場就崩潰了,而表麵平靜接受的人,內心也是驚濤駭浪。
林海良遇到一個與異性結婚的“男同”,接到初篩陽性的結果時,在他麵前哭得稀裏嘩啦。“這樣的人最難接受陽性的結果,因為涉及到整個家庭去接受這個事實,不是他一個人。”
對於一些過於焦慮的“恐艾”者,林海良也要花不少時間去撫慰他們。
曉舟(化名)是轄區一所本科院校的學生,自從發生過一次高危性行為後,雖未被感染,卻從此“恐艾”。走在路上被人碰一下,不小心手被鉤破皮,他都非常恐慌,在微信上追問林海良自己是不是會被傳染艾滋。這時,林海良就隻能擔當起“樹洞”的職責,陪他聊聊天,減緩他的焦慮。
相比年輕的林海良,越秀區建設街社衛中心的李貞華醫生資曆更“老”。2009年廣州剛將艾滋隨訪工作下放到社區時,她便成為廣州首批社區防艾醫生。一開始,建設街社衛中心每年隻有二三十例谘詢檢測,到如今每年都有近百例。
前來谘詢和檢測的人中,有發現男朋友劈腿,擔心自己被感染的女孩子;有發生了婚外情的男男女女;有同性戀尤其是多性伴的同性戀人群;也有雖然沒有高危性行為但因一知半解而焦慮的學生……
第一次谘詢時,李貞華就會抓住機會宣講艾滋病預防知識和盡早、長期治療的必要性,也會為他們評估有哪些不安全的行為,“在結果出來前,他們對自己的感染風險都已經有了心理準備。”
新增報告艾滋感染者,約一成由社區發現
3個90%,是聯合國規劃署和中國遏製與防治艾滋病“十三五”行動計劃提出的艾滋防治目標:經過診斷發現並知曉自身感染狀況的感染者達90%;符合治療條件的感染者接受抗病毒治療達到90%;治療成功率達到90% 。
廣東省疾控中心艾滋病預防控製所所長李豔說,其中第一個“90%”的差距最大,目前我國艾滋感染者的發現率為七成多,治療覆蓋率也遠沒有達到要求。
“在感染者的發現、治療這兩個環節,社區的作用越來越重要。”李豔說,目前感染者病例絕大部分還是在醫療機構發現的,但這種發現是被動的,理想的狀態是感染者主動通過社區等渠道尋求檢測。
目前,廣州市92%的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及鎮衛生院都設有艾滋監測點,形成了15分鍾檢測圈。2016-2018年,廣州HIV抗體檢測量每年增長50萬人次,2019年1-10月達331萬人次。
李貞華每年都會有幾次去到酒吧、KTV、酒店等娛樂場所,為高危人群宣教並做檢測。昏暗的KTV包房、五光十色的酒吧舞池、穿著超短裙的年輕女孩……在這樣格格不入的場景中,有時候還沒有投影條件,李貞華幹脆就拿著筆記本電腦講解PPT。
校園是防治艾滋的重點區域。赤崗街有7所中學及大專院校,林海良每年都會去每個學校開展一次講座。平日裏,也時常在社區內開展義診和艾滋宣教。
“一開始,居民們看到這些宣傳單張,就像遇到瘟神一樣,瞥一眼就跑開了。”林海良說。見縫插針的宣傳,讓社區居民的防治知曉率逐年上升。在赤崗街,居民知曉率從8年前的67%提升到了95%。
除了麵向大眾的門診谘詢,社衛中心還與防艾社會組織“嶺南夥伴”合作開展針對高危人群的幹預。2014年開始,赤崗街社衛中心開始與嶺南夥伴合作,每周六下午開展專場檢測,目前已檢測了約1900人次,其中確證陽性有63人。
嶺南夥伴負責人李小米告訴南方日報記者,這樣的專場檢測目前已在廣州4家街道社衛中心開展,這些年來通過與社區合作已累計發現了超百名感染者。
通過推廣谘詢門診和快速檢測,社區成為發現感染者的有力途徑。廣州市疾控中心書記何蔚雲告訴記者,目前廣州每年新增報告的艾滋感染者中,有約10%是由社區發現。
“近年來,廣州由社區醫生發現的艾滋感染者逐漸增多。”廣州市第八人民醫院感染科主任醫師何浩嵐說,這些感染者往往發現得早,還沒有到發病期,及時服用藥物可以把艾滋病毒抑製在非常低的水平。
為勸感染者去治療,他們磨破了嘴皮
在2009年之前,艾滋感染者的隨訪管理工作全部由各區疾控中心負責。隨著感染者累積得越來越多,區疾控中心人力不足、成本高、管理隨訪率低的問題逐漸凸顯。
李豔介紹,有的區疾控中心沒有專門的艾防科,相關業務歸入慢病科,往往幾個人要負責全區超千名感染者。這項工作下放到社區後,能廣泛動員更多力量參與到艾滋防治中。
何浩嵐也坦言,艾滋病臨床治療醫院每天門診、住院的患者都較多,醫生和護士難以每天給病人打電話,社區醫生的隨訪起了關鍵作用。
