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在:首頁 > 健康教育 > 疾病索引

S

信息來源:本網 發布日期:2021-08-17 分享到:

腮腺炎

  流行性腮腺炎是由流行性腮腺炎病毒引起的一種急性病毒性傳染病,病原體主要通過空氣傳播或飛沫傳播,也可通過直接接觸感染者的唾液傳播。 患者受感染後,大多無前驅症狀,部分患者可有倦怠、畏寒、食欲不振、低熱、頭痛等症狀,其後則出現一側腮腺腫大或兩側腮腺同時腫大,2-3日內達高峰,麵部一側或雙側因腫大而變形,局部疼痛、過敏,開口及咀嚼時疼痛明顯,含食酸性食物脹痛加劇,常可波及鄰近的頷下腺、舌下腺及頸部淋巴結。腮腺腫大可持續5日左右,以後逐日減退,全部病程約7-12日。血常規檢查白細胞計數有時可稍減少,淋巴細胞相對增多。

沙門菌

  沙門菌屬(Salmonella,簡稱沙門菌)是一類寄生於人和動物體內,特別是家禽類及豬的腸道中的最常見病原菌之一,廣泛分布於自然界。沙門菌屬迄今已發現的血清型已達2500多種,能感染人類的血清型約1400多種。由於沙門菌主要引起人類傷寒、副傷寒和食物中毒,於是將沙門菌分為傷寒(含副傷寒沙門菌)和非傷寒沙門菌兩大類。

食源性疾病

  食源性疾病是指食品中致病因素進入人體引起的感染性、中毒性等疾病,通俗地說就是吃出的病。按致病因素分類,包括化學性的(農藥、亞硝酸鹽、真菌毒素等)、生物性的(細菌、病毒、寄生蟲等)、有毒動植物的(黴變甘蔗、河豚魚)及毒蘑菇等。而多數的食源性疾病是由於吃了被致病微生物汙染的食物所致。

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Hand,foot,and mouth disease, HFMD) 是由腸道病毒引起的傳染病,多發生於5歲以下的嬰幼兒,可引起發熱和手、足、口腔等部位的皮疹、潰瘍,個別患者可引起心肌炎、肺水腫、無菌性腦膜腦炎等並發症。引發手足口病的腸道病毒有20多種,其中柯薩奇病毒(Cox Asckievirus) A16 型(Cox A16) 和腸道病毒71型(Enterovirus71.EV 71)最常見。

水痘

  水痘是一種急性、高傳染性的病毒性疾病,病原體為水痘-帶狀皰疹病毒,在全世界範圍內都有傳播。其主要臨床表現為突起低熱、皮膚上分批出現皮疹,可伴隨有輕微的全身症狀。水痘的皮損常相繼分批出現和成熟,首先出現斑丘疹(持續數小時),繼而發展為水泡(約持續3-4天),最後留下顆粒型結痂。各時期的皮損可同時存在,身體遮蓋部位比暴露部位皮損更多;頭皮、腋窩、口腔黏膜、上呼吸道黏膜和眼結膜多見;刺激部位如有曬斑、尿布濕疹更易出現。輕型、非典型患者有時皮損很少,不易發現。

鼠疫

  鼠疫是由鼠疫杆菌引起的、嚴重危害人類健康的烈性傳染病。主要通過染菌的鼠蚤叮咬,經人的皮膚傳入引起腺鼠疫,或直接經呼吸道傳入引起肺鼠疫,均可發展為敗血症,病死率極高,為我國法定甲類傳染病。

您訪問的鏈接即將離開“廣東省疾病預防控製中心網站”,是否繼續?
放棄
繼續訪問繼續訪問