“社區醫生定期給他們打電話,哪怕是一句問候,都有重要作用。”何浩嵐說,這種隨訪非常瑣碎,必須要有耐心,“對社區內每一個艾滋病患者來說,這都是功德無量的事情。”
林海良管理的140多個感染者中,大部分都接受了規律治療,他需重點關注的是像阿鵬這樣不願治療的感染者。
“他們不是沒錢治,主要還是擔心吃藥之後,一輩子都要吃。有的聽說吃藥的副作用很大,就很怕。還有的人覺得每天定時吃藥不方便,就拖著。”
很多感染者覺得不發病就沒事,等出現症狀了才願意治療。有的則因為社會的歧視,而喪失了治療的信心。為了勸說這些感染者去治療,李貞華和林海良們簡直磨破了嘴皮,時不時就通過電話、微信督促勸說。
2016年,李貞華接到區疾控中心的信息,有一個外來工劉景(化名)在其他機構檢測出感染艾滋,登記地址在建設街,但地址不詳。李貞華反複撥打劉景留的電話,沒有人接。換私人手機號打過去幾次,終於接了,但仍不願意去做檢測和治療。
怎麼辦?李貞華找到了當地居委會求助。“我就說我們管的病人要盡快治療,但不說是艾滋,可以是高血壓、糖尿病,這些病沒那麼敏感。”
這也正是社區醫生做艾滋隨訪的優勢之一。李豔說,社區醫生不隻做艾滋防控,即使需要居委會協助,也可以做到保密,“不像疾控的人一出去,別人就知道可能是艾滋。”
等李貞華上門找到劉景的時候,他已經拖了一兩年沒去治療,有了症狀,長了鵝口瘡、眼部也有感染。他沒有信心,覺得自己隻能等死。
李貞華就跟他講起了康叔的案例。康叔是李貞華隨訪過的治療最成功的感染者之一,早年因吸毒而感染艾滋,已經20多年了,現在依然活得很好,而同一批吸毒感染的人,很多都已經死了。
劉景被說動了,去做了檢測,開始接受治療。一年後,他轉回了老家繼續治療。那年的春節,李貞華驚喜地收到了劉景的短信:“感謝李醫生,我現在都沒有症狀了,也堅持吃藥,老婆和孩子都去檢測了,都沒事。”
這一刻,李貞華充滿了成就感。
確證必須實名,保密最為關鍵
感染者是流動的。最早發現的那一批感染者都是獻血、手術的時候被偶然發現,有的人沒有登記實名,有的寫的是假地址,還有的人就一查出感染以後,就換了號。如何聯係上這些隱藏在暗處的感染者,是社區防艾醫生們最為困擾的問題。
目前,廣東的政策要求,確證為陽性的感染者必須要實名登記,納入治療隨訪。李豔介紹,現在醫療機構發現的感染者可以做到實名,但疾控中心或社會組織在發現感染者的時候,尤其是針對一些敏感人群進行檢測的時候,實名還存在困難。
她說,為了順利追蹤到這些感染者,關鍵是要在發現的第一個關口,落實首診負責製,在告知結果的時候就要說服感染者接受治療和隨訪。如果在這一關做得不夠細,或者病人不接受,就很容易“失訪”。
由於實名,很多感染者擔心自己的身份泄露而不願接受社區醫生隨訪。李豔說,在最開始下放的時候,疾控部門也征求了病人的意見,盡量動員他們接受社區管理;如果病人不願意,也仍然可以到區疾控中心隨訪,“沒有一刀切”。
疾控部門也每年都開展對基層社區醫生的培訓,最重要的內容就是怎麼做好保密工作。其中,有很多與感染者溝通的細節,比如要跟感染者說明每個人的資料都會上鎖,不會有第二個人知道;不要穿著白大褂上門隨訪,最好動員感染者主動來社區;如果實在不行,需要居委會一起上門找人,可以找一個其他的理由。
林海良管理的一個感染者彭安(化名),是“男同”卻結婚了。在廣州市第八人民醫院醫生的指導下,他的妻子沒有感染艾滋,還生下了健康的孩子,但從始至終,都不知道丈夫是感染者。擔心被妻子看到手機發現秘密,彭安與林海良還約定了“接頭暗號”。“雖然我並不推崇這樣的相處方式,但作為醫生必須為患者保密。”林海良說。
10年探索,社區防艾工作模式在廣州的各個街道逐漸成熟。今年1-10月,廣州市艾滋病治療覆蓋率達89.9%,治療成功率達98.8%。
目前,全省有不少地方與廣州一樣,逐漸將艾滋隨訪管理工作下沉到基層社區。其中,深圳、中山、東莞等珠江三角洲的基層力量比較強、疫情也較重,基本都已下放,陽江、江門等地也開始了下放的工作。
“通過社區的力量,讓感染者早檢測早治療,社會的歧視和恐懼也會慢慢減少。”李豔認為,廣州的社區防艾經驗值得在全省推廣。
【南方日報記者】 李秀婷 朱曉楓 董晨晨
【攝影】 張梓望 徐昊(部分圖片由受訪者提供)
【統籌】曹斯 羅彥軍
【海報】丁薇薇
【通訊員】黃瓊 賈衛東 鍾若曦
【來源】 廣東健康頭條南方